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发兵支持,将燕云十六州拱手奉上,也导致了中原地区暴露在了游牧民族铁蹄之下,遭受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侵扰威胁。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才带领大兵,将蒙古贵族赶回北方草原,收服了燕云十六州。
这次耶律隆绪是内外交困,不得不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交还,换取喘息之机。
所以谢鲲当时就命令翰林拟旨,传令吏部及其他诸部,立刻选派能员干吏,赶赴关外接收燕云十六州,安抚百姓,处理政事。这是当下头等大事,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胆敢阻挠破坏此事,一律重惩。
盖着代表皇帝印玺、太子赵鲲小印和跟随皇帝的参知政事官印的命令传达下去,不管东京城内有多少漩涡和谋算,在这件大事上,却没有人敢真的伸手阻挠。谁也不想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潘仁美倒是想要挣扎一下。他虽然不知道赵光义的金蝉脱壳之计,却也知道杨家得了这位新君的青睐,就等于他的好日子到头了。尤其是当他看见跟在新君身侧的“小楚官人”时,整个人都软了。他当初对楚百万做的事情,可经不起详细追查。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可是潘仁美刚刚私下联络了几个平日一起吃空饷、走私货物的将领,就被楚天舒带着人一网打尽,公开押到军前审问。
潘仁美勾结契丹马贼,只因为嫉贤妒能、贪图财货就暗害了为大宋传送情报、立功无数的资深谍者太平——此事有昔日黑风马贼老大黑胡子和契丹谍者荆克襄为人证,并有当初打着宋军物资印记的物证。
在这次战斗前,潘仁美记恨杨七郎在擂台上打死自己的儿子,又故技重施,再次收买黑风马贼杀死先锋杨七郎。谁知道这个时侯的黑风马贼早就换了人,收了他的报酬,却将杨七郎藏了起来——谢鲲坐在上方,对着跪在众人面前的潘仁美嘿嘿一笑:“多谢潘大人照顾我生意啊。”下方的将士们先是大笑,后是大怒。若不是太子殿下正藉此隐藏行迹,杨七郎这样的忠臣良将不又要和太平一样被这奸佞害了吗?
人证物证俱在,证据确凿,潘仁美先还要否认,到后来只能磕头请罪,恳请太子殿下念在他曾经的些微功绩上,开恩从轻发落。
潘仁美被押入监牢,等待秋后处斩。潘家家产抄没充公,子弟三代不得入朝为官。
将燕云十六州的事情和边关防守将领安排处置完毕之后,谢鲲就带兵将赵光义的灵柩送回东京。
谢鲲和楚天舒人虽然不在东京,但是楚家商队却不停地将东京城中的消息传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对东京局势了然于胸。
赵光义有三个儿子,长子赵元佐聪明机警,原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储君人选。可是他因为看到赵光义对赵廷美及其他宗室的手段,精神受了刺激,放火点燃宫室,被赵光义废为庶人,失去了储君资格。
次子赵元佑和三子赵元侃,谁更适合做太子,赵光义还没有选好,所以一直没有提到立储之事。谁知道这次赵光义带兵北伐,竟然在军前宣布,将太祖嫡孙、魏王嫡子赵鲲立为储君。
赵鲲,从哪里来的一个赵鲲?
太祖一系心中欣喜,而赵光义两子却很不甘心。
不管他们怎么暗中串联、四处筹谋,谢鲲扶灵回京的日子都到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双11了,把想买的东西加到购物车里
明天就让老公给清了——
他跟我保证,
绝对能都给我删光……
第118章 杨家将终章
大军来到东京城外的那天下着毛毛细雨。不管对先帝和这位突兀冒出来的太子有什么想法, 所有的大臣都出了城门, 迎候先帝的灵柩, 拜见太子殿下。
赵光义的两个儿子,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他们手中也有一些自己的势力, 但是赵光义此人阴刻多疑, 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敢过度发展自己的力量, 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们策划月余, 在京郊的大军面前, 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
赵元佑想过关闭城门, 拒不承认这个伪太子。但是伪太子手中有赵光义的灵柩, 他敢这么做就是大不孝,要被千夫所指。
更何况朝中重臣并没有几个站在他这边。曹彬的家人和杨家佘太君等人, 都是浩浩荡荡出城门迎接哭灵, 守卫东京的禁卫军是赵光义的心腹,没有赵光义的命令谁也调不动。
所以到了最后, 赵元佑和赵元侃兄弟二人也只能接受现实,全身孝服出城迎接。
在文武群臣面前,身材高大的太子殿下面容悲戚,腰间系着白色的麻布, 冷肃而威严。在他身后, 盔上系着白缨的精锐部队在细雨中静立不动,犹如一群群雕像。
在无声无息之中,那些曾经的不甘和蠢蠢欲动, 全都化作了泡影。而那些小范围内的骚动,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粉碎扼杀。
赵光义的灵柩进了东京城,送到皇宫之中停放,按照规矩由礼部官员负责主持。
入夜之后,皇宫起了一波小小的动乱,可是根本用不着禁军动手,伴随在太子殿下身边的小楚官人,就已经轻松地将其镇压平息。
在赵光义的灵柩之前,楚天舒拿出了辅助系统出品的太/祖遗诏,与和太宗亲口在两军阵前的宣言正好吻合。曹彬和杨业就是人证。
楚天舒的陈述,在众人心中完美无缺地勾勒出了一个太/祖嫡孙从小努力学文习武,在太宗的默许和保护之下茁壮成长,成年后亲自赶赴边境杀敌立功的高大形象。在这个故事中,赵光义是慈祥而睿智的长者,谢鲲是天赋过人、英明神武的天定储君。
赵光义一直记得自己对太/祖的承诺,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而是努力培养太/祖嫡孙;而太/祖嫡孙也没有辜负赵光义的期待,成功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储君,更是在北伐之中立了大功。于是在两军阵前,赵光义揭开了隐藏多年的承诺,将这个令他满意的继承人推到了天下人面前。
你信不信?反正大家都露出了相信和崇敬的表情,纷纷称赞先帝和新君之间的深厚情谊,说这是能够流传千古的佳话。至于为什么明明是男子,赵光义却要封其为“琼华郡主”,楚天舒说是为了掩人耳目,大家也都纷纷点头表示相信。
小小的过招一番,便被彻底打败。赵光义的两位皇子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形势的改变,只能跪在赵光义的灵前,垂头丧气地听着文武群臣山呼万岁,将这个突然出现的太/祖嫡孙,送上了皇帝的宝座。
大势已去,不必再做无用的挣扎。
对于继位为帝所有的流程,谢鲲并不陌生。提拔心腹,荣养老臣,平衡朝政。改年号,定国策,处理政事,握紧军权。一切如同行云流水,丝毫不见初为人君的生涩。仿佛他天生就应当执掌天下,指点江山。
和赵光义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将当年年号改为太平兴国不同,谢鲲态度从容,按照历史惯例,次年再改年号为元统。
赵光义的葬礼已经全权交由礼部处理,谢鲲照例上朝,在一次次的大朝会上,以其胸襟气度,眼见卓识,征服了所有心中存有疑虑的臣下。
对于约束武将,避免唐末悲剧重演,谢鲲是支持的。但是矫枉过正到重武轻文,以从军习武为耻的程度,他却绝不允许。没有钢铁长城,中原王朝必将沦为游牧民族砧板上的鱼肉!
科举制度要大规模地推行,军队管理也要制度化。谢鲲亲自创办了宋国皇家军校,将培养军事人才的权利收归皇帝手中。日后军队中的军官,都是经过军校培训、忠于皇帝的军校毕业生,军队再也不会成为某个将领世家的私人地盘。
至于杨家将,得到了谢鲲的褒扬,挂上了“满门忠义”的匾额。
杨七郎先还有些顾虑,后来发现谢鲲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那种说不好就把他打一顿的习惯,他反而乐颠颠地跟着谢鲲,去军校当教官去了。杨家也十分识趣,慢慢地将手中的军权交出来,几个兄弟都去了军校。
哪怕是皇帝死了,日子仍旧要继续过下去。东京城仍旧是一片繁华殊丽。只是民间关于这位富有传奇经历的新任皇帝,多了无数故事流传。尤其是这位新君和小楚官人之间的事情,更是被那些瓦舍中的说话人创作了不少话本,成了时下最新热点。
而将新君和小楚官人之间的故事推向高潮的,却是契丹使者送来的和亲请求。
看着契丹国书中提出的和亲事宜,谢鲲的脸黑了下来。他哼了一声说:“若不是仙师,仁慈为怀,不愿意太多杀戮,之前我就在金沙滩将契丹大军悉数屠灭了。又怎会留下契丹主力,让他们现在抱着和亲换取喘息之机的念头,来给我添麻烦。”
楚天舒是不能允许大规模杀戮发生的,而如果谢鲲想要通过战争占领契丹领土的话,契丹人绝对会选择玉石俱焚死战到底的。到时候死去的人数绝对超过十万。正是顾念这一点,谢鲲才会在占据上风的时候,同意了契丹休战的请求。
萧太后一死,契丹贵族各有心思,对于坐在契丹皇位上的小皇帝并不是特别的尊重服从。而契丹士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各位王公贵族的私兵,这样分裂开来之后,小皇帝并不具备全盘碾压的能力。他不得不考虑到用和亲的办法,来缓解宋国这个外敌的压力,换取时间整理内部局势。
楚天舒倒是对此不以为意,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存在,又怎么会被她放在眼里呢?
他们两个不当回事,可是宋朝群臣却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和亲历来多是中原王朝向游牧部落送去公主,这次居然是契丹人主动要求将宗室贵女送来宋朝以求和亲。这对于宋朝上下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哪怕是出于这种上朝的尊严,所有人也都觉得应该将这契丹贵女收入后宫之中。
只要不让具有契丹血脉的皇子出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更何况新君刚刚登基,后宫一片空虚,正好趁此机会让新君选一批闺秀入宫,定下名分,各方势力心中也好有个安定。
然而在朝会之上,新君却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这位年轻却威严的皇帝笑着问,诸位觉得朕是拿来哄那蛮族高兴的妓子不成?感受到皇帝笑容中的阴冷不满,所有人都闭嘴不言。
谢鲲哼了一声,两国之间的关系,由兵力高下、国力强弱决定。是否遵守诺言,和女人没有一分一文的关系。
说着,皇帝话锋一转,眼角带笑,朕早有心仪女子,待得孝期过后便择日迎娶入宫。诸位不必为朕的人生大事操心。
一时间,群臣竟被皇帝突然抛出的这么一个消息转移了注意力。皇帝身边什么时候竟然有了这样的女子,他们怎么一点儿都没有发现呢?
也有那早就看不惯小楚官人存在的人在心中幸灾乐祸。那小楚官人仗着一张漂亮的小白脸儿,不过是运气好,在太子殿下未曾发达之日就投效过来,竟然得到了官家如此的信重依赖,几乎随时带在身边。
这下好啦,陛下即将迎娶心仪的皇后,且看小楚官人以后如何自处呢?
魏王妃这几日很是忙碌。
她根本没想到,儿子说的话这么快就能实现。她一直以为那不过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而已。谁曾想,不过是数年之间便天地翻覆。赵光义死了,儿子当上了皇帝,她却成了皇太后。
昔日车马冷落的万岁山前,现在每天都能看到各家车马出入。新君性格严峻,意志坚定,很难被打动,但是魏王妃可并非如此。
不管怎么说,魏王妃都是新君的生母,讨好了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想要入宫的各家女眷几乎是流水一样带着自己家的女孩儿出现在魏王妃面前,想要得到她的认可和支持。
哪怕当不上皇后,成为一宫妃位也是好的。如今大宋国力强盛,北方大敌契丹都已经低头妥协,新君又是年轻力壮,英明神武,值得投资。
魏王妃这一生都没有过过这么快乐的日子。能够与如今相比的,大概也只有当初新婚的那几个月而已。看着眼前一张张俊俏端庄的少女脸庞,她乐得几乎合不拢嘴。当初她就说了,儿子和那小楚官人在一起,是没有前途的,两个男人,能有什么好结局?
更何况现在儿子的身份不一样了,一个皇帝能够没有子嗣吗?魏王妃也不想让儿子把小楚官人如何处置,只要不耽误儿子繁衍子嗣,继承江山,其他的,看在小楚官人跟随儿子出生入死的忠诚份上,她都不计较了。
魏王妃喜滋滋的在山上等待,等着儿子派人将她风风光光的接到皇宫之中,做那人人仰慕服从的皇太后。但是一等两等,等来的却不是接她入宫的车马,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太医团队。
新君面色沉痛地宣布,太后早年郁积于心,身体十分虚弱,不能移动,只适合在万岁山上静养。这段时间太多人前去拜见,太后过于劳累,旧病复发。以后不得允许,谁也不许去打扰太后!
说起此事,很多大臣倒还是有些印象。当初在宫中万寿节晚宴上,魏王妃母女的苍白脸色可是大家都看见的。只是发生了一些小小的波澜,两人就几乎晕倒喘不过气。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官家如今不仅健壮而且勇武,可是太后身体不好,却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过去的那些年月里,太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忧思伤身非常正常。
魏王妃根本没有实现她的皇太后之梦,就被软禁在了万岁山的山庄之中,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无数倍,但就是没有自由。
她终于想明白了,这是因为自己对小楚官人的态度引起了儿子的不满。为此,儿子竟然选择将她放逐!
不孝子!白眼狼!我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你竟然这样对我?魏王妃经不起这番大起大落,每天都在山庄中嘶吼发怒。
然而这些嘶喊声,却根本不能传到庄外。太医只说太后情志失常,需要长期调养。
前来和亲的耶律明镜,被谢鲲丢在一边。耶律明镜乐得不入宫,追着杨四郎不放,倒也成了东京城的一大景观。
楚百万的三年忌日之后,官家终于下了旨意,遣了宫中使节到楚家下聘提亲。
拟旨之时,群臣大惊。小楚官人毕竟是男子,怎么能够当皇后呢?官家哈哈大笑,指着群臣,笑得直不起腰:“你们这些人的眼睛啊,真是有问题。这么多年,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楚呢?”
“当初以为我是女子,如今以为她是男子。也好,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正好是天生一对?”
什么?小楚官人是女子?小楚官人那张脸确实比一般的女子更美,开始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可是小楚官人的喉结、发音和举止,与一般男子没有任何区别,那些人才慢慢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官家竟然说,小楚官人真的是一个女子,那该是一个多么美貌而且英武不凡的小娘子!
提亲下聘之日,整个东京城都闻风而动。不管是街头的闲汉,还是官员家中的下人,都跟随着下聘的队伍涌入了楚家所在的街道上。若不是开封府早有先见之明,提前安排了人手维持秩序,恐怕周围几个街道都要挤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