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二婚妻——洲是
时间:2019-12-21 09:41:34

  现在她身上的存款已经有差不多五百块了,再存两年应该能存到一千,这年代物价便宜,听说有的大学还有补助,省着点花应该是够了。
  除夕夜贴对联,家里的对联是赵东来自己写的,小时候他练过字,就是找一根枝条在沙土上比划,进了部队后,部队鼓励战士们充实自己,赵东林这才认真学了毛笔字。
  一副对联几分钱,队上的人知道赵东林会写毛笔字后,好些人拿着红纸过来求对联,一张红纸能写好几副,比买对联划算多了,能省一分是一分,省下来给孩子买几块糖甜甜口也是好的。
  农村写对联都是有讲究的,大门、堂屋、厨房,甚至猪圈鸡舍用的对子都不一样,比如大门可用“屡中蹈和,开门有福”或“德门集庆,仁宅迎祥”,厨房可用“喜糖喜酒办喜事,佳菜佳肴筵佳宾”或“堂内精心调五味,堂肖聚首会三亲”,如果有人把厨房的对子贴在大门上或者猪圈上那就成了笑话一件。
  贴对联的胶水是自制米浆,糯米具有粘性,把糯米磨成糯米粉,加水后调成浆糊状,粘连性堪比工业胶水,贴个对子绰绰有余。
  黑蛋捧着浆糊跟在赵东林身后,先贴大门,然后是堂屋、厢房、厨房,然后才是鸡圈猪圈,等院子贴满后,火红的颜色给节日上了一层欢乐喜庆的色彩。
  佳慧一早就忙开了,除了准备年夜饭外,村里还有个规定,就是大年初一不能开火,所以今天就得把好些菜准备出来。
  鱼是必须得有的,合着年年有余的意思,今年家里掌厨的是佳慧,美香在一旁打下手。
  红烧鱼、肉丸子、藕夹、红烧肉,都是一大铁锅一大铁锅的煮出来,再一碗碗的盛好,自然冷却后放进橱柜。
  寒冬腊月,气温低至零下,整个环境就是天然冰箱,不怕坏。
  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孩子,疯玩疯闹,有新衣服穿有肉吃,还有吃不完的花生瓜子糖果。
  从佳慧做饭开始,孩子们就时不时进厨房看,一会儿吃个肉丸子,一会儿吃个藕夹,中午饭没怎么吃就饱了。
  傍晚,天色微暗时年夜饭开始,除了孩子外,一人倒了杯米酒,赵满柱平日里不大说话,今天作为一家之主举杯发言了。
  “我也不会说话,你妈非让我说。”
  张巧儿笑着用胳膊肘梗了他一下,赵满柱呵呵笑了,一脸的淳朴憨厚。
  “今年大家伙儿都挺好,东林也从部队回来,咱们一家这十来年终于团聚。”
  说到这里,赵满柱应该是有了真情实感,开始侃侃而谈,不复刚刚的磕磕绊绊,赵东林低头看着酒杯,显然是想到了在部队的那些艰苦而充实的时光。
  “我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不用挨饿受冻,能吃饱饭,一家人在一块,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我跟你们妈一直都说,咱家的好日子是东林带起来的,没他在部队咱们家日子不会这么好,所以东河,你得敬你哥一杯。”
  赵东林眼眶有些湿润,赵东河也一样,连张巧儿和美香都低头擦泪,只有佳慧和郑月芬两人没什么情绪波动,两妯娌对视了一眼,又各自移开,看着赵东河举着酒杯起身。
  “哥,做弟弟的一直知道你的难处,虽然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吧,但我心里都明白,也一直敬佩你,感激你,真的,我从小就以你为荣,别人一说我是赵东林的弟弟,我就高兴,我哥多厉害,小时候学习好,打架也不怂,我被人欺负了就去给我找场子……”
  说到这里,赵东河已经哽咽了,赵东林拍了拍弟弟的肩,把酒杯往前送,跟赵东林碰了个杯,先干为敬了。
  很多话,尽在不言中,对这个弟弟,他是很有感情的,可能是少小离家,他对亲情格外看重些。
  “行了,咱们吃饭吧,再说下去菜就该凉了。”
  张巧儿发话后,兄弟两坐下,年夜饭正式开动。
  “恩,这鱼做的好吃,比我做的好吃多了。”
  尝了一口鱼后,张巧儿忍不住夸了佳慧。
  “我喜欢吃这个,可香了。”
  美香说的是藕夹。
  “等夏天咱们可以用茄子做茄夹吃,那个也很香呢。”
  美香捂着脸笑道,“嫂子,你做的饭太好吃了,我的脸都胖了呢。”
  “这样好看,跟红苹果似的。”
  “就是,女孩子胖点好,你可别跟你大嫂学,她就是太瘦,浑身上下没几两肉。”
  佳慧忍不住为自己叫屈,“妈,我也没少吃啊,而且我只是骨架小,身上的肉也不少啊。”
  赵东林表面上跟他爸和弟弟一块喝酒,佳慧说的话倒一次不落的听了,听到她说自己身上肉不少,他往佳慧那看了一眼,想起了夜里掌下的香脂玉肤,瞬间脸就红透了。
  “哥,你是不是喝醉了,脸红成这样?”
  赵东河惊奇的喊了声,心想不至于啊,他哥酒量明明挺好,号称千杯不醉呢,几杯黄酒而已,不至于就醉了吧。
  “少喝点,都是自家人,意思意思就行,留着精神气明天还得拜年呢。”
  张巧儿闻言立刻开口照应,董佳慧也关心的回头去看,刚好对上赵东林那双带着情愫的双眼,心里不由得怔了怔,背脊莫名开始发凉。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张巧儿回屋拿了几个红包出来,三个孩子一人一块钱。
  “钱不多,就是个意思,你们可别乱花。”
  说是给孩子的,最后的结局肯定还是交给大人,但过年发红包是个习俗,图个高兴而已。
  除了孩子的红包外,桌上还有几个红纸包,郑月芬的眼睛一直看着,她知道婆婆肯定是要发钱了,果不其然,张巧儿很快就开口了。
  “今年大家都辛苦了,按咱家的规矩一年忙到头我也该给你们发点零用钱,钱呢大家伙儿都一样,老大家老二家都是一人三十,美香呢少些,一人二十块,有意见的现在就提出来,没意见咱们就这么分。”
  年前队上现金分红,扣除粮食,赵家得了二百六十八块钱,算是一个丰收年了。
  其他人还好,平常最有意见的郑月芬也没意见,一人三十,两口子就有六十块,这钱虽然不算多但这是纯收入,是可以存起来不动的,再说了,今天还比去年多了十块钱呢。
  郑月芬率先表了态,“妈,我没意见的。”
  她一开口,大家都看着她,佳慧还挺意外,难得这个妯娌没有站出来嚷嚷。
  “嗯,既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着,这钱呢给你们按理说我不该过问你们怎么花,但每一分钱来的不容易,能存就存起来,别乱花。”
  张巧儿拿出一叠十元的钞票给大家大钱,先给老大家两口子发,再给老二家两口子发,最后才是赵美香。
  钱刚到手郑月芬就把赵东河手里的钱也拿了,一脸得意的数了一遍,心里盘算着存多少,用多少。
  初二回娘家得花钱,她不能被家里的其他姐妹比下去,礼得带足了,还得给孩子们红包,算一算得花个六块八块的,不过没关系,红包什么的大家伙儿也会给石头,就是自家只有石头一个,跟家里有几个孩子的姊妹们比起来,倒是有些吃亏了。
 
 
第四十三章 
  吃过年夜饭就是放鞭炮, 农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比谁家的鞭炮响声大, 响声越大预示着来年比别人家更红火。
  今天赵家的鞭炮是赵东河去买的,挑的是供销社里最长的一款。
  鞭炮挂在树梢, 点燃尾部的引线后,“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开始响了起来,英宝捂着耳朵躲在佳慧怀里,石头在树下拍着手跳,被他妈给拽回来了, 黑蛋倒没有石头那么皮,就在他爸身后看着。
  “咱们来玩牌九吧,反正闲着没事干,松快松快。”
  除夕要守夜啊,十二点要吃饺子, 吃了饺子就得出去拜年,反正觉是肯定没得睡的, 一个生产队就大几十户, 多的上百户, 还有相邻的生产队, 都是沾亲带故关系好的,走到天亮都走不下来。
  当然,拜年是男人的事,女人在家嗑嗑瓜子,去邻居家里唠唠嗑就行了。
  农村里, 新婚的媳妇儿通常是要被催生的,董佳慧完全没有这个困扰,谁都知道她是离过婚的,还是不能生被扫地出门的,但凡有点眼色,都不可能在她面前提什么生娃的事,那不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吗?
  中午家里不开火,用煤球炉把昨天做好的菜热了热,蒸了几个馒头一顿饭也就凑活过去了,下午佳慧回屋补觉,迷迷糊糊中被人抱在怀里,跟着嘴巴就被堵上了。
  “嗯……你干什么呀,大白天的。”
  “我想你了。”
  佳慧睁开眼往窗户看了看,还好窗帘是关着的,堂屋坐了那么多人,要是被人看到才丢脸呢。
  赵东林抱着她亲嘴,在他怀里,佳慧态度渐渐软化下来,半推半就的应了。
  大年初二走娘家,赵彩霞事先跟张巧儿说好,佳慧初二回,她带着丈夫孩子初三回,刚好她婆家几个姑子也是初二回,这样时间就能错开了。
  “见到姥姥姥爷要知道叫人,还有舅舅,舅妈,哥哥,妹妹,过了年你已经长大了一岁,应该比去年更懂事更听话了知道吗?”
  回去前董佳慧给黑蛋换衣服,庆幸她有先见之明,做了两件外褂,昨天疯了一天,新衣服上沾了灰,走亲戚不好看。
  自从两个月前佳慧跟黑蛋真诚交心后,黑蛋的性格比之前开朗了不少,他接受了佳慧这个后妈,不仅脸上笑容增多,也愿意走出家门跟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虽然他不像英宝一样叫她妈妈,佳慧也从来没有区别对待。
  “嗯,我知道,我会懂礼貌的。”
  佳慧拍了拍他的头,“好了小家伙,出去等着,我们马上出发。”
  回娘家自然不能空手,东西年前就准备好了,一条香烟,两瓶白酒,一斤油酥饼,两条十来斤的鱼,走之前张巧儿又拿了一个纸包,里面是她分出来的一斤红枣。
  “这个也带着。”
  “妈,这个就不用带了,家里剩的也不多。”
  “带着吧,你三嫂子不是怀娃了嘛,给她补身子。”
  张巧儿忍不住心里叹气,人家儿媳一个接着一个的怀娃,怎么自家两个儿媳都没动静呢,可真是愁人。
  “谢谢妈,那我就收下了。”
  得亏郑月芬已经动身走了,要是让她看见婆婆拿了红枣给自己,绝对会耍性子,说什么为什么给她不给我这些话。
  “回啦回啦,佳慧跟东林回了。”
  陈桂香一早就盼着呢,为了佳慧他们过来,三个嫂子今天都没回,就在家等着。
  “主要就是等妹夫过来喝酒,上次没喝尽兴。”
  停下脚踏车,把带来的礼物从车笼头上取下,几个哥哥过来拍着赵东林的胳膊,把他迎进了屋。
  “这红枣是东林过年发的,回来的时候婆婆塞过来的,说给嫂子补身子用。”
  赵丽娟的肚子还看不太出来,听到佳慧的话,她笑着接过了那包红枣。
  “哎呀,哪用得着这样,我在家吃的够好了,还是给妈吧,我年轻力壮用不着。”
  说着,她就把纸包递给婆婆陈桂香。
  “既然是亲家给你的你就收下,这也是她的一番心意,你没事的时候吃着玩儿。”
  “是啊,妈这有我呢,下次我给妈买了带回来。”
  佳慧也跟着劝三嫂。
  “就是,咱妈可是有闺女孝顺的,全村都没有佳慧这么孝顺的,哪次回来不是大包小包带好些东西,队上人开玩笑说,你家小妹掉进福窝了,说妈有闺女福,一年到头光吃女婿的礼就能吃胖几斤。”
  “可不是,今天来队上人肯定看见了,车笼头差点挂不下,羡慕的人多着呢。”
  周银娣刘秀云轮番着夸佳慧孝顺,其实就是拐着弯的夸陈桂香有福气。
  “你们知道就好,所以有闺女跟没闺女就是不一样,明天你们回去也多带些东西,让别人也夸夸你们,我这个做婆婆的也跟着沾光。”
  闺女回娘家带的东西越多就说明在婆家过的越好,侧面也表明婆婆是个好相与的。
  “那是,咱妈可是十里八乡的好婆婆,谁不夸声好。”
  三位嫂子说笑了十来分钟后各自找借口离开,知道母女两肯定有悄悄话要说,把空间让给了他们。
  “近来咋样啊?过的好不?”
  当妈的最希望的也是唯一希望的,就是孩子过的好,纵然心中有千百个问题,第一句总是“你过得好不好”。
  “挺好的,没什么矛盾,年前东林发了奖金也给我了,年夜饭的时候婆婆一人发了三十,加上做衣服的钱,能存上一百多块。”
  佳慧把婆家的事交代了一下,知道她妈想听什么,重点交代了经济情况。
  “嗯,还行,总算没有太薄待你。”
  经济情况永远代表着一个人的家庭地位,就像原主之前在卢家,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回娘家几乎带不了什么东西,那时候陈桂香只一心盼着闺女好,从不挑剔这些,闺女回去每次总给闺女装好些吃的用的,现在想想,那时候可真够傻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现在陈桂香总算是知道了,因此佳慧每次带着厚礼回来她还是挺高兴的,像这次,佳慧婆婆特意给了一包红枣给怀着娃的三儿媳妇。
  “你婆婆知道你那事不?”
  陈桂香心思一动,问了佳慧一个问题。
  “什么事啊?”
  佳慧一开始还真没猜出她妈说的什么,不解的问道。
  “就是你还是那什么……大姑娘。”
  佳慧恍然大悟。
  “这个啊,应该吧,我不知道东林说了没有。”
  陈桂香伸手点了下她的额头,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说你这脑子怎么这么傻,你婆婆可能是接着这个催生呢,你跟东林结婚也三个月了,按理说也该怀上了。”
  佳慧想了想,觉得婆婆应该没这个意思。
  “不会,婆婆从来没跟我提过孩子,她只是单纯给嫂子补身子的,没旁的意思。”
  陈桂香真想拿个斧头把自家闺女的头敲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稻草。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