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二婚妻——洲是
时间:2019-12-21 09:41:34

  旁人听了笑道,“山子才多大啊,你都开始想儿媳的事了,想的也忒早了。”
  “早什么呀,咱现在下手,省的以后费尽心思找不着好的。”
  “那倒是,你这想法也不错。”
  众人哈哈大笑,最后布票,布料钱,还有做衣服的手工费,佳慧赚了四块,一斤大白兔奶糖差不多回来了。
  一九七八年元旦过后,高考成绩发榜,这天,赵东林还在村革委会办公室,座机电话响了。
  “东林同志,我是钟贵祥。”
  “钟主任你好。”
  “我今天收到了一份高考成绩的统计名单,恭喜你,考了326分,是咱们江口县第五名!”
  “真的!”
  赵东林心潮澎湃了一下,能有这个成绩他自己也有些意外。
  “还有啊,我记得你媳妇叫董佳慧。”
  “是,她准备的比我充分,成绩应该比我好才对。”
  “我跟你说,她不仅是咱们江口县第一名,还是整个吴东省第二名,考了383分!”
  钟主任太高兴了,这次胜利公社692个考生,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就有281名,远远高于全县全省甚至全国的录取分数线,他这个县革委会主任这次是大大的露脸了。
  特别是董佳慧,虽说不是省状元,但他们一个小小的公社,出一个榜眼也是非常光荣的,县里省里的领导可都发声表扬了。
  赵东林听到媳妇的成绩非常骄傲自豪,这是他媳妇,他媳妇不仅长得好看,性子温柔,还能考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
  激动之后,赵东林总算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个妹妹。
  “主任,我还有个妹妹,叫赵美香,您看她的成绩达到分数线了吗?”
  “赵美香……我来看看……”
  电话里传来钟主任翻看文件的声音,过了大约六七十秒的样子,钟主任的声音在电话里再次响起。
  “赵美香,上河村二队,考了264分,已经达到录取分数线了。”
  赵东林松了一口气,这下真的能一家子去市里生活了。
  赵东林心情激荡的挂上电话,村长徐海明已经听到了电话内容,心情说不上高兴还是什么,总之有些复杂。
  “恭喜你啊东林,以后就是大学生了。”
  “而且一家出了三个大学生!”
  “祖坟上冒青烟了。”
  赵东林骑着自行车飞快赶回家,这时候农村进入农闲,一家人都在家里,看到赵东林满脸笑容推门进来,佳慧就有种预感,高考成绩出来了。
  她抱着放放从椅子上站起来,赵东林一步步走近,紧紧抱住了他们娘俩。
  “咱们考上了,都考上了,你考了全省第二名,是咱们两口县的第一名!”
  这一刻,那种改变命运的真实感,那种心潮涌动的热血,让他抑制不住的欣喜。
  “真的啊!都考上了,佳慧还是县状元呢!”
  张巧儿笑的嘴巴咧到了耳后根,这阵子队上闲言蜚语的多,这下可好,家里三个都考上了,他们家一下出了三个大学生!
  “哥,我也考上了?你确定吗,从哪儿得的消息啊。”
  “公社的钟主任打电话给我的,他刚拿到成绩名单。”
  “谢天谢地,这下咱们家要更上一层楼了。”
  不提因为这事,赵家如何受人瞩目,两天后,县教育局来了人。
  “是这样,咱们省现在极度缺乏教育人才,省里的领导作出规划,成立了省师范学院大专班,所有高考成绩在240 分以上的考生都能入学,一年半就可以毕业,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个学校当老师,你们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意愿?”
  大专学历自然没有本科好,240分完全可以上一个好的本科,可现在真的是没办法了,十年的教育断层,得想法设法为省里储备教育人才!
  从表面上看,选择进入师范大专班的学生好像吃亏了,但这个规划能为吴东省引来大量的人才。
  要知道本科一读就要读四年,百废待兴的吴东,在教育上拖不起这个时间啊!
  大专学历肯定是比不上本科学历的,除此之外,赵东林也不可能考虑上师范学校,至于佳慧,这么好的成绩,全省第二,上个大专着实可惜,因此那两位招生人员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瞄准美香一个人。
  美香自己也想到了这点,踌躇过后,还是选择了同意。
  “那我去吧,我今年二十岁,一年半毕业后也才二十一,既学到了知识也不耽误时间。”
  美香报考的是师范大学,省里筹建的是大专院校,在学历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但美香也有自己的考虑,她妈一直担心她找对象的问题,她想着,当老师也挺好,让她去干别的可能也干不好,而且大专一年半就毕业,毕业后刚好找对象。
  另一个,她都这么大的人了,心里还是很渴望早日走上工作岗位自力更生的。
  张巧儿一直在旁边听着没说话,这种大事还是得孩子们自己拿主意,听闺女主动提了要去,她心里是满意的,觉得闺女很懂事。
  “太好了,咱们省就是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你放心,省里会好好培养你们,虽然是大专,但你们毕业后受到的待遇跟本科生是一样的,而且你们还比本科生早毕业呢。”
  二月,佳慧跟赵东林在过年前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分别被吴东大学财经系和吴东大学英语系录取,都是他们的第一志愿。
 
 
第五十九章 
  赵家出了三个大学生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甚至连当地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家里络绎不绝来了好些客人,张巧儿一脸乐呵的拿着从供销社称的瓜子水果糖给大家分。
  像这种大喜事, 如果在现代,少不了请客吃饭,七十年代各家生活都不富裕,倒是没人提请客摆酒这茬, 但毕竟是个高兴事儿, 吃点瓜子糖让大家高兴高兴也是必要的。
  这天赵彩霞带了孩子回了娘家,满面红光,娘家出了三个大学生, 她与有荣焉。
  “美香, 真是好样的,谁能想到你这个傻姑娘有天也能考上大学当老师啊。”
  这小妮子,整天看上去傻傻的,没想到这次这么给家里长脸, 全公社就一百多个人考上大学, 自己妹子就是其中一个。
  美香不好意思的笑着说,“这都是嫂子的功劳, 是嫂子辅导的好。”
  人家可说了,之所以能够考上, 多亏了当初流传出去的那几份资料呢, 可惜的是,谁都不知道那是嫂子整理的,说出去多光荣啊。
  可嫂子说了, 咱们不图这个名声,反正自己家人收益了就行,现在村里已经有不少得红眼病的,越是自家过得好,越是要低调做人。
  赵彩霞拍了拍小妹的头,“我知道是你嫂子的功劳,所以说,妻贤夫祸少,不仅不闹腾,还能越过越好。”
  她这个做大姑子的,对佳慧这个弟妹也是非常感激的,不仅把黑蛋英宝两个孩子照顾的好好的,还生了放放这么个精灵的娃,听说高考的事也是弟妹先提出来的。
  中午吃完了饭,看到二弟东河在河边,赵彩霞过去找他说话。
  “听东林说当初喊你一块儿去考你没答应,你说你要是去了,现在心里痛快的不也有你嘛。”
  她也没旁的意思,只是东河年纪不大,又离了婚,她这个做姐姐的也是希望弟弟过的好,考个大学,以后工作也好找些。
  不说多好,哪怕跟美香一样上个师范,当个老师也比在家种地上工强啊。
  这是她年纪大了,要是再年轻个几岁,连她都心动了呢。
  赵东河看着河水没有作声,看到大哥他们都考上了,说没有后悔过也是骗人的,但那种后悔并没有持续很久,他总觉得,人要懂得认命,每个人的命不一样,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说,就算他一起参加也不是说一定能考上。
  年前佳慧带着几个孩子回了一趟娘家,她给爸妈做了两身新衣服,还给甜妞做了一件灯芯绒的背带裙。
  “你这么忙,还给我们做什么衣服啊。”
  陈桂香脸上笑的高兴,嘴里说的却是另外的话,大嫂周银娣在闺女甜妞身上比划着背带裙,也满意的不得了。
  “这种裙子小姑娘穿上真好看,是不是他们城里的孩子都穿这个?”
  佳慧上个月去县城考试,大嫂当她是看到城里的孩子穿这个才给甜妞做了。
  其实佳慧并不是看到别人穿才做,只是想到上辈子,小姑娘穿背带裙背带裤特别好看,再说背带裙做起来省布料,这才给甜妞做了一条。
  “配衣服挺好看,我给英宝也做了,过年的时候一块儿穿,站一块儿肯定像两个双胞胎。”
  “可不是嘛,英宝个子蹿的真快,现在已经跟甜妞差不多高了。”
  两人就差了大半年,长大了身高上的差距越来越小。
  “时间来不及了,就给甜妞做了个裙子,下次再给几个侄子做。”
  “哎呀,男孩子要什么新衣服,穿不了两天就穿坏了,小闺女才得多疼疼呢。”
  赵丽娟一直想着二胎生个闺女的,生下来又是男娃,比放放大半年,已经一岁,刚学会走路。
  “妈听到你考上大学高兴坏了,差点儿就买了鞭炮去你婆家放。”
  “那可不,我闺女这么好这么优秀,放两串鞭炮算啥。”
  陈桂香抱着放放不撒手,闺女受了这么多苦,现在可算苦尽甘来,还有了个孩子,这就说明自家闺女啥问题都没有。
  想到小岭村的卢家,现在乌烟瘴气一团糟,陈桂香心里想想都解气的不得了。
  这个年过的格外热闹,每天吃好喝好,张巧儿感觉这辈子都没今年这么高兴过。
  年后,赵家就今后的生活安排开了个家庭会议,现在的情况是,赵东林佳慧跟美香要去省城读大学,是把三个孩子留家里,还是一家子带着孩子去城里住,得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我总觉得去城里花销太大了,还有家里一摊子事,我不大舍得丢下。”
  带孩子一起搬到城里住这件事之前已经提过一次,当时张巧儿态度模糊,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到了决定的关键时刻,她是真的不大舍得背井离乡。
  老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省城再好再繁华,那也不如家里的屋子住着舒服。
  婆婆这种想法佳慧能够理解,老人家年纪大了,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心里其实是非常惧怕面对新环境的,而且他们节省了一辈子,去城里处处都要花钱,肯定会非常心疼。
  可就这样把孩子放在家里四年她也舍不得啊,那不就成了留守儿童了嘛。
  省城离家不过一百多公里,这点距离要是二十一世纪是不算啥,可在七十年代来说,折腾起来真的挺烦,比如县城到镇上的公交,一天就两班,错过时间就没了,从省城到县里,还要倒几班车,真的特别不方便。
  “妈,我非常理解你的想法,其实我们离开家心里也很舍不得,但为了这个家的前途,努力考上大学走出去。我的想法是,黑蛋已经大了,可以去省城的小学上学,城里的教育跟咱们农村不一样,孩子会变得更加优秀。我的想法就是,如果孩子长时间离开父母,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这几年咱们多吃点苦花点钱,对孩子而言却能受益一生。”
  佳慧有理有据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赵东林率先点头表示了赞同,美香也觉得嫂子说的有道理,上次去县城考试,县城的孩子看起来就比乡下的孩子赶紧懂礼貌,要是去省城,那不是比县城更加繁华嘛。
  论口才,是个张巧儿也比不上佳慧,赵满柱跟往常一样,抽着旱烟没说话。
  “那……东林,你怎么说?”
  “去城里爸妈肯定跟着辛苦,但我私心里也是想一家人过去,我们考大学是想提升自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把孩子丢家里,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如果有这个可能,还是想带着他们。”
  这话的意思也是想一家子去的,张巧儿这下没了借口,只好应下。
  “那行吧,那咱们得赶紧准备起来,房子得去找吧,还有家什什么的,能带的自己带,到那啥都要花钱,跟个无底洞一样。”
  “那咱们先去找房子,说不准能找到家什齐全的,那也不用带多少东西。”
  “恩,过几天就去。”
  两个学校的开学时间都是三月份,他们得在二月把房子落实下来。
  正月十一,赵东林出发去了省城,出发前佳慧跟他说了自己对房子的要求。
  首先要干净整洁,离学校近,周边有小学,邻居们也要好相处,有人情味。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居住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咱们家现在有差不多两千块钱,咱们按年租,百十块钱内都能考虑,如果实在好的,一百五以内也行。”
  租房的事佳慧非常放心的交给了赵东林,他在部队这么多年,又回村做了两三年村支书,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出众,佳慧相信他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家居住的房子。
  赵东林进了省城,先去学校转了转。
  吴东大学是老牌的大学,大革命期间荒废了,国家开放高考后,学校进行了修理,杂草什么的都已经清理干净,墙壁也重新粉刷过。
  赵东林原本只想看看就走,却在校门口看到了一个拿着扫帚扫地的老头,他心念一转走了过去。
  “老人家,请问您是在这个学校工作的?”
  老人家行动有些迟缓,带着个眼镜,头发花白,听到赵东林说话,缓缓的转了过来。
  “啊?你说什么?”
  老人家不知道是没听清还是听力不大好,赵东林把声音加大了又问了一遍。
  “哦,我不是,我就是个看门的。”
  一个年迈的老人家,过年期间还在学校里看大门,这种人物设定,不知不觉间就透出了一丝孤独,很让人同情。
  “老人家,您是本地人吗?我想问问,这附近有没有租房子的?”
  “哦,你想租房子?”
  这年头,流动人口不多,很少有出去租房住的。
  “是,我跟媳妇考上了大学,想带着孩子一块过来,想在附近租个房子住。”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