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唐——春溪笛晓
时间:2019-05-26 09:13:52

  李二陛下一脸“没得商量”的冷酷,无情地说道:“行了,你们回去,不许再乱跑。”
  兕子她们一走,屋内只剩下李二陛下、李承乾和李元婴。
  李承乾在心里斟酌着该怎么替李元婴说说情。
  李二陛下看了李承乾一眼,对仍背对着他们的李元婴斥道:“转过来!”
  李元婴见兕子她们都被李二陛下赶走了,直接把李二陛下的“转过来”转换成“过来坐下”,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往李二陛下身边一坐,看得李承乾有些发愣。
  李二陛下见李元婴又没脸没皮地赖到自己身边,不由骂道:“你小子能不能消停两天?到哪都能惹出事来!”
  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这话很没道理,有理有据地反驳:“才没有惹事,我们就是去听个曲儿,有什么不对?难道就因为有的人去北里是想干别的,我们单纯听曲儿的反而不能去了?”他哼了一声,“自己心里有鬼的人才会看谁都觉得龌龊,像那个房二就是,没见到我们时还挺趾高气昂的,见到我们后我叫他一起坐下听个曲,他吓得跟什么似的,一眨眼就跑没影了!”
  这就是李二陛下刚才让李元婴闭嘴的原因,什么事经他的嘴一说,好像都挺有道理。想到自己挑的驸马,李二陛下更糟心了,横看竖看都觉得眼前这小子碍眼极了!
  李二陛下道:“过两天我要去骊山,你两天内把《诗经》抄一遍,我带上你一起去。”
  李元婴一听,脸色有些发苦,虽说他现在长进了,什么书都有看看,可是他对《诗经》着实没什么兴趣。翻来覆去全是诗,乏味得很,还有很多他看不懂的生僻字,有什么好看的!李元婴试探着问:“那我不去骊山,可以不抄吗?”
  李二陛下冷笑一声:“可以啊,以后哪也别去了,随你抄不抄。”
  李元婴立刻闭嘴。
  李元婴和李承乾一起被李二陛下赶了出来。
  李元婴刚才就看见大侄子一直欲言又止,显然是想找机会帮他说话!他感动地压低声音和李承乾交流经验:“承乾你不用担心的,只要和皇兄讲道理,皇兄很快就不会生气啦。皇兄罚我们只是要堵别人的嘴而已,其实他心里已经不气我们了。”说完他又对李承乾谆谆教诲,让李承乾记得贯彻“敌强我就弱,敌弱我就强”的基本搞事原则,每当李二陛下和老孔他们骂得凶时一定要诚恳认错,等风头过去再继续干坏事!
  李承乾回想着李元婴刚才和李二陛下相处的情景,依稀也知晓他们父皇为什么独独对这个幺叔格外宽容。一般人绝对没李元婴这脸皮和这胆量!
  李承乾道:“我记着了。”
  李元婴一脸“孺子可教也”的满意表情。
  李承乾和李元婴提起另一件事:“遗直那边有孙老的消息了,孙老眼下落脚的村子离骊山不远,赶巧父皇过两天要启程去骊山,应该可以直接把孙老请到骊山替父皇看看。”
  李元婴听后很高兴:“看来老房还是有靠谱儿子的,那遗爱贤侄看着就不太靠谱。”
  李承乾道:“十几岁的少年哪有不风流的,去个北里算不得什么。”
  李元婴还是不太满意:“去个北里是没什么,他去了又不敢堂堂正正地承认,瞧着是个没担当的。”李元婴对几个小萝莉非常上心,“老房是很厉害,可要是他自己立不起来,爹再厉害也没用。换成你是高阳,你也不会喜欢这样的夫婿!”
  李承乾道:“你说的也在理,可适龄的人都才十来岁,你哪里看得出他们将来能不能立起来?”他拍拍李元婴的肩膀,让李元婴不要想太多,先去把《诗经》抄完再说。
  李元婴面色一苦,跑去把《诗经》找出来,才发现这玩意比礼记的字数要多好几倍!李元婴和为他找出《诗经》的武才人抱怨:“你说皇兄为什么让我抄这玩意啊?这么多诗,我一点都不想看!”
  武才人娓娓为李元婴介绍:“《诗经》中的诗原是周王朝叫人收集的歌谣,有风、雅、颂三类,‘风’乃是百姓传唱的民谣,大多展现百姓的所思所想;‘雅’乃是名门望族祭祀或宴饮时所用的雅乐,还有一些来自百姓的讽咏;‘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曲和舞曲。”她含笑说道,“陛下让你抄这个,应当是想让你多了解一下礼乐之事。”
  李元婴一听,明白了,哼道:“上次让我抄《礼记》,这次让我抄《诗经》,太坏了!罚人就罚人,还要借机讽刺我不懂礼乐!”
  武才人没有接这话。
  不是谁都能无拘无束地在背后骂当今天子的。
  普天之下,她也只见过这么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
  李元婴也没再和武才人说什么,抱着厚厚的几卷《诗经》走了。他边往回走,还边在心里暗暗发誓,等他玉米种出来了,每个人都分一包爆米花,坚决不分给李二陛下,馋死他!
  毕竟是《诗三百》,足足有三百多首诗,接下来两天李元婴埋头苦抄,抄到出发那天都才抄了一小半。李元婴耍赖之心又起,抱着抄好的部分去找李二陛下哭:“我怎么抄都抄不完!”
  李二陛下瞥了他一眼,淡道:“收拾收拾去骊山。”见李元婴听到这句话就满脸喜色,李二陛下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把下一句补完,“到了骊山你接着抄,总能抄完的。”
  李元婴:“……”
  李元婴决定不理李二陛下了。
  李二陛下是去骊山调理身体的,带的人并不多,太子也被留在京中处理朝中事务。临去前李承乾把随身信物交给李元婴,让李元婴到时候拿着去接孙思邈,事关李二陛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李元婴难得被委以重任,很是郑重地把信物收起来,又从李承乾那里听到了关于房家的八卦:房玄龄隔天就去向李二陛下请罪,说自己二儿子顽劣,已经被他狠狠地教训过了。听说,房二这几天病得根本不出门,也不知是真病还是被他爹打的。而且,房玄龄脖子上还多了两道口子,被人挠的那种!
  李元婴闹的这一出事儿,把人房家上下弄得鸡飞狗跳!
  李元婴认为自己非常无辜:“我真的只是去听个曲儿,谁知道他会来抢人?”
  李承乾也不觉得李元婴真做错了,毕竟李元婴是真不懂那到底是什么地方。他也不再多说,只劝说李元婴:“高阳的婚事父皇自有考量,你不用太操心。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请孙老给父皇调理调理身体,最好能把父皇那些旧伤隐疾都给治好。”
  李元婴一口答应,带着大侄子的信物跑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等我把玉米种出来了,我就全部烤着吃,不给你!
  李二陛下:玉米?
  【李二陛下暗中调查……】
  【李二陛下获取玉米信息……】
  【李二陛下派人前往采收……】
  【系统:紧急提示,您的玉米已被李二陛下采收完毕】
  小王爷:?????
  注:《诗经》相关介绍,参考百度百科!
 
 
第34章 
  骊山离长安城不远,不需多久御驾便行至汤泉处。
  由于隋末战乱连连,大唐又国库空虚,即便太上皇和李二陛下时不时会过来玩玩,骊山行宫并未大规模修葺,瞧着破破烂烂的。
  因为前两天才把李二陛下气了个狠的,李元婴一路都很乖巧,一点事儿都没闹。
  李二陛下带随行的人用过饭,入夜后便领着几个亲近大臣泡汤泉去。
  骊山的汤泉堪称当世一绝,太医们都说那边天然的温泉池对疗养身体很有好处,李二陛下这几日一直忍着旧疾复发带来的痛楚,坐进汤泉后终于放松下来。
  李元婴则和李治他们泡在一起。
  夜色这么好,李元婴觉着光泡汤泉有点无聊,索性开始给李治他们讲鬼故事。
  讲故事是李元婴的专长,他不讲书上那些教育人的鬼怪故事,专挑自己平时叫底下的人收集回来的讲,全都很接地气,很贴近生活。
  李治还是和李元婴混得多的,还挺稳得住,其他随御驾来骊山泡汤泉的皇子们对此完全没有抵抗力,听着听着只觉阴风阵阵,不是觉得泉水底下会伸出只手来,就是觉得左右伺候的宫人们会变成怪物。
  随着李元婴越讲越恐怖,几个小萝卜头终于没撑住,从汤泉里连滚带爬地爬起来,口里哭喊着“父皇”、光着屁股寻李二陛下去了。
  李元婴成功吓跑一群小伙伴,心里真啊真高兴,倚在石岸边和李治说:“他们一走,我们泡着就宽敞多啦!”
  李治竟无言以对。
  半晌,李治才说:“小心他们和父皇告状。”
  李元婴道:“他们自己胆子小,可不怪我!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你看看,我们不就不怕?”
  李治一阵无语。他哪里是不怕,他是以前被李元婴吓唬过,习惯了。
  李治奇怪地问:“你从哪找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
  李元婴道:“宫里最不缺故事了,你知道你身边伺候的人都来自哪里吗?”
  李治一愣,摇摇头。
  李元婴道:“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流传着不少传说故事,有的大相径庭,有的大同小异,听起来都很有趣。我小时候每天不肯睡觉,非要身边的人轮流给我讲故事;因为我喜欢听,我身边渐渐都换成会说故事的人;他们自己的故事讲完了,为了继续留在我近前伺候,又会自己去收集别人的故事讲给我听。这样一来,天南地北的传说故事我都晓得了!”
  李元婴虽恶名在外,人称混世小魔王,在他跟前当差却是轻松又有油水,许多人都对早早在他身边占了个位置的戴亭羡妒不已。
  李治想了想,说道:“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灵王好细腰,所以士人们多忍饥挨饿,瘦得需要扶着墙才能站起来;晋文公好素简,所以士人们多穿着简陋的衣裳,衣食住行都很节约。”
  李元婴不耐烦这些大道理,不接李治的话,转了个身,改趴在石岸边打瞌睡。
  李治怕他睡着,戳了戳他,说道:“可别睡了,太医说汤泉虽好,也不能泡太久的。”
  李元婴打着哈欠说:“好了好了,不泡了,回去睡觉!”他确实有点困了,套上小宫女拿过来的里衣便赤着脚回房睡觉去。
  李治没想到李元婴这么干脆,还真说走就走,傻眼了一会也穿起里衣回房了。
  刚才有李元婴在他还不觉得怎么样,李元婴一走,这家伙刚才讲的那些鬼怪故事一下子涌入李治脑海中。太吓人了!
  李治快步跑回房,一时在心里念一段《道德经》,一时在心里念一段《心经》,强迫自己不胡思乱想。
  另一边,李二陛下正和长孙无忌说着话,几个光屁股的儿子跑了过来,一脸的惊吓。
  李二陛下一问,才晓得又是李元婴那小子在作妖,根本懒得生气了,由着几个儿子挤在一边一起泡汤泉。
  一行人泡完往回走,李二陛下招来底下的人询问,很快知晓李元婴早已回去呼呼大睡。
  这小子吓完别人,自己倒是一点都不害怕,睡得老香甜了!
  ……
  第二日一早,李元婴抄了几首《诗经》里的诗去让李二陛下品鉴一下自己的字是不是大有进益。
  李二陛下接过一看,发现李元婴练字还真练出了点成果,一手字瞧着可比以前的鬼画符好看多了。
  李二陛下满意地颔首:“倒是不错,看得出是下了功夫。”
  李元婴便顺势把自己和大侄子商量好的事给李二陛下说了:“承乾差人打听了好些天,终于打听出那孙老神医这两个月刚巧在骊山一带给人治病。”他取出李承乾给他的信物让李二陛下看,“既然太医对皇兄你的旧疾束手无策,我和承乾就想着去把那孙老神医请来给您瞧瞧!”
  李二陛下毫不意外李元婴会把两个人上次的对话转告给李承乾听,闻言脸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对李承乾这个儿子、这个太子,李二陛下一直是满意的,面对这个儿子近几年的叛逆他一直没想出应对之法。他是一国之君,也是李家的大家长,不可能对儿女——尤其是太子放低姿态说太多软话。
  近来看李元婴和他走得近,李二陛下便有心让李元婴当个传话之人,把一些想告诉这个儿子的话转达过去。
  李元婴不知道李二陛下的心思,见李二陛下不为所动,只觉得自己皇兄真是铁石心肠,半点感动都不表现一下。
  李元婴只能越俎代庖地替李二陛下感慨:“承乾这孩子,多孝顺啊!知道您旧疾缠身,他晚上根本睡不着觉!”
  李二陛下听他这么个豆丁点大的个头说什么“承乾这孩子”,脸上的冷淡表情有些绷不住了,抬手便往李元婴脑门上敲去。
  李元婴觉得自己要被李二陛下敲傻了。
  他不理李二陛下了,带上李二陛下借调到他身边的两个禁卫去寻随行至骊山的李德謇。
  李德謇与李承乾交好,李承乾让底下的人把孙思邈的下落告知李德謇,让李德謇带李元婴去找这位老神医。
  得知李元婴已经和李二陛下通过气,李德謇便告假带李元婴出了行宫,前去附近一个村庄拜会孙思邈。
  大唐立国已有二十余年,战乱带来的伤痛已经逐渐平复,骊山行宫周围的田野又恢复了过去的祥和模样,入春后处处都透着蓬勃生机。
  李元婴鲜少在田野间行走,觉得什么都很新鲜,不时停下来看看农夫怎么驱赶耕牛翻地、蜻蜓怎么试探着停到青青的嫩苗上。
  李德謇见李元婴这般模样,也不催促,由着他走走停停,慢腾腾地行到村头。
  还未走近,李元婴便看到村头有株几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的老树。此时那株婆娑的老树下有朗朗诵读声传来,细听隐约能听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竟是前朝逐渐流传开的《千字文》。
  李元婴初启蒙时学的也是这个,全文由近千个不相同的常用字组成,既能帮初学者认字,又把许多道理与典故编了进去。
  李元婴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发现树下立着个和李治差不大的少年,约莫十一二岁,手里拿着卷书在教导几个齐齐整整坐在树下的小孩。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