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中秋佳节,杜贾两府联谊,宾主尽欢,还促成了一桩小儿女的婚事,两家人都是笑意盈盈。
然后,贾珠的书信回府。
书信在路上走了七日。
却是贾珠提前祝福祖母佳节愉快。
同时告知,族里派人安排好了一切的衣食住行。
舅父王子腾安排了人手陪同他进出考场。
同时告诉石梅,他八月十七下场,连考三场。
考完之后,会去江南游历一番,拜访两位师尊,还会去探望姑父姑母。
然后会跟着贾数张珏他们一路回京。
总之一句话,让府里不要担心。
石梅看信以后心中熨帖。
这个贾珠真是贴心。
石梅知道他去考试,什么事情也没吩咐他。
贾珠自己就知道去拜访姑父姑母。
不枉费石梅替他处处思虑。
至今为止,石梅还没开始为贾珠相看亲事。
倒不是石梅不关心。
因为,贾珠是二十岁夭折,这其中肯定有科举的劳累,婚事的拖累。
新婚燕尔最伤身体。
科举也是一件拼体力的活计。
是故,石梅才要求贾珠练武,要求他十五岁童生试,十八岁乡试。
二十一岁再考进士,安全避开二十岁这个生死大关。
与其熬生命,不如熬岁月。
二十一岁的进士算是少年得志。
三十岁的进士也不老。
杜宗元就是快三十了才中了进士。
如今十年过去,从正七品芝麻官,做了巡抚。
虽然有皇帝的恩宠,却也是他自己有真才实学。
贾珠的爹贾政,如今对于官场的一套还有些生疏。
贾赦深谙官场规则。
然而,他与林如海的处理方法也有不同。
贾珠跟着林如海待上几个月,必有收获。
贾政闻讯也很高兴。
他对林如海这个妹夫那是相当的满意。
贾赦原本也想让贾琏下场试试水。
却是贾琏自己觉得考举人困难,这才罢了。
本来他考武举有把握,却是贾琏这个人追求完美。
他想文武举人一起考。
因此决定再等三年下场,争取举人进士一次到位。
九月九,重阳节。
燕候府里宴客。
这般时候,燕候府又是另外一番秋天的金色。
国公夫人特特宴请荣宁二府过府赏红叶。
石梅一般出门只带姑娘们,不带小子。
这一次到燕候府,就特特带上了贾琏。
光带贾琏觉得突兀,索性把府的小子都带上了。
就连雅娟也被毓秀送到荣国府,混在迎春们一起到了燕候府。
雅娟跟元春一般大,也该相看婆家了。
石梅想着是不是跟梅家结亲。
燕候欣赏白锦堂,白锦堂妹妹也能受到优待。
这一次,石梅就是我为了这个才带着雅娟。
到时候,梅家若是有心,就会询问雅娟的出身。
那时候就可以磋商合适的人选。
这一次是坐的画舫游湖。
然后,梅家的夫人没有询问雅娟。
却是陈家的老太太询问了雅娟。
陈家是武将。
倒是有合适的孙子,如今在皇宫云侍卫。
石梅想把雅娟嫁进清贵门户。
陈家老太太喜欢雅娟娴静优雅。
别的女孩子一阵阵的欢呼。
雅娟始终照应了迎春惜春。
陈老妇人觉得她很有大家的风范。
遂跟石梅商议起来。
她家幺子在家守家。
长孙在皇宫做侍卫,年十五。
飞天遁地不着家。
府里来往的都是武将家的小姐,也看了好几个。
他说人家是假小子,又太熟悉了,从小当成妹妹,咋然成婚十分别扭。
家里想给他找个娴静的媳妇,拴住他的心。
陈家长子次子都跟着父亲在军前做少将军,幺子守家也是奉养老父母的意思。
是故,这个陈家的小儿子只是户部一个主事,六品。
家里吃穿不愁。
石梅说道:“姑娘有父亲不如没父亲。靠得住的只有一个哥哥,如今在西安行伍。
燕候认得他,曾经想要要到手下,他辞了,说是京都太拘束,受不得。
其他人品没有任何问题,她母亲虽然和离了,每年都会给前公公准备四季衣衫,三节的礼物。
当初也是她婆婆糊涂,抬举瘦马欺压正宗嫡媳。”
陈老夫人颔首:“这事儿大家都知道,我们行伍人家,属下家里的寡妇那是不尽其数,没谁在意这个。老姐姐安心。“
石梅道:“这事儿我只能居中斡旋,毕竟婚姻大事父母做主。”
陈老夫人颔首:“是这个理儿。”
燕候的母亲这个时候也道:“女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遇人不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难道就因过不下去奔条活命,就要受议论?天下也没这个道理。”
石梅颔首:“是啊,既然世界上有和离这个规矩,说明和离就是合乎人情天理之事,因此被人歧视议论,实在是没道理。“
燕候的母亲是有感而发。
陈夫人是见惯了生死。
石梅是现代进步思想。
三个不同想法的老夫人竟然殊途同归,都觉得寡妇不该受到人们的歧视与打压。
三人相顾一笑。
各自在心里计较,这个亲家能够做。
陈夫人以为十拿九稳的亲事。
结果,她的三媳妇不同意。
她想着儿子进了侍卫处,今后有祖父与燕候这个表叔提拔,前程不可估量。干什么要娶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
陈夫人是个正直的夫人,前来荣府拜访,给雅娟送了一份重礼。
锦缎十二匹,胭脂马一匹。
真是大手笔。
石梅一看这些礼物就知道婚事不成了。
陈夫人果然是来说婚事。
她直言相告:“他那个母亲是个眼高手低的货色。
当时也是我们觉得三子性情温和,给他说个厉害的媳妇。
又不是长媳,其他就没注意,谁知道竟是个有勇无谋,又自以为是。
虽然我压服这婚事能成,可是,我不想委屈贵府外孙女。
若是老姐姐不生气,我再替夫人保个媒,却是我娘家兄弟的孙子,我娘家的兄弟也在军中。
他只有一个独生儿子,走了文官的路子,在太仆寺做少卿。
长孙在侍卫处,已经成婚了。
这个是次孙,在国子监读书。
今年十五,将来中个秀才,在六部找个司务主事,应该不难。
这个是我保媒,我弟媳妇侄儿媳妇都觉得可行,老姐姐呢?”
石梅道:“这事儿我还没得及跟她母亲商议。”
陈夫人心里停当多了,心里庆幸荣公夫人做事稳妥。
女方不知道曾经换人,免得他日尴尬。
陈夫人怕石梅多想。
其实,石梅能够理解,这种没有小定的婚事变数很大。
这个时代虽然有陈夫人这种只看人品不堪家世的人,也就有他儿媳妇那种只看家世门第之人。
这个不能责怪。
且这样的婆婆,石梅也不乐意。
毕竟陈夫人隔着一层,也不能看顾一辈子。
媳妇许多时候还是跟着婆婆过日子。
石梅说要等跟毓秀商议,陈夫人也就不再说了。
关于礼物,石梅就说:“姑娘不知道说的是谁,若是给了礼物反而露馅。
不如夫人拿回去,将来我们丫出阁,夫人来添妆,也是她的福气,岂不是更好?”
陈夫人接受了石梅的说法,越发觉得失去了石梅这个亲家是自家的损失。
石梅看着陈夫人的爽快明理,对他娘家侄媳妇与侄孙子有一定的期待。
却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因此暗地里派人了解陈夫人娘家沈家的底细。
石梅觉得若是婆婆人品好,那时候再相看儿子。
金山很快就有了回信,沈老爷一妻二妾。
两个嫡子,两个嫡女,再有一个庶子,一个庶女。
庶子才十岁,庶女八岁。
小妾都是原配夫人的丫头出身。
靠着原配过日子,十分乖顺。
沈夫人的父亲是个军中的武将,娘家的兄弟也在军中任职。
长子媳妇就是娘家侄女,关系很好。
但是,从也有个坏处,看不出沈夫人真正的心性了。
长子媳妇是侄女儿,次子媳妇入门肯定不讨好。
沈家已经走了文臣的路子,
应该迎娶文官家的姑娘做儿媳才是。
如今娶了娘家侄女,肯定十分受宠。
从此分析,石梅觉得这个次子媳妇不好做。
陈夫人半路换人了,石梅若是不同意这门亲事也不算失信。
不过,石梅还是决定征求一下毓秀的意见。
四品管的门第很不低了。
长子媳妇是婆婆的娘家侄女,
白家却是白身。
毓秀便觉得有些齐大非偶:“我没本事,雅娟性子懦弱,在姑侄婆媳手下……”
第135章 保龄侯府
石梅明白毓秀的意思, 她觉得雅娟嫁进去只怕不和谐。
毓秀依靠的只有荣府, 到时雅娟受了委屈,石梅跟陈夫人是好友,倒是不好拿出手段替雅娟张目。
贾赦也不会对燕候的舅舅家怎么样,雅娟简直就是白送。
石梅颔首:“我知道你的意思, 我会让你弟弟注意一下工部这些衙门的主事司务家的女儿。
再有,你嫂子提议堂哥儿在金陵老家聘娶族里侄女的建议,你觉得如何?”
毓秀道:“我给堂哥儿写了信, 他说只要外祖母觉得好就好。”
石梅就笑了:“这是什么话嘛。”
毓秀道:“我也觉得只要母亲您看上的人,必定不错。”
石梅就说:“那就让贾数贾玫的女儿年底上京来过年,届时, 你与堂哥儿亲眼看看人品。
不过,这两个丫头雅娟应该认得,你也可以询问雅, 她喜欢那个姑娘。
我的意思, 两个都好。
又或者,后街贾燮, 贾齐两家, 也有适龄的女孩儿,他们如今都在军中有了五品的职位。
女儿也都在府里上过学了,容貌能力都很不错。
掌管庶务,管理几家店铺什么不在话下。
如今族人们家里几乎都有生意,家家户户都有几百亩的良田,嫁妆赶不上你呢, 几千银子应该有。”
毓秀道:“母亲您说的什么话。
如今锦堂有五品岳父看得上,就是他的造化。
我是没意见,就是他那个差事藏头露尾,我就怕后街的几位哥哥们瞧不上。”
毓秀这个口气是想就近在京都做亲。
这也能够理解。
毕竟白家在京都势单力孤。
石梅便说:“这个就更简单了,赶明儿我让你嫂子打听打听,你听消息吧。雅娟还小,先不急,总归要找个稳妥的人家。”
毓秀感激不尽的走了。
石梅这边,就要拒绝陈家的婚事。
人孩子十五了,一般人家也要说亲事,不答应就不能再拖,耽搁人家的相看。
石梅拒亲很委婉。
石梅再见陈夫人,十分亲热。
然后,家里荷塘的新鲜莲藕,或者说灵植藕,一家一箩筐一箩筐送了去。
但是,石梅只说些家长里短,不再提起婚事。
陈夫人就明白了,这婚事不成了。
陈夫人做媒主要是愧疚。
不成也就罢了。
沈家四品官家的儿媳妇,不难相看。
十月中旬,史家忽然上门讣闻。
史鼏殁了。
石梅十分吃惊。
史鼏身子虽然不好。
但是,石梅给他们一家三口都送了灵玉。
家里多了灵植菜蔬,也给史鼏一份。
怎么忽然就殁了?
询问方知,史鼏因为身子的缘故,并未领差事。
故而,十月带着妻女出门踏青,熟料竟在城外无端端惊马,马车翻滚落入沟底。
史鼏的夫人与女儿,都只是擦伤,性命无碍。
惊马的之后,史鼏迅速将她们母女给绑在座位上。
史鼏自己却被甩出了车厢,脑袋正好碰到石头上,后脑勺整个凹了。
史鼏被营救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气息。
如今史鼏的尸体还在顺天府,他夫人与女儿回府了。
已经请了太医。
史家嫡枝都不在京都,只有十房族人在京。
如今是他们在照顾史家母女。
送讣闻的是史家的族老。
他跟贾母是平辈。
他来是个贾母商议,史鼎史鼐两个,给送信最好?
眼下的情势很微妙,就是给哪个侄子去信。
谁先回来主持丧礼,估计谁就能继承保龄候。
同时也要恩养史湘云这个侄女儿。
这一辈子,石梅并没有接史湘云进府居住。
史鼏也没有送女儿进府的意思。
石梅估计,是不是正是史鼏死了,他夫人也精力不济,这才担心女儿,把女儿托付给石梅这个姑祖母?
但是,眼下的事情,必须是荣府要伸手管一管。
至少在史鼎史鼐回家之前,给他把事情撑起来。
对于给谁送信的问题,石梅不准备偏私谁。
“长兄殁了,两个弟弟都该去信。
他们兄弟都成年了,史家的事情让他们兄弟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