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太子宠妃——湘湘兮
时间:2019-07-05 09:41:00

  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历史悠久,但历来地位口碑却不及文举来得高大上,直至前明朝,武举才稍得兴盛起来。
  而到了如今清朝,情况又大不相同。大清是游牧民族马背上得的天下,对于武力骑射以及英勇的勇士巴图鲁甚是看重和敬佩。因此,大清上下对于武举选拔重视程度自是大大超过历朝历代。
  到了康熙帝这里,重视程度更是有增无减,不但国家层面大力提倡,武举制度也日益修正严密,录取方面亦是相对公正。一时间,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民间习武之风亦是多有兴盛。
  策试之前,康熙帝也不忘对太子言传身教,“如今国家安定和平,欣欣向荣,需要无数能干的文官参与管理中央和地方政务。但文固然十分重要,我们却也不能忘本。
  咱们大清是马背上得的天下,根本依靠还是八旗男儿的英勇和强悍。你们兄弟还小的时候,朕除了在文学课业上要求严格,对于骑射方面亦是从来不曾放松,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尚武之风不可荒废,不但要继续保持下去,对选拔武官的武举也要多加鼓励和重视。”
  “儿子谨遵汗阿玛教诲。”胤礽颔首道。
  太和殿上策试更多是问答形式,第二日的瀛台紫光阁考阅才是手底下见真功夫的考验。
  这日,康熙帝亲至瀛台紫光阁。除了一直带着的太子胤礽,康熙帝还将嫡长孙弘昭也一并带在身边。
  比起昨日太和殿上的小打小闹,这次重在考教中式武举们的骑、步、射等技勇。谁有真功夫,谁有真水平,一目便了然。所以,比起书卷的文举,武举相对而言更显公平,也不宜舞弊。
  安安对武举的考阅很感兴趣,全程跟在康熙帝和胤礽身边,睁着晶亮的眼睛认真观看着。对于那些英勇强悍,技勇双全的勇士们,很是惊叹和赞赏。
  康熙帝见安安看得认真,兴致勃勃,再看他高出同龄人的个头,以及健康结实的身体,心下很是满意。身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怎能是那等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之辈呢?
  是的,在康熙帝心目中,太子胤礽是他当之无愧的继承人,而嫡长孙弘昭,则是胤礽之后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胤礽在他精心教导下,如今文武双全,孝顺恭谨,有情有义,是他再满意不过的储君皇太子。而弘昭,虽然年纪尚小,但他所展露出的资质,已经足够康熙帝对他付诸更多期待。
  武举人们试毕,康熙帝兴致依旧很高,直接命侍卫将弓箭递上,便亲自下场。
  只见康熙帝持弓,轻易便拉满,然后射发一箭,矢出即中。
  围观众人立马捧场的欢呼鼓掌起来,安安也是一双崇拜的星星眼,“皇玛法好厉害!”
  听着宝贝孙子惊叹的欢呼,以及那崇拜的小眼神,康熙帝嘴角不觉上扬,心中也莫名生出几分得意。明明只是小试身手,以他每年草原马背上狩猎虎熊的箭术,这样定点射箭,实在简单得很。但莫名就觉得非常高兴,十分得意。
  于是,康熙帝依旧站定不动,一派高人风范,又持弓射发了几箭,皆中。
  然后在众人欢呼中,淡定收手,将弓箭交给胤礽。示意让他在这些武举人,将来的武官面前,也好好表现一番。
  好叫天下人知晓,太子不但通晓政务上,才干不俗,箭术骑射方面亦是出类拔萃,优秀不凡。
  安安看着同样箭箭皆中的阿玛,一双大眼睛也充满了崇拜,好似星碎闪烁,晶亮有神,小小的心里只觉得阿玛真是好厉害。
  康熙帝看向宝贝大孙子可爱的小模样,不由软了心肠,温声问,“弘昭想不想学?”
  “想。”声音坚定而响亮。
  “好,真是朕的好乖孙。”康熙帝笑容欣慰,伸手摸摸他光亮的小脑袋,“过几日朕便给你安排个武学师傅。”
  安安感激的笑了,点点头,“谢谢皇玛法。”
 
 
第153章 
  这一次亲临紫光格观摩考教中式武举, 令康熙帝对这届武举有了很直观了解。
  总体而言,这一届的举子质量还是比较优秀, 有水平的, 康熙帝心下觉得还算满意。
  出于重视, 也出于制度。翌日, 康熙帝又率领诸皇子、宗室、大臣们再次莅临紫光阁, 进行下一轮武举考核检验。
  武举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几轮考试到现在阶段, 如今仅只有三十余名幸运儿有幸能出现在这一轮现场。
  这次考核重在骑射和步射。经过几番残酷角逐, 最终选出了这三十余人中最优者八人。
  武举考核到了这里还不算完,武力考试完毕,还要进行最后一轮的笔试。武举虽说更侧重于个人武力,但选□□的人才也不能连大字都不识一个。
  笔试结束,阅卷官批改完卷子并呈交康熙帝过目之后, 排名和结果很快便新鲜出炉。其中来自甘肃宁夏的举子马会伯夺得此届武举一甲一名的武状元功名。
  翌日, 康熙帝便亲御太和殿传胪。赐殿试武举马会伯等一百人、武进士及第出身。此外, 还授予了马会伯等几位成绩拔尖的人才头等侍卫职务。
  这年头,做侍卫可是香饽饽, 前途一片光明。许多武官晋升提拔, 康熙帝首先都是会考虑从侍卫中挑选。多少权贵子弟更是削尖了脑袋也想当进宫当个侍卫。
  由此也可见,康熙帝对于武举的重视态度。
  康熙帝在前朝日理万机,后宫中佟妃等人却是望眼欲穿, 等得心焦。
  今年年初时候,康熙帝便透露出今年将册封后宫的口风和消息, 而册封需的各项准备,礼服、礼帽、饰物、仪仗等等,内务府更是早已安排妥当。
  可以说是万事皆备,只欠康熙帝一旨圣谕的东风。
  佟妃等人从年初便一直期盼着,等了又等。等得过完了八月十五中秋节,送走了出嫁的五公主,又庆祝完了皇太后的圣寿节,及至现在,已经是步入冬季,临近年底。
  大家看着屋外渐渐飘落的白雪,心里想着,册封圣旨总该是快要下达了吧。
  结果康熙帝忙完了武举之事,也没多理会后宫诸妃,又将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河道工程上。
  从奏折疏本上了解河工情况已经不能满足康熙帝求知心理。当再一次看了河道总督张鹏翮奏本疏言后,康熙帝当即便拍板巡视永定河堤岸。
  自七月巡幸塞外至今,康熙帝已经有三个月时间没去视察过河道。虽有奏折章本可跟进了解,但到底没能亲眼看过工程实际现场,心里总是放心不下。
  也许认真负责的人便是这样,比敷衍塞责的人会更多一些操劳用心。
  而因着皇太后圣寿节时,四阿哥胤禛在整备寿礼一事上得了康熙帝青睐,康熙帝这次出巡,还特意点了四阿哥胤禛的名字。此外,最近上书房中表现最优秀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得以随驾,在一众兄弟们羡慕嫉妒的眼神中,包袱款款跟着康熙帝启行出京。
  当然,康熙帝离京之前,也没忘了给宝贝大孙子弘昭安排两个优秀的武学师傅。
  师傅一到位,安安便开始习武。
  只是安安毕竟还年幼,又初习武艺,即便康熙帝给找的教导师傅经验丰富,能力不俗,胤礽也不太放心。在忙碌政务之余,还抽出时间陪伴儿子习武,直至安安适应习惯,才逐渐放手。
  除了皇家武学师傅的教导,胤礽私下里还将石悦瑟曾交给他的练体术传授给儿子。
  别看这练体术简单易练,胤礽本人亲身试过,从中受益匪浅,十分了解它的实用性和诸多好处。不但能强身健体,令人耳聪目明,还能增加身体力量和武力值,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儿子现在便开始修习,将来只会比他这样成年后才修炼的情况收获更多,精进更深。
  而安安在知晓胤礽和石悦瑟都曾练过这练体术,却是一阵惊奇。阿玛是男子汉大丈夫,英武不凡,修炼武艺是理所当然之事。只是额娘……安安看着他温柔淑贤、一举一动都透着优雅高华的亲亲额娘,着实看不出来她竟然也曾修炼过。
  难道这就是书上所言的人不可貌相?
  对上小家伙充满好奇讶异的小眼神,石悦瑟却是摆出一副‘你怎地如此大惊小怪’的模样回望着他,屈指轻轻弹了一下他光亮的小额头。
  “有什么好奇怪的,你额娘也算是出身将门世家,有着深厚底蕴和家学渊源,学点武艺傍身也是很正常。”石悦瑟神情一脸正经,让人完全看不出胡诌痕迹。
  其实石家是将门出身不假,可家里长辈们谁也没想过要教导自家娇滴滴水灵灵的大姑娘去习武,吃苦受罪不说,万一落下疤痕、练出肌肉可不美观。这练体术还是石悦瑟私下暗地里修炼。
  不知内情的安安却是瞬间便被他额娘这样理所当然的淡定态度给镇住,再稍一琢磨,发现额娘的话很有道理。心里暗道果然是自己见识太少,思虑不周,所以才会不稳重的大惊小怪。
  暗自反省了一番,安安也不再纠结多思,只是对武学的兴趣更加大增。阿玛和额娘都曾修炼过,自己身为人子,他也不能落后才是。
  因着康熙帝出巡在外,胤礽这个太子最近政务很是繁忙,所以还不知晓他家太子妃暗地里一番忽悠儿子。
  只觉得一错眼没留意的功夫,自家长子好像忽然被打了鸡血似的干劲十足,每日勤学苦练,毅力惊人。
  胤礽骄傲于儿子拥有一个坚韧毅力的性格之余,却也不忘叮嘱,“习武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咱们循序渐进,劳逸结合,慢慢来。”可不能累坏了身子骨。
  “儿子记下了。”说是这样说,但安安依旧认真努力,刻苦修习。
  不过,对于胤礽所说的劳逸结合,安安却是有自觉认真的遵守。这是他记事启蒙时候起,阿玛和额娘便一直教导的道理,安安有牢记心中,时刻不忘。
  胤礽见他确实修习有度,并非一味逞强,超出他小小身体所能负荷,便放下心来。
  胤礽这边才刚放心长子,那边他的嫡二子乐乐见兄长开始习武,旁观之后觉得好像很有趣儿,很厉害的模样,便也缠着胤礽说要学。
  胤礽疼儿子,自是没有不应的。可惜这孩子没有他兄长那般定性。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的便是他。
  见状,胤礽倒也没生气。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他家儿子各有各的脾性也是十分正常。在胤礽眼里,三个儿子都是一样的可爱。
  而且乐乐还小,他可以慢慢的教。胤礽也不要求他要成为武力爆表的高手,只要身手过得去,有一定自保能力便好。其他的,自有武艺高强的护卫负责保护。
  胤礽想着,心里已经开始琢磨,要培养更多一些人手,将来才能更好保护儿子们。
 
 
第154章 
  在这还没有汽车、没有火车、也没有飞机的古代, 交通等条件本就落后不便,更逞论这天寒地冻的冬日里, 人们出行在外更是艰苦。
  哪怕是贵为一国帝王的康熙帝, 一应用度是为这世间最顶级, 身边随时随地都围绕着无数人跟前跟后伺候着为他服务, 冬日里出一趟门也并不见轻松。
  不过, 气候条件纵然十分恶劣, 康熙帝还是亲力亲为, 顶着凛凛寒风将永定河堤各处紧要工程点都一一巡视了个遍, 态度可谓十分认真重视,之后又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一番指导意见,才打道回京。
  在佟妃等人望眼欲穿中,康熙帝十月底终于回到紫禁城。回了宫便先去宁寿宫给皇太后老人家问安,然后再见见儿子, 看看孙子。至于莺莺燕燕的后宫, 夜里该翻牌子时候, 康熙帝一次也没落下,只是有关册封之事却并未多言。
  见状, 佟妃等人心里简直好像抓心挠肺般痒痒得难受不已, 真心很想问一问康熙帝心中到底是如何想法。
  不过,诸妃再是心焦难耐,也没人敢做那出头鸟去提醒催促康熙帝。只能暗自安慰自己, 左右康熙帝身为帝王,向来一言九鼎, 既然说过今年册封便不会拖至明年。还有两个月便到新年,这两月内她们必然会得偿所愿。所以,现在还是安心等着吧!
  之后十一月里,在后宫妃嫔们眼巴巴依依不舍中,康熙帝又安排了一次巡幸边外之行。直至十二月里回京,诸妃们期盼并等候多时的东风——册封圣旨才终于下达。
  佟妃等人简直险些喜极而泣,盼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次册封一共有三位后妃得封。相对于康熙帝庞大的后宫规模,几百名妃嫔的数目,这个获封比例实在小的可怜,每一个得到册封的都能称得上一句幸运儿。
  这日,康熙帝遣大学士伊桑阿持节册封佟氏为贵妃。
  册文曰:“朕惟化理始自壸仪、端重温恭之选。德教彰于妇顺、实资赞翼之功。爰锡丝纶,用昭典制。尔佟氏诞育名门,夙标令问。柔嘉中节。敬慎含章,娴诗礼之风、克播清芬于彤管。协珩璜之度、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益懋恪勤、率嫔嫱而敷内治。长怀谦谨、顾典册以答新恩。钦哉。”
  同日,遣大学士马齐持节册封瓜尔佳氏为和嫔。
  册文曰:“朕惟协赞坤仪、用备宫闱之职佐宣内治、尤资端淑之贤爰考旧章、式隆新秩尔瓜尔佳氏、德蕴温柔。性娴礼教。位在掖庭之列。克著音徽礼昭典册之荣、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尔为和嫔。尔其益修妇德、矢勤慎以翼宫闱。永佩纶言、副恩光而绵庆祉钦哉。”
  第三位获封的是八阿哥胤禩之生母卫氏,康熙帝则遣内阁学士席哈纳持节册封其为良嫔,册文内容同和嫔之册文。
  得封的三人俱是面带喜意,恭敬接了圣旨,并叩拜谢过圣恩,心绪激动难言。
  佟妃满面春风,笑意浓浓,一身贵妃礼服衬得她愈发高贵优雅、威仪气派。入宫那么多年,今日可以算是她最开怀最难忘的一天。
  从今往后,她就是皇家玉碟上名正言顺的贵妃。在没有皇后和皇贵妃的当下,她这个贵妃便是后宫最高位,所有妃嫔之首。再行使手中贵妃权利时候,也可以将腰杆挺直的底气十足,再不惧任何闲言碎语。
  手里捧着封嫔圣旨的和嫔,心里也是欢喜得紧,面上一派欣悦。虽然她只是封了嫔位,相比同日得封贵妃的佟妃低了不只一头,但和嫔却是没有丝毫不满。
  佟妃家世显赫,背景很不一般,与康熙帝之间情分更是旁的女人拍马也及不上的。然而,这样的佟妃不也是在宫里熬了许多年,才等来今日名正言顺的册封圣旨?
  她才入宫伴驾两年时间,便得封为嫔,比旁人实在已经幸运得多。
  而且,她今年也才十七岁年纪,便已封了嫔位。这样的高起点让她比旁的后妃们有着更光明的未来和无限可能,便是妃位也是指日可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