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和古代名人同在——风雨琉璃
时间:2019-05-10 09:52:21

  不怎么爱说话的全叔这一刻像是话痨附身一般,不但是抢了管家福寿叔的活计,领着人往那小湖边去,连着介绍屋子都不错人手,全自己来了,等着到了地方,更是连着怎么烧炕都教导而来一遍,浑然不顾这事儿怎么也要到冬日才能用的还是那个。
  不过你别说啊,这教导一遍的好处还是很不少的,最起码这些佃户们看着这瞧着就十分结实的房子,摸着已经有些烫手的土炕,那眼神亮的,都能闪瞎一片了,几个老人更是激动地呜呜哭了起来,不住地对着福寿叔和全叔作揖,嘴上叨叨道:
  “郎君大恩啊,这样的好东西,就是往日不曾遭难的时候也没这样的福气,有了这个,冬日再也不难熬了。”
  “怎么也想不到啊,回来居然还能住上这样好的屋子,老了老了,居然享福了。”
  “都说金窝金窝不如自家的狗窝,果然如此,在没有比郎君更好的主家了,上苍开眼啊。”
  嚓?这是狗窝?福寿叔脑袋上差点浮现黑线。当然了他也知道,这不过是激动的话赶话而已,虽然心下有些哭笑不得,却也不好说什么。不过他不说,不代表这些人里头就没有眼色好的,听了这些老人叨叨,好几个当家的汉子脸色都变了,生怕惹了福寿叔他们不喜,白瞎了郎君的好意,忙一边拉开人,一边招呼起一同回来的其他当家人说到:
  “赶紧的,都分派屋子吧,早点收拾了,咱们也好早点耕种,时间可不等人。郎君这样的待咱们,咱们可不能误了郎君田地里的差事。”
  看,这话说的就有水平了吧,多知恩图报啊,多忠心耿耿啊。反正吧,几个当家的那么一拉扯,说话间都不用福寿叔两个说话,这四五十个人,自己就十分主动的开始分屋子了,相当的利索。
  这湖边的屋子因为一开始就知道以后要按照人家来分,所以所谓的一间屋子,都是大间,里头直接分割成了三间,两边都是有火炕的屋子,而中间的虽然最小,却正好贴着最后头的墙,搭建了一个长条的灶台,不但能充作厨房,更能在冬日给两边的屋子提供火炕的热力。所以这屋舍虽然有些挤吧,相隔的也近,闲着院子都几乎没有,可安排这些人住下真心不难。即使按照人家分起来,确实还少了几间,可这不是人手多了嘛,不是有现成的样子和福寿叔、全叔这样懂得怎么建的人在嘛,只要几日,自然就能置办齐全了。所以即使一时的许是有两家合住的,也不会多计较什么。
  反过来倒是福寿叔和全叔两个,指点着各家的妇人如何采摘河边的草药,如何寻水生的菜蔬,如何在泥潭地里寻可吃的鱼虾、芋头等等,成了众人在分派房子之外最看重的事儿。
  他们逃难到了如今,不说本就贫瘠的家底如何的一扫而空,就是日常的吃喝,也基本已经靠着野菜混日子了,如今能得到管家他们这样的帮扶,告知他们如何在这附近寻食,一个个的,怎么可能不上心?
  等着阿玉安排人扎好的竹筏一出场,那渔网这么一洒,提上来五六条的大鱼,这些人更是欢喜的都要欢呼起来了。有了这么一个不缺鱼获的小湖,有了这湖边的各种不断生长的东西,他们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日子,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即使再不济,一碗鱼汤总是能有的。即使这个时代的人吃鱼多不会做,十分的腥气,可有东西,还是肉填进肚子,那就是好事儿。
  而当福寿叔表示,阿玉还准备下了5石粟米,20斤的盐巴,以供他们安家之用的时候,这些人已经跪下,朝着管家说的,阿玉所在的地方磕头了。虽说这五石的粟米对于他们这么些人来说,杯水车薪,分到每一个人头上,也不过是现代斤两的5斤上下,实在是抵不了几日的食用,盐巴也未必够一个月的食用,可在这个时候,在他们一无所有的时刻,却几乎就是最奢侈的礼物,最起码能让那些身子不好的老人孩童,稍微的吃上点正常的东西,补一补身子,不至于亏损太过。更能让即将春耕的壮劳力们,有点实在饭食,有点盐分补充力气。
  “管家,郎君……我们该去给郎君请安磕头的,这样的照顾咱们这些黔首草民,这恩情大如天啊。”
  “先安置吧,这老老小小的,走了这么些路,苦了这么些时候,如今怎么也该好好地歇一歇,缓一缓神才是。其他的都不急,都是几辈子相依相扶的乡亲了,何必这么生分的急于一时。再说了,今儿我和全叔本不过是下山走一遭看看而已,不想却遇见了你们,急匆匆的,光顾着带着你们来这里了,到了这会儿还没来得及回去告知一声,郎君还不知道你们回来呢,这让我怎么带你们去?”
  激动归激动,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这会儿管家已经从佃户乡邻重逢的欢喜激动中回过了神,该有的体面规矩自然也就重新捡了起来。主家就是主家,主家待下头再好,该有的规矩就不能破,比如这请见什么的,就很有必要,不然上下尊卑还要不要了?
  “应该,这是应该的,冒然打扰确实不妥当。”
  本就不是那种不知道根底规矩的人家,听着福寿叔这么一说,大家伙自然也反应了过来。本就对着阿玉家有十分尊重的他们,在接受了这么一份大恩之后,对着阿玉那是只有更感激,更尊敬的份,哪里还有半分违逆的心思。不但是觉得管家福寿叔说的在理,甚至还有几个老人摸索着从身上开始往外掏东西,好让福寿叔带回去,作为敬献给主家的礼物。
  “我们这次逃难,一路往东南去,倒是意外得了好几个有趣的东西,虽说不值钱,未必称得上郎君的身份,可瞧着好看,也能看个新鲜,麻烦管家替咱们给郎君敬上,也算是咱们这些远归贫户的一份心意了。”
  摸出来的是啥?嘿,你别说啊,这东西确实稀奇,因为是海螺啊,还是大红色的海螺,不说这大小,就是颜色也确实十分的稀罕,反正福寿叔瞧着就十分的惊喜。
  “这……莫不是螺?怎么有这么大?还这样的艳丽?我活这么些年,竟然从未见过。”
  “确实是螺,据说是海里来的,东南好些人家用这样的东西舀水,只是没这么好看而已,老婆子我瞅着趁手的很,摆着也像样,就想着拿回来给郎君玩的。对了,还有……他三婶,你的那个呢?……管家,看看,我们几个老婆子都带了几个,这几个小的,给小郎君,小姐玩。”
  玩?果然,几辈子的老人就是不一样,这是还当阿玉他们是孩子?嗯,确实啊,除了阿玉,其他几个确实还是孩子呢。不管怎么说吧,这些人逃难回来都不忘带点东西,光是这份心意,福寿叔觉得,就不愧他们这样费劲周章的帮着建屋子了。
  所以十分慎重的伸出了双手,接过了这些螺,笑眯眯的说到:
  “我代郎君谢过各位老媪了。对了,有个事儿这一二日你们弄些竹子,自己做些竹剑,或是木尖子,竹弓之类的备着。郎君曾说,这地方离着山近便,山脚附近打猎,必定能获得些猎物,野鸡、野兔什么的正好补充一下吃食。若是你们不会,郎君自会来教导,如何制作陷阱,如何使用这些器物。到时候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卖了换点银钱,都是不错的活路。”
  既然他们这样的有心,福寿叔也不介意将自家郎君的善意多展现几分,多给他们几分希望。郎君说的好啊,只有佃户乡邻们吃的饱了,这地才能种的好,他们的租子才能多起来,这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两相得利的事儿。
  果然,听到郎君要教导他们更多的生存技能,不说那些老人了,就是那些当家的男子,一个个也感动的有些眼睛发红,
  “郎君仁义啊。”
  “果然不做逃户回来是对的。有了郎君咱们就不是那没根的浮萍了。”
  嚓,这是谁这么没脑子,连逃户的话也说出来了,这是说你们曾经想过背叛?这不是自己给送上小辫子嘛。福寿叔都想翻白眼了,这一个个的简直都是蠢物,连着遮掩心思都不会。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憨直才更让人放心吧,反正福寿叔心下是真没生气,只是瞪了那说话的人一眼,说到:
  “逃户?那是走绝路,被人抓了去,只有当奴隶做到死的份。好在你们还知道回来,不然送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成了,知道都是一根筋的,回来了就好。你们歇着,我们这就回去了,明儿我再来。”
  见着自家一句话,好几个神色有些不安了起来,福寿叔利索的结束了敲打,利索的带着老妇给阿玉的礼物,和全叔往外走去。身边跟着殷勤相送的老翁,隐约间,他似乎还能听到后头屋子里,几个憨货被人揍的哀嚎声。这样的热闹,让福寿叔嘴角又忍不住翘了起来。
  还是那句话,回来就好啊,有了这些人,他的心也定了。小路上青草密集,偶尔还能看到边上山坡一闪而过的小鸟,这一派生机在福寿叔的眼里,似乎又彰显出了别样的美丽。
 
 
第172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5
  逃难都被记挂, 还不忘带礼物回来奉上,这样的情谊对阿玉的冲击力可想而知。往日并不怎么在意的海螺这会儿拿在手里,感觉真的是沉甸甸的很啊。若非控制表情已经成为了本能, 这会儿阿玉的脸上铁定很好看, 比如和边上自家那不争气的弟妹一样, 眼泪鼻涕糊成一团。
  “他们有心了, 对了福寿叔,他们这人丁……”
  “老奴都没敢问,只看了那么一眼,按照户头来算,最起码少了四五个,有老有小的, 哎, 毕竟是逃难, 能回来这九成,就已经是难得了。”
  有些话当面确实不好说, 特别是涉及到戳人心窝子的敏感话题。所以阿玉对于福寿叔没有细问也表示了理解。只是与此同时, 又为这个时代感到一阵的悲哀。早年西东汉时期,最高足有6千万人口, 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时期,人口也还有5007万, 而现在呢?
  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 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所以才有了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曹操所说的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的说法!根据记载,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恢复到767万。及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重新统一全国,全国人丁达16,163,863人,才算是缓过了一口气,不至于亡族灭种,可紧接着的五胡乱华,却让两晋几百年的休养生息毁于一旦,到了隋朝开国,也不过是4.6千万,还不及东汉后期。这人口……
  哦,这话题扯远了,说起这人口数,阿玉真正想说的是,人曹魏,到后来的晋朝能在这个时代唱主角,最后一统天下,什么人主英明,什么谋臣猛将的,说白了,那从根子上来看,人家底子厚,实力强才是最主要的。
  先不说东吴,就看动不动出山北伐的蜀汉和自称老大的曹魏,有资料记载,就明年,对就是公元236年,人丁比例差距有多大真是谁看谁知道。
  汉刘禅炎兴元年(236年):蜀汉940,000人
  曹魏曹奂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老曹家整整是人老刘家4.7倍的人口好不,你说这还打个/屁啊!这样的人数,直接碾压就过去了好不。至于东吴?《晋书》言吴国在242年幼人口240万,到了280年只有230万,人口不增反降,这是啥道理?很明显人曹魏和蜀汉那是在让卡在中间的东吴持续性流血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这东吴的治安问题能好?
  这么一算,出去的能回来九成,已经是等同于没损失了,对吧。反正阿玉对于此已经是感觉相当的安慰了。
  哦。顺带说一句,某些演义小说动不动啥八十万大军,啥七十五万大军的,那都不能当真。按照正史《三国志》给出的数据,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灭亡时各自的人口和兵力数。其中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总兵力约50万;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兵力10.2万;吴国有52.3万户,230万人,兵力23万。看明白没?三国末期全国的总兵力也就只有83万人左右,曹操的大军……除非是穿越的,不然这数字严重失真。
  此外,地形也是曹魏最终获胜的关键,为啥古人常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因为中原中原,那是大平原,种植收获比别的地方强啊!不说蜀汉这山多的地方种植怎么艰难,就是东吴,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的江南粮仓地界,而是水泽遍地,瘴气漫布,百越野人出没频繁,水兽、水蛊致命的半原始时代。也没有超级水稻,小麦粟米种植适应不良,你说,这日子怎么过?能养活多少人?
  所有的精华都在中原,自然是得中原而定鼎天下了。
  嘿,又扯远了,继续说这些人回来的事儿。阿玉对于回来了这么多佃户乡邻那是相当的高兴,人一高兴吧,这做事儿的积极性就上来了,这不是,第二天一早,就让自家媳妇将上次弄回来的旧衣裳,选了粗布的一并挑了出来,随手一裹,就带着和福寿叔往山下走了。
  “郎君,这是……”
  “去年有同窗搬家,这些都没法子带走,我就一并要了,这会儿给你们正好,虽说数量少了些,可好歹也能让你们多几套替换的,不至于……”
  “这如何使得,郎君家中也不是没有仆妇。”
  这时代的人不忌讳穿什么旧衣裳,也是,人都快死光了,还能有啥讲究,倒是这份相互接济的心,更让人看重些。想着郎君舍了面皮弄来的衣裳,居然给了他们,这些农人一个个的,都有些眼睛发热。嗯,泪点那是相当的低。
  “他们自有他们的,又不是没了换洗,倒是你们,这会儿更急些。若是觉得心下不安,那等着日子好过了,学会了这湖里求食的本事,送几尾鱼就是。对了,且不说这个,今日我来,是来教你们做陷阱的。这山里猎物颇为丰富,以后靠着自己,存下些皮子,便是冬日,也不用发愁了。”
  阿玉不耐烦和他们因为几件旧衣裳推让来去,索性几句话的功夫就把重点转移到了打猎的问题上,甚至还直接点了几个尚在家中收拾,没轮到去田里翻动的汉子,拿着他带来的工具,开始往山上去,准备立马就开启教导模式。这坐立起行利索劲,看的几个老人都有些傻眼,在后头偷偷的拉住了福寿叔,忍不住询问起来。郎君啥时候变这样了?以往小书呆子一样,怎么突然多了几分武人的风采?
  这就问对了啊,有关于阿玉打虎的事儿,福寿叔那是憋了很久了,一直也没个叨叨的叙说的地方,如今总算是可以痛快的,好生的宣扬一番了,这激动的,不说他唾沫横飞的说的夸张了几分,反正吧,这一个上午,愣是没干成什么事儿。直等到阿玉带着人挖了五六个陷阱,回来休息,才惊觉自己居然差点把郎君给弄丢了,你说这激动成了什么样。
  “郎君这是好了?”
  福寿叔讪讪的,对于自己这一番没分寸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阿玉只是看了他一眼,却什么都没有说。他能说啥?人都是群居动物,旧日的邻里重新遇上,有说不完的话也正常,他从不是那苛求的人,所以不但是不说什么,反过来还顺着福寿叔的话头,将事儿给掀了过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