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自己先挖土渠待用。
自己挖到的水源点也有的已经干涸,对于这样的地方,谢一林并没有让人闲置,而是再继续往下挖。
在水源点的周围还竖上了提醒木牌:水深,勿入!
大热的天万一再有人喜欢游个水什么的,误入了就不太好了。
有了提醒木牌,就算是不认识字的人也可以问一下。
祈台城的水源越挖越深。
与此地完全不同的是,其它地方在此时却是灾民涌现。
这个夏季,干旱无雨。
点滴未下!
祈台城有着年后就开始挖的水渠引水,再有从药植空间里放出来的水掺和,收成并没有减多少。
其它的地方就不同了。
大旱,荒年。
收成更谈不上了,在有的地方更是颗粒未有。
灾民,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而且越来越多。
“大人,城外又有灾民来了,安置点已经满了,怎么办?”胡白卜骑着一匹马来到谢一林的面前大声的道。
正在看水源的人群闪出一条路,一个身形瘦长的青年走了出来。
“胡师爷,稳重一些,急什么?” 出来的人正是谢一林。
胡白卜苦着一张脸,满脸的汗也来不及擦。
他也不想急啊,可是没办法 。
灾民多了不好办。
以前祈台城那么乱的原因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灾民太多,饿急眼了,什么事儿都能干得出来。
谢一林不再如以前那么白嫩。
因为一直在各处跑,谢一林整个人都黑瘦黑瘦的,当然了,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马术练出来了。
之前一直羡慕别人在马背上的英姿,现在自己也是一样了。
对于自己的黑和瘦,谢一林很接受的很自然。
反正他是不会告诉家里人,自己是故意不戴帽子晒成这样的。
祈台城的人都是又黑又壮的风格,和风格完全不搭的就是镇守使大人。
谢一林年轻,体质好的让人嫉妒。
同样的戴着帽子,别人回来黑一层,他什么样也没变。
时间久了,不好解释。
所以,谢一林在外面很少戴帽子,都是硬晒。
还真别说,真晒出来了。
这不,此时的他也算是入了黑瘦的风格。
虽然比那些人还算是白一点,大体没差了。
和胡白卜上了城门,在城门上有不少的侍卫。
“大人!”
“大人!”
“嗯!忙你们的!”谢一林道。
侍卫们去做事了。
在祈台城的他们其实是很庆幸的,他们能够在城门里看外面的灾民,那是因为有了镇守使谢大人,才让他们避免了挨饿。
两年前的他们还不如灾民,至少灾民还有他们这里来投奔,而那个时候的他们连个地方投奔的也没有。
那才真的绝望!
城门上。
谢一林往外看去,在城门外,或站,或倚,或坐,或躺,一堆堆的人歪七扭八的什么样子都有。
虽然离的远,可是也能够看得出来,这些人再没有补给,撑不了多久了。
“大人,目测又有一百多!”王雨小声在谢一林身旁说道。
胡白卜:“大人,咱们粮食也不多了!”
交易会上的所得,发完饷银等所剩不多,换成粮食之后存放在库房里。
前一阵子来了一批灾民,谢一林将他们安排在城门处的安置点了。
如果这一批再放进来,就有些难办了。
人太多,吃的不够。
如果人放进来了,不给施舍吃的,那就没有必要放进来了,只会添乱。
谢一林考虑了一会儿才道:“让这些人到西郊去,那里空着的地方还有很多,安排一个人带着他们就按之前咱们商量的方案来!”
胡白卜:“大人,这些人都是从外地来的,灾年过后还要回去的,到时候……”
“不影响,建的房子还是在这里的,总不能让他们死在城外,王雨,让人去安排稠粥,一会先让这些人垫巴垫巴!”谢一林摸着冒出胡碴的下巴道。
“是!”
胡师爷和王雨分别去安排了。
谢一林则是站在城墙上,大声的向外道:“乡亲们,我是祈台城镇守使谢一林,入城之后必须遵守规矩,不遵守者:仗毙!能遵守的到城门处排队,不能遵守的,自己离开!”
“排队在最前面的,老,细,妇,儒,壮年最后,不遵守者,仗毙!”
城外的灾民愣了一会儿,当谢一林的话被城门上的侍卫敪重复了一遍之后,下面一片欢呼。
还有几个半年灾民,更是在一旁帮忙排队。
就按谢一林所说的排队顺序,有几个想排到前面的,被王雨带着人出去一顿胖揍给收拾妥当了。
一听城里已经安排好了吃的,灾民们也不敢再耽误了。
能够跑这么远,就是希望找口吃喝。
以前也听说过祈台城是最穷的,不过在这里天高皇帝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没有想到,来到这里竟然还能有口吃的。
过了一会儿,他们才知道,不止是有吃的,还有住的。
不过住的地方也是有要求的。
必须建在规定的位置,这些灾民里面自动选出来一个试百户,负责管理这些灾民。
那几个之前帮忙安排灾民的人,很顺利的就成了百户长。
对于眼里有活的人,谢一林向来都是非常大方的。
第167章
谢一林将那几个叫到面前:“夫长都是按正常的粮饷来发放, 做的不到位会扣除, 你们好好干!”
“是, 必须的!”
虽然只是试百户,百户长,可是也是有粮饷的人了。
这可比灾民好多了!
随着两批灾民被安排到西郊,那片荒废的差不多的地方此时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机。
为了让他们有活干,谢一林仍然是让他们去开垦荒地,管吃饱饭。
只这一条,每天开出来的荒地就有不少。
在这个灾民满地跑的时候, 吃饱饭有多难他们比谁都清楚。
随后, 祈台城的顾家等几大家族,也不停的招收着一些人来做事情, 虽然只是管饱, 却也仍然有大批的人去做事。
当然了,镇守使也没有闲着。
每天都会有固定的百十多个人去挖水渠, 后来则是固定了一部分人。
这些人挖的快又好,谢一林就让他们负责,这么一来,他也就不用每天都跟着了。
空出来身子, 还能够再做些别的事情。
比如说,看看收成。
眼下已经入秋,忙碌的收获的身影更是成了祈台城的一道风景。
“这里真好!”
“大人,我们能不走了吗?”一个刚刚被提起来的百夫长问道。
其它的灾民也都看着谢一林这边,期待着答案。
谢一林:“你们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只要不犯事儿,想什么时候走都行!”
“不走,行吗?”说话的是一位十夫长。
谢一林看了他一眼。
那位十夫长的脸色刷的就白了。
他觉得自己可能太贪心了。
哪里知道谢一林却是突然笑了起来。
“哈哈!可以啊,我仅代表我自己欢迎你们永远入驻祈台城!”
“啊……真,真的吗?太好了!”
“谢谢大人!”
“大人英明!”
谢一林微笑脸。
英明!
一直都英明!
祈台城最缺的就是人,虽然现在年景有些紧张,可是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还是不错的。
能收,自然就收下了,怎么可能往外推?
原本谢一林就打算要从外面吸引一些人过来,现在自己来了,多英明!
秋末,冬初。
大丰收!
说来也奇怪,同样的干旱,祈台城种什么收什么?
种的草,比去年长的还要高半米。
种的粮食,比去年收成还要多。
种的棉花,比在外面买的还要白。
神了个奇了!
然后,在看到灾民之后,众民众统一知道了原因 :镇守使谢大人给他们带来的!
因为有了水,所以有了收成。
因为有了谢大人,所以有了水。
结果就是,一切都是谢大人给的!
完美解释!
这些,尤其是在腊月初八的这次交易会之后,谢一林的名声好到爆炸。
祈台城原著民众想啥有啥,投奔而来的灾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还有一位比在外面英明神武又特别厉害的镇守使为他们着想。
还去哪里啊?
留下!
必须留下!
赶也不走!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灾民们过了一个永远难忘的节日。
这一天,谢一林让人支上大锅,煮肉,煮菜,蒸馒头,再加上自己腌制的咸菜,祈台城本土人加上灾民所有人一起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中秋节。
这一天,让他们永生难忘。
东西都是镇守使府里出的,也有顾家等几位祈台城财主出的,却是让他们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顿饱饭。
没人看不起他们,因为所有人都是一起吃的。
普通的白菜,萝卜,加上大肉块一煮,那滋味,多少年都忘不掉。
人多,月圆,很温馨。
天渐渐变冷,活计也变少了。
不过闲着的人并不多。
实在没活了,他们就自己去开垦荒地。
谢大人说了,凡是自己开垦出来的荒地,三年免税,所种所得都是自己的,当然了,不准买卖,自己种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那些有了打算留下来的灾民,一家老少齐上阵去开垦荒地。
开多少,种多少。
开的越多,种的越多,得的越多!
祈台城风风火火。
其它的地方却是奏折连连。
到处都是灾民,惹事成堆的也越来越多。
谢一林为了避免有一些流民窜来找事儿,还特意找到顾为民一起成立了巡逻大队。
每十个侍卫一组,一天十二个时辰的轮流巡逻。
有一些流民也可以参与,参与巡逻的人每月会有半两银子的辛苦费。
这么一来,参与巡逻的人数自动上升。
半两银子,普通三口之家生活足够。
有着巡逻组和谢一林一系列的政策,祈台城还是很安宁的。
想要惹事的流民还没开始干事,就被按趴了。
再说了,有吃有喝,只要不懒的要死,都能够活的很好,谁还想再去作死的惹事呢?
过年之前,祈台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这还是有一部分放不下老家回去了的,要是都留下的话只会更多。
对这些人,谢一林并没有强制。
能够留下,他欢迎。
要回故里的,他也并没有给脸色看。
不管怎么样的选择他这个镇守使都支持。
人心,就是这么得到手的。
年前,御史大人从京城来了一封信。
信里提到,其它各地流民四起,烧杀抢掠无奇不有,还让他多用些心思。
老师的教诲,谢一林一直都是记在心里的。
尽管他已经在做,却也仍然是将老师的信反反复复的读了好几遍。
*
京城。
皇宫里,皇上正躺在床上,旁边赫然正是之前和谢一林对着干的太子。
此时,正在一旁小心的侍候着。
另一侧的人正是正在拿着一封信读的御史大人。
御史大人手里拿着的信正是谢一林之前让羽林卫给送来的那封长信。
“陛下,信读完了!”
“那小子是不是还有别的信给你,王老头你没给朕拿来啊?咳咳咳……”
皇上说着话,就重重的咳嗽了起来。
王子谦故意装作非常郁闷的道:“陛下,老臣冤枉啊!老臣的徒弟写的私信都给您带来了,真没有了!那小家伙在边关可是特别忙,也不说来封信,等
下次我再去信,熊他!”
皇上颤抖着抬起手指着御史大人:“你这老家伙,还给我玩心眼,得了,年后就让人去给你宝贝徒弟修工程,行了吧?”
“老臣代替小林子谢陛下体恤!”王子谦连忙行礼道谢。
皇上摆手。
这一老一少的倒都是真心做实事。
虽然那地方有些远,皇上大多数时候认为没有必要在那里修建什么水利工程。
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想要竖立个典型很难找。
这么多的官提出来都不如谢一林一个人干的实事多。
要说边关那边的镇守使,只从皇上手里免的就不下一只手掌数,更不用提还有边关直接处置的。
可是如此多的人,却是不如一个谢一林能干。
也难怪王老头见天的拿着那封信在自己旁边得瑟。
既然都是为民办事,那就让他如愿一次吧。
省的连生病也不能安生。
“明年工程做完就把那小子接回来吧,太晚了,朕担心把那孩子的性格给磨没了,你没看信都越来越少了吗?”皇上虚弱的道。
王子谦将信折好放在一旁:“陛下,再过几年,您当时还说磨的越平越好呢!”
“朕……撑不了多久,还要让那小子回来和太子多磨合磨合,以后……以后,太子是要靠小年轻的了!咳咳!”
太子殿下全程就和一个透明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