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诚不欺我,秦郎君大才,这一番警示犹如晨钟暮鼓,砥砺人心,雍不如也,雍必将此番救国之言传扬于世,为各国君主干臣所知,秦郎君,当为天下所知,为天下所敬。”
世界上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言语得当,角度够直接,就能让这个世界重新被认知,看看,这会儿顾雍这些人就被重新洗刷三观了。而顾雍,作为一个老政客,老名士,那反应速度也相当的快,不但是立马称赞阿玉一番,将这个他也觉得很惊艳的少年才子抬高几分,反过来还借着阿玉这一番言论,表示了要操作的心。
什么?操作是帮阿玉的忙?摆脱,那也是有好处的好不,最起码这事儿传出去之后,顾雍立马就会被套上一个识人的标签,随即因为这推广言论,又能将这一番惊世见解和自己拉上关系,若是不被各国重视还好,只是刷个名声,若是被重视了,那么顾雍作为第一个接受的人,会受到朝廷怎么样的重视?这还不是好处?就顾雍这样的级别,要往上走一步,可是相当不容易的,而阿玉这次的事儿,就是个很不错的阶梯,你说他能放过?
阿玉很容易就看透了顾雍的打算,毕竟这时代的人和后世到底还是有区别的,做事儿什么的,手段还相对的直接粗糙些。可他能说不?只要他是真心想为这休养生息的策略推广,就不可能说反驳的话,毕竟顾雍的人脉影响力确实比他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阳谋。所以他只是略带羞涩的说到:
“不敢当顾公如此夸奖,玉不过是旁观者清而已,能受如此礼遇,得顾公亲来,已是十分惶恐。”
不但是不反对,反过来还捧了一下顾雍,将他说成为了国家大事,能礼贤下士的谦逊之人。这妥妥是互捧有没有?那两个跟在后头做旁听的小子,这会儿眼睛都开始发亮了。若是以往他们或许还不懂这里头的关窍,可如今呢?在被阿玉打开了多角度人心窥视的技巧之后,这本就聪慧的两个娃,已经彻底能听懂这里头的往来了。这对他们的未来有多少影响,那这是只有天知道。
天知道的事情先放后头,顾雍这一趟来,自然是不会白来的,他从阿玉这里听到了最深刻的见解,也得到了所有世家大户都欢喜的增产秘方,这回报自然时不会少的。于是乎,阿玉的言论自然立马就上到了东吴的最高层。而这个时代,即使人再少,精英阶层的见解总是不差的,毕竟能从乱世混成人上人,没点本事那是不可能的。
有了这些人相互讨论,细致查证,这人口的问题立马就全清楚了,而当他们发现这人少成这样,一个个后背都快出冷汗了好不,特别是还有曹魏在北面立着,比他们多好多倍的情况下,那真是晚上做梦都差点吓醒,只觉得这北面要打过来了,这样的情况下,恢复人口自然成了他们十分急切要解决的事儿。
可这生孩子能是急就急的出来的?于是相对性的其他政策也出来了,比如各处救济流民灾民,这是保证非正常死亡少一些的现在立马就成实施的政策。还有加强和南面百越沟通,争取多移民是中期的增加人口的政策,至于长期的?那只能是靠土地出产增加,百姓多生孩子了。
东吴这里忙乎,曹魏那个能和曹操玩心眼的司马懿也开始忙乎,虽然山涛回去路程远了点,可他这里到底是少了反复验证,中间传话这样的拖延程序,得到第一手资料的人,而这曹魏的行政工作也相对更条理清楚些,所以他也得到了相对精确地人口数字,看看这数字,想想北面那些异族,那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第一时间,他就将攻打公孙渊的策略进行了修改。
什么大军攻伐,什么杀人灭门的,改了,赶紧的改了,多派点人过去游说,争取全用忽悠的,那可都是人口啊!
就是蜀汉那里,在两国相继动手之后,通过安插在两国朝堂的一些耳目,终于也得到了消息,第一时间,那阿斗又想到了诸葛亮,要是相父还在多好啊,这事儿就不用他自己伤脑筋了,可现在呢?他们蜀汉有多少人?难道还能学东吴,将南面密林子里的南蛮拉过来?那些人可不好忽悠啊,反叛概率太高了。罢了,要不咱们先全力生孩子吧,好歹他们这里有地利,种植水利什么的也算不错。至于以后……还是要招人!内政高手太缺了。
那个东吴的,发现这个问题的秦玉,这个人能不能引来?脑子这么清楚,想来内政也该挺懂的哦。只是东吴这会儿都知道了,应该不会放过吧。就是东吴眼瞎,可这相隔的也远了带你,就是他想学老爹来个三顾茅庐什么的,这也不方便。这可真是难杀阿斗了。
或许我们该恭喜阿玉?好歹也算是有一国之主看重了,虽然那时蜀汉?!!果然人才啊,什么时代都是大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纤维喷雾 2瓶、安 1瓶
^_^
第194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47
诸葛亮一篇隆中对, 开启了三国的序幕,而阿玉这会嵇山座谈……一样也改变了历史。北方对着异族的防备更深了,对着公孙渊一系的战事被押后了, 三国开始拉拢周围相对好说话的部落, 争取人口。
虽然到目前为止, 这变化尚且不怎么明显, 可只要时间够,想来这人口绝对会迅速的被拉上一个新台阶。而与此同时,阿玉家的佃户们突然也开始吃香了起来,时不时的就有周围各个世家豪门的管事们带着他们家中种地好手过来请教,或是送点礼物表示一下亲近,或是送多来一些女奴, 为单身汉解决一下具体婚姻问题, 一来二去的, 不过是一二个月的时间,这阿玉手下的人就多了三成。
另外, 阿玉那田地里的作物也猛地增加了一倍以上的价值。别以为这个时代的人就不懂得选种的重要。若非一代代, 不停地选种,这能吃的粮食作物这会儿只怕每亩都还是五六十斤的出息呢。如今眼见着有一批用最先进的种植方式耕种出来的高产成品, 这些精明的怎么可能不想着赶紧买走?有些会想的甚至还寻摸着,若是这高产的种子加上最新的耕作技巧, 是不是能反过来超过阿玉这一次的丰收呢。
是的,他们对于阿玉的高产已经在没有任何的异议了,因为增产三成已经获得了最直接的肯定, 那是当着好些人家的管事,农人的面,当场收割,当场晾晒,当场称量的,这样的确切数字在计算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已经被关注的人们所获知。有这么一个数字在,还有谁会不拿阿玉的农事册子当回事儿?一个个的,就差没当成宝了。
就是那两个终于病好了,拖拖延延的,愣是赖到丰收才走的两个小子都忍不住各自打包了一罐子种子走人。由此可见阿玉这一次的粮食有多抢手。当然,这在抢手,作为一个士族,直接卖钱什么的,是不可取的,这个很容易降低格调,变得好像有钱就能买到的廉价货,所以阿玉不卖,他送,来攀关系的,有点交情的,还有名声不错的,只要来求取,他都给。
别以为这样他就吃亏了啊,就阿玉这样白手起家都能来好几回的人会吃亏,那才是笑话呢,送是一种姿态,那人家接受的一方就不需要姿态了?礼物什么的是小事儿了,不但是要价值和这些粮食不差,甚至还要借着阿玉说的,这本是自家吃的这一点,补送上等量的,甚至是更多的粮食回来,如此一来,只是他这么一出手,不但是自家财富增加了,连着粮食也猛地增加了一截,不说自家吃的,就是新来的陶二那一伙子的粮食都够吃了。可见阿玉在这人心生意上的拿捏有多妙。
福寿叔刚开始还觉得自家郎君败家,不过是几个回合下来,那眼睛都快掉下来了,晚上偷偷和媳妇说起这事儿,都一个劲的感慨。
“早年要是先郎君有这本事,咱们家也不至于……老秦家以后不愁了,不愁了啊!”
“早就不愁了,你也不看看,如今咱们郎君那是什么名声,往来的又都是些什么人,若非年岁在这里摆着,实在是小了些,就是做一个别驾,我瞅着都没问题。看看那些建业的大官,都要来咱们家请教,可见郎君有多本事了。你再对比对比以往,咱们从老宅出来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如今又是什么样?郎君的本事我瞅着,比早几代加起来都强些。”
枝嬷嬷一边缝着新衣,一边笑着说话,她对于如今的生活那是相当的满意,虽然住的依然不是往日那厚实的宅子,看着不够好,可日子过得……看看,这都是今年给自家男人做的第二件新衣裳了,就为了能传出去见客。这样的好事儿往年哪里能有?一年能有一件穿个体面都不错了。
还有这吃的,往年虽说比寻常百姓是好些,都能吃得饱,可荤腥什么的,却不常见,如今呢?因为在山里,因为这打猎,日日都有的吃,孩子们身上都长肉了,自己脸上都显得红润了好些,可见这日子过得有多实在。
她虽然是个妇人,虽然只在后宅做些活计,可眼睛却没瞎,这日子怎么来的?还不是靠着郎君?家里有个能干的家主就是不一样啊。有这样的家主,将来……枝嬷嬷想到儿子,未来自家儿子能在这样的家主手下当管家,又该是如何的体面,走出去,又该是怎么样的受人瞩目,心下那真是越想越欢喜。
只是她这里欢喜,福寿叔那里却听的皱起了眉头,扫了媳妇一眼,低声说道:
“你也说了,到底还没当官,这一日没得个什么官职,我这心里就一日的不踏实,早年那什么甘罗十二为相的事儿咱们也不是没听过,你说,这什么举孝廉,什么秀才的,怎么就没人将咱们郎君报上去呢?就咱们郎君的本事,有哪个比得过?这里头……我总觉得不对啊。”
你别说啊,世家的官家见识确实比一般人强些,这里头确实有不对,虽说这名声大的没做官的也不少,像是王祥这样的,可这些人为啥不做官?一来是这名声虽然好,却没实际的,当政的人也不傻,所以不在意。二来就是自己推辞养望,嫌弃官职小的。这样的人和阿玉能比?
可为啥阿玉啥条件都不错了,还是没人举荐当官呢?因为不知道该给个什么位置啊!像是阿玉这样的,一瞬间的才名远播,引发天下震动的,执政的大佬们能不注意?没人举荐也已经有大名声了好不。可也正是因为窜起来太快,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一时间连个准备都没有,你说给啥待遇职位?当官这个事儿,即使是在战乱年间,即使是如今这局势下,官本位的制度就决定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好不。一时半会儿的让他们怎么调整出空位来?总不能为了阿玉这么一个人脉不广,根基不深的,将老关系给掀了吧。
可不给反应也不对,好歹阿玉这是为了全天下做了一件大事儿,总要有点表示,特别是东吴的这些上层们,这阿玉到底是自家管辖下的人才,不给点说法,那岂不是惹了隔壁人家笑话?
看看,曹魏那边已经有消息说,司马懿那老家伙有意请人说合,要这秦玉北上了。还有蜀汉,虽然因为地域距离的关系,颇为看重他的阿斗没能发来招揽的消息,可人家好歹也已经有说法,听说是派人送礼来了?用的还是求种子这么一个连着东吴都没法子说嘴的借口。到了这份上,你说,这东吴的几个老大能怎么办?最后出头的还是顾雍啊,由此可见,这年头没点关系那真是……
“诸位,粮食增产三成,这事儿说一句有活天下百姓之恩也不为过,若是没点说法,那咱们这名声……依老夫看,秦玉虽然年纪小了些,为政牧民没什么经验,可封爵还是可行的。”
给秦玉腾位置什么的,这会儿做不到,可变相的给点好处,其实也不是那么难的,只是以前他们没人想开这个口子而已,生怕因为这个,得罪了其他寻摸爵位而不得的人。
只是如今不得不给说法了,既然这样,那这事儿就顾不得其他了,赶紧的,先把别家抢人的行动给堵上要紧,不然自家出个人才,还让隔壁给抢走了,他们还不得憋屈死?让人笑话死?这事儿坚决不能干,所以喽,封爵!又好听,又不用得罪其他人,还能传出个重视民生的好名声,多划算。
有人当了出头鸟了,其他东吴的上层老大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反正给的也不是他们家的好处,自然是立马点头的。不但是点头,还煞有其事的一个个的开始说起这该怎么封,封个什么名头了。
“不错,正当如此。”
“如此良才,封爵也妥当。即使稍有不足,看在他为百姓谋生,为天下谋利的份上,也该奖赏以做表率。”
“不错,所谓千金市马骨,此举亦是如此。”
呵呵,这漂亮话说的,好像他们有过公正,多体恤一般。这一番的做派,看的顾雍都牙疼。若不是自己,这些如今说的滔滔不绝的,只怕还为了不得罪人当鹌鹑呢吧。也怪不得总是干不过北面曹魏家呢。好歹人司马家当权臣当的光明正大,摆明了学曹操?!
唉,老顾突然对这朝廷有些失望了。忍不住又想起和阿玉见面的那几次相谈,那孩子年级虽小,可这说起话来,比这些个人都利索干脆,眼界也宽广,每有所言,必有惊人之处,让他这个老人都忍不住有所得,总能激起早年谋划天下的激情,比在这朝堂上尔虞我诈有趣多了。
“顾公,顾公……你看,这奖赏……”
看,看什么看,都出了一次头了,难不成还要老夫再出第二次?这么点东西你们也拿得出手?我可不干这得罪人的事儿。好不好的你们自己商量,丢人那也不是丢了我老顾家的,不行,我老了,要回去修养。
顾雍闭眼不言,第二日还利索的请了病假,将这后头的事儿一股脑的全给推了,一门心思想着避嫌。
而另一头阿玉,就在这一年的冬日,不满二十岁的年纪,吧唧,就突然成了伯爵了,这速度快的,比当初在唐朝的时候都利索,这好处给的,让他都有些吓着了。啥时候这爵位这么容易得了?
好在他总算是有当贵族的经验,不过是傻眼了那么一会儿的功夫,趁着福寿叔欢喜的嚎啕大哭,满院子欢喜的不知所措的下人需要他安排安抚的空档,重新捡回了脑子,端回了架子。一边遣了福寿叔几个赶紧准备招待天使,一边引着人往里走,这几步路的功夫,就从来人的一些只言片语中寻摸出了事情的收尾。顺带的,重新端量了一下这个时代爵位的分量。
等着人安排好了,他奉着所谓的圣旨往安置牌位的临时祠堂供奉的时候,看看那圣旨上的内容,再想想那来传旨之人的言谈,心下忍不住叹息起来。
不能比啊,真是不能比,不说这三个国家分别受爵,让这爵位虚了几分,价值低了几层。就是这爵位的附带产物,都不能和唐朝比。看看,这还是伯爵呢,居然只给划拉了他家附近的一百亩荒地?!!这年头人少地多成这样了,手笔都这么小,这些人格局能有多大?这样的一点子所谓的恩赏……这到底是赏赐呢,还是羞辱人呢?为啥他就没半点觉得高兴呢?为啥他就是从这些东西里,看出了这东吴朝廷对他的轻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