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封信主要是要说明,这次东华书社对给连翘稿酬的事情非常重视,早早就开始经办起来了。而且回款十分积极哟!上部完结就已经给钱了,是不是超级棒!最后还详细说了一下一些已经总出来的数据,算是让连翘心里有个底,能有多少钱。
其中不乏隐晦的示意——书社和先生之间一直都是坦诚相待的,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数字什么的经得起考验。
说实在的,连翘相信东华书社没有黑她...但要说数字没有问题那也是胡扯!这里所谓的没有黑她,其实就是报社对销量的统计少算是在行内潜规则之内的,属于正常吃相。
不过连翘也没有因此生气,因为这对业内来说就是正常操作,她生气也没有用。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当红作者,面对大书社的时候也只是相对而言保持了尊严,大书社依旧是更强势的存在......
连翘在现代的时候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但是多少也是在集体中混过的,情商属于正常人的范畴之内。所以对于这封信,她回的也是客客气气的,内容大抵就是知道贵书社是照顾了我的,非常感谢云云。
其实就是承认了这个人情的意思。
对连翘特殊照顾一番并不算什么,东华书社最怕的是抛媚眼给瞎子看,好事做了人家却没有觉出味儿来。而现在连翘这一封信他们就明白了,事情没白做,这个作者很懂事。
两边合作愉快,你敬我我敬你,暂时连翘依旧是东华书社的亲女儿......
——对于书社来说,每个书社都有自己可以当作招牌使用的作者。这些作者对于书社的意义甚至不是赚了多少钱!虽说大作者的书赚钱不错,但是以量取胜,多拉几个一般的作者总能顶过一个大作者。
之所以书社需要拉拢大作者,其实更深的考量是当作一个招牌,让外面的同行、作者、读者都知道自家的实力。一旦维持住了这种业界大佬的设定,那就会成为一个良性循环。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去挖作者,大量的作者会自动跳到自家碗里来。
这种书社重点培养和拉拢的大作者其实就是所谓的亲儿子亲女儿,只不过亲儿子亲女儿并不一定是永恒的。如果亲儿子亲女儿不再那么赚钱了,影响力也大不如前,那么一脚踹开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另外,如果亲儿子亲女儿不识趣,或者在他们眼中干脆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那么从嫡亲的位置上赶下去也很正常。
连翘现在正在自己的上升期,东华书社也知道她有打算《宦海》之后就上苏州发展,不出意外将来更上一层楼简直指日可待,所以东华书社对她本就很热络。再加上连翘自己也很懂得投桃报李,一直以来合作非常愉快,如果要打比方的话,现在东华书社和连翘是真正的蜜月期。
虽然不知道将来还能不能这么好下去,不过将来的事到时候再说。反正她这个级别的作者,说要随心所欲可能不行,但若只是换个书社发展,那倒是非常简单了。
而就是这样友好的商议当中,《宦海》的上部《文魁》迎来了自己的大结局。
第121章
《宦海》无论上部还是下部,其实结局都是早就想好的。上部《文魁》自然就是达到千古学子之巅峰,搏一个‘六元及第’的名头,后世传说为真?文曲星转世。下部《权柄》则是达到千古文官之巅峰,至于具体如何,读者老爷们还得再等一等。
其实《文魁》进入后篇高.潮,也就是八方英才汇京都的时候就已经相当精彩纷呈了。这个时候连翘虽然没有安排男主人公林峥正式参与到朝堂之争,但是关于政坛的波诡云谲也通过书中人物的只言片语显露出了冰山一角。
而光是揭开的一个小小角落就足够让读者倒抽一口凉气了。
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一般的读者或者只不过觉得精彩、好看,似乎还有一个大世界等着他们,故事背景十分宏大,不明觉厉什么的。但是在一些同行、编辑、真正的读书人看来,那是另外一回事。
八方英才汇京都,连翘只需要将有明一朝嘉靖时期真实的大才子们写上去就可以了,这些人各有各的厉害。不同于别的作者塑造这类角色,要么是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不足,以至于干瘪。要么是自身的水平无法支撑起角色——本身是个文学水平一般的人,如何塑造出一个才子?写作手法是可以掩盖一些东西,但是也不能无中生有啊。
连翘笔下的人物,他们开诗会、议朝政,有些观点看似幼稚,但是已经体现出他们的美质良材,并且自有一股勃勃的朝气在其中,让读者也心生一股豪气。
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朝廷上的大佬,即便只不过是侧面寥寥几笔而已,也勾勒出了一角让大家品咂——道君皇帝当道,这个皇帝虽然聪明,却没有把聪明用对了地方,专心于修仙炼丹,再不然就是制衡与驾驭群臣。
相比起那些只在别人口中出现过的朝廷大佬,皇帝嘉靖倒是出场的很早,所以读者对他还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连翘是照着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写的,自然不会有不够‘皇帝’的感觉。
说实话,皇帝这种角色在各类小说中出场都很少,无论他们是昏庸还是英明。更多时候出现在书中,他们都是符号一样的人物。譬如说在才子佳人大团圆结局的书中,他们就负责最后赐婚一下。
各种书中不同,但大体情况如此,大约就是一个跑龙套的。
这一现象可以看看知名度更加高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除开本就大篇幅写了皇权斗争的《三国演义》不提,其他《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皇帝陛下都有出现,然而都如同一个虚幻的影子,这就是明证。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抛开政治因素不谈,其中最表面的就是皇帝其实非常不好写!
简单来说,一个作者写出来的内容其实都是这个人的见识修养。虽然不至于写的东西必须经历过,但多少都应该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可是皇帝陛下...了解皇帝陛下的都是什么人?实际上满朝的文武大臣也不见得能够说自己了解皇帝,能有一些了解的,都是很高级别的官吏了。
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作者写皇帝就容易犯类似‘皇帝的金扁担’这种错误。写出来自己觉得不像,别的人也贻笑大方。于是久而久之的,除非是有极大自信极大笔力的,大家也就不怎么写皇帝了,就算要写,也是写比较亲民的皇帝的一些小事。
连翘则不然,她写皇帝就是真的写皇帝,先不管真正的皇帝是不是这个样子,至少看上去非常能唬人!
这就是现代人的好处了,在古代一个普通人哪里有渠道知道皇帝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怎样的!物质生活难免想出‘皇帝的金扁担’这种笑话,精神生活则更别提,帝王心术,那是好想的吗?最多就是分析几个历代贤君,说一说他们如何仁者无敌。
现代人则不同,不只是过去的皇帝成为了历史,关键是皇帝本身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大批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这些王朝历史,这些帝王将相。
曾经是历史爱好者的,甚至在少年时代有过考古学家梦想的连翘就是一个历史迷——即使这个历史迷不太讲究正史,一般选择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而不去看真正的史书...233333
——这种情况下,连翘对于这些帝王的生活、思想其实是了解的。随机应变去对付一个真正的君王或许做不到,但是写出一个这种君王形象,其实并不难。
嘉靖帝堪称是怪物级别的君主,在封建时代两千年,他都是将帝王心术玩弄到极点的人。这当然不是说他的文治武功有多高,实际上帝王心术本来也不是为那些服务的。关键是他用一种皇帝的手法驾驭群臣,在他一朝,整个朝堂眼见得风起云涌,然而他自岿然不动。
嘉靖皇帝的生活,说着因为自己修道,所以生活清贫,宫殿十分的逼仄低矮——一些宫殿在之前的地震中已经损毁了。
至于吃的食物,那也非常朴素,看起来真的非常体恤民情了。
但是当内宦的角度一转,所有人就明白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吃的食材看上去很普通,但是给皇帝吃的东西能普通吗?先不说皇宫本来就是一个鸡蛋能卖一两银子的地方,就说素斋...呵呵,就连民间的富家翁都知道,素斋真的做出高水平来,比山珍海味的席面还贵!
另外就是为了修仙求道而生出的一些开销。
道宫是要钱的,开口至少上百万两银子,炼丹也是要花钱的,这个少一些,但这是细水长流,每个月几万两少不掉。至于养道士高人也是要钱的,真正的‘高人’请来,那个开销可不少...相比起所谓省下来的钱,简直成了一个笑话了。
这是生活上的描写,实际上更精彩的描写在皇帝的思维上。
不可否认,嘉靖皇帝绝对是个聪明的人,论智商和情商,只要他想动用的时候,从来只有他玩大臣,没有大臣玩他。当然,这其中有皇帝身份的加成。不过不管怎么说,嘉靖皇帝都是很聪明的,至少和朝廷大佬们站在一个差不多的高度。
连翘在书中写到,他生了臣子的气,暂时搬到别宫居住,没有开销了,就宰自己手下的宦官一笔——这些宦官能拒绝吗?他们这些人按照道理来说是应该没有私产的,如今皇爷让他们进献,他们不止半个字的推脱都不敢有,而且还得十分积极主动满脸堆笑地送钱。
似乎嘉靖不收,他们就能一头碰死在御前一样。
连翘在书中写到男主人公林峥为他参谋一些财政上的小问题,然后看到他调弄臣子的手段。明明只是寥寥几句话,立刻就将一个喜怒无常、心智高绝,绝对不好糊弄的皇帝展现出来。
即便是一个个被视为人精的朝堂大佬也在这个时候服服帖帖,他们不只是向皇权服软,实际上当皇帝当的没威信,辖制不住大臣也有。说到底,嘉靖帝确实厉害,他不同于一些皇帝是利用自身的威信,可以随便做大动作,譬如一些开国功臣、中兴之主就是这样。
他完完全全凭借的是自己的头脑,摸透了皇帝是什么,皇位又是什么!要知道他的根基算是很差的了,他甚至不是先皇真正的儿子,只不过是从外藩过继的!
从一个外藩而来的少年天子,到如今的说一不二,没有两把刷子,那怎么可能!
这一场发生在别宫的君臣奏对只不过是小试牛刀而已,之后其实就没有多少皇帝的戏份了,主线重新回归到男主人公林峥的科举路上。
但是就是这些或正面或侧面,并不多的笔墨,写活了一个帝王。这个帝王并不是那种典型的千古一帝,也不是当作大反派描写,昏庸蠢昧的末代君主,而是一个王朝正常发展时期,一个活生生的、不那么好,但又很难说无能的皇帝。
靠着一场别宫的小小权术,虽然出场并不多,但是读者都被这种气魄震慑住了。因为从这里大家都看出了作者真的是下笔有所余力——这种皇帝与臣子之间,臣子与臣子之间,心机、权力的较量,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难以写出来了。
所以《三国演义》是旷世巨著!
但是《三国演义》到底有史书打底,又有诸多民间传说充实,自然不同。而在这个时代的读者眼里,作者乔琏是活生生地架空出了这么一个时代与国家,让后让里面的人和事栩栩如生!
好一场精彩大戏!
不过也有人疑惑了:这宏大的卷轴才揭开冰山一角,但是《文魁》就要完了啊,这些东西怎么办?看起来似乎是伏笔呀!难道不写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有细心的读者早就发现了,单行本没有单纯用《宦海》做标题,而是添加了副标题《文魁》。果然,写信来询问作者,作者在答读者问中明确指出,还有下部,而下部就是朝堂故事了。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122章
所有人都被《宦海》的下部《权柄》给迷住了眼睛,但是随着故事情节进展,又重新掰回了《文魁》。没办法,《权柄》那更加气魄雄浑、宽广无比的世界是很吸引人,可是追了这么久的《文魁》要大结局,这怎么能不关心呢!
一部小说大结局的关注度有多大不用赘述,有很多人追看小说,中间累了、不追了,但是等到有一天知道这本小说要大结局了,还是免不了去看一看当年那个故事到底怎么收尾。
怎么收尾...这其实是早就确定了的。
意料之中,或者说水到渠成,主人公林峥自己给力,再加上有嘉靖皇帝这个大背景撑腰,会试和殿试自然连战皆捷——说到会试和殿试,连翘当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会试和殿试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过这么受人关注的事情,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自然是有流传的。再加上连翘本身对科举考试的了解,倒也写的没什么问题。
主要是连翘所写的‘大明王朝嘉靖年间’,这个谁知道是哪个朝代!既然已经是虚构了,哪里有一些不对不是很正常?只要这个虚构并不是无稽之谈,让读者看来像是那么回事,那就足够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天下读书人的心声。
故事写到当朝首辅在正殿之前对下首所有参加殿试的学子宣读考试结果,明明知道作者会安排的妥妥当当,读者还是忍不住提起心来。
赐同进士、同进士、进士,而这里的进士就是所谓的一甲进士!探花、榜眼,以及代表华夏读书人自有科举取士之后上千年的终极梦想,状元!
“新科状元...林峥...”
其实关于林峥可不可以为新科状元,负责殿试的官员是有疑虑的。林峥的文章的确不错,但是这个不错其实就是前十名的程度,进个一甲就不错了。甚至有人觉得他年纪小,长得也不错,正合适做探花郎。
这个时候早有得到皇帝意思,打前哨战的官员开口。
“这林峥么,虽然不见得在这些美质良材中独占鳌头,但他有一个好处。据我所知,他自入科举一道,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全都是一次都过,而且每逢考试皆取第一!这便是时也命也了!若是取他为本次状元,那不是‘六元及第’?试问哪朝哪代有这样的事?这正是文曲星下凡!”
文曲星下凡有什么好处?当然有好处,这对于官员来说就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问题。自从有了董仲舒‘天人感应’那一套,一些事情就有了自己的解释。为什么这些年风调雨顺,那是皇帝做的好,所以天佑人和。
为什么满朝文武众正盈朝?那是因为君王乃贤明之君,君正则臣正,君贤则臣贤,这种封建社会再正确不过的政治观点,这有什么问题吗?
而现在出现了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六元’,请问这不是文曲星下凡,那什么是文曲星下凡?既然是文曲星下凡了,那么又是什么帝王才当的起文曲星特意下凡辅佐...自然是旷世明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