杨大毛的一生——清潭水
时间:2019-04-26 10:43:02

  
  “幸好这东西没放屁,要不这牛屋就不能闻了”。李杏儿说着,提着黄狼子的尾巴,走到外面的麦杆堆上,甩手把它扔到了草堆顶上。
  
  “娘你这是干啥?”,大毛以为这跟扔牙齿一样,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我把它晒晒,晒干了拿到镇上去卖,该是能卖个几文钱的”。
  
  大毛皱着眉头想了想,这黄狼子卖的话也主要是卖它的皮毛。这与其晒干了卖倒不如这会儿卖。等到干了,这皮估计不好处理,到时候反而卖不上什么价钱。
  
  “娘,明天正好逢集,你明天就把它卖了吧,或许还能多卖几文”。大毛想,哪怕能多卖一文也是好的啊。
  
  “鲜的就怕没人收吧,我记得你大舅以前都是晒干了卖的”。李杏儿是有些担忧的。
  
  “没人收的话咱们再拿回来晒,也不费事”。大毛又劝了句。
  
  李杏儿点点头,觉得可以试试。
  
  第二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一,过了这个集,年前就只剩两个集了。杨二柱驾了牛车,准备去镇上把年货置办起来。怕集市上人太多,就没带两个孩子去。
  
  快晌午的时候,两个大人才驾着牛车摇摇晃晃地回来。车上堆了许多东西,杨二柱一样样地往家里搬。除了鱼和肉,大毛还眼尖地看到了些北瓜子。
  
  “富贵,大毛,过来”。李杏儿朝连个孩子招手。大毛和富贵立时围了上去。李杏儿从车上拿出个包的方方正正的帕子,一层层打开,“娘给你们买了糖,拿去吃吧”。李杏儿从帕子里拿出两个糖角,分别塞进了两个孩子的嘴里。
  
  一入口,大毛就吃出来了,这是麦芽糖啊。这可真是好久没吃了,大毛甜地眯起了眼睛。
  
  “给,这些都给你们,不过可别一下吃光了,慢慢吃。这可是大花给你们挣的!”。李杏儿直接把帕子递给了富贵。
  
  “娘,那东西卖了多少钱?”,大毛含着糖问李杏儿。
  
  “卖了八文呢,可不少了。幸好没晒,晒了最多能卖个三文”。提起这意外之财,李杏儿不由地笑呵呵的。
  
  “就这点糖要八文吗?”,大毛知道这里的糖得来不易,但是没想到那么贵。
  
  “那哪能,这糖三文。买些给你们甜甜最就行,买多了没的把牙吃坏了”。关于省钱,李杏儿总是有道理有说法的。
  
  下午的时候,富贵和大毛带着糖去找了成才。三个孩子一起,甜甜蜜蜜地把糖吃了个光。成才娘见了,在心里夸了两个孩子一句大方。“富贵,大毛,婶子明天熬糖稀,到时候我让成才上去叫你们一块来吃糖稀”。
  
  成才和富贵听了都十分开心,与这麦芽糖相比,孩子们更喜欢糖稀。大毛没听过也不记得以前有没有吃过这玩意,不过见两个孩子高兴的模样,她也开始期待起来。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不待成才来喊,富贵就带着大毛下去了。大毛很想看看这糖稀到底是如何做的。
  
  两个孩子到成才家的时候,成才娘已经开始煮山芋了。虽然还早,三个孩子已经围在锅边上眼巴巴地看着了。山芋煮熟后,成才娘上来把锅里的山芋捞到木盆子里,足足捞了满满一盆子。再把锅里的水刮了干净后,叫上三个孩子一块儿把山芋的皮都给扒了。扒完皮的山芋又撂回锅里。
  
  等山芋皮都剥好了,成才娘去堂屋里端了浅浅一盆子的麦芽,顺便把成才爹也叫了来。成才爹爹刚刚在屋里剥花生来着。成才爹来了以后,拿锅铲和擀面杖把锅里的山芋搅的稀烂。成才娘就赶紧把发好的大麦芽倒进去。就这么放着等了一会儿就能看见山芋泥慢慢渗出水来。成才娘又拿了干净的布袋子来,成才爹把锅里的山芋泥舀进袋子里。拿了块干净木板靠在刚刚的空木盆里。木板底端抵着木盆的底,形成一个斜坡。
  
  成才爹把布袋放在木板上,已经有些山芋水滴滴哒哒地往盆地流了。成才爹把袋口打了个结,开始使劲压袋子。盆里的山芋水越来越多,等实在压不出拧不出水的时候,成才爹就把袋子里的渣子倒出来。再重新装一袋山芋泥。如此反复,直到把所有山芋泥里的水都挤了出来。成才爹又把山芋水倒回锅里。这时就可以开始熬了。
  
  成才爹十分自觉地去锅底烧火。开始火烧的大,没多会儿就把山芋水烧开了。成才爹又换了小火,慢慢烧。这时成才娘拿着铁勺子在锅里不停搅拌。两人虽然一句话没说,却是配合的十分默契。
  
  成才娘搅的越来越快,生怕糊了锅。大毛眼睁睁地看着这一锅子的水,越来越浓越来越稠。颜色也越来越红,越来越透。大毛觉得自己仿佛都闻到了空气中的甜味。不由地跟着旁边两个孩子一起吞了吞口水。
  
  成才娘搅啊搅,终于搅出了丝来。“快好了”,成才娘回头和三个孩子说道。这么又搅了几下,成才娘赶紧对成才爹说,“好了,别烧了”。
  
  三个孩子围的更近些。大毛看着这一盆子的山芋只熬出了一锅底的糖稀。这糖稀刚被勺子搅出了条宽宽大大的圈来,晶莹透亮的,看着十分诱人。
  
  成才娘拿出四副碗筷来,把两只筷子并在一去,往锅里搅了搅,绕了绕,绕了长长一圈的糖,再把这缠了糖的筷子放进碗里。这第一碗先给了大毛,大毛接过忙道了谢。后面的三碗除了富贵和成才的,还有一碗,成才娘递给了成才爹。大毛见成才爹对成才娘笑了笑,那笑里有□□分的讨好。
  
  富贵和大毛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筷子,边唆边回了家去。到了家后,大毛也不嫌脏,还热情的把自己的筷子给李杏儿舔了舔。李杏儿也没和她客气,不仅舔了,还咬了一口。
  
  “王嫂子这糖稀熬的真好,真甜。咱们明年也多留些山芋,过年的时候也熬些来吃。糖稀可是好东西,等干了以后,砸成小块,还可以用来做菜烧粥”。今年是不行了,之前卖剩下的山芋都被做成了山芋条。说到这个李杏儿想起来夏天晒的山芋条了,忙去拿了出来。
  
  “你俩等下吃完了,把碗洗干净了再还回去。我来包些山芋条,你们等下去的时候带给你王婶子”。这山芋干又甜又有嚼劲,李杏儿自个儿都很喜欢。平时只偶尔拿出几个给孩子们解解馋。剩下的李杏儿打算留着过年的时候招待客人。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又变短小了。。。我要去看电视去了。。
 
 
 
第73章 过年啦
 
  年味渐浓, 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整个村子里的人, 不管手里有钱没钱,这些天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这种感觉于大毛而言格外陌生却十分美好,她这几日跟着李杏儿忙来忙去的浑身是劲。
  
  李杏儿今天打算炸点花生米和小果子。一大早的她就揉了一小团子的面,放在盆子里晾着。大木盆里倒了半盆子的花生米,上面撒上薄薄的一层白面,又往里面足足打了八个鸡蛋。也不加水, 就这么直接搅拌, 用鸡蛋液把面滚在花生米上。把花生米搅拌好,李杏儿才去将面团像擀面条一样擀成一张张面皮, 不过这面皮略厚。再把面皮切成五公分左右宽的长条,把长条摞在一起,一刀刀的下去, 就是果子的雏形,一个个小条。
  
  “娘, 让我切切吧”。刀切在面上的样子, 大毛看着觉得有趣, 很想试试。
  
  “你去烧火去,等你把锅里的油烧开了,咱们先炸花生米”。李杏儿虽说着话,手也没停, 切的极快。大毛看着都怕她切到手指头。
  
  这炸东西的火其实是极讲究的,大毛为了能控制好火苗大小,特意抱了一捆蒿子来。她先用中火把油催开, 就赶紧换了小火。这时候李杏儿正好也切好了果子,铺了满满两列笆。李杏儿把花生米端了过来,往锅里倒了四分之一的样子。花生米刚一入锅,就冒起泡来。李杏儿用漏勺轻轻搅着,嘱咐大毛一定要小火。大毛就一根两根的蒿子往锅底加。
  
  锅底只要有点火就行,大毛还能时不时地站起来看看。本来白生生的,裹着面的花生,这会儿已经变黄。慢慢地噼里啪啦的开始炸开。李杏儿让大毛搅着,她自己拿大海碗化了一大碗的糖水。看锅里的花生米颜色差不多了,赶紧让大毛停了火。大毛就忙用锅叉把旁边的草灰拨弄到小火苗上,一下就把火灭了。
  
  李杏儿则用漏勺把锅里的花生米捞进一个干净的盆里。又往盆里浇了些糖水,换了小铁勺子使劲搅拌。没一会儿那糖水就都粘在了花生米上。李杏儿让大毛再小火把油烧开,又倒了些花生米进油锅。等这锅快炸好的时候,刚才的第一锅也冷好了。李杏儿捏了两个递到大毛嘴边,大毛张嘴接过。
  
  “怎么样大毛?甜不甜,脆不脆?”,李杏儿说着自个儿也尝了两颗。这花生米滚着面,两颗就是一小团。
  
  “脆,有点甜,好吃”。大毛回味了下,“主要是香,真香”。
  
  “都这么甜了才有点甜?”,李杏儿似是不太认同。看锅里的又噼里啪啦炸开,大毛又赶紧停火,李杏儿再往外捞。这次她拌的时候多撒了些糖水。等凉透的时候又捏了几个给大毛,“这回儿该甜了吧?”。
  
  大毛嚼的嘎嘣脆,“甜,真甜。娘你可真能干!”,大毛不仅嘴里甜,心里也甜,朝李杏儿笑地更甜。
  
  李杏儿看着大毛笑盈盈地脸,却是有些纳闷。怎么觉得大毛跟哄孩子似的,自己是那个被哄的孩子?这么想着自己都觉得好笑。
  
  花生米炸完的时候,也不打顿,接着就炸起了果子了。大毛见过炸油条,没见过炸果子。两个其实大不相同。油条的面是发面,一进锅就迅速膨胀起来,本来两根细细的面,最后变成了宽宽的油条。果子是死面,膨胀的没有油条那么厉害,不过也大了一圈。果子比花生米炸的要久一点,李杏儿换了一个盆子来装。可能是油炸的多了,到后面的果子已经有的黄有的黑。李杏儿悄悄地把那些不太好看的都捡到了上面,准备这几天自家吃完。等年后来人的时候端出来,就又是一盆黄橙橙,漂亮亮的果子。
  
  大毛见大花跟前跟后的等了好久,背着李杏儿偷偷扔了两个果子给它。可这傻狗也不知道到外面去吃,趴在桌底下咬的嘎吱嘎吱响。李杏儿听见了定是要瞅瞅,就看见大花正歪着脑袋吃的正香,李杏儿瞪了大毛两眼,倒是也没说什么。
  
  下午富贵和大毛抓了两把果子,准备去成才家显摆。那果子黑黢黢的,吃起来其实稍稍有点苦。到成才家的时候,富贵大方的分了成才几个。
  
  “你家这味道炸的和我娘炸的不太一样”。成才说的委婉。他拿碟子抓了些自家炸的来给富贵和大毛尝尝。大毛见成才家除了炸了果子,还炸了些面皮,色泽黄亮,看着就很有食欲。她特别喜欢吃那面皮,觉得比果子要香脆许多。心里默默把自个儿的娘和成才的娘做了对比,不得不承认,人家的娘好像手更巧些。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杨二柱就带着一家子上坟去了。大毛的爷爷奶奶就埋在桃花山下面的那片坟岩堆里。大毛每次去大水库的时候都要路过这里,也并不觉得害怕。
  
  这坟是座大大的土坟。大毛的爷爷奶奶合葬在这一处。坟前用石头磊了小小的一圈,正好用来烧纸。一家人围跪在这石头圈旁,杨二柱先点了草纸放进去,其他人也都拿着往上加。杨二柱边烧嘴里还边念叨,“爹,娘,你们在那边好好的。我给你们送点钱,你们多买些好吃好喝的。我把大哥那份也一块儿烧过去。二老在天之灵保佑保佑咱两家顺顺当当,家里人都安安康康的”。
  
  大毛见火烧的不旺,拿了树枝,要去拨弄。李杏儿见了赶紧打了下大毛的手,“这可是你爷爷奶奶的钱,你可不能动。再给弄坏了,可就花不出去了”。李杏儿说的真是一本正经。
  
  纸烧的差不多的时候,杨二柱开始磕头,连着磕了三个响头。李杏儿接着,后面是富贵,最后是大毛。等都磕了头,纸也烧的差不多了。杨二柱又在坟边上放了一挂小炮竹。
  
  第二天便是过年了,富贵和大毛早早就被叫了起来。今天不用扫地,不过两个孩子也没闲着,跟着杨二柱一块贴对联。杨二柱拿了小碗,倒了一点面,加了些热水,用筷子搅拌地均匀,搅成一碗粘粘地面糊糊。又找了个小的丝瓜瓤子来,蘸了面糊糊往门对子的背面抹匀。最后把对子往门上贴。
  
  “大毛,你离远点看看直不直?”,杨二柱拿着对子先在门上比量。
  
  “歪了歪了,爹你右手边往下来一些。嗯,对对,再往上去点。这下差不多了”。大毛指挥地像模像样。等确定好位置,杨二柱这才使劲把对子压实,贴在门上。除了门,什么水缸啊条几啊都贴了些红条子。连自家的牛头上都贴上了。真的是一片喜庆。
  
  中午的时候李杏儿整了一桌子的菜,鸡鱼肉蛋样样齐全,很有过年的样子。鱼烧了两条,留了一条整的,放在条几上跑。大毛想这大概是图个年年有余的好意头。
  
  菜都端齐的时候,富贵和大毛就跟着杨二柱出去放炮竹了。刚出门就听庄子里噼里啪啦的炮竹声纷纷响起。看来大家吃饭的点都差不多啊。杨二柱把炮竹挂在了树枝上,这炮竹直接用火折子点是不行的。杨二柱拿了连两根稻草来,先把稻草点着了,再拿着稻草去点炮竹。那稻草刚一碰到炮竹,杨二柱就抬腿往回跑,和两个孩子站在边上等了等。
  
  “爹,你好像没点着啊?”,大毛等了好一会儿也没听见个响。“稻草不行的话,爹你拿蒿子啊”。稻草不易着,火慢。
  
  “那怎么行,蒿子那么大的火,我怎么跑得及”。杨二柱说着,又把稻草点着了又去放一次。这回儿他对准了火线,看见着了才扔了稻草往回跑。没跑几步这炮竹就炸开了,把杨二柱吓一大跳。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