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么富裕的大明, 为啥国家税赋收入永远都那么可怜呢?《明穆宗实录》里说, 这个时代, 大明户部每年收入国库的出息只有几百万两?呵呵,我大清进驻中原后,这税收有多少?中期一年税收约有7000至8000万两白银,清朝后期一年约有1.2至1.4亿白银。
这么一比还有啥不明白的?即使将哪些贪腐全搭上,这明朝的税赋也妥妥是历朝历代最低的,而根据某些专家得出的结论, 这明文规定的税赋不到百分之四, 基本是清朝的一半。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税赋这么少,为啥明朝还真多起义的?因为天灾人祸太多;因为后期为了战争, 为了天灾人祸新增的附加税太多;因为土地兼并太过严重……追根究底, 还是人的因素造成的。
贪婪了几近二百年的士绅们啊,即使万历皇帝已经举起了屠刀, 他们却依然心存侥幸,还在不断地挑战着皇帝的底线……
在阿玉的大水车招摇出世, 获得一大片称赞之后,作为锦衣卫的一员,阿玉十分有眼色的另外做了一个同比例相对较小的水车敬献到了宫里, 由张诚组织了人手,架在了西苑--就是中南海,什刹海一代!
大明的皇帝虽说不像是清朝,动不动从小一百二十遍的折腾,可他们的教育同样不差,特别是万历皇帝,一代权相教导出来的,那眼光能差?只是那么一眼,就已经明白了这水车的妙用,那欢喜的小眼神,闪动的绝对是野心勃勃的光。就像是阿玉想的那样,皇帝也开始畅想黄河沿岸布满水车的大场面了。
恩,不对,除了黄河,其他河也是可以用的,比如淮河,比如运河,整个大明,各条河流就像是血管脉络,滋养着整个天下,若是能都布满这大水车,让这血液流动的更好,更快,让土地被滋养的更顺畅……万历皇帝觉得,所谓的盛世,离得也就不远了。
“将作监怎么说。没有其他人插手的情况下,最低多少银子可做?寻常木匠是否能行?多少时间出一个?你说,若是图纸发下去,让各州各县自己做,抛费从衙门里出,速度会不会快些?若是能赶在开春前,多架上一些,明年哪怕再有什么旱事,朕也不用那么担心了。”
有了盛世明君作为胡萝卜挂到了前头,万历皇帝的精神头都上来了,哪里还有以往总被人诟病的懒洋洋的模样?问起实际问题来,也相当的到位,一开口就戳中了最关键的部分。
可他这样的话听到张诚耳朵里,却半点都不敢应承。他不是皇帝,往日听到的看到的,比皇帝不知道真实多少,再有以往的经验,越想越觉得,这放下去做不是什么好法子。若是以往,遇上这样的事儿,张诚许是会圆滑的当自己傻,啥都不知道,然后等着出事儿了再充当一回知心人什么的。
只是人啊,哪怕是个太监呢,也一样不能逃脱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习惯。和阿玉接触多了,看多了他说真话的结果,圆滑的正常也难得吞吞吐吐的,在皇帝耳边嘀咕起了实在话。
“陛下,这木头……只要不是太轻的,处理的好了都能用,最多不过是少用几年罢了,所以木材倒是不用担心抛费太高,按照他们算计的结果来看,四五个人,用上半个月,怎么也能置办出一二架来,加上上漆等等,40两就够了,若是宽裕些,工钱给的好些,50两最多了。只是……陛下,若是真的放图纸下去,那下头……”
下头?下头的人是什么样,这抄家了好几回了,万历皇帝心里还能没点数?那真是想起来就一包火。越看越觉得憋屈好不。
“朕知道,哪怕按照100两给他们算,他们都未必满足,让他们自己拿着图纸做,弄到最后水车能架起来几个还不知道,上报的费用却绝对不会低,什么意外损毁之类的,也会层出不穷是不是。三年一次伦才大典,国朝养士二百年,就养成了这么一群玩意。真是……”
说到后来,万历皇帝的眼里满是嘲讽。越是深入的去了解这些所谓的清流,所谓的君子,他对于这个国家的读书人就越是失望。锦衣玉食,高人一等,培育出来的皆是膏粱子弟,哪里还有什么君子风骨,所谓的忠君报国,更只停留在嘴上,背地里一个个酒色财气无所不求,这样的官员……
“还是按照咱们前几次的法子来,先吧事儿放下去,让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盯着,只要敢伸手,哼,那就别给朕客气,该抓的抓,该罚的罚,朕就不信了,这么一次次的筛,还筛不出几个得用的来。”
都说九犬出一獒是用养蛊一样的培育,太过残忍。可事实上在这世上,这样的残忍时时刻刻的存在着,人更是世间熔炉中被筛选的最彻底的。从生开始,弱肉强食,物竞天泽,就已经开始了。到了这朝堂官场,所谓的人生巅峰,他们自觉可以肆意潇洒,极竞风流了,不想皇帝又开始下狠手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大明的官当的真心是不容易啊!
万历皇帝如今这钓鱼执法的手段是越发的高超,连发个大水车都能想到这事儿上,这一点阿玉是不知道的。他毕竟不是时刻在皇帝身边的,唯一能让他探寻到点痕迹的就是,这一次大水车被皇帝看好,开始下令各地防建的时候,锦衣卫又一次排出了一批人手去各处监听。这让他心下有了那么一点点的猜测。
不过这样的猜测和他关系不大,这会儿他正忙乎着呢,弄出大水车,这么配合皇帝的水利计划,皇帝自然是要赏的,因为这还是皇帝解开身份后阿玉第一次这么慎重的敬献东西,这么利索的配合,所以皇帝给的好处也很是不小,直接一个百户的身份就下来了。虽然这百户因为空降的太快,让阿玉一时半会儿的都没有个千户所接收,只能跑到经历司和那群翻译们混在一处。可百户就是百户,自打这认命下来,他家的门就直接被铁虎他们给砸了。弄得他连上岗都没顾得上,一门心思先装门了。不然怎么的,开着门睡觉啊!
“你们这速度也太快了些,早知道这样,我先去叫人把东西都做好呢,那样这里一砸,那边就能装上多利索,如今你看,这大门敞着,像是个什么样啊。”
这动不动就砸门真心不是个好习惯,上次他成了小旗家里已经砸了一回了,这会儿又来,光是这门就耗费了两次银子,实在是不划算。可偏偏人铁虎在这事儿上那是相当的有理由。
“阿玉唉,百户啊,那可是六品了,咱们这横着三条街,都没一个六品,如今你这可是咱们这几条街的门面,就是我不砸,你以为你能保住几天?街坊们可都看着呢,你可不能让大家伙儿失望啊。”
真是呵呵了,他这里升官,隔壁邻居比他都激动,这都什么和什么啊。当然了,这也是世情造成的独特人文,没法子,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看那些一个村子出个秀才都能得到全村维护的例子就知道,这出一个官,对于附近的人来说有多重要了。最起码在他们看来,有了阿玉这么一个百户,以后若是受到了欺负,受到了什么不平的事儿,都有了地方诉冤了。若是有什么求告,也有了送礼讲人情的地方,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一样大的喜讯,也怪不得他们激动对吧。
可这一激动,得,这会儿就弄得阿玉只能用家里存着的竹子现扎个竹排挡着了。好歹不是光秃秃啥都没有,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架势,也就是家里好歹是官,是锦衣卫,不然这安全问题可真心不靠谱。
“成吧,就这么整吧,对了,银子给了没?没得让街坊们出钱,一家家的,日子都不怎么样,没得为了这个门家里喝粥。”
“别啊,你这要真给了,可就打脸了。放心,这么些人呢,一家子才几个钱,权当是走礼了。再说了,这几年,周围好些人家都有小子跟着咱们干活,混了不少银子,就是没轮到跟着分钱的,靠着做蜂窝煤,也混的还成,家里没以前那么不济了。若不是这样,你当他们能这么起劲?这是指着将来能在多得些好呢。”
别看铁虎日日跟着阿玉在外头走,好似都不怎么着家一样,到底家里人丁多,他娘,他奶,他妹妹都和街坊邻里走动的挺熟络,所以这知道的还真是不少。这会儿一说,听得阿玉连连点头。
“那就好,刘叔,刘叔,馒头整好没?赶紧给各家送去,一家四个别漏了。”
“哎哎,就好了,就好了。”
别人实在,那是阿玉也实在,自己升官了,分润点喜气的时候不是什么撒把铜钱这样的敷衍手段,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摆出什么架子,而是招呼了家里这一老一小,架着高高的蒸笼,直接蒸了四五次的馒头出来,争取让街坊们每家分到几个。这几个馒头虽说看着不怎么样,可真分出去的,对于有些日子不怎么样的,或是人丁多的人家来说,或许就是一家子一日的饭食口粮了,也怪不得周围的解放即使阿玉忙得顾不上也能在关键时候这么亲近。
“你可真是够下本钱的,都时白面馒头啊,这东西就是我家,也难得吃上一次。”
看着老刘头提着个大大的提篮带着孙子往外走,铁虎闻着那馒头的香气都有些馋了,侧身往提篮里头看了一眼,口水都开始往外冒,砸吧了好几下嘴,才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听得阿玉都想笑。
“那是你娘给你攒钱呢,不然就你家那点地,也够你们吃的了。行了,别馋了,等他们回来,正好一起吃饭,我让刘叔做了红烧肉,一指厚的油标,绝对美味。”
许是守孝27个月馋肉馋的太厉害,自打出孝,阿玉这吃肉的劲头厉害的,几乎每日都要下去半斤,看的老刘头都差点吓着,生怕吃出个好歹来。还是阿玉用练武饭量大,消耗多做了理由,不然就那老头如今的忠心劲,都能给阿玉哭出来。
“红烧肉?哎呦,那可太好了。你就是舍得吃,怪不得连着老刘头他们爷孙都长肉了,那小子我瞧着比去年足足长了有两寸吧。”
“没注意,赶紧的,在搭把手,把竹排安上。”
闲话中,两个人一抬一拉,这竹排做的们总算是遮挡住了大门,看着这门,阿玉终于松了口气。不过转眼,脑子猛地一闪,又联想到了别的事儿上。他家这竹门是防君子,这国家诺大的海疆又何尝不是一道竹门?没有庞大的舰队,没有有效的近海防护,又能防得住谁?
海禁,这是大明的又一个大问题,曾经的大明啊,那无敌舰队驰骋大洋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如今……东南倭寇却屡屡犯境。若是不重新打开大门,不借着他的到来,转变这一局面,他不知道,以后回去了会不会遗憾。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曾看过这样的一段言论,说是后世东南小国频频排华,屠杀,根本原因就是大名的无敌舰队消失了,而大清则对海外之地不管不问,这才让那些土人没了顾忌,开始肆无忌惮,不然……想想汉唐宋明,哪怕是王朝末期,那些南洋小国对待华夏一族的精英,都崇拜的不得了,又有哪个敢撩华夏虎须,肆意杀戮汉民的?满清276年的统治,不仅是把国内的民族脊梁打断,而且也将华人在历史上的传统霸主地位,彻底磨灭!
这样的悲哀,阿玉想试试,试试能不能阻止,哪怕看不到那么后面,那好歹多震慑几分,多留点底气也好啊!
第132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9
要不说环境改变人呢, 你看啊,这阿玉自打和老包同志当了一回同事,这对百姓的关注度就上升了最起码10个百分点, 等着和李世民他们凑到一块儿, 这国家大事又上了心。到了这会儿, 明明干的是锦衣卫的活计, 只要消息灵通就不算失职,可他愣是操着阁老的心,就差没把万历皇帝拉下来自己上去操作了。这个操心劲哦,说出来都让人汗颜。
只是他再怎么操心,不是他的活儿就不是他的活儿,怎么也插不上手。像是这海禁, 那是他如今能管的事儿?为什么大明海禁会那么严重?一开始或许真的只是因为朱棣在扬威海外的时候花销的银子太多, 后头继位的几个, 因为北面威胁太大,一时半刻的没银子往外头洒, 所以给关停了。可后来呢?那是因为走私这事儿挣钱啊!所以那些沿海的大佬们, 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个个的就都开始打太极了, 只想着用海禁来抑制别人,好让自己这些最初喝了头汤的人长长久久的把持着这么一个来钱的好门路。那里还顾得上别的?自然是没人会提起开海的。
而等着这一个个靠着这个挣得流油, 参与的越来越多,利益牵扯越来越大,那可不就成了一股子不能随便动摇的势力了嘛。开海?对他们来说, 那就是挖了他们的祖坟一样了,那里肯,所以那时怎么能阻止就怎么来。甚至有些不守规矩的,再看到那些过不下去的人假扮倭寇劫掠,还灵机一动的自己派人假扮倭寇,来制造外头危险的局面,以求将人都给吓住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阿玉想要开海,那真是……就是真的让他坐上万历皇帝的位置,也一样短时间没办法结局。所以喽,即使再有心,那也就是想想,其他的,呵呵,还是干点实在的更实惠。
对于一个锦衣卫来说,在没有其他差事,只能和一帮子通译之类的凑一起的情况下,干什么最符合身份?那自然是开始看锦衣卫自己的半公开的密档之类的,让自己知道的更多些。
更要紧的是,从这些档案里,阿玉还能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对各个官员的调查什么的,这些东西等着他回去,妥妥是交付给公司最好的报告。没有什么名人报告有锦衣卫的资料更详细的了。连着人家家里人丁田亩,甚至隐私亲戚,日常交往言论都全的很。
就阿玉如今这过目不忘的脑子,只要这么过一遍,就是将来写一本大明官员实录都不带打搁楞的。这样的便利条件不用那是脑子有问题。阿玉脑子很正常,还很好,所以他干的很用心。甚至有几日看的起劲了,还差点忘了回家。弄得不少人看着他都侧目了。都是武人,天性就比文人好动些,有多久没看到这样静心看档案的人了?
而他的这样的举动,在锦衣卫其他上层看来,也好处满满的,在从有钱挣,有油水的位子上猛地拉到这什么好处都没有的经历司通译处,阿玉还能这样安下心来,用心的看这些档案,不贪不求,不毛不燥的,这心有多稳?人有多实在?若是在加上他这年纪,在皇帝那里的关系……这未来前程可真是可以预见了。因为这个,连着前头还眼红他运气好,一个水车就升一级的几个心眼小的,都安生了。能在锦衣卫里头混出头的,没几个是傻子。对着前途有望的,不锦上添花都算是本分人了,排挤什么的,那才是寻死呢。
所以喽,这一段时间阿玉过得那是相当的充实,甚至在这阅读中,还猛地想到了更重要的事儿。
‘永乐大典啊……若是没记错,好像还没有凑齐吧。或许自己从这个时代回去的时候,弄上一套带着?’
想到永乐大典,他就想到那一次在笑傲江湖的经历,想到那些,就忍不住又想到了刚到那个时代的时候遇上的那些被屠村的百姓,想到那个时候一路过去看到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