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开一个新窑洞,你不够住?”孙支书不解的问。
“不是,开一间小的窑洞,做个客厅一样的地方。”
地广人稀,本地村民只要和小队长说一声,随便就可以开。沈清和就不得不和大头头说。
“城里娃子就是讲究,开吧。等那四间旧窑洞修整好,就给了开一家新窑洞。”
孙支书不在意,多的是地方开窑洞。天黑以后,孙支书发话,让三位老人中的老太太上骡车,其余的人还是继续走着。
前面的马灯,也不是很亮堂,道路坑坑洼洼,很不好走。沈清和拿出自己的手电筒,辅助照亮前方的路。
到家时,已经是半夜。回家的路上,离开县城大家只坐了一会儿骡车,见到黄泥坑洼的路就一直在走,天黑后,看不清路面,更不敢坐上骡车,全靠两条腿走路。
翻过一道道的山梁,那点路,比平坦的土路要难走几倍。
三位老人,被安置在沈清和不远处的旧窑洞,离水井也是很近。
窑洞破旧,孙支书只是让家里的妻子简单打扫一下,别的也没有多管,就是那门,都是歪歪斜斜的。
累的半死的沈清和,回到家里,简单梳洗一下倒头就睡,一觉睡到自然醒。
昨天进城,给家里父母寄去了一封信,还有寄去一点自己晒的干菜。多的就没有,当初鼓励高中生还有没有及时找到工作的待业青年下乡支援农村建设时,很多人脑子一热报了名,可是冷静下来以后,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原身被人阴了一把就是因为有家人家的孩子头脑发热报了名,后来又不去了。人家家里有关系,就动用了关系,把名字换成了无权无势的原身,沈家人没有关系与那家人抗衡,没有办法原身只能下乡。
自己要是给父母现在多寄东西,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幺蛾子出来。目前还是稳靠点的好。人家能欺负你一次就能欺负没有权势的你第二次。
看一眼手腕上的手表,已经是上午十一点。翻身起床,到外面去挑水,家里的有两口大水缸,还是水井出水以后,托人买来的。
在水井边,遇见昨天的一起回来的老太太章淑芬,在水井边洗衣服,没有洗衣皂,就是净水搓洗。“章大娘早。”
章淑芬是第一次遇到有人这么和善的和自己打招呼,眼眶一下子红了,三个月的时间,她经历了人生中最冷漠的一段时光,昔日的熟人,朋友,同事,大部分的人,都对她和她这样身份的人退避三舍。眼前的年轻人,却能笑眯眯的和她打招呼。
章淑芬稍稍昂起头,花白的头发拢的整整齐齐,昔日保养的还不错的脸上也增添了不少的皱纹和憔悴,但是那不凡的风度和气质却还在,“早。”
沈清和放下水桶和扁担,转身回去,拿了一只旧水桶,还有一块洗衣皂,三个旧碗一个旧竹篮,两块干净的旧抹布。
“章大娘,你们刚来,应该缺很多物件,这些都是我替换下来的旧物件。如不嫌弃可以拿去用。”一只水桶完好,没有一整对,但是他们现阶段用用还是不错的。
低垂着头,章淑芬笑中含泪,赶紧擦拭几下,又抬头起来,勉强露出一点笑容,“不嫌弃,不嫌弃,我们什么都没有,能有这些蛮好蛮好的。谢谢了小沈。”
昨天,就知道彼此的名字,章淑芬知道眼前的小伙子是知青,而且和生产队的支书关系不错,想来为人不错。
“不用谢,大娘既来之则安之,白羊生产队穷是穷些,可是人都不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能说的就是这些,他们也不是很熟悉。沈清和也是见他们三人眼神清正,才想着帮点小忙。此时下放改造的人,可不是只有这些好人,还有坏人。他也不是人人都去帮忙,做好人也是要看对方是什么人,第一印象如何。
“但愿吧!”章淑芬不知道自己和丈夫能坚持多久,能苟活一天算一天。
洗完衣服,章淑芬端着在窑洞找到的旧破木盆,还有提着沈清和送的水桶和竹篮回到暂住的窑洞。
“嘎吱”窑洞的门碰一下,都能发出声响,窑洞内,章淑芬的丈夫陈源,还有他们两人的朋友曾泰,正在打扫窑洞。孙支书给他们三天休息的时间。
早上,还打发人给他们送来了一月的粮食,说是一月,可是要是让他们三人吃,即使只吃六分饱,也只能吃上半个月。但是也别没有的好,他们三身上除了身上穿的一套衣服,还有随身携带的包袱,也是曾泰家的儿子打点过,才能带着包袱。
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夫妻和曾泰已经几年不见,还有这样的缘分,居然能被下放到一处地方改造。托曾泰儿子的福,他们也能托人从被封的家中拿出来衣服和用过的生活用品。一路带到大西北来。
“老陈,老曾,咱们有了一只水桶,以后取水方便许多。”章淑芬轻轻拍打旧水桶,支书没有送来水桶,只有一口上方破洞的铁锅,还是支书自家的,其实补补还是能用,但是这些人没有,只能先借给他们用。
事先说好的,是借给他们,以后要还回去的。
“水桶?谁送的。”陈源放下手里的抹布,走了过来。
“昨天和我们一起回来的小沈,他送的,还有洗衣皂,竹篮,三只碗……”
曾泰手里的旧扫把还在窑洞的墙上舞动。
他们住的老院子,有四间窑洞,还有两个大棚子,是专门给生产队养骡子,放骡车的地方。
以前住在这里的主人,离开多年,一直了无音信。窑洞早就荒废,公私合营以后,成立公社,这里就加盖两个结实的大棚,用来养骡子,放骡车。
窑洞即使荒废,生产队的人都没有谁说用窑洞养骡子。万一此处窑洞的主人后代回来,他们也不好交代。只是院子大,生产队就加盖了两个结实的大棚。
第33章 不一样的六七十年代(05)
三位老人承了沈清和的这份情。初来乍到, 他们什么都缺。不收就没得用。
几日后, 老天终于放晴。
周围的黄土山,已经隐隐见到不少绿色。只要沈清和走过的地方,都悄悄撒下不少牧草, 还有洒小不少稀释过的生命之源。
黄土依然还是黄土,却有了很多的不同。
除了种植庄稼的山梁,包裹住白羊生产队的所有山梁, 都有成片的牧草在阳光下轻轻舞动。
每一道山梁, 沈清和都只是撒下一小片牧草种子,只是现在却发展了许多出来。
早上,沈清和牵着家里的三只羊去到窑洞后面的山洼,山洼很大,但是数十株苹果树轻舞摇摆, 满山洼的牧草也在威风中轻轻摆动。牧草上还能见到珍珠一般晶莹剔透的露珠,是黄土地上难得见到的一景,不看别的地方,光看山洼,还以为这里是美丽如画的江南。
绳子绑在树上, 每只羊都相距甚远。周围的牧草, 能让三只羊吃的饱饱的。
拴好羊,回家背着锄头, 去上工。
他最近两天的任务的是锄完这几亩地的草, 才能有满工分。
一锄一锄, 洋芋(马铃薯)是65年新引进的品种。已经有了先一年的经验, 今年洋芋的生长不错,大家伙归结于是经验和水源。有了水源浇地,长的好,似乎是应该的。等到九月收获,估计产量很高,沈清和看着满眼绿色的植株,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满足。
周围的旱地,都有人在劳作。大部分都是妇女和半大的孩子,成年的男人去给要来的知青修缮窑洞。
沈清和借此机会,也找常木匠给他打一个装粮食的四方大木柜和一个大炕柜。还得做一扇窑洞要装的结实木门。
原本说好的收购站杜站长要来收西瓜,可是前些日子一直下雨,也就没有来。看来最近几天,杜站长肯定会跑一趟。
沈清和动作不停,可是他的脑子也不停,一直在想事情。
八月二十日,白羊生产队迎来第二批知青。
到达的时候,刚好是下午收工的时间。
六位知青,四男两女,田文悦,田文峰姐弟俩,赵梦琪,林建军,马百川,张昊,背着行李拎着网兜,网兜里面都是洗脸盆,热水壶,饭盒这些东西。
他们对广阔农村的向往,已经全部消耗殆尽。不再有多少希望,满目都是贫瘠的黄土地还有一道道光突突的山梁,一路来到白羊生产队,他们对建设支援广阔农村的心愿,全部化作失望。
这样的地方,怎么建设怎么支援,他们的心沉到谷底。
田文峰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回头看看姐姐。沈清和背着锄头和这些知青们迎面而来。
孙支书见到沈清和,对着六位新来的知青说道,“大家停一停,给你们介绍介绍。这位沈清和是先你们一年来到俺白羊生产队的知青。和娃子,勤快,老实,乐于助人,如今每天只要上工都是拿十工分,哦,就是满工分。你们以后要与和娃子多多交流,争取和他一样,早日拿上满工分。”
孙支书这是激励也是敲打,也是给他们介绍沈清和。
“你就是沈清和啊?”来的路上,田文峰就知道,白羊生产队还有一个先他们一年来的知青沈清和。
路上,孙支书不停的夸赞沈清和,六人都对沈清和好奇的不得了。没想到刚进生产队就碰到了沈清和,田文峰没有心机,也就大声嚷嚷出来。
“我是沈清和,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来生产队水井边的窑洞来找我……”
没有和几人多说,他干了一天活,已经很累。他想回去做点吃的,洗个热水澡,早点休息。秋收已经提前开始,白羊生产队的洋芋比周围的生产队都要早成熟,天气又好,干脆早点收,也好给国家交上去。
剩余种小麦,玉米,小麦,交上一部分,剩余的就是口粮和生产队储存的粮食。
六人来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两个女孩子住一间窑洞,里面已经放好他们最近两月的口粮,还有一些简单的配置。
孙支书交代他们一些窑洞情况以后,就离开了知青窑洞。
赵梦琪等孙支书一走,骄横不满的说道,“那个沈清和什么路子,傲的很。随意说了几句就走,看我们都不带正眼瞧的。什么人啊?”
田文峰撇撇嘴,很不喜欢赵梦琪一副千金小姐的派头,还搞不清楚状况。也不看看,他们到了哪里,这里是条件最是艰苦的大西北。说句山高皇帝远也不为过,越是穷乡僻壤,政府的掌控力越差。
田家姐弟俩都是有眼色观察力不错的人,虽然对白羊生产队的环境很失望,可也没有露出什么失望的样子。
刚才人家沈清和明显就很疲惫,耐着性子和他们说一通,也是看在孙支书介绍的面上,要不人家早就走了。
他们也很累,可是和人家还是不能比。人家是干力气活,一整天的力气活,可比他们累。他们一路上轮换的坐骡车,多少休息过。
可是看沈清和那样,估计是全天劳作。可想而知是很累的,他和他们几人又不认识,人家凭什么在身体劳累到极致的情况下还热情似火的和他们寒暄,能如此已经不错了。
对于赵梦琪那没眼色的人,大家都不说什么,交浅言深。赵梦琪和他们关系也不是特别的好。
他们六人与其说是自愿来的,还不如说是半逼着来的。
他们虽然都来自燕京,还是附近两个高中的,但是也不是全认识。其余的几人也不提醒赵梦琪,只是各忙各的。
回到家里的沈清和,可不管新来的六位知青怎么想,去到菜园子摘了一些菜,在锅里烧开水,翻过窑洞后面的山去到背后的山洼牵羊回家。
和点面,下在锅里的开水内,吃点黑面疙瘩,开始的时候,吃粗粮,让他很不习惯,很是剌嗓子,不舒服的很。现在他已经习惯,空间里面也有不少细粮,可他很少拿出来吃。
如果吃习惯了,以后在人前吃粗粮不习惯,会被人看出来不对劲。
不过在蔬菜和肉食方面,他没有亏待自己。炒菜时,油放的足足的,肚内有油水,他吃粮食就吃的少。节约下来不少粮食。
调好大碗内的调料,用锅铲盛上一些锅内的开水到碗内,正等着面疙瘩煮好,外面响起脚步声。
“小和,在家吧?”
“曾大爷,在呢?”是隔壁的曾泰来了。
沈清和的厨房已经一道隔壁新开的窑洞,两个窑洞之间还开了一扇门,从沈清和睡觉的窑洞可以直接去到隔壁的窑洞(厨房 客厅 仓房)。
“小和,你家的梯子借我用一用。”
曾泰从新开的窑洞大门走进来,站在门边说道。
“在里面。”
三位老人来了白羊生产队,农闲时养骡子下地干活,农忙时依然要养骡子和下地干活。他们的活不一定是很累,但是一定是繁杂的。
即使忙碌还有很累,可是三位老人的身体却比之前好了很多,精神面貌也比之前好上几分。
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身体上的劳累算什么。
忙完一切,已经是晚七点,白羊生产队已是静悄悄,山道上基本没有人出没。
新来的知青们,被分配到沈清和一块地里劳作,田文峰对他的未来很担忧,也很失望,但是他还是用心的跟着沈清和学怎么做事。
“沈哥,我这样对不对?”田文峰昨天被姐姐千叮咛万嘱咐过,既来之则安之,以后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许耍小孩子脾气,也不许偷懒。
沈清和忙里偷闲的瞅一眼田文峰,觉得这小子还不错,知道好好学习做事。和刚才呱噪的赵梦琪完全不一样。
“还行,不错。”
“嘿嘿……”田文峰高兴的摸摸后脑勺,笑的开心。
突然,沈清和想到一事,觉得有必要提醒新来的几位,“田文峰,你们窑洞的干柴多不多?”
“不多,估计能用几天的。怎么了?”
“你们轮流值班,放工以后,去有树林的山梁捡点干柴,多备上点,到了冬天,这里也是大雪纷飞,不容易还能捡到柴。”
“谢谢沈哥提醒,放工以后,我们再开个会商量。”
田文峰他们还真没有什么想过这事,到达的第二天就开始参与粮食收获的大事。
白羊生产队忙完收洋芋,后面的粮食也能全部收割,大家伙且忙上一阵。
最近天气好,全生产队的人忙活了整整一个月。
交完上交的粮食,生产队的各种粮食的产量翻了三番不至。
这些都是瞒着新来的几位知青,在队部的大窑洞内,孙支书和侯会计,还有队员们在说产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