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这个机会全部弄好,两间屋子中间还有与厨房这两间半屋子全部打通 ,都开一个门。
以后也不用大冬天晚上的从外面廊檐去到厕所。
几天后厨房厕所改造好,底下也与外面不远处的市政地下某一处化粪管道连接好。
沈清和买的最大的管子连接的,以后也省的时常出问题。
厨房接上了自来水,厕所也是一样,厨房与厕所相连之间还有一个洗漱台。这可是一般人家都没有讲究过的。
洗漱台上面还可以放东西,地面都是水泥地面 ,抹了好几层,下面的防潮处理都是沈清和趁刘师傅父子俩收工以后偷偷处理的。
在改造的一些关键地方,沈清和都有偷偷的处理,忙完以后,再恢复成刘师傅他们之前的样子,也不让他们父子起疑。
为了让自己住的舒服,沈清和是茆足了劲。
家里的炕也是要拆的,换成高低床,不过放在明年再说。
他一下子不能全部改。。
半个月后,全部弄完,刘师傅父子俩还请来了帮手,才能半个月全部弄完。
杨父看着老闺女已经适应了一些,晚上吃饭后,说,“清和,闺女,看着你们把家里都已经弄好,我和你娘想家了,想着要回去。咱商量商量什么时候回去,最好在最近五天内,先订好票,再给你哥他们发个那加急的电报。
让他们也好到时候去车站接我们。”
原本欢快的气氛,在杨父的话一出,瞬间低沉了几分,特别是杨凤兰,眼泪哗的一下流了出来。从出生到现在,她还没有和爹娘分开过。
沈清和也不想岳父岳母他们回去,至少过完年再回去,以后想他们来帝都过年,基本不可能。他希望回城的第一年,有他们的陪伴,因为他知道妻子只是稍稍适应了一些,并不是全然适应了城市的生活。
帝都是一国之都,不是一个小城市,想适应下来也是需要不短的时间。
想了一会儿,给妻子递了块手帕 ,然后说道,“爹,娘,我想请求二老今年就在帝都过年,您二老看看凤兰,她从小就没有离开您二老,也没有离开过红旗公社与青山屯,这次来到帝都,我想请你们多留一段时间,年后出了十五再回去好不好?也让凤兰再适应适应。”
老夫妻俩对视一眼,又低头在一起说了会儿话,最后还是杨母想的多,说服了归心似箭的杨父。
杨母也知道老闺女还没有适应好,现在她回去后也会很担心,又不是住在公社,联系也不方便。只能狠狠心,顾不上思家,多留一段时间。
“行,我们就留在帝都过年,等十五以后再回去。”杨母一般这种事都不说话,都是让丈夫说,今天难得是她做主。
作者有话要说: 查过资料
北京第一批个体户中,有人就是1980年10月开的饭馆,投资1100元,借了100元,贷款500元。
第93章 知青返城生活(03)
边上的杨凤兰身子倒在亲娘的怀里, 又开始撒娇, “娘, 谢谢您,愿意陪我。您和我爹最好了。”
还在亲娘的怀里蹭蹭,全家最会撒娇的就是杨凤兰, 杨家最受宠的也是她。
岳母答应了下来, 沈清和吊着的心放了下来。
“爹,娘 , 我明天就给大哥他们发封电报回去,告诉他们你们留在帝都过年的事情。”
“好,也不用急在明天,最近发电报就行。”
回来已经差不多二十天, 沈清和也开始到处找工作,拿着居委会街道办开的证明,到处看看有哪儿在招工。
他想着先上一年班, 看看情况再说, 考大学已经没啥戏了,他也不想再读书。原主本来也是高中毕业,成绩也不差。
只是工作似乎不咋好找,年底就没有招工的工厂单位。
他也没有闲着,找居委会接来糊纸盒的事情, 用他的名义领来一些给媳妇儿和岳母打发时间。杨凤兰的户口还有孩子们的户口都在青山屯,孩子们的户口随妈,不过他们能常住帝都, 也能解决孩子们读书的问题。
居委会的干事们会帮着安排,这种事帝都各个居委会,街道办到处都是。
如果不安顿好,是要出乱子的。
户口等些年就有了,他们夫妻俩结婚时有结婚证,等他们结婚十年,加上他在帝都有房子,这些都不是事情,只是先要解决孩子的户口,多一份口粮。
孩子的户口,走走关系,就能提前解决。他虽是帝都人,却没有多少关系,必须多认识人。媳妇儿的户口等些年,没事。农村户口就农村户口。过一年两年屯子里分地的时候,自家还能分到地。
到时,如果两个小的还没有转户口,也许还能分些地。
选了三个晴天,沈清和对所有人说是借了一个照相机,带着岳父岳母还有妻儿满帝都的转悠,只要是名景点,都去转悠一遍。
各种有名的小吃也吃的差不多,都尝试过。
“爹,娘,累了吧,要不咱去泡泡澡,解解乏。”二十四孝女婿沈清和,手中还提着几个袋子。
“去什么澡堂,费那钱,咱家的厕所可比那澡堂子好,还铺着那锃光瓦亮的地砖,放上澡盆,也能泡。”杨父如今对小女婿满意的不行。
沈清和改造家里,对外的说法是,妻子孩子不适应胡同四合院上厕所,他才改造的。
至于钱,和杨家人商量,绝对不能让帝都认识的人,还有亲哥亲嫂子知道,父母留给他多少钱。
这些钱就说是借的,都是找杨家几位哥哥姐姐,还有杨家一位有钱的表亲借的钱。
院里有不少邻居举着大拇指夸赞沈清和,也有人暗地里说他傻帽,为了个上厕所,还花钱大动干戈。
杨父杨母也以为沈清和的改造是为了妻儿,家里现在改造的真好。特别是厨房,厕所,洗漱的地方,改造的真好。
两间半的屋子都改了改,现在家里住的可舒服,两个大炕,缺的家具也置办齐啰,虽是旧家具,全是淘换来的,可是打磨以后,还蛮好用的。
“行,我回去给爹,娘多烧点热水。”
如今小怀远,和爸爸已经非常熟悉,在爸爸背上,用小胖手玩帽子。
今天是周日,一早上,刚吃完早饭,就听到哥嫂的声音。
从回来的第一天和亲哥见了一面,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也不知道亲哥亲嫂现在住的得让,虽知道他们家是在单位家属区,但沈清和最近也忙,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
反正那嫂子也不欢迎他,一直记恨他得到了爸妈留下来的全部存款。
要不也不会他们回来的第一天,带着孩子们回姥姥姥爷家,也不回来看看从没有见过的弟媳妇侄子侄女,他当天主动问过哥,说是家里收拾停当以后,下个周日上他家看看,可是哥的脑袋都快摇摆掉。
说,不用去,以后等孩子们放假再说。
看哥那个样子,也知道在家就是个妻管严,是在家没法做主的那个。明显是大嫂不愿意与他一家人来往。
回城的这段日子,沈清和有意识无意识的淡忘了大哥一家人,侄子侄女没见过几次,感情肯定有但是也不是多深 ,说的不好听,还没有与杨家的一群侄子侄女的感情深。
坐在炕上,逗弄着一岁多一点点的儿子,小家伙在炕上晃晃悠悠的走来走去,走一两步晃一下,别提多逗。
媛媛坐在炕的另一头,一直拍手,“弟弟,来姐姐这儿。”
小手拍的欢快,媛媛现在最喜欢黏着爸爸,依偎在爸爸的身边,时不时的还与爸爸说上一句话。
门口挂着厚厚的帘子,也看不到外面,沈清杰是过来收房租的,属于他的两间房租给了别人。
他也有心想让妻子与弟弟见面,总不能他们不见面吧。
可是妻子一直缓不过气来,还计较父母把存款给了老弟,他明白父母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换成是他,也可能那么做。
老弟下乡去插队,第一次探亲回帝都的时候,又黑又瘦,吓坏了爸妈。后来一去就是很多年,爸妈临走之前都以为小和很难再回城,会一辈子都留在农村,给他留两间半的屋子也是想着以后万一有机会能回来,有个落脚的地方。
存款给他,也是想着以后让他在农村都日子好过一点。
至于自己,和妻子都有工作,还有他结婚时,父母也花了不少钱,他们虽然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钱,但是他们得到单位分配的房子以后,爸妈给他们添置了不少的物件,都是需要钱的。
还有就是,他结婚时,与妻子一人一块手表,还有父母掏钱买的一辆新自行车,以及家里后来添置的新床 ,都是家里添置的。
小和结婚的时候,家里啥也没有去,人家在乡下住的房子还是老岳父一家给盖的。
他们作为男方,别的帮不了,钱应该给吧。
对于妻子的愤恨,他已经劝说不了,该说的以前都说过,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不再多说。
沈清杰有三个孩子,最小的也有四岁,都比沈清和家里的孩子大,最大的那个已经十岁,是个男孩已经开始知事,懂得辨别一些是非对错。
蔡秀萍与租客收完房租,撇了一眼隔壁的小叔子一家,门是开着的,虽然用布帘子隔着,也应该能听见自家一家人说话的声音。
可是小叔子跟没有听到似的,也不出来打声招呼,谱还挺大。
刚好二进院内的一位邻居关四嫂走出来,见到蔡秀萍,嗓门贼大的喊起来,“秀萍来了呀,是来看你家弟妹的吧?”
“四嫂,出去呀?”蔡秀萍转移话题,不想接茬。
“嗯,出去菜店看看,还有什么菜能买。有空去我家坐坐,唠唠嗑。”关四嫂明显是挑事,大院内谁不知道蔡秀萍不满公婆把存款全部给了小叔子,每次回大院时,都会提起来嘀咕几句。
整个大院连半大的孩子都知道。
被关四嫂一声喊,沈清和也只能出去 ,不管大嫂背后怎么嘀咕自己和爸妈 ,在没有撕破脸时,他得装作忘记当初爸走以后,嫂子闹的那事。
“媳妇儿,大哥大嫂来了,咱俩出去看看。”
扶正闺女,让她靠着姥爷,闺女现在有点“软骨症”最喜欢靠着自己。
“好,等会儿我去买点菜。留大哥大嫂在家里吃午饭。”
对于大伯哥大嫂,杨凤兰明白,大嫂是不喜欢丈夫,说他得到了公婆的全部存款。
她问过丈夫几次,说是上门拜见一下大哥大嫂,也给两侄子一侄女准备好了礼物,可是丈夫说等大伯哥的通知,什么时候大嫂愿意见他们再说。
“等会儿再看,大嫂愿意留下来吃饭,就我去买。”说话时,沈清和已经掀起棉帘走了出去。
站在厢房那边的沈清杰正和租户说,四月份,他们要收回房子不外租,自家的儿子下半年要到附近读小学,他们学校要搬过来,他也想提前收回来房子,翻修一下。
一家人到时住进来 ,也能舒服一些。
儿子暑假的时候,全家住过来,也能与小和培养下感情,自家没有什么亲戚,老弟就是他最亲的人。
他也想自己的孩子能和小和还有侄子侄女一起培养好感情,以后孩子们那辈也能相互护持。
“哥 ,嫂子,来了啊。咱进屋坐,外面很冷。”沈清和笑的像没事一样,就像当初哥结婚那天见到嫂子一样。
他的态度平和 ,没有任何异样。
“行,我和你大嫂刚好见见杨叔,杨婶,你大嫂还没有见过孩子们,也见见孩子们。”
沈清杰来的时候打算买点东西,可是妻子不愿意,死活不许他买。
幸好他提前找同事借了十块钱,在接火车那天就给了侄子侄女一人五块钱红包。
沈清杰伸手从背后悄悄拉着妻子蔡秀萍,使劲拽了拽她的衣服,邻居家都竖起耳朵听着呢。
蔡秀萍也知道大院内没有秘密,此时不知道有多少人正竖起耳朵听壁角。
被拽着来到老二家里,蔡秀萍还是垮着一张脸,不是很舒服,就是给她介绍弟妹时也一样,唯一表情稍稍松弛一点的时候是在进屋以后,给她介绍杨家父母时。
不管对与错,杨家父母是长辈,她勉强扯出来一丝微笑。也不算太失礼。
只是在看到小怀远的时候,白白嫩嫩的福娃娃一下虏获了她的慈母心,看着小怀远,她的慈母心泛滥。
她扒拉抱着小怀远,在一边逗弄着,丈夫在一边与长辈聊天,弟妹去准备做饭,小叔子说买菜去了。顺便问了她家里的地址,说是去接三个孩子来吃饭。
蔡秀萍抱着小侄子,在两间屋子四处转转。
她结婚的时候,公婆就从厢房搬到这边来。她以前也常来,知道以前两间屋是个什么样,现在简直是大变样。
除了墙不是那么白,其余的都变了样。
丈夫说小叔子家里,在小改造,哪是小改造,是大改吧。
沈清和家附近走几里路就有黑市,他骑在自行车在黑市边缘转了一圈,往自行车前面挂的菜篮中,放了两条肉,一条三斤的,一条四斤的。还有一只鸡,第一顿团圆饭,多弄点菜。
然后去到大哥家,顺利进到家属区,顺着门牌号。
“家里有人吗?”
十岁的沈怀文,八岁的沈静敏,四岁的沈怀武,都在家里,三姊妹做作业的作业,最闲的那位在家里四处搞破坏。
“有人,谁啊?”沈静敏战起来给开门。
“你小叔,沈清和。”沈清和手里还提着一条三斤的肉,这是他特意多拿出来的一条肉,给孩子们晚上或者明后天吃,现在天气冷,肉用盐腌一下,能放好几天。
隔壁也有人打开门,出来瞧瞧,沈家没有大人,他们是邻居,出来看看。免得孩子们遇到坏人。
沈怀文也听见,还真像是叔叔的声音,爷爷奶奶是前后两年病逝的,叔叔都有回来,他那时也是五六岁的孩子,还是有记忆的。
前后相处了一两个月,他很喜欢叔叔。
坐在一边写作业的他,立即蹦起来,跟在妹妹后面,还顺手薅起弟弟跟着。
房门打开,认出来了,“二叔,真是啊,进来。”沈怀文高兴的喊起来。
隔壁的邻居张望着,听见沈怀文那声二叔,邻居才放心,眼神又盯着沈清和手中提的肉,五花肉啊。看着还真有点眼馋。
“哎,小文还认识二叔,不错不错,来,把肉放好,收拾好课本跟着二叔一起回家吃饭,你爸妈也在二叔家里。”
肉递给大侄子,没有进屋,他眼睛还望着不远处的自行车,他是借的大哥家里的自行车,骑了十多年还保护的很好。看的出来哥嫂很珍惜这辆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