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女配逆袭的99种路线——童梦同
时间:2019-09-03 07:44:30

  太子很高兴,父皇自从抢了他的《崔玉游记》去看,就生出游历天下之心,这让太子心中有了猜测,是不是,那个位子不用等很久……
  而且,父皇器重的人,给了自己做太傅,还让自己去拜访。这是不是父皇下了决心,自己的储君身份稳了?
  他这几日曾经被父皇召去听崔玉先生讲治国之道,这位年纪不算大的先生,经历丰富,学识广博,每每三言两语就说中要害。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与之想比,简直是随意乱弹琴。
  太子生性憨厚,不喜浮华之辈,因此也常被文人诟病,相比之下,佟浩然为首的清流欣赏的三皇子,那是口若悬河,才华横溢。
  太子因此以往都不得父皇欢心,因此郁郁寡欢。可是,如今,见了这脚踏实地的崔先生,太子顿时觉得找到知音,觉得这位先生说的话都发人深省。
  更庆幸的是,父皇让器重的先生做了太子太傅,还催他谦恭求教。这让太子一扫往日的抑郁之气,有种否极泰来的感觉。
  太子高兴了,有人就不高兴了。
  京中有文人在崔家门外贴了邀请文书,非要逼着崔玉出来参加“谈玄会”,全不顾君王的圣旨。
  崔玉和姑姑商量,“要禀报刑部拿人吗?”
  方云否决,“初回京城,不宜锋芒太盛。他们不知死活,那是太闲,咱们可以让他们好好忙一忙,到时候自顾不暇。把‘限奴令’草拟了,送与陛下吧。”
  侍卫不仅保护家宅,也会传递皇帝和崔家的往来消息。
  崔玉的折子送上去,皇帝就正式颁布了“限奴令”,说是边关将士很多没有家室,而有些人家却奴婢成群,寒了边关将士的心。所以各家各户要按着品级限制奴婢数量,释放的奴婢直接送去官府。
  皇帝做得比崔玉建议的更过,一群奴婢而已,谁要听她们自愿,陛下要推广屯田制,就要建立军户制度,正缺女眷送往边关。
  这“限奴令”一出,果然官员和各大家族都忙乱起来。
  尤其要命的是,皇帝把妾室也归为奴婢,若要保住妾室,就要释放更多的奴婢。那妾室太多的官员公子们,就犯了愁,因为按着品级,竟是连妾室都要送走的。
  可他们也无法,听说,宫里的宫女,都要被放出来一大批,陛下尚且舍得,他们敢说不舍得吗?
  这些年,京中不仅“谈玄”成风,还蓄妾成风。富贵人家主子身边有几个妾都是少的,十几个都不稀奇,甚至蓄妾超过几十个的,也是有的。这还没算上大户人家养的歌女、舞女、小戏班子。
  若是别的事情,这些文人、官员、贵族还能反抗一番,言官也可以谏言一回。可是偏偏是释放奴婢妾室,若不同意,便是好色。
  文人风流不下流,舍不得美妾是不能公开说的,他们只能割舍了,心里把崔家姑侄狠骂一番。
  虽然皇帝没说计策从何而出,但是,大家猜也猜到了,还能有谁?不就是崔家的老姑娘崔丽君,还有那不纳妾的崔玉吗!
 
 
第45章 挽救侄子的女先生14
  皇帝首先推行的政令,是“屯田制”以及相关的政令,事实上,这件事的推行,比他想的顺利。
  兵部和户部都大力支持。
  户部尚书简直要感动落泪,每年最让他发愁的筹集、押运军粮之事,日后就不用操心了。边关将士分了田地,有了家眷,自然就自给自足,再不是自己的负担了。
  兵部尚书也很高兴,这意味着“屯田”是归兵部管的,边关的土地也是归了军队了。他也不用着急上火去户部催军粮了,甚好,甚好。
  户部和兵部都没意见,其他各部也就闭嘴了。
  虽然,朝堂之上有人不希望崔玉被重用,可是这为君王分忧的法子,他们想不出,军粮他们也筹不来。还是不要吭气比较好。
  这些人就想着,等崔玉的其他主意再被君王采纳时,他们就群起而攻之。
  这些人等待了好几天之后,终于被他们抓住了机会,陛下要扶持农家学派。这还能行!文人士大夫们激烈反对,他们好容易把农家按下去,岂能功亏一篑。
  他们可以想见,若是农家的弟子也上了朝堂,那他们如何维持文人的体面。须知,农家都是些下田指导农夫种地的怪人,放着体面日子不过,偏要做泥腿子,真正是有辱斯文!
  朝堂上,文官们的激烈反对让皇帝十分恼怒。但是,他又不想得罪整个文官集团。于是,就让太子去问计。
  太子去时,方云和侄子都在书房,一同接待了太子。太子倒是没有觉得这位崔家姑姑牝鸡司晨,他知道,崔玉的成就有一半出自姑姑。
  方云给太子出了个主意,“好些文官只会动嘴皮子,叫他们听话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没有说话的机会。既然他们觉得农家无用,那就让他们解决粮产不丰的难处吧。哪里穷困,就把那些叫嚣最凶的官员派过去好了。”
  太子大赞,“妙啊!难怪父亲让我多来崔家求教。原来这里还藏着个女太傅!”
  次日朝堂之上,皇帝就下令,让那些反对推广农学的官员去最穷困、土地最贫瘠的地方去督导农事。
  皇帝说,农事乃国家之本,是国之大事,不可推脱。
  那些官员不愿出京,但是他们当晚回了家,就被皇家侍卫撵去外地,务农去了。而且,皇帝说了,亩产不翻倍,不许回京。
  这跟流放似的。
  于是,京中的官员就退缩了,皇帝来真的!谁多话,就派谁去做最苦的活。若是装病,皇帝立刻就派御医去看,那装病的战战兢兢,生怕被扣上个欺君的罪名。
  到最后,兴农学之事,再无人阻拦,农家学派的几位新上任官员开始大展拳脚。
  几件大事下来,皇帝舒畅极了,往日要颁布什么政令,总有官员跳出来提出异议,似乎显自己能耐似的。话真多,真讨厌。可皇帝为了贤明的名声,还得忍着。
  扶持佟浩然,本来是因为他口才绝佳,能帮自己压制下多话的文官,但是,后来,显然,他迫于压力,还是暗中倒向了文官集团。
  皇帝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单独召见佟浩然了。后者也心里感到了危机。但是,皇帝现在只要办实事的人,已经对清谈没了兴趣。佟浩然自小读诗书,长大后,潜心研究论辩之术,虽然口才绝佳,但是他自己知道,让他解决民生,他无计可施。
  毕竟,他没有过到民间去了解过,而且,他也不愿意。在京城发发高论,靠着天赋辩才就能得人尊重,谁还愿意到地方上去,吃苦受累,出力不讨好。谁不知道,到地方上,就很难回来,找个京官的缺多不容易。离开几年,谁还记得你。
  佟浩然觉得自己拥有绝佳的辩才,自然可以走捷径,真没必要吃讨苦吃。
  可现在,皇帝开始重要四方游历过的崔玉,还有常年在农田里劳作过多的农家弟子,他能怎么办?难道去学崔玉,游历天下?会被人说拾人牙慧。去学农家,那更不可能,太掉价。
  佟浩然有一瞬间,突然觉得,这天赋辩才似乎成了一个鸡肋,已经开始变成,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失去了君王的恩宠,佟浩然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如今京城里的风气已经开始扭转,“谈玄会”也开始变少了。有些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开始变得务实了,话少了,也不敢随意抨击政令,怕君王把他们赶出京去,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来。
  京官多舒服啊,谁愿意出去啊!
  现在,京中书铺里,论辩册子开始不好卖了。游记、农书开始畅销。
  佟浩然很聪明,他已经看到五年、十年后,京城文人中会是什么样的风气。而自己的前程怕是会止步不前。
  他很想去找崔玉论辩一番,再次打倒他,但是,他现在根本见不到崔玉,且不说君王的圣旨,就是那皇家侍卫,他也拿人家没办法。
  佟浩然意识到,自己如今连根崔玉说上话的资格都没有。
  崔玉不上朝,如同隐形,可是朝堂处处有他的影子,新颁布的很多政令,都像是出自他手的。太子借着学生的名义,成天往崔宅跑。
  而那两个精得像鬼一样的姑侄,连行踪都不定。
  ……
  又是十年过去了,京城的风气彻底变了。
  曾经风靡一时的“谈玄会”现在已经不大有人办了。倒是崔玉出了书,《名家新论》,倡导“言之有物,杜绝空谈。”他重新诠释了名家,也成为名家新的代表人物。
  而佟浩然继续在礼部待着,十年没有升迁过,成了礼部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天才辩者”的故事已经不被提起。
  佟浩然多年没得到君王的单独召见了,好像忘了这个人似的。
  而太子已经开始监国,未来皇位归属,已经非常明确了。不要说太子务实能干,就说他跟随崔太傅多次秘密出京办差,那增长的阅历,是其他皇子无法比拟的。
  外界不知道的是,太子不止一个师傅,而是两个,女先生也是他的师傅之一。
  这些年方云低调生活,很少出现在人前,也再没办过女学,这让京中的贵女非常惋惜。
  这天,系统突然上线,【宿主,任务完成度满格,你可以走了!】
  方云不满,“这个世界,都是我在干活,你有什么用啊?帮不上什么忙啊!”
  系统小小委屈,【人家要修炼嘛!再说,你姑侄两个在路上的时候,被盗匪埋伏,若不是我及时
  通风报信,你就香消玉殒了!】
  “好吧,算你有用。这个世界真费劲啊,参与治国理政啊!那是容易的吗?”方云觉得自己的脑细胞都死了好些。
  系统嘻嘻笑,“下个世界,简单点。当个女大夫如何?”
  方云眼睛一亮,“女大夫啊,听着不错,那还磨蹭什么,咱们走吧!”
 
 
第46章 女大夫1
  方云咬牙切齿地在心里骂系统,“你这个坏蛋,你给我出来,你怎么没说清楚,这个女人是个孕妇!”
  系统委屈地说,【孕妇怎么了?你歧视孕妇!】
  方云真是有苦说不出,“你,你……我在现代还没结过婚呢!这好,直接就要当妈了!以后的世界里,还有多少糟心事儿,你要不介绍下?”
  系统闪了。
  方云坐在床上,独自生气。
  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端着药碗进来,他面目平凡,中等身材,看起来很忠厚。那人温和地说,“大妹子,喝点药吧,保胎的。你身子有些亏欠,不喝药,怕保不住孩子。”
  听说汤药对孩子好,方云就道了谢,把药喝完了。没办法,谁让原身的愿望就是保住孩子,把他们好好养大呢。
  ……
  原身名叫裴玉芬,本是个秀才的女儿。母亲过世,父亲没再续弦,裴玉芬自小跟着父亲读书、习字。裴秀才很宝贝自己的这个聪明漂亮的女儿,轻易不想许人家。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秀才的儿子裴玉川在戏院听戏的时候,跟人打起来了,而且,还打伤了人,被送进了衙门大牢。
  裴秀才听了,当时就昏倒了,醒来后就赶紧去衙门求人,希望能赔些钱,了结官司。
  可对方狮子大开口,要300两银子,裴秀才只是普通人家,根本拿不出,他只好四处去借钱。
  这时候,当地的一个富户郑衡要续弦,看中了裴玉芬。又知道裴家如今缺钱,就答应了聘礼300两。
  裴秀才十分痛苦,这样跟卖女儿有什么两样?可是,儿子还在牢里受苦,真是两头为难。后来,还是裴玉芬亲自去找了郑衡,告诉她自己同意了婚事,郑衡倒是守信用,当时就给了裴玉芬300两,让她回去备嫁。
  裴玉芬找了中人和亲戚,去给了苦主300两,让他们到县官那里保证,不再追究。
  县官看双方都和解了,也就不再押着裴玉川,当时就放了人。
  就这样,裴玉芬在父亲不知情的时候,就带回了哥哥。当儿子被搀扶着走进家门的时候,裴秀才还以为是发梦呢。
  可是,等知道女儿收了郑家的彩礼,才救出哥哥,裴秀才父子都十分惭愧。
  裴玉川眼红落泪,“妹妹,是哥哥的错,连累了你。我好好的妹子,如今才十六岁,却去给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做续弦,实在是委屈你了。”
  裴玉芬笑着说,“那郑衡也是本地富户,家财万贯,我去了是去过好日子,难得人家能看上我,我该庆幸才是。”
  裴秀才就问儿子,“你看戏便看戏,为何与人争斗?你平日不是这样的人。”
  裴玉川愈发惭愧,“我当时正在看戏,严红芳正在台上唱着,突然有登徒子闯到台上,要调戏她。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儿子实在看不下去,就上去理论,那人伸手就打人,我只好招架,谁知那人就掉下了戏台,摔破了头,当时就流出了鲜血,儿子也傻了。早知如此,就不管那闲事了。”
  严红芳是戏班子里新晋的台柱子,正当红,她唱腔好,扮相好,又正值妙龄,有不少男子特意去捧她。
  可万没想到,这次,哥哥却为她吃了个大亏。
  裴玉芬虽然觉得也不能怪那严红芳,可是终究是她连累了哥哥,而且,她也没来感谢哥哥对她襄助之恩。
  但是转念再一想,一个戏子,还是不进自家门比较好。不来就不来吧。
  裴秀才觉得亏欠了女儿,就尽量多出些嫁妆,怕女儿被看轻。但是裴玉芬不要,她说,“哥哥在牢里受了些苦,身体有些不大好,还是留钱给哥哥瞧病吧。”
  最终,裴秀才还是给女儿凑了十八台嫁妆。不算多,也不算少。
  裴玉芬嫁到郑家,与郑衡也算和睦。
  郑衡曾见过裴玉芬,就念念不忘,本城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不少,但是像裴玉芬这样不光相貌好,还读书识字的也不多。郑衡觉得裴玉芬身上有种书卷气,殊为难得。
  郑衡自己常年经商,没读过多少书,虽然也能写会算,但那是为了记账。娶了秀才的女儿,郑衡还是满意的。
  裴玉芬为夫君主持中馈,抚养前妻留下的女儿,十分尽心,任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很得相公敬重。
  只是,裴玉芬的哥哥到底没保住,他在官司里,也没少吃苦,板子也挨了,也受了伤。而且,他为了给个戏子伸张正义,却连累妹妹嫁给商人做续弦,这让裴玉川心中郁结。
  不久他生了场病,居然就去了。
  初闻噩耗,裴玉芬哭倒在地。到底还是没救了哥哥,裴家这是无后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