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穿二代——麻辣香橙
时间:2019-10-29 09:56:08

  吃过饭闲来无事,难得几个孩子明天放一天假,连马秋吾都不用上晚自习,就说要一起下去玩。
  马秋吾把姚小二拎起来往脖子上一骑,扛着就走了,畅畅和马秋汝一边嘻嘻哈哈地调侃他俩,说姚小二骑到马秋吾头顶上去了,一边跟着下楼去校园里玩。
  一堆猴孩子一走,黄阿姨说她也吃饱了,约了老乡说话,也出去了,临走说“你俩吃了就出去玩,碗放这儿我等会回来收拾。”
  “阿姨你走你的,不用管。”江满说。
  黄阿姨开门走了。
  “你说杨娟能同意复婚吗”姚志华问。
  “不大可能。”江满喝光碗里最后一口汤,“兄妹两个都是人精,他俩不掺和,肯定是杨娟跟他们说过什么了。”
  “马长林早就有那么点意思。有一回下班遇到我一起回来,谈到晚上吃什么,他还说特别想吃杨娟做的烧茄子,他试着做了几次都不是那个味儿。”
  姚志华停了停,“杨娟要是能同意复婚,两个孩子倒是最受益的,杨娟不是一直都没再婚吗,可能马长林心里就活络了。”
  “他大爷谁呀,也太自信了吧人家没再婚,兴许是没遇上合适的,也兴许是早就对你们这些臭男人失望透顶了呢。”
  江满哧笑,明明吃饱了,又夹了一筷子鱼肉,蘸点汤慢慢品,“复婚的话两个孩子是受益,一家人日子恢复如常,他马长林倒是愿意呢,杨娟心里的伤痕就能恢复如常了谁给她补上他后悔了,别人就有义务原谅他老天爷好像不是他爹。”
  “你又不是杨娟。”姚志华道,“杨娟那个性子,说不定为了孩子,马长林再软磨硬泡,马秋汝姥姥要是也支持,说不定还真能答应呢。”
  “我的感觉,十有不成。”江满一转念,“不过你说的也对,我又不是杨娟,我要是杨娟,他马长林早就死透埋完了。”
  “你也说过,这年头中国式婚姻,很多不都是修修补补吗。”姚志华瞥她一眼,“我要是哪儿让你失望,你是不是带着闺女儿子转身就走了”
  江满咂咂嘴,这鱼肉炖得真挺好吃,然后十分无辜的表情问“不然呢”
  “噢,我心里堵,你听听,你听听,听听是什么声音”姚志华捂着胸口,贱兮兮往江满肩膀上一倒。
  “吃饱了肚子撑得声音”
  “心碎的声音。”姚志华贱贱地、夸张地捂着胸口,“江满同志,我们十好几年的夫妻了吧,你就算哄哄我高兴,就不能别说得这么无情”
  “一边凉快去。”江满推开他,自己起身拿了件薄外套,“我下去散步了,顺便看一下小孩。碗交给你了啊。”
  “去去去,一起去,等等我。”姚志华抓起一件西装外套追出去。
  鱼肉冻了就不鲜不好吃了,晚上放冰箱冷藏室,也没敢久放,中秋节一早,江满很早就起来了,把剩下那一大盆鱼肉去刺去骨,先用刀把肉一层层刮下来,加葱姜调料,加少许蛋清和淀粉,剁成细细的鱼蓉,反复顺时针搅拌上劲,然后挤成鱼丸。
  鱼丸煮熟捞出来,放着晾凉,就跟姚志华说“累死了,今天我不管了,你操办着过节吧。”
  实则人口简单,天天伙食搞太好,也没什么要操办的。姚志华就去叫小孩起床,顺便问畅畅还想吃什么。
  做鱼丸剩下的鱼头、鱼骨,还有鱼皮,黄阿姨给炖成汤,葱姜料酒去腥,再用鱼汤下馄饨,等畅畅和姚小二起床洗漱好了,一人一碗,边吃边喊好吃。
  “怎么样,我买的鱼精买对了吧”姚志华得意了一下下,“下次看到有特别新鲜的大马鲛鱼,也买来做鱼丸,放冰箱里啥时候想吃啥时候吃,还可以剁馅包鱼肉饺子。”
  江满“下次买来你弄。我一早晨剁鱼肉、挤丸子,膀子都酸了。”
  姚志华“我弄就我弄。孩儿们,支不支持”
  畅畅喝着鱼汤嘻嘻笑,聪明地不发表意见,姚小二更是不仗义,只管抓着小勺子使劲吃。
  两岁大的小孩,居然吃了十几个小馄饨,喝光了碗里的鱼汤,然后肚子鼓鼓的坐在椅子上发懒。
  “这小孩,憨吃啊。”江满指着畅畅,“去去,把他拎下去遛遛。”
  “先给他懒一会儿吧。”姚志华道,“刚吃那么饱,下了楼他又到处跑,肚子该不舒服了。”
  晚上天气晴朗,月色怡人,好多人都在校园里赏月,江满一家四口吃过月饼,也到楼下玩了会儿,回来睡觉。
  睡前聊天内容杨娟没来,把两个孩子接去过节了,马长林自己在家过的节。
  后续情节,不久马秋汝回来说,她妈妈要结婚了。
  孩子也大了,六年级了都,说这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似乎说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两年过去,杨娟最初的心灰意冷渐渐褪去一些,一个离婚的单身女人,在这个社会不光生活诸多艰难,还容易招是非,所以再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杨娟也就答应接触一下。
  两人接触了一段时间,不是小青年谈恋爱了,所以也就没公开出来。
  然后她心里还犹豫着下不了决断的时候,马长林想复婚了,又是找亲戚说和,又是找杨娟说话,又自己跑去看望马秋汝的姥姥。本来还提出两人陪孩子过个中秋节的。
  结果这么一折腾,却等于推了杨娟一把,逼得杨娟很快下了决断。听说男方在供电局工作,前妻有近亲从海外回来探亲,有了条件,就离婚出国了,出国一段时间,把孩子也接过去了。
  反正这年代,出国很时髦。
  两个中年人,也没正经挑日子,中秋节过后没有多长时间吧,不到一个月,领个证,两人东西往一块儿一搬,合伙过日子了。
  跟马长林当初的操作差不多,两人结婚后,抽个时间把马秋吾和马秋汝兄妹俩接过去,也一起吃了顿饭,兄妹俩回来也不多话,反正马长林也不好再问三问四。
  年底,90年11月末,沪城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标志着“傻子炒股也赚钱”的九十年代股市行情的到来。
  所以江满也顾不上吃马家的瓜了,头天晚上就在家里打了招呼“明天我有事出去,有可能一天都不在家。”
  
 
 
第122章 发横财
  “明天我有事出去, 有可能一天都不在家。”
  姚志华“干什么去呀”
  “去发财。”江满说,“睿睿我不带了, 午饭不回来了,估计下午四五点钟回来吧, 黄阿姨你明天多辛苦一下。”
  黄阿姨忙答应一声。姚志华问“你这人, 到底干什么去呀,一走一天, 用不用我陪你去”
  “不用。”江满看看他,一笑, “我不告诉你。”
  “”姚志华抗议的白眼,“你不告诉我,我也不告诉你。我有个好事你也别想知道。”傲娇地抬着下巴,“哼”
  “你不告诉我我也猜到了。”江满说,“你那副教授职称晋上了。”给他夹了块肉,“来,姚教授,恭喜。”
  “”姚志华夹一筷子菜, 想说今天刚公示了,却有些不服气,“这个我自己说过的,你又不难猜到, 这个不算。”
  “你那个小楼风雨再版的版权费前几天说过了啊, 钱应该来的没这么快吧。”
  “下个月打过来。”姚志华说, “哎不对, 这个说过了的。”
  “那你还有什么好事儿”江满想了想,这家伙在外端着为人师表,在家里整个就一嘴贫人贱,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他回来能忍住不说的。
  想了想,最近没啥事呀,她给姚小二舀了一勺鸡蛋羹,撇嘴“爱说不说,我估计你也没别的事儿了,有也不是最近的。”
  “你这人真没意思。”姚志华想了想,家里也没啥事情,他也猜不到江满要去干什么,索性也不猜了。
  晚饭后一家四口出去散步,姚志华瞅着机会又问“你明天到底干什么呀
  “你平常不看报纸”江满说,“明天沪城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了,第一天,我去炒股。”
  “”姚志华顿了顿,问,“我说江老板,您那面包店要关门倒闭了”
  “那你就别指望了,永远也倒闭不了。”
  “那你到底有多缺钱,咱家到底缺吃了还是少喝了,整天想着发横财。”
  “发横财谁不想啊”江满反问,“你不想你不想发财,你写小说、文,你怎么还跟人家要稿费呀”
  “我跟你说不一块去。”姚志华道,“你要非得去凑热闹,少买点玩玩好了,别太当回事。我没那么落后,我懂,八六年当时最先开的那个证券交易业务部,你跑去跟人家凑热闹,我就留意过,结果怎么样,八七年全球股灾,多少人倾家荡产,听说美利坚那摩天大厦顶上跳楼得排队。得亏我们国内只是票据交易,没放开市场,没跟他们搅和在一起。反正我始终觉得这东西虚头八脑的。”
  “八六年那次,我买了五千块钱。”江满悠悠说道。
  姚志华一顿,觉得心有点累。
  他喜欢钱,钱谁不喜欢呀,可这就像做生意的,谁都喜欢稳赚不赔,可是哪里能有稳赚不赔的生意。
  所以他才喜欢爬格子写小说,稿费都是净赚,没有成本本钱也不用担心赔钱,当然随着经济条件提高和名气提升,他现在写小说已经不是为了稿费了。
  “那你还骗我说买了一点玩。”姚志华幽怨埋控诉道。
  “五千块,很多吗”江满侧头看看他,“你不知道,那时候柜台交易,纸质票据,卖方都是一小笔一小笔的,特别麻烦,要不我就多买点儿了。”
  “媳妇儿,我有个事情问一下啊。”看着前边姐弟俩慢悠悠走着,边走还一边叽叽咕咕聊着什么,校园的花木小径也比较隐蔽,姚志华就靠近江满,胳膊搂着她肩膀,头也靠过来问,“咱家现在到底有多少钱”
  “问这干啥”江满轻笑,调侃道,“这些阿堵物,孔方兄,世俗铜臭的东西,您姚大作家是文人才子,高洁出尘,哪能沾染这些。”
  “”姚志华默默无语,用力搂了一下她肩膀,看着两个学生从对面过来,忙松开手,等那两个学生过去了,才喟然长叹道“我算看好了,这个家我就是最底层的被统治阶级,哪天被你卖了都不知道。”
  “对,我要卖你,你还得帮我数钱。”江满憋不住笑起来,停了停认真道,“这么着,我四年前不是买了五千吗,我明天就去卖掉,要是赔钱了或者没挣钱,我以后都听你的,你不让我玩股票我保证就不玩了。要是挣钱够多,你以后就别过问家里的钱,都我说了算。”
  “本来也是你说了算啊。”姚志华嘀咕道,家里有多少钱他还真不知道。
  他平常的收入就是工资和稿费,工资多少是固定数字,稿费每一笔多少,也都是比较清楚的,拿到了随手往家里一交,也懒得管。
  而江满收入跟他不同,江满现在的收入就是老家那边公司的分红,和她面包店的收入,另外姚志华也知道她会买国库券,所以她的收入零散而不固定,她自己要不说,别人就不知道多少。
  关键江满那个性子,她恐怕也不会整天算账数钱,具体数字她自己都未必一口说准。
  反正家里花销也大,两口子吃喝穿用都特别舍得,别的不说,整个家属院他们家电费数一数二的多。
  江满“所以你看你有多划算。我赔了钱,以后都听你的,钱归你管,我挣了钱,咱家经济管理还维持原状,等于跟你打个赌,我赢了都没任何好处。”
  “我说不过你。”姚志华道,“反正你去玩一次就玩,自己带着钱呢注意安全,早点儿回来,这东西别陷进去就行。”
  翌日,江满带了她的一代身份证,带了四万块钱,径直去交易所开户。四年过去,国内从四年前的两支股票,发展到“老八股”,交易所实现了电脑交易。
  开市以后,她看了没有五分钟,就直接把四万块钱都买了她手里的“新中国第一股”,然后看着这支股票的红线不停往上跳,第一次自由交易的解禁,交易心理迫切,开市半小时就形成一个交易高峰,股指迅速窜高一大截。
  四万块对于散户来说是近乎天文数字的大投入了,而参与交易的更多是券商,国内三大券商以及一些小的券商,他们的交易额则比较大,所以她这种投入,大概也不会特别引人注目。
  然后接下来的一整个交易日,她都在默默观察,熟悉这种操作,了解各大券商,而没有再做任何动作。
  中午去附近找了家港式餐厅,美滋滋吃了一顿,喝着奶茶回到交易所,继续呆着,啥也没干,好像她就是来凑热闹看新鲜的。
  她人长得漂亮气质,衣着打扮讲究,安静悠闲地坐在最后排椅子上,在嘈杂纷乱的交易大厅的背景画面中,显得颇有些格格不入。
  其实不是这一支股,开市第一天,股指从五十多一点,到下午收盘一直涨到一百一十多。江满就在距离收盘前只剩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把她手里最初买的五千块“第一股”,都还是纸质股票,留下两张做个收藏纪念,剩下的全部抛出,直接翻倍赚回了一万两千多块钱。
  然后立刻把到账的钱都买了另一支股票,全当八六年买的纸质股票变得方便一下,变成账户电子记账了。
  短短十几分钟的快速操作,然后江满赶在收盘别人都离开之前,悠然出门等公交。
  等她坐公交回到家里,畅畅已经放学了,黄阿姨正在做饭,姚志华大约是在学校呆不住了,早早跑回来,坐在沙发上逗睿睿玩。
  “怎么样啊江老板”她一进门姚志华就问。
  “妈妈,爸爸说你去投机倒把了。”畅畅憋不住光想笑。
  江满“听你爸瞎说,这叫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姚志华“哎,别顾左右而言他,问你怎么样呢。”
  “明天报纸应该就出来了,或者你去听收音机,省的我说了你还不信。”江满笑道,“底价我先告诉你,86年我买入,当时价格不放开,一股五十,你自己算去,这四年的一点股票分红就都忽略不计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