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前登基的穆熙敬一身白衣,直直站在养心殿门口,接受朝臣们第一次的跪拜。十五岁的少年在火把的照映下面容整肃,已经颇有几分上位者的威严。
十日后,皇帝驾崩新皇登基的消息传到了边关,十五岁的先锋官秦霆煜收到消息后,骑马去了最近的小山,站在山上遥望京城方向的天空。
皇上驾崩了,太子殿下终于登基了,小阿满她……还好吧?
已经三年多了,秦霆煜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和顾凭澜通信,总是会问问钱浅的情况。只是他身在边关,就算知道穆熙敬和钱浅在宫里过得并不轻松,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再等等吧,秦霆煜牵着马,慢慢从山上走下来,一边走一边激励自己,还是要更努力些,争取三年之内回京。再过三年,他就要十八岁了,一定得赶在阿满及笄前回京,省得自己从小就看中的媳妇被别人叼走了。
因为惦记着早早回京娶媳妇,秦霆煜在今后的日子更加努力。他果然是个文韬武略的天才,锋芒几乎遮掩不住,武功高强,领军指挥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再加上秦霆煜从小受到靖国公的严格教养,身上并无世家子弟高高在上的骄气,与普通士兵一样同行同坐,极其平易近人。
秦霆煜人缘好,实力又强悍,年纪轻轻就坐到了中郎将的位置上,整个军中却无人不服,在边关的威望一天比一天高。
pk双主角之一的秦霆煜在边关混得风生水起,而少年皇帝穆熙敬很显然就没那么得意了。作为一个被架空的儿皇帝,穆熙敬很显然还处于“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阶段,无论后宫还是前朝,到处都是他要斗争的对象。
对于憋屈的皇帝穆熙敬而言,敌人到处都是,而他的盟友,说起来也真的只有钱浅和卫国公一家。真正坐上那张御座之后,穆熙敬的处境与他在东宫当太子时并没有太大区别,他还是个“橡皮图章”的作用。
作为穆熙敬的盟友,钱浅也很忙碌,她的主要工作是在后宫,主要斗争对象就是一位,以前的皇后娘娘,现在的何太后。
皇后娘娘已经成为了太后,然而后宫大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她的手中,她甚至都没有像以前的皇太后一样,住到宁寿宫,而是继续居住在皇后娘娘的正殿凤栖宫,继续向整个后宫彰显,她才是后宫的主人。
虽然先皇三年丧期未过,皇后不能明着给穆熙敬相亲,但谁也不能阻止她时常将自己的内侄女接到內宫来住一段时间。何家小姐长住后宫,在御花园与皇上来个偶遇什么的也很正常不是吗?
后宫麻烦事多,前朝也不清净,除了牢牢抓住权柄不撒手的何丞相和崔大人,其余四个辅政大臣哪个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包括秦霆煜的爹靖国公。
大约是手中掌握的权利大了,心态就很容易变化,很快前朝四位辅政大臣就与何丞相、崔大人斗成了一团,凡是都要整个高下,谁都不服谁。
谁都没想到,最先倒台的居然是太后娘娘的亲爹何丞相,说起来这件事跟钱浅还有点关系。
穆熙敬登基,唯一坚持过的事就是将钱浅封为镇国长公主,赐牌子,准许随意出宫。这件事引起了言官们的巨大反弹,大家都认为,未嫁公主随意抛头露面宫外行走实在太不得体,极其不符合这个年代贵女们的言行规范。
就连钱浅的亲爹亲爷爷其实对于穆熙敬的这道圣旨都颇有微词,认为对于孙女的名声没什么好处。但无奈穆熙敬还是固执地坚持,因为身边虎狼环伺,他能信任的人实在是太少。
钱浅第一次出宫,自然是回了家,公主仪仗摆了半条街,排场大的很,在家呆了半日,钱浅又回去了,似乎就是在家里呆了一天,陪着卫国公夫人吃了一顿饭,和自己的母亲说了半日话。
公主仪仗车马缓缓走过长街,直接进了宫门,两排宫娥婢女随侍两侧,引来无数人围观。坐在凤栖宫的皇太后知道后冷笑一声:“到底不是真正的龙子龙女,果真小家子气。一朝得势,便要炫耀不休。她这样蠢蠢的倒也好,日后好拿捏。”..
跟钱浅出宫的宫婢足足有三十六位,其中有十六位是上了年纪的嬷嬷,谁都没发现,出宫三十六位,回来成了三十七位,有个上了年纪的仆妇被钱浅夹带了进来,先安插进了钱浅怡心苑的小厨房。
这位妇人并不是旁人,正是前樾山侯夫人,以前谢贵妃的长嫂。当年谢贵妃出事,崔大人和何丞相趁火打劫,联手将樾山侯拉下马。他们既然决定冲谢家下手,做事自然不留余地,但钱浅和穆熙敬商量之后,还是觉得留个后手。
当年的两个小孩子想办法给卫国公夫人捎了信,托她想办法将樾山侯夫人保下来,卫国公夫妇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就按照十六皇子和孙女的意思办。
第1187章:皇上,请您尽快回宫(34)
樾山侯夫人,是穆熙敬留给自己的棋子,当年樾山侯被崔大人和何丞相联合扳倒,樾山侯府迅速衰败,她作为当年的侯夫人,被判了发卖为奴。
侯夫人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会被卖到什么可怕的地方,她只想保住自己的孩子们。当年她的女儿已经嫁人,侯夫人知道,樾山侯倒台,女儿在夫家的日子会难过一些,但不至于受太大的牵连,她主要担忧的是被判了充军的两个儿子。
卫国公夫人托了人在市场上将侯夫人买回来之后,樾山侯夫人跪在卫国公夫人面前,赌咒发誓愿一辈子效忠国公府,唯一的条件就是,请卫国公保下樾山侯的两个嫡子。
卫国公答应了侯夫人的要求,用两个囚犯换回了樾山侯的两个嫡子,但卫国公也没放樾山侯嫡子自由,反而在江都附近买了个宅子,将樾山侯嫡子远远送到那里养了起来。
对于这个结果,樾山侯夫人已经十足满意。她的两个儿子是被判了发配充军的钦犯,能找个地方安安全全不受罪的娶妻生子、平安终老,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对于卫国公府来说,将樾山侯的两个儿子捏在他们手中,其实也是一重保障,确保在任何时候,樾山侯夫人都会乖乖的听话。
这几年,樾山侯夫人都被藏在卫国公府,国公夫人没拿她当下人,但平日也与她并无任何交往,就那样好吃好喝的供养着,连面都不见,直到这一次,镇国长公主回家探亲,直接将她带进宫,藏进了公主长居的怡心苑。
怡心苑,是整个后宫最特殊的地方,这里的內监宫人很多,因为钱浅这个眼皮子浅的外姓公主喜欢“讲排场”,总是弄一大堆人进怡心苑伺候。..
怡心苑的侍卫也多,因为负责皇城禁卫的顾将军是镇国长公主的亲爹,当爹的总是偏心自己家的娃,搞得怡心苑的护卫规格都超过养心殿了。皇上的仆从侍卫都没那么多,一个异姓公主却将排场搞得那么大,这是逾制僭越!但皇太后却没想着管。
何太后不仅不管,还有意放纵几分。作为太后,她希望将这个公主养得越浅薄骄横才好呢,蠢人总是更好摆布。况且,将公主养歪,也不是她的责任不是吗?皇上自己爱惯着,成日间要什么给什么,还会跟着公主一起闹腾,果然是两个不懂事的熊孩子。
有这么个不醒事的公主陪着皇上闹腾,何太后倒是很满意,小皇帝成日玩耍才好呢!更省心!何太后睁一眼闭一眼,对下朝后迫不及待拎着鹩哥去找钱浅的穆熙敬甚至还有几分鼓励。
“皇上才十五岁,在朝上坐了这半日,自然累了,”何太后一脸微笑地看着恭敬给她请安的穆熙敬:“国丧期间,也不能招戏班子给皇上解闷,还好前几日新贡上来的鹩哥还算嘴巧有趣,拿着去跟镇国长公主一起玩儿吧。番邦还贡了两匹汗血宝马,哀家给皇上留着呢,皇上得空可以去瞧瞧。”
“谢母后!”穆熙敬表面上依旧保持恭敬有礼,一举一动沉稳大方,但眼中的欢喜与迫不及待遮都遮不住。何太后满意地打量了他几眼,一脸慈爱的打发他去找钱浅。
一出凤栖宫,穆熙敬眼中的雀跃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冷冷地瞥了一眼那只无辜的鹩哥,迈步朝钱浅的怡心苑走去。
穆熙敬的确是很喜欢一下朝就往怡心苑钻,因为这里是后宫最安全、最让他放心的地方。这里的宫婢和內监大半都是由卫国公亲自培养筛选过的,而侍卫也都是顾将军的亲信。对于穆熙敬来说,目前钱浅怡心苑的小书房,才是真正的御书房,而目前他真正信任的臣下,也只有顾凭澜和钱浅这一对兄妹。
穆熙敬出现在怡心苑之后,樾山侯夫人很快被带到他眼前。当着穆熙敬和钱浅的面,樾山侯夫人亲手写了一式两份的陈情文,又将几个地址附在陈情文之后。穆熙敬接过那两份长长的陈情文扫了两眼,回身交给了顾凭澜,让他找个合适的方式送出去。
三日后,靖国公和大司空崔大人同时收到了送给他们的陈情书,由前樾山侯夫人亲笔写的,详细交代了何皇后和谢贵妃是如何联手谋害崔妃和秦贵妃的陈情书。
这份陈情书的真假其实无从考证,也没人在乎樾山侯夫人是如何知道宫内谢贵妃和皇后娘娘谋害妃嫔的,甚至连旁证都不需要,崔大人和靖国公都不约而同地采信了这份陈情书。
或者说,崔大人和靖国公是非常从善如流地接受了樾山侯夫人递到他们手中的合作理由,他们迅速联合在一起,以非常快的速度组织了像样的证据来弹劾何丞相,人证物证皆有,连钱浅和穆熙敬都不知道,他们这些证据到底是从哪得来的。
但结果都是一样,崔大人和靖国公联手打压何丞相,其余三位顾命大臣选择旁观,朝中形势很快发生变化,崔大人官居一品,根深叶茂,而靖国公则手掌兵符,两人合作自然能够将何丞相压得抬不起头。
后宫的何太后震怒,但她并没有出手干涉前朝的事,因为她很清楚,崔大人和靖国公联手,何丞相已无力回天,能够安安全全的告老交出权柄已经算是幸运,这个时候,她这个后宫的太后绝对不能出面相帮,否则这把火很可能会烧到她的头上。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当年崔妃和秦贵妃,是真的死在了何太后手上!
何丞相迅速倒了台,朝中形势剧变,何丞相许多门生都受到了牵连被罢了官,钱浅和穆熙敬迅速抓紧机会,将穆熙敬提前看好的自己的班底,安插在一些官位不高,但却很重要的职位上,不显眼,但十足有用。
当然了,出面安插人手的还是钱浅,她这个只有十二岁的镇国长公主再一次因为卖官鬻爵而恶名远扬。
第1188章:皇上,请您尽快回宫(35)
何丞相的倒台只是个开端,很快,靖国公又和崔大人联手对另外三位顾命大臣下手了,成天不是这个弹劾那个就是那个弹劾这个,朋党之争进入白热化。
钱浅和穆熙敬还是如法炮制,穆熙敬通过钱浅的手,将自己收拢的人才塞到不太显眼却重要的位置上,静静蛰伏。
三年过去,穆熙敬将满十八岁,其余三名顾命大臣已经被崔大人和靖国公联合打压到抬不起头,而这时候,一直不声不响被架空的皇帝穆熙敬,却对他们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
在党争中被打压得抬不起头的太尉魏大人,尚书令王大人和光禄大夫卢大人权衡利弊之下,迅速向皇上倒戈,成为保皇党一员。
也是在他们倒戈之后才发现,未满十八的小皇帝和那个不像样十四岁镇国长公主这些年在朝中默默布了多少局。这两个平时看起来十分不醒事的黄口小儿居然如此精明,三位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老油条不禁为自己之前的眼拙而汗颜,也纷纷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看情况,小皇帝和镇国公主的下一个下手对象,怕是春风得意的崔大人。对自己的亲舅都能如此不留情面,这样的皇上可不大好惹。
实际上,没等钱浅和穆熙敬对崔大人下手,靖国公就已经帮着他们办了。眼下在朝中,势力最大的文官就是崔大人,而武将则是靖国公。
也许是掌权时间久了,靖国公越来越迷恋权利的芬芳迷人,也越来越不能容忍旁人的质疑与反驳。作为皇上的亲舅舅,其实崔大人也一样,掌权时间越长,就越想紧抓权柄不撒手。渐渐地,这权倾朝野的两人隐隐开始有了针锋相对的意味。
所谓一山容不得二虎,崔大人和靖国公自然也容不下对方,两位对待自己昔日的盟友,同样一点都不手软。穆熙敬选择冷眼旁观,和稀泥,而三个辅政大臣自然是看着穆熙敬的眼色行事。
说到底,自然还是在军中根深叶茂的靖国公更加强势一些,军中出身的人也更加抱团,崔大人和靖国公撕起来之后,有一部分原本不参与朋党之争的武将在感情上也偏向军将出身,在军中威望很高的靖国公。
再加上刚好边境战事起,边关的秦霆煜屡立奇功,让靖国公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对崔大人也更加不留情面。
而此时恰好江南水患,边关战事、江南赈灾都要钱,户部筹款颇有几分焦头烂额的架势。崔大人因为在朝堂上对靖国公不满,指示户部尚书优先拨款赈灾。
同样急等钱的兵部尚书急得跳脚,在朝堂上跟户部尚书撕起来了,但军饷还是晚了将近一个月。幸好前线的秦霆煜则非常争气的在缺乏军饷装备的情况下将来犯的敌军怼了回去,不仅保住边境重镇,还将防线向前推进了几十里。
这一次军饷迟发,让靖国公抓住了崔大人的把柄,而原本是崔大人亲信的户部尚书又在此时倒戈,彻底倒向靖国公,将锅全部甩在了崔大人身上。
这一下,崔大人是真的焦头烂额,他迫于压力,不得不上书请罪,自请辞官。这本来应该是一场为平息朝中非议的表演,崔大人辞官,皇上挽留,最终罚俸了事,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堵御史言官的嘴而已。
然而没想到,这一次靖国公则死死抓住崔大人把柄不放,当着众位公卿大臣的面,态度十分强硬的要求穆熙敬即刻在崔大人的请罪奏章上朱批盖玉玺,同意他辞官。
眼见着自己年轻的外甥顶不住压力,依照靖国公的意思在奏章上御笔朱批,同意辞官,崔大人不禁长叹一声,心下黯然。
自作自受啊!崔大人望着御座上似乎一脸慌张的穆熙敬,不禁感叹,都是他自作自受啊!他原本可以选择好好锻炼、教导皇帝,让他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明君,可是因为对权利的贪恋,让他刻意与人合作,架空了自己的亲外甥。皇上已经将近十八岁,还是如此懦弱不堪,与他脱不开干系。
因为贪婪,所以他应该为自己的贪恋付出代价不是吗?崔大人黯然苦笑,他整了整衣冠,冲着高坐在御座上的穆熙敬叩了个头,转身走出大殿。
靖国公很显然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他一脸冷笑的望着崔大人黯然离开,就像他当年看着何丞相从这里走出去一样。
终于还是只剩下他,只有他才能稳稳立在这里。可是这样就足够了吗?很显然!远远不够!靖国公回头看了一眼御座上的穆熙敬,眼神诡谲。
如此无能的竖子也能稳坐在那个位置上?!而他却要阶下为臣?凭什么?!
打那天起,靖国公似乎更加跋扈,他开始坐着上朝,对于朝中政事自由决断,甚至不再过问穆熙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