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能把她从侍郎府带出来,还重用了德栓,就已经让她感恩戴德了。
所以,慢慢的,她开始在王府养老了。
而此次萧思姝出嫁,她也没打算跟过去。她年纪大了,既不得用,又不忠心,跟过去做什么呢?倒不如在王府养老好了。
萧思姝也同意了。
此时,萧思姝正低头看向了嫁妆单子,其实,辛嬷嬷一句话都没说对,这些东西的价值,不止十几万两。
光是父王私底下给她的压箱底的银子,就足足有六万两。只不过,这银子并未摆在明面上。
而手中的嫁妆单子上,大头自然是父王给的。除此之外,太后娘娘作为她的祖母,也给了不少。还有宫中的皇上、皇后娘娘、太子、二皇子……六皇子、成洛长公主等等,都添了不少。
看完嫁妆单子之后,萧思姝便让吟绿收好了。
成亲前三日,这些嫁妆被送到了文国公府上去。
第143章 嫁妆
送嫁那一日,全城都热闹得不得了。
景新帝虽然重文轻武,在对外战争上没什么胜算,但国家治理的却不错。
在去年跟启隐打仗之前,整个国家都是歌舞升平,一派祥和的景象。反观启隐,虽然这些年来连年征战,国家版图一再扩大,但国内看起来并不富裕。
由于没有好好的休养生息,整个启隐甚至看起来有些穷。启隐的军队能震慑别国,但启隐的国库却是早已空虚了。
这也是为什么,启隐想要快速的拿下宁国。他们垂涎宁国已经很多年了,宁国的富庶,宁国的粮食,两国的布匹金银珠宝……全都是他们想要得到的。只要打败了宁国,压制了宁国,就一定能补上之前的亏空。
前世,启隐的如意算盘的确打响了几年。在打到延关城之后,再不久以后,宁国的确递了投降书。同时,割地赔款,这些钱财让启隐缓和了许久。直到几年后,韩瑾陆打败了启隐,这些被割出去的地和赔偿才慢慢的收了回来。
在今生,启隐处理了周遭的小国之后,下一个终于轮到了宁国。本以为可以一举拿下,却不曾想冒出来韩瑾陆这个最大的变数。
这让他们自认为完美的计划提前被打乱了。
如今,宁国只经历了一年的战争,并未伤筋动骨。之前围困路城之时,缺少粮草并非是因为宁国没有粮草,而是因为送过去的粮草被劫走了,而后面的粮草又没能及时送到。
所以,他们不穷,只是兵力太弱。
此时,宁国依旧是一副富庶的模样。
百姓们安居乐业,吃穿不愁,平日里就喜欢找点什么事情消遣,看个热闹。而贵族嫁女这件事情,正是他们极其喜欢的项目之一。
嫁妆这种东西,一来可以让平头百姓们长长见识。
二来么,还可以窥探一下那些王府官宦之家的生活。
嫁妆最能体现出来一个府邸的富裕程度,同时,还能反映出来备嫁之人是否受宠。
比如,前些日子前后脚出嫁的齐侍郎之女,虽然老大是嫡出,嫁妆的台数也比庶出的老二多十六台,可那东西一看成色就知道有些年头了。庶出的女儿虽然台数少,但样样精细,而且每一台都满满当当的。算起来,比那嫡出的要好上许多。
这就看出来了,庶出的定是比嫡出的更受宠一些。
不过,也有人指出来了,并非是庶出的更受宠。实则是,那庶出的姑娘姨娘是商户之女,家中有些钱财。而嫡出的外祖是翰林院最清贫的夫子。
这些人聚在一起一说,整个侍郎府的事情基本上就明了了。
正室娘家是做官的,清贫,姨娘家是商户,有钱。这侍郎打得好算盘,朝中有人,商家也有人。怪不得能迅速的升上去,补了林侍郎的缺。
不过,齐侍郎比不久前的李尚书,可谓是好上不少。那李尚书虽然官职比侍郎府高,可女儿出嫁之时,嫁妆却少得可怜,显然没有那齐侍郎会做官。
而如今嫁女的宁王府,虽然非常的低调,但在京城的名声可是响当当的。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他是皇上唯一存活的亲弟。
不过呢,这宁王府虽然偶尔也能做出来一些惊人的举动,但委实没什么人。所以,对于这一家的财力,大家都非常的好奇。
有人觉得宁王府一定非常的有钱,毕竟当年宁王非常的受宠,先皇非常的喜欢他。而在皇上登基之后,也只活下来这么一个弟弟。再加上,宁王在跟启隐的对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人很看好他。他平时不出来表现,一定是因为低调而不是因为穷。
另一些人却觉得宁王府非常穷。哪有人这么多年丝毫不露富的?你看那宁王妃,整日低调得很,穿着也很素净。而那找回来的丽姝郡主,走在路上身边也没跟着几个下人,也是一副低调的样子。所以,一定是真穷,而不是假装的。
京城中这些人吃饱了撑的,无聊得很,有些人甚至私下设了赌局,来赌一赌这宁王府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
标准嘛,就以去年出嫁的三公主来判断。只要能超过三公主的一半,就算有钱!
所以,这便是今日热闹的原因。这一次出动的人,甚至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
谁让宁王府之前太低调了,百姓们太好奇了呢。
王府的侍卫出来探路之时,就发现了不对劲儿之处,赶紧回府去禀告了。王府长史、管事、侍卫长都觉得此事不同寻常,连忙去跟宁王禀告了。
虽然不知道外面为何这么多人,这些人到底是想干什么,可今日是算好的日子,必须要把嫁妆送过去。所以,只能尽可能的防守。
接着,舟行便带着宁王的印章去了京城府尹处,京城府尹连忙出动手中所有能动用的人手,守在了道路两旁。
可宁王府和文国公府一个在北城,一个在南城,这些人手显然不够。所以,舟行又去了内城指挥使那里。
指挥使一听这事儿,也怕出了岔子,连忙派人,跟京城府尹手中的人穿插在一起,守在了两旁。
来看热闹的人一看守卫这么多,更加的兴奋了。而那些没来看热闹的,出于对这些侍卫的好奇,也跑了出来。
吉时一到,等在门口的仪仗队开始行动了。
先是听到了一声敲锣的声音,接着便是骑着高头大马的王府侍卫。
再然后,嫁妆就从王府出来了。在抬嫁妆的人身边,左右都跟着一列王府的侍卫。
前面的人用托盘拖着一些东西,比如,几块土,再比如,银票,房契。
当第一台嫁妆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大家都赶紧数了起来,数了半天,也没数清楚这些土地到底代表多少亩地。数过之后,大家都停了下来。有那么一瞬间,空气有些安静。
这时,终于有人回过神来。
只见那人咽了咽口水,紧张的道:“应……应该有上……上万亩吧?”
立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难不成,我……我算错了?”
“没有,我刚刚也以为自己数错了,我数了四万多亩,后面没数万。”又有人开口了。
“五万多亩吧。”再次有人反驳。
吵了一会儿之后,有人疑惑的问道:“宁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土地?前些日子,那三公主的嫁妆也没这么多吧?”
“我觉得……我们似乎忘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似乎非常睿智的人开口了。
“什么?”
“听说,先帝当年最宠爱的孩子是四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宁王。而先帝死前,只剩下了皇上和宁王这两个儿子。皇上继承了皇位。所以,你们说,先皇会给宁王留多少东西呢?”
众人一愣,接着,咽了咽口水。
是啊,他们之前真的是想错了。
所以,如果先皇真的给宁王赏赐了不少东西,那么这些地似乎也不多。可这些地如果都给一个嫁出去的女儿的话……
“你们再想啊,宁王可就这么一个女儿,确切的说就只有这么一个孩子。这家业,还不得都给这位郡主。”又有人睿智的开口了。
好吧,没人再质疑了。即便是这土地再翻一番,想必大家也不会觉得太多。
“铺子似乎也有十几间吧?”
众人立马点头:“有的。好像不止。”
行吧,十几间,和二十几间也没什么区别。
“银子似乎也不少吧?”
众人继续点头:“不少。”
“有一万两?”
“不对,不对,我觉得应该是十万两。”
“非也非也,怎么也得五十万两。”
虽然银子被盖上了,银票也被红布遮住了,他们啥也没看到。但此时仿佛所有人都有了透视眼,知道那里面有多少东西。
“停停停,大家快别说了,快点跟上吧,这都过去了不少好东西了。”
众人立马恍然大悟,使劲儿往前挤去。可他们哪里还能记得过去,前面早就水泄不通了。在被侍卫呵斥了一番之后,连忙停下了脚步,开始看眼前即将要过去的嫁妆了。
算了算了,前面的等明日找人问问就好了。
接下来,南海的珍珠、邻国的上等玉石,遗失上百年的书画墨宝、文学大家的孤本,上古十大名琴、传世的名剑……
那一年只能织出来百匹的纱布、千金难求的苏湖香墨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今日出来围观的百姓们可谓是大开了眼界。他们活了这么一辈子,第一次在同一天看到如此多贵重的东西。跟宁王嫁女相比,别说是世家贵族了,就算是皇上也比不了啊。
有那脑子不太清醒的人立马说道:“我怎么觉得比皇上嫁公主还要盛大啊。”
“嘘,慎言,这等话不能说。”
刚刚开口说话那人立马吓得打了个机灵,连忙闭嘴不言了。
不过,他不想说,旁边却有人继续提了起来。
“我倒是觉得这位兄台说的没错。只是,皇上子嗣众多,宁王却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又遗失在外近二十年,即便是给了这么多的嫁妆,也是人之常情。想必即便是皇上知道了,也不会多想。”
“咳。”
“大哥,你说我的对吗?”
“嗯,六弟说得没错。”
“两位兄台高见啊!”
“这位兄台客气了。”
而这两位,便是微服出巡的太子和六皇子。六皇子一向跟宁王关系亲厚,而且他年纪小,在听人说今日宁王嫁女嫁妆很多的时候,便想着出来看看热闹了。
恰好,出宫的时候遇到了太子。
太子不知怎的,似乎又有些兴趣。所以,这两个人便一起出行了。
这一次出行果然没让人失望。
等周围没人了,六皇子在一旁嘀咕:“太……大哥,原来那剑在王叔手中啊,我说我之前怎么没在父皇的库房中找到。哎,真是郁闷啊,那剑我一直想看看来着。这下子好了,便宜韩六那小子了。”
“宝剑赠英雄,这剑跟韩大人正相配。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剑过于精致小巧了一些,更配姝儿妹妹。韩大人是武将,姝儿妹妹也该学习一些剑法才好。不说上阵杀敌,最好能防防身。”
六皇子想了想,道:“也对,大哥说得有理。”
不光六皇子在觊觎那宝剑,周围还有不少人觊觎着萧思姝的嫁妆。
有那爱琴之人,看了一眼名琴便觉得此生无憾了。那书画墨宝,更是让书法家垂涎三尺。
有身份的人已经开始想着如何跟宁王府、跟文国公府套近乎了,别的不说,只想看看那遗传许久的孤本珍琴。这些人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文国公听到坊间的传闻,也开始跟小儿子套近乎了……
第144章 话别
文国公只是跟韩瑾陆提了一句,说等他婚后,跟丽姝郡主说一声,借一借那墨宝看看。
不料,儿子却道:“那是郡主的东西,爹还是等郡主嫁过来自己去求郡主吧。”丝毫没有给文国公递话的意思。
“养你有什么用,给老子滚吧!”
听后,韩瑾陆立马就离开了。媳妇儿的嫁妆太多了,他还得去看着点儿,别让人给弄坏了。
文国公见儿子跑得快,更气了!
而文国公夫人看着源源不断的嫁妆,万分庆幸自己当初给儿子换了个院子。当初那院子实在是太小了,根本就放不下这么多的嫁妆。
要是不换的话,今日就要丢人了。
季氏看着这新院子,免不得又唠叨了几句。而这一次,她唠叨的对象变成了刚从任上赶回来参加韩六婚仪的颜氏。
“三嫂,也不知道爹娘怎么想的,这院子这般好,当初还是三哥督促着盖的,结果转头就给了六弟。”
“六弟之前一直在军中大营忙活着,后来又去了战场,做的是大事。你三哥职位清闲,可不就要担起来这个责任吗?大家都是亲兄弟,何必计较那么多。”
一听这话,季氏顿时不悦:“是么,三嫂可真大度。”
“四弟妹此言差矣。哪里有什么大度不大度的?咱们如今没分家,整个国公府都是爹娘的,你三哥督造房子也是为人儿子应该做的。至于这房子盖好之后给谁,就看爹娘的意思了。”颜氏笑着说道。
自从嫁过来之后,颜氏这几年一直在京城待着。其实,她早就厌烦了。因着自己的父亲是武将,所以自小她没少跟着父亲在外地。而见识过外面广阔的天地,自然不愿守着京城文国公府这巴掌大的地方。
若是自家夫君是长子,会承袭爵位也就算了,既然不是长子,早晚要分家,干嘛计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现在是公爹的,将来是大伯的,跟他们三房没什么关系。
她也知道,府中有几房想要留在京城。所以,去年她便跟自家夫君商议了一下。正好夫君也不愿在京城待着了,两个人一拍即合,立马去外地赴任。至于京城中这些人如何争,就跟她没什么关系了。
“三嫂还是这么会说话,怪不得你走了娘还时时的念叨你。”季氏不冷不热的嘲讽。
颜氏只当做没听到,继续在旁边帮着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季氏见颜氏不答话,过了一会儿之后,又继续叨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