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上)——九天飞流
时间:2019-11-15 08:53:46

  “是!夫子!不认识的字,我已经向师兄们请教过,目前已经背完了整本书。”顾诚玉也没有隐瞒,他不想把时间花在背书这样的事上,他想快些读下一本。
  他不打算在这三本启蒙书上花太多时间,三年后的县试,他想参加,而他还有很多东西没学过,虽然空间里也有相关科举的很多书籍,可他总不能无师自通吧?而且那些书都说的有些笼统,都是一些概括,其中的流程和细节他没学过,那肯定是不行的。
  他不是纯古人,前世的时候虽然也喜欢这些古文学,可是有关科举的,他还是了解的不多。
  “那你背来听听!”文夫子的语气和缓,并没有露出什么情绪。
  “是!”接着顾诚玉将整本书都背了下来,其实一本《千字文》也不算多了,拿在手里只是薄薄的一本。
  而启蒙的孩童在这本《千字文》上花的时间却不少,已是因为这是第一本学习的书籍,不识字当然觉得难,而且读起来有些拗口,等学后面的《百家姓》就会觉得简单许多。
  顾诚玉背完之后,就垂首站在一旁,等着夫子发话。
  “不错!背得很熟练,那这些字你也都会写了?”文夫子相信以顾诚玉的记性记住书中的内容和字的的结构并不奇怪,只是那些字不是记住就行的,还需要反复地练习。
  “写倒是会写了,就是结构掌握的还不是很好,这些日子,学生会多加练习的。”顾诚玉还是决定等将《千字文》种的字都练习地差不多了,再开始学习下一本《百家姓》。
  文夫子听后,没有接话。而是起身,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字帖,递给了顾诚玉。
  “这是我之前临摹的一本字帖,里面是馆阁体,虽然不是名家之作,可是对于你这样刚刚临摹的初学者来说,还是足够的。”
  顾诚玉接过字帖,打开一看,发现字体写得华润秀美,还算出众。的确,对于他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确实够用了。馆阁体只是科举字体,要想学习日常的正楷字和其他字体,还是需要学习和临摹名家之作,这个在空间之内,应该能够找到。
  “多谢夫子!”顾诚玉也不打算客气,文夫子如今是用不上这个了,等他学完再还回来也是一样的。
  文夫子看着眼前的学生,想起了昨晚突如其来的一个想法,他仔细观察过这个学生,觉得顾诚玉各方面都不错,品性也很端正,只是年龄小了些。不过小些不打紧,他家小闺女也只比他大了一岁,若是能早些将此子定下,日后就是他飞黄腾达了,以他的品性,应该也不会抛弃未婚妻才是。
  文夫子本来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可是这会儿他心里难免还有些犹豫,顾诚玉年纪还小,这么小的娃儿还没定性,不是还有前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嘛!他如今身边只有这么一个闺女,还是观望观望再说吧!
  “学生想问夫子一些事,学生的家中还有几个侄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不知夫子这还收人吗?”不管顾老爹最后会不会答应,他都已经决定好了,书是肯定要让他们读的,至于顾老爹和顾母那边如何劝解,他已经想好了对策。
  “嗯!你也看到了,我这已经有了五十多名学生了,再想多教也是有心无力了。”文夫子本来就不打算再多教学生,前段时日,他还推拒了好几个。
  顾诚玉也知道文夫子教这么多学生已是勉强,这样的回答也是在预料之中。
  “是学生思虑不周了,夫子平日也要注意多休息才是。”看来,也只能到其他私塾上学了,只是不在一个私塾上学就有些不便。
第78章 两年后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这是大衍六十年的冬。
  顾诚玉坐着顾诚礼赶着的牛车,一路摇摇晃晃地走在回上岭村的路上。
  今日已是腊月初三,是今年最后一日上学了。虽然离过年还有些日子,可是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再加上这里地处北方,下雪下得早,再想上学,路上也不好走了。
  牛蹄子“哒哒”地踩在已经被踏得坚实的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顾诚玉撩开帘子,看到一片被白雪覆盖的山林和旷野,再往前走一些,就能望见上岭村的村庄了。
  呼吸着山林间的冷空气,简直冻得人脑门疼。
  “大哥!你冷不冷?要是冷就进来歇会儿,这天可真是冷啊!”顾诚玉撩开了前面的布帘和赶车的顾诚礼说着话。
  “哈哈!这哪能算是冷?你们小娃就是不禁冻。上次你给我买的皮毛手套和衣裳、护膝,穿着可暖和了,一点也不冷。”顾诚礼回头朝着顾诚玉哈哈笑道。
  皮毛的衣裳和护膝、手套,是他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只是将式样做了改动。顾老爹毕竟年纪大了,冬日接送有些吃不消了,才改成的顾诚礼。
  顾诚玉想起了前两日在镇上看到的皮子,以他现在的内力和武功招式,应该可以往山的内围走一些。他决定歇在家里这段时日,就带上三哥一起去打猎。
  不错,就是他三哥,早在两年前,顾诚玉就将武功心法拿了出来,谁知顾家却没有人有这样的天赋,不是年纪大了,就是根骨不行,所以顾诚玉只能收起内功心法,让他们学了几招外家功夫。
  就是这样,也只有三哥感兴趣,并且格外的努力,其他的男娃都只想上学,因为在习武上不可能有建树,所以他们也就不想在这上面花费时间了。
  而三哥却不喜欢读书,当然一是他年纪不小了,不可能和一群小娃坐在一起读书,二是他只对习武感兴趣,所以他就没进私塾,只顾家的儿郎回来之后教他识些字。
  顾诚礼赶着牛车又快又稳,不一会儿就越过了山林,前方村落,已经隐约可见了。
  冬日天黑得早,等牛车进村子的时候,银灰色的暮霭已经笼罩着整个村落。牛车往里走些,就到了顾家的院门前。
  顾家如今是村里除了赵地主家外,唯一的一家青砖大瓦房。两进的院落,虽比不上镇上和县城的两进院子,可是也不算小了。
  灰黑色的瓦片覆盖在屋顶,青砖铺就的墙体,与旁边土胚房显得格格不入。院墙是用大石头堆砌起来的,有两米高,从打开的院门往里望去,就能看见平坦的石板路。
  本来顾诚玉想用青砖做院墙,可是顾老爹他们都不同意。院子围的大,要是都用青砖,那得用多少砖呐?那可都是银子!后来,顾诚玉只得妥协,如今再看这大石头堆砌的院墙,竟然也没觉得丑,只是不大好看,等再过上两年,还是让他爹给扒了,砌上青砖才是。
  顾家如今的格局说顾老爹他们住在第二进的正屋中,正屋共两间,两侧耳房各一间。顾婉住了东边的一间,还有一间就给了顾诚玉住,南面是灶房。
  大房和二房仍旧各自住在东西厢房,而他三哥去年也已经成亲了,因为当初考虑到顾家的兄弟多,所以东西厢房又各自加盖了一间厢耳房,本来东西厢就各自有两间大些的屋子,这样等三哥和四哥成亲后,就可以各自拥有一间房了。西边还加了一间柴房和牲口棚。
  顾家两侧没有空余,但是后面却是可以延伸的,所以纵向加长了许多。只是这样一来,第一进就小了些,除了一间书房外,就只剩下一间用来待客的,一间客房了。
  这样的格局是小了点,还好他们屋后的空地还不少,以后孙辈成了亲,还能往后再延一些。
  等牛车经过书房的时候,顾诚玉先将车上的书袋和给家里买的吃食拎了下来。顾诚礼等顾诚玉下来后,将牛车往内院牲口棚赶去。
  顾家的大郎他们都在下桑村读书,下桑村的私塾是一位老秀才举办的,虽然钱夫子没有文夫子这么远近驰名,可是能考上秀才,终究还是有几分学识的。
  当初顾老爹在他的劝说下,确实同意了顾家二郎读书的事。可是,他却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只给读三年,若是觉得学问到了,就下场试试;若是觉得自个儿考不中,那就学门手艺,不然就在镇上找些活计做。
  其实三年的时间实在有些短,有很多学识出众的人也没有在三年的时间内就考上秀才的。
  顾诚玉觉得有些不公平,可是顾老爹心意已决,说家里不可能一直供着这么多人读书,读书花费大,供上一个就觉得吃力,更不要说这么多个娃。
  后来顾老爹私下与他说,会这么说也是为了激励大家好好学,学得怎么样,到时候自有定论,学得好的,当然能继续读,学得不好的,自然就不可能再供下去。
  两年多的时间,顾诚玉的个子拔高了不少,顾家如今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伙食也不错,不只是他,就是大郎他们也着实长了些肉。
  将从镇上带回来的梅花糕和松子糖随手放在了书房,顾诚玉径直去了后院。
  吕氏已经带着方氏他们将饭菜都摆在了桌上,就等着顾诚玉上桌了,下桑村早在前五日就宣布休假了,所以顾诚玉是最后一个到的。
  “小宝!快进来,冷了吧?你们夫子也真是的,别的私塾早就放了,咋你们还读到了今日?这么早起,路上还有这么厚的雪,可不是危险?”吕氏一间顾诚玉进了正屋,忙拉着顾诚玉在烧的热乎乎的炕上坐着。
  “娘!我可不冷,我穿的多着呢!今儿是今年读书的最后一日了,明儿就不用去私塾了,在家里温习功课就成。”顾诚玉朝着吕氏笑了笑,说道。
  只见吕氏穿着湖蓝的细棉布交领窄袖袄子,下着宝蓝色的百褶裙,湖蓝色将她的肤色衬得白皙细润。再一看,头上还插了两根银簪子。
  “咦?娘!今儿可是啥好日子?”
第79章 三嫂张氏
  “咋的?还不兴娘穿件好衣裳了?”刚说起这个,吕氏拍了一下顾诚玉,接着指挥何氏将窝窝端上来。
  顾诚玉摸了摸鼻子,他这刚回来,应该没惹他老娘吧?他看了看顾老爹,用眼神询问顾老爹是怎么回事。
  谁知顾老爹看了他一眼,而后淡定地夹起了桌上的菜,还抿了口小酒,发出极为享受的“嗞嗞”声儿。
  顾诚玉回过头,环顾了一周,却发现人都到的差不多了,竟然只差三哥和三嫂。对面的顾婉朝他眨了眨眼,顾诚玉心里就有些纳闷,照常理说,这个三嫂还算勤快,嫁到顾家,该她做事的时候从不偷懒,就是泼辣些,不过人是不坏的。要是往常,这会儿早就应该帮着大嫂他们摆碗筷才对。
  三嫂闺名张云儿,娘家爹是走街串巷挑担卖豆腐的,正是下桑村人。原本吕氏是想托媒婆找一个家里有些家底的小户人家闺女,或者是家里住在镇上的姑娘,顾家毕竟也算是殷实之家了,吕氏不想给老三找个穷的岳丈家,到头来还要顾家接济。
  谁知道,就在顾诚廉送大郎他们上学时,碰到了给张老汉送豆腐的张云儿。张云儿长得有几分清秀,顾诚廉一眼就相中了她。回来就和吕氏说,要是给他说亲,不如就娶了下桑村的张云儿。
  吕氏一听这话,差点气的没晕过去。下桑村的张家,她是认识的,毕竟张老汉经常挑着担子走到上岭村卖豆腐,可是张家穷啊!
  家里有个大儿子,还有一个闺女和一个小儿子,大儿子不孝顺,娶了媳妇儿忘了爹娘,早早地就和张老汉分了家。张老汉年岁也不小了,夫妻俩带着闺女和才十岁的小儿子过日子,日子过得当然艰苦。张老汉有做豆腐的手艺,可是豆腐便宜,也卖不上几个钱。
  吕氏是坚决不同意的,张云儿还有个这么小的弟弟,他大哥又不咋的管爹娘和兄弟,那岂不是要让顾家帮忙养?
  可是做爹娘的,哪里拗得过自家的娃儿,顾诚廉就是拖着不肯娶亲,最后吕氏还是无奈同意了。就这样,张云儿带着简单的嫁妆箱子进了顾家,吕氏本来就因为张家要十两银子的聘礼气得吃不下饭。
  谁知,张云儿就带着这样的嫁妆进了顾家,只有身上顾家送去的红色嫁衣,一个装着几件衣裳的破箱子,其他就再也没有了,就是头上戴着的银簪子还是顾家下聘的时候送过去的。
  为此,吕氏狠狠磋磨了张氏好一段时日,那段时日,可把二嫂快活的,每日哼着小曲儿出去串门子。
  也亏得三嫂嘴甜,过了三个多月,才让吕氏的气消了一大半。
  “三哥和三嫂呢?咋还不来吃饭?”顾诚玉问道。顾诚玉回忆过三哥成亲的往事,对吕氏生气的原因也有了数。
  说起来,张氏成亲也有一年多了,却是还没有传来喜讯,他娘怕是急了吧?他在空间里学过一点医术,从张氏的面色看来,应该是之前做姑娘时,女孩子来了月事,却没有好好保养身子,碰了寒凉的事物,这才有些宫寒,这个只要配上药吃着,应该就能好。
  可是这些话,他一个做小叔子的也开不了口啊!只能在日后寻个机会,跟他三哥含蓄地说说,让他带着三嫂去看大夫。
  想到三嫂的病症,顾诚玉就朝前打量了大嫂一眼。去年大嫂在灶间干活时,晕了过去,李郎中来看过,只说气血不足,身子亏损的厉害,得好好养养身子,多休息休息,还得吃点好的补补。不然,定会伤及根本,到时候就晚了。
  大哥听到这些都吓坏了,求了爹让大嫂整整歇了大半个月,期间还买了些红枣,煮了红枣鸡蛋给方氏补身子。为此何氏还嘀咕了好几句,被他爹发了火,才消停。
  如今顾家的伙食还不错,虽然分到那桌的没有这桌的好,可是比起原来的吃食,已经好了许多,最起码能够吃饱了。再加上顾家请了村里人帮忙打理田地,方氏也不用再下田,如今,养得脸色也好看了许多。
  吕氏正分配着窝头,听他这么一说,立刻“哼”了一声,将窝头又重新丢入了小簸箕中。
  顾诚玉一愣,他娘的气性可真大。难道今儿去了啥地方,刺激了他老娘?
  “咱吃饭,管他们作甚?爱吃不吃,不吃还省了呢!”吕氏气呼呼地将屋头分配好后,又将剩下的窝头拿到了下一桌。
  顾家如今已经不吃黑面糊糊了,都是白面的大饼加杂面窝窝,有时候大饼换成大米饭。菜色也好了许多,隔了两日就会有一个荤菜,其中肥肉买的是最多的。
  顾诚玉见吕氏脸色不好,也就不再问了。等顾诚玉他们吃了几口时,顾诚廉夫妻俩才姗姗来迟,而张氏的眼眶竟然还有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就是顾诚廉也有些略微的不自然。
  “哟!还知道出来吃饭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千金呢?让婆婆伺候着给做菜端饭,临了了还得请着上桌,这可不是娶的媳妇儿呐!这是请的祖宗哩!”
  吕氏见张氏从屋里出来,竟然还哭过,火气是蹭蹭地往上冒。光吃不下蛋,还不兴她说两句了?她好好的儿子还叫她挑拨地跟她离了心,这是做给谁看呢?
  “娘!吃饭吧!”顾诚廉知道今儿张氏心里不好受,可是那是他娘,他能咋的?再说他娘也只是嘴上说了两句,哪家做媳妇儿的,婆婆说几句不是忍着的?
  张氏一回来,就跟他哭诉,他好言相劝了半天,还没哄好,竟然还跟他使了小性子,他也有些烦了,不管不顾地来了正屋,张氏见状只好跟在了他身后。
  “好了!有啥事等吃了饭再说。”女人家的事,顾老爹不方便插手管,可是若关系到子嗣,他就不得不说上几句了。
  张氏刚嫁进来那段时日,还有些谨小慎微,可是最近仗着她摸清了家里人的脾气,就有些张狂了,而且一年多了,还没个消息,顾老爹打算对老三夫妻俩敲打一番。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