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泉快穿——弯钩一月
时间:2019-06-10 08:06:43

  米朵忙道:“婶子,这事又不是你的错。何况援朝哥也没错,能够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也挺好的。而且婶子之前帮我那么多,又给我派轻闲的活计,又把我调到小学当老师,我挺感激婶子的。”
  张玉芬眼里就闪过一丝感动:“婶子没看错人,你是个好姑娘,可惜我家援朝没福气。”
  从堂屋出来后,米朵没回房间,而是去了山上。
  赵援朝突然回来,简直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所有计划全得推翻重来,这个时候米朵想要静一下,就去了山上种粮食的那块空地。
  才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玉米就长到了一人多高,应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吃上嫩玉米了。
  想到再过些天,就可以有嫩玉米吃,米朵的心情总算好了一些。
  米朵在山上放松心情的时候,赵援朝已经去了周家。
  周蓉当时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听见熟悉的呼唤,当即抬起头来,就见到一身军装的赵援朝。
  平心而论,赵援朝长得不差,尤其是穿上军装,越发衬得他英挺壮硕。只是肤色因为长期的部队生活,被晒得有些黑。
  上一世,周蓉就是嫌弃赵援朝太黑,觉得他不会疼人,及不上细皮嫩肉又会说好听话的刘建。
  可是经过上一世的教训,周蓉已经知道会说好听话的不一定可靠,不会说好听话的不一定不会疼人。
  想到此,周蓉暗下决心,这世一定要好好抓牢赵援朝,再不重蹈前世的覆辙。
  于是她扬起一个灿烂的微笑:“援朝哥,你回来了。快坐下歇歇,我给你倒杯热水。”
  顷刻的功夫,周蓉就从厨房端来了一碗放了白糖的白开水。
  赵援朝一边喝着甜滋滋的白开水,一边忍不住将她打量了又打量,总觉得几个月没见,周蓉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他热情许多。
  不过赵援朝心思简单,没有多想,也没提起刘建,喝完白开水就开始给周蓉挑洗衣服的井水。
  若是从前,周蓉肯定会嫌他不懂风趣,就会埋头干活。可是有了上一世的经历,周蓉自是不会有任何嫌弃,反而贴心的拿出手帕给赵援朝擦汗。
  赵援朝在周家呆了整整一下午,期间自然有人看到赵援朝往周家挑水,于是两人和好的消息不到半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潘小娟干活回来,就有些同情的看向收拾东西的米朵,“许敏,那件事你听说了吗?”
  “什么事啊?”
  “就是赵援朝又跟周蓉好了的事。”
  米朵整理衣服的手一顿,“这件事,张婶已经跟我说了。”
  潘小娟挺同情米朵的,好好的婚事,忽然有人横插了一杠,换做是谁,都会意难平!
  “那你打算怎么办啊?”
  “我打算搬出赵家。”米朵将收拾好的衣服放在一边,继而开始收拾其他东西,“再住在这里已经不合适了。”
  “这倒也是。那你打算搬去哪里?”
  “我打算让张婶帮忙,先给我找个合适的地方,凑合一两个月再说。等暑假结束以后,我打算请人帮忙在村里盖几间平房。”米朵慢慢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潘小娟道:“请人帮忙盖房子要不少钱呢!你真打算在这里落根了,以后都不回城里了吗?”
  反正最近几年,米朵没有回城的打算,工农兵大学的推荐名额不是那么好弄到的,还不如踏踏实实在村里学习几年,将来参加高考。
  所以第二天,米朵就跟张婶说了搬家的事,另外还提到自己想盖房子的事。
  张玉芬本来就对米朵有补偿的心理,立马就应了下来,很快就给她找了个闲置的房子。
  “这房子是姚家的,他家原来是我们村的大户,后来被划成了地主,一家子便被赶到了后面的几间破房住。前面的宅子则充了公,一开始还有村里的干部到这来开会,后来嫌远,这院子就空了起来。”张玉芬领米朵看房子的时候,详细将这房子的背景介绍了一下,末了还道:“要是你一个人住觉得害怕,不如叫潘同志过来跟你作伴。这院子就是四个人住也宽敞得很。”
  米朵道:“不用了,我每天都要早起去学校,老是打扰的小娟睡不好。再说,这院子后面不是有人住吗?”
  张玉芬道:“后面原来住的是姚家一大家子,后来死的死,跑的跑,如今只剩下了一个老头子和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
  提到姚家的事,张玉芬颇多唏嘘,想当年姚家作为他们村里的大户,那是多么显赫,如今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世事真是无常。
  米朵却没有张玉芬这么多感慨,她快速的打量了一下姚家的这个宅子。当中的院子很大,差不多有两百来平方米,用青砖铺的整整齐齐。
  北边是五间大瓦房,看起来相当气派,丝毫不露破败模样。也难怪村里干部当初把这作为开会的地方。
  除了北边有五间大瓦房外,还有东厢房、西厢房,南面还有一个倒座,是做厨房用的。
  张玉芬帮着米朵打扫了一下要住的东厢房和厨房就走了。五间大瓦房是留着给村里开会用的,虽然村里有些干部嫌这里远,但难保有时候要用到。
  米朵等张玉芬走后,从带来的行李中取出了一把铁锹,铁锹是许敏刚进村时,花钱在镇上买的,之后没用多长时间,边缘部分还不大锋利。不过就是不大锋利,也能轻松撬起院子里的青砖。
  米朵打算在院子里开辟一块菜地,这样自己就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吃到青菜了。
  她刚在院子的最北边撬起几块青砖,一个半大的孩子就跑了过来,“谁准你动这院子的?”
  米朵一愣,跑过来的男孩看上去有五六岁,面色因为发育不良有些青黄之色,穿着打满补丁的细布衣裳,但是从头到脚收拾的很干净,尤其是那双眼睛又黑又亮,闪着倔强又愤怒的眼神。
  米朵想起张玉芬说过的话,试探着说道:“你是姚家的人?”
  男孩道:“是,我是姚家的人。”
  米朵道:“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在这开辟一块菜地。等我搬走的时候,会再把这青砖放回原位的。”
  男孩的神色这才放松一些,但仍盯着米朵不放。
  “新宇,你是不是又出来闯祸了?”正当米朵要说些什么,让男孩相信的时候,一道声音插了进来。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走了过来,和男孩一样,也是一身打满补丁的衣裳,从头到脚也都收拾得很干净,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你是下放到村里的知青?”
  米朵点点头。
  姚老头继续道:“我这孙子没别的意思,这宅子当初盖得时候,是请风水大师看过的,他怕你坏了这院子里的风水,所以才不让你动这院子里的一砖一瓦。”
  米朵有些不信,她觉得其中多半有什么隐情,不过这宅子终究是人家的地盘,即便现在充了公,将来也多半要还给姚家。
  “既然这样,那我就到别处开辟菜地好了。”米朵说着话,就将几块撬起来的青砖放回了原位。
  姚老头趁她弯腰的时候,赶紧给男孩使了个眼色,男孩不情不愿的走了。
  “你要是想要种菜,我们住的地方后面倒是有不少空地。”姚老头看米朵挺好说话的,就提了这么一句。
  米朵后面果真到他们院子后面走了一趟,那里有一片很大的荒地,就是碎石子有些多,用来建房还行,开辟菜地就免了。
  没开辟成菜地,米朵也不沮丧,反正她在姚家的宅子也住不多久,到时新家落成,再在新家种菜就是了。
  倒是姚家房后的那一片空地,米朵觉得挺好的,虽说离学校有些远,但是胜在清净,而且地方够大。到时,她让人拉来几车好土,垫一下院子就能在上面种菜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晚了。
 
 
第91章 女知青
  时间一晃就到了要放暑假的时候。
  米朵打算要在村里盖房子的消息一出来, 不光在他们这些一起下乡的知青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是村里人也觉得有些诧异。
  知青们就不必说了, 他们几乎都还抱着要回城的念头,虽然明面上说要扎根农村,可是心里却都心心念念想着回城。如今听到米朵竟然真的想要扎根在这里的消息,佩服的人自然也有, 但是更多的却是不理解,不理解她放着好好的城里生活不要, 反而喜欢留在村里。
  毕竟在他们知青的心里, 下乡只是这一两年的事, 再过几年, 他们就可以找各种途径回城里了。
  倒是村民们诧异归诧异,但是想到米朵能一直留在村里, 担任小学的老师也挺好的,所以他们对待此事倒还抱着比较友好的态度。
  于是米朵想要在姚家房后的那一片空地盖房一事, 村里和大队不仅很快就批了下来,还按照她的要求给她多划了一些空地。
  有过一次在村里盖房的经历,米朵几乎是驾轻就熟, 再加上有张婶和知青们帮着张罗,米朵手里又有钱,这次建房几乎是顺风顺水,还不到暑假结束房子就建好了。
  大概是工钱给的痛快,村民们还多给她运了几车土,把院子垫的厚厚实实的, 用来种菜是没问题了。
  米朵搬入新家那天,只请潘小娟和张婶几个关系好的过去坐了坐,吃了顿饭。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她确实没多少亲朋好友可请。
  过后几天,米朵就开始忙着把山上种出来的一些粮食偷偷运到家里。她在盖房子的时候,特地让村民们给她挖了一个地窖,有两百立方米,能盛不少粮食。
  山上原来种下的玉米已经收获了两次,差不多有三百来斤。小麦后来买到种以后,也收获了一次,有一百多斤。而各种豆类和花生只收获了一次,不过产量却比玉米要多一些,加起来有五六百斤。
  对这些粮食,米朵早有打算。各种豆类和花生留下来自己吃,而玉米和小麦她打算留下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则拿去换成粮票和钱。
  毕竟,她一个知青每年分到的粮食有限,突然拿出那么多粮食到磨房磨面肯定引人怀疑,还不如换成粮票和钱,以后还可以用粮食和钱买吃的。
  于是趁着暑假还没开始,米朵去了几次镇上,每次都是天还没亮就走,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才做好这件事。
  最后一天,她还用手中的粮票在镇上买了些白面和猪肉。
  晚上的时候,米朵用院子里刚刚冒出来的小葱剁碎加上猪肉和少许青菜,包了一顿饺子吃。
  这还是穿来以后,米朵第一次吃到白面和肉,她一个人解决了三盘饺子,要不是怕吃撑,她还会将剩下的二十几个饺子一起吃完。
  那二十几个饺子,米朵后来想了想,找了个盘子盛好,端去送到了姚家。
  姚老头抛开成分不提,确实是个好邻居。米朵建房的时候,他也帮了几天忙,缺的工具都是他主动送来的。
  米朵敲开姚家大门的时候,姚老头正在房里教姚新宇认字。姚新宇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可惜姚老头却拿不出钱来供孙子读书,只好自己在家教孙子认字。
  听到敲门声,爷俩都是一惊,姚新宇还飞快的把认字的书藏了起来。姚老头等孙子藏好书,这才慢吞吞的去开门。
  等他开开门看是米朵,这才松了口气,“是许同志啊,快进来坐。”
  米朵不着痕迹的扫了眼他们住的地方,环境简陋归简陋,却收拾的很干净整洁,墙上还贴了不少报纸,掩去了房子的破败。
  米朵收回目光笑道:“今晚我包饺子,包的有点多,就给你们送了一盘。”
  姚老头却不肯收,饺子在当时可是个好东西,一般人家一年到头也不过吃上一两顿。
  米朵道:“老爷子你就收下!这天这么热,这饺子若是不吃,明天保不齐就坏了。”
  姚老头听米朵这样一说,才把东西收下。
  米朵也不多留,送完饺子就走了。
  她走后,爷俩将那一盘饺子推来推去,最后姚老头吃了五个,剩下的都让给了孙子。
  看着孙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姚老头有些伤感,孙子没赶到好时候,前些年莫说饺子,就是鸡鸭鱼肉,因为顿顿都吃,姚家的人也不怎么稀罕。
  只可惜,好日子并不长久,孙子还没出生,姚家就败落了。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要守好祖宗留下来的那点东西,姚家迟早会有起来的那一天。
  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孙子赶紧上学念书。只有念书识字,才能将祖宗留下的手艺传承下来重整家业,不然光凭他攒下来的那点金条和银元宝,迟早会坐吃山空。
  姚老头是个清楚人,也从不做赔本的买卖。当初在米朵建房的时候帮忙也不是没有目的的,他下地干活的时候听人们说米朵既是城里来的知青,现在又在小学教书。若是笼络好了她,对将来孙子上学也有帮助。
  本来姚老头打算过几天去上门求一求对方的,哪里想到对方却比他先上门一趟,而且还送了一盘肉饺子。这下,姚老头就觉得原来准备的礼物有些不够了。
  姚新宇吃完饺子后,就见姚老头还在那里发呆。
  “爷爷,你想什么呢?”
  姚老头没理他,起身走到墙边,抽出了墙边两块活动的砖,然后从中取出了一本发黄的书籍。
  “爷爷,你拿这书做什么?”
  姚老头回过神道:“我打算把这书送给许知青,让她帮忙让你去小学上课。”
  “爷爷你不是说过,祖宗有规矩,我们祖传的菜谱不能传给外人的吗?”
  姚老头道:“这不一样。这本书不是我们家的菜谱,而是另一个御厨留下来的菜谱。你曾曾祖父当时和他同在御膳房,两人关系不错,听说他写了一本菜谱,就抄录了一份。不过后来光是研究你曾曾祖父的菜谱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姚家吃喝不愁了。所以这菜谱,几乎没有多少人翻阅过。如今给了那许知青,也不算违背了祖训。”
  送米朵这本菜谱,是姚老头深思熟虑过了的,这本菜谱的封面写的是“齐氏菜谱”,里面所记载的菜谱也多是南派菜肴。就是米朵将来以这本书为由想要检举他私藏封建书籍,也不怕。毕竟他们姓姚,又是北方人,村里人就是再无知,估计也不会信。
  不过这种以防万一的想法,应该只是他多想了。据他观察,米朵搬过来这些天,从未因为他家的地主成分,而对他们有所歧视,这才是姚老头肯拿出这本菜谱示好的原因。
  在他看来,对方终究是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比村民有文化的多,也能知道这本菜谱的价值。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