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耕种结束的时候,徐子凡同杨婉云还有岳父、岳母一起对着做工记录商量,选出了一批人,参考国家工资等级给他们定了工资。每个月工资为普通工人25元,高等工人可以带徒弟30元,车间主任、会计、干事这一级别是35元,领导干事级别是40元,副厂长为50元,厂长为60元。
其他没有转正的临时工就只有每个月18元。这是和其他厂子一样的工资标准,村里人每年除了分粮食,其实分不到什么钱。这一下每个月都有工资,还和县里那些一直令他们羡慕仰望的工人是一样的工资,所有人都懵了,然后就是狂喜!
虽然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二都还是临时工,但工人本来就难当,他们现在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每被选上转正的那些人不但没有抱怨,反而还有了很大的动力,在徐子凡宣布完结果后,立即一个个表示要努力上进,一定争取转正成正式员工。
徐子凡这一举动立即在方圆百里之内引发了轰动,消息传出去的第二天,刘社长就派人叫他去公社汇报。他赶到的时候,其他生产大队的大队长都在,个个都有些意见。
跟徐子凡见过几面的冯队长先开口道:“徐副厂长,这县里三个工厂选工人的时候可没分工人是哪个大队的,怎么食品厂就全选了你们大队的人?一个外面的人都没选?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了?”
另一个大队长道:“徐副厂长,工人名额向来金贵,大家都抢破头得想当上工人,这、县里好多有文化的人都没当上工人呢,全选成了队里种地的农民,真的不合适啊。”
徐子凡在刘社长开口前抢先说道:“我们厂呢,当初开起来的时候,真的是一无所有。各位大队长那会儿没去过,不了解,我们最先办厂的地方真是我们大队最破的一个院子。那时厂里什么都没有,什么工资啊、工人名额啊、福利啊,全都没有。是我们大队上的乡亲们帮我一起把厂子开了起来,他们任劳任怨、众志成城,就算我给不出工资,只能用换到的瑕疵品补偿他们,他们都没一句怨言。这是恩情啊,各位大队长说是不是?”
会议室安静下来,大队长们互相看了看,都说不出话了。人家当初提议办厂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觉得徐子凡异想天开,还等着他办垮了连累杨永庆呢,当然没人帮助支持了,连刘社长都没给过支持。这会儿他们哪有权力说三道四的?
徐子凡叹了口气,继续道:“我这个人别的都好说,就是特别记恩。厂子是乡亲们一起办起来的,到什么时候我都忘不了他们。而且他们从最开始到现在,已经在厂子里干了半年的活,他们是最了解工厂运作的人,也是掌握技巧又被我信任的人。更何况工厂就在我们大队里,大队的乡亲们上下班也方便,如果换了其他地方的人,这刮风下雨的时候,会耽误工厂运作啊。”
徐子凡说到这心中一动,想到个主意。他看了刘社长一眼,叹道:“刘社长,我也是没办法。别的厂子招人不问出处,那是因为他们给提供员工宿舍,工人们在厂子里就有住处,当然是怎么样都方便。可我们食品厂从无到有还在起步阶段,资金方面只能勉强维持运转,实在是没办法盖员工宿舍,那只能就近招收大队里的人了。刘社长、各位大队长,我保证,要是以后有了员工宿舍,我肯定会希望有各方人才加入到我们食品厂中。毕竟只有人才多了,我们厂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嘛,你们说是不是?”
大家能说啥?话都叫徐子凡说了,他们只能说是啊。有聪明的听懂了徐子凡的话外之意,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公社给拨款盖宿舍,食品厂不就招别的员工了吗?刘社长当然也听出来了,他没好气地瞪了徐子凡一眼,还是把盖宿舍的事提出来跟大家商量了。
国家给公社拨款、公社给下头拨款,每年都是有限额的。盖了宿舍,其他方面自然就会减少,但大家议论之后,还是觉得这宿舍应该盖。毕竟是一个工厂,而且眼看就发展得越来越大了,这多出来的工人名额谁不想为自己家里人争取个机会?在这地方住了几辈子,亲戚多得很,要是有几个发展好的,整个家族不都起来了?
刘社长则是觉得食品厂潜能巨大,将来很可能超过其他三家工厂,成为他们公社最有名的工厂,那资源当然要向食品厂倾斜。于是,这次原本要批评徐子凡的会议变成了给徐子凡谋好处的会议。
离开后,杨永庆对徐子凡笑道:“好小子!又捞着不少好处。这事儿想多久了?都没听你提过啊。”
徐子凡笑说:“之前没想过,刚刚说话的时候想到的,我觉得时机正好,就提了出来。”
杨永庆一愣,看看徐子凡神色如常的笑容,突然觉得这女婿真是比老狐狸还狡猾。幸亏女婿没坏心,跟他们一家人都好,要不然他们得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回到村里,杨永庆选了一处离食品厂不远的荒地,定为食品厂员工宿舍,徐子凡直接又定下在宿舍和工厂之间盖食堂、厕所、洗澡堂子。等盖好后弄个高墙把这些都和工厂圈在一起,看着就会又大又气派,完全不比任何大工厂差。
这样一来,自然比光盖宿舍要多花费不少。徐子凡做了份预算表交给刘社长,刘社长已经体会过好几次他要东西的本事了,这回连讨价还价都没有,直接按他的预算金额批给他了。不过话也说得清楚,款项拨过去可是不能追加的,徐子凡微笑表示没问题。
他已经富余出了一部分了,就算还有什么没考虑到的应该也够用了。
这会儿不是年节,工厂没有那么忙,耕种又结束了,徐子凡就让本村里想盖房子的男人都去盖房子,不想盖的继续在工厂当临时工。盖房人数不够,就又让村里人找了他们的亲戚朋友。
这年头大家都穷苦,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生怕亲戚登门打秋风。他们东方红大队忽然间能帮亲朋好友了,乡亲们都高兴得够呛。之前他们也有一小部分人想过,能不能叫娘家的兄弟姐妹过来做工,但之前都是集体工分制,他们也不好叫其他大队的人。这下他们自己挣上工资还能帮娘家亲戚或者朋友兄弟们找活计,都特别骄傲,腰背挺得直直的,多了不少信心。
而被找来选上的人们也都心怀感激,对他们这边更加向往了。村里的年轻小伙都成了香饽饽,特别好找对象,还有姑娘家的对象愿意过来定居的,一时间嫁娶喜事多了不少,人口也不明显的增加了。
村里这么热闹的景象让苏晴看了有些后悔,如果她没得罪徐子凡和杨婉云,那她现在就能进食品厂工作了。以她的本事,不做车间主任也得做个干事,每月35块钱的工资拿得多轻松?那样的话,她想去黑市就去黑市,懒得去就不去,反正有35保底了。可她把徐子凡两口子得罪死了,是怎么都不能去的了。
幸好她买了个自行车,不用再来回辛苦的走路了。而且她在黑市里一个月能挣100块左右,比工厂的厂长工资还多呢,再累也算有个安慰了。她现在就盼着吴志刚带她去随军,也盼着改革开放尽早到来,那样她才能自由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至于村里这个食品厂,在她看来过几年就会倒闭,工人自然也要下岗的,也没什么好羡慕的。
食品厂的员工宿舍盖得很不错,分成了三种,一种是六人集体宿舍、一种是单人小房间宿舍,还有一种是一室一厅可以给一家人住的宿舍。都不大,跟其他厂子差不多,更好的两室一厅给领导住的宿舍暂时没有盖,因为他们厂这个级别的领导也就是徐子凡和杨永庆,暂时没有这方面需求。
因为盖宿舍要招其他工人的事,工厂里所有工人都更认真了,谁都不希望自己被刷下去。徐子凡买了个很厚的本子,记录村里每个人的表现,人人都有擅长的东西,不适合做工人,不代表不适合干别的。
他把一部分人调去养猪、养鸡鸭鹅、养鱼、打猎等等,他们就适应得很快干得很好。这些暂时是给他们记工分,但徐子凡的计划是将来像工厂一样开工资,大家就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希望将来这些活计有转正机会的时候能牢牢抓住。村里的一切都上了轨道,形成了一个县城缩影。
第88章 霸总知青20
在徐子凡将村子全面发展起来的同时,杨婉云已经在不同的报刊社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然后签了合约,开始稳定地在一家报刊社做专栏作家,每周连载中长篇励志故事。这篇故事连载了两个月之后,被一家出版社看中,已经谈好要出版了。
刊登文章跟出书可是完全不同级别的,这意味这杨婉云有了一个重大的进步。杨永庆和冯玉英看着女儿、女婿的成就,简直做梦都要乐醒。现在家里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了!
这天吃饭的时候,冯玉英就对催上了他们俩,“你们啥时候要孩子啊?现在趁我们两个还年轻,能帮你们带孩子,你们也轻松点,再说凡子家里也该催了吧?结婚快一年了还没孩子算咋回事?”
杨婉云每天去学校给学生上课,回家还要备课、写文章,其实很忙,想到要怀孕生子,她就有些迟疑,“凡哥,你家里那边……催了吗?”
徐子凡摇了下头,“不用担心这个,他们肯定还以为我天天下地干活过苦日子呢,连信都不敢给我写,怕我管他们要钱。”他看向二老,说道,“爸、妈,我在京市的时候听人说过,太早生育对母亲的身体不好,对孩子也不太好。最好是在27岁左右生孩子,这样更容易母子平安。”
“啥?27?那不还得等8年?!”冯玉英吓了一跳,摆摆手说,“你这听谁瞎说的?大家伙儿谁不是18、19就生孩子的?有的早的16就生了,也没看他们咋地,肯定不是真的。”
杨永庆也抬起头露出不赞同的神情。
徐子凡笑说:“不是说早生一定不好,只是晚点生好的几率更大。比如更健康、更聪明、更壮实之类的,反正我们还年轻,不等到27也得等到23以后吧,不着急。到时候咱们家生活更好了,孩子的日子也更舒坦。”
从27降到23,就是从8年降到4年。冯玉英想想觉得还是能等一等,虽然结了婚总不生孩子容易叫人说闲话,但徐子凡那么有本事,说的话还是要听进去。既然早生对闺女和外孙都不好,那还是再等几年。
她想了想,叮嘱道:“人都说一个家有了孩子才稳当,但我看你俩呀感情挺好的,要是决定晚几年要孩子,可不许瞎闹腾啊。咱家日子好过了,那也得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块儿才算好,知道不?”
杨婉云好笑地应道:“妈,你放心吧,我们俩肯定好好过。”
徐子凡也应了一声,“爸、妈,你们就什么都别操心了,我俩肯定好好过日子,好好孝顺你们。”
他也知道他这张脸挺招蜂引蝶的,以前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知青,顶多就是个小白脸,看他的人不少,但真勾搭他的就苏晴一个。可现在他身材练得健壮了,很有男人味,又办厂、办学校什么的成了十里八乡最有本事的人,可不就吸引了很多小姑娘?
杨婉云去京市的时候就有小姑娘跟他偶遇,他都当没看见,遇上谁都目不斜视。现在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了,有大胆的姑娘常常看他,颇有点追求爱情自由的意思。所有人都知道当初他跟杨婉云结婚是因为落水,自然就有打着爱情自由的旗号想“拯救”他的女人,不过都被他干脆冷漠地拒绝了,没让人闹到杨婉云面前。
冯玉英估计就是知道一点情况有点担心,才想催着他们生孩子。不过他在岳父、岳母面前一向信誉良好,说过的话从来没食言过,有他的承诺,他们就放心了,把生孩子的事推迟了好几年。
几年时间,足够让这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住过牛棚的那位开国将领平反了,他是元帅级的,回京市后职位极高。杨家作为一直照顾他、救过他小孙子性命的恩人,自然被他特殊照顾。他知道徐子凡不想从政,所以就给了他一条军队的线,他们食品厂从此就可以给各个军队运送食品。离得近的运送猪肉、鸡鸭鱼等等都可以。
这条线直接让食品厂的收益翻了五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徐子凡更是趁机申请公社拨了一大笔款项,将食品厂扩张了一倍。这一次,他们村里的村民有一半成了厂里的正式工,另一半也成了养猪场、养鸡场和鱼塘的正式工。而且每个等级的工资涨了5块钱,除了老弱病残,所有人最低都能拿到30元一个月。
员工宿舍也住满了,刚开始多是村里人的亲戚朋友过来,后来又多了附近生产大队的人,再后来县里无所事事的人也有来的了。当然他们都是从临时工做起,表现出色才能转正,还真让徐子凡挑出不少人才,把领导班子凑齐了。
因为村里人越来越多,徐子凡就把那位国医圣手安排到卫生所去了,让他干他的老本行。这位老人因此过得舒坦了不少,还能继续给人看病,慢慢竟对这个村子生出了感情来,后来给他平反还他财产,他都不愿意回京市去,就这么留在了村里。
再之后,农村改革就开始了。这几年因为徐子凡发展食品厂,让他们公社成绩非常亮眼,粮食方面就没有再多交。徐子凡也拐着弯劝了刘社长,不要为一时攀比虚报数目,纸包不住火,当社员们吃不饱闹意见的时候,这种压榨百姓虚报产量的行为一定会被发现,那结果绝对是惨烈的。
刘社长是聪明人,左思右想之后,便大力扶持几家工厂,坚守住了交粮底线。虽然被其他公社的社长嘲讽过几次,但这回严查之下,他就成了少有的诚实之人,在许多虚报高产量的社长中十分显眼。
正好上头提出包产到户的政策,要先选几个地点实施,当做实验。徐子凡就给刘社长分析利弊,劝说他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让他们公社成为最先一批实施包产到户的地点。
他们这里是平原,又是黑土地,其实比实际产量的话,肯定是能排前面的。而包产到户,自己干自己的,农民自然能更有劲头。虽然徐子凡他们村里有了工人的岗位,但有些人他确实是在种地这方面特别出色,就适合种地。
徐子凡他们村里的土地按人头分了之后,就让不想种地的人把自家的地外包给擅长种地的人。家里没有壮丁的比如吴家,耕种时还可以雇人来种。他们村发展壮大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变得格外团结,且渐渐成为了徐子凡的一言堂。他虽然不做官,但在这东方红生产大队,绝对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他们村分地是不分男女老少,直接按人头分的,苏晴也分到了一块地。她当然不想种,直接把地包给别人了,吴大娘看她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特别能花钱,气得够呛。怀疑她去黑市卖东西又没证据,而且真叫她被人抓住还连累他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盯着她。
而苏晴等了两年还没等来随军的消息,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处理完土地的事之后,她就开了探亲的介绍信,跑去部队找吴志刚了。吴志刚这两年根本没回来,苏晴要去探亲谁也不能拦,顺利地去了部队。
家属去部队可以住一个月,她到了部队后,吴志刚对她不热情也不冷漠。就像普普通通的夫妻,没多少交流,一起过日子而已。然后苏晴就知道吴志刚已经有了自己的单独住处,可以让家属过来了。这次她没闹,她一直知道要想以后过得好,必须跟吴志刚关系更亲近点,当然就开始做贤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