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贾琮拧起丢给张老爷子:“父亲,这就是您无为而治的后果,您看怎么整呗。”
张老爷子可没苦口婆心,让贾琮陪着喝酒,然后驱赶贾琮:“老子一辈子去漠北喝西北风吃雪水,也没耷拉脸。
你来陪我吃顿饭耷拉个脸。
老子给你推上了进士位置了,还不够累,还想老子举着你?
要不要脸?滚蛋!”
张老爷子说穿了,还是无为而治。
贾琮已经知道惭愧,还说什么呢?
不用教导了,应该知道如何干了。
贾琮回去想了想,二叔干工部,二哥干兵部,他干什么好呢?
干户部吧。
虽然耽搁几个月。
但是,荣府的孩子清理账务那是一把好手,再是烂账,也能理出头绪。
贾琮一说想去户部,不用贾赦出面,贾琏就托付人给他丢去户部。
赶明儿,户部侍郎有子侄直接丢兵部,或者丢去奉圣军锦衣卫。
之后的日子,贾琮依旧奉召进宫。
但是,闲暇的时间就在户部历练。
从最基本的整理仓库账务开始,整理积年的账册,进行繁琐的收支核算。
贾琮首先到广盈库核算账务。
后到印钞局核算账务。
当然,能给你看的都是账实相符的账本。
就看你看不看得明白。
很快,贾琮的才能就显出来了。
贾琮自己有一套整账的手段。
到了月末,主事询问核算库房账务的情况。
两位比贾琮早到户部两个月的庶吉士,还没摸清楚门道,汇报说正在清理。
贾琮已经把自己掌管的广盈库库存情况,说得头头是道。
印钞局账务的情况也说的清清楚楚。
贾琮被户部云南清吏司员外郎看上。云南清吏司是户部最为忙碌的地方,掌核云南之钱粮奏销及各厂之税课,漕政事务。
贾赦贾琏都很高兴。
云南清吏司的差事最为复杂,不仅掌管钱粮课税,还涉及漕科、仓科、支科、火房。
贾琮把云南这一档事情摸清楚,在户部也能够立住脚跟。
到了地方,主管一府的钱粮,就手到擒来。
贾琮依然出去喝花酒,打茶围。
却是比之前有了节制,知道量入为出。
人家约他三五次去一次,差事忙,老婆怀孕都成了好借口。
石梅张氏都舒口气。
贾琮从阳光少年,慢慢适应了社会。
石梅张氏从贾琮的身上发现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漏洞?
教育孩子们不能一味阳春白雪的教育。
石梅教导孩子们积极向上,教育孩子们悯农,怜惜贫弱,富足之后回报社会。
却没有教导他们应付阴谋诡计。
这主要是因为贾珠贾琏两人成人成才太顺利了。
石梅张氏都忽略了。
贾珠贾琏虽没有刻意教育,他们本身经历了荣府的兴衰。
虽然只是领略皮毛,也足够了。
这个任务其实应该贾赦负责。
很显然,贾赦并不会教育儿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一种经历,对灾难的认知应对防御。
石梅把这个任务交给贾赦,让他现身说法。
张氏算是松一口气。
然后,张氏一番挑三拣四之后,终于下定决心,给迎春定亲了。
迎春许给了大理寺卿的嫡次子。
这个嫡次子十七岁,身上有秀才的功名。
而今在国子监读书。
这个大理寺卿的老家在直隶。
嫡次子媳妇不用守家伺候婆婆,可以跟着夫君外放。
惜春却许给冯紫英。
这个冯紫英是她母亲亲自上门跟张氏求亲。
贾赦很乐意跟冯唐结亲。
冯唐的夫人不在乎惜春是庶出。
她亲自见过惜春,惜春爽朗大方,标志又能干。
她明说不在乎嫡庶。
张氏这才应了。
两门亲事其实并未说定是那一个女儿。
但是,张氏固执的不喜欢武将人家。
贾赦又喜欢冯紫英。
张氏只得勉为其难顶给惜春。
石梅想着原著迎春死在武将家里,也没阻止。
贾赦反正喜欢冯紫英,只要做女婿,是谁他也不计较。
张氏叫了青樱,告知惜春的婚事。
青樱得知惜春的女婿是个爵爷,倒是实实在在地给张氏磕了三个头。
青樱这些年十分老实,主动掌管了张氏的针线房,除了躲着做针线,很少主动出面。
张氏待她也不错,吃穿不愁,也不阻拦惜春跟她见面。
迎春惜春的这两门亲事说定,已经进入腊月。
这一年除夕,贾赦贾政贾琏依然进宫。
祭祖依然由贾敬贾政贾琮贾璋贾瑜几个担任。
贾珠让管家李兴送回三车河南土仪,让家里送人情。
然后,贾珠告诉家里一个好消息,胡嫣然怀孕了。
石梅十分高兴:“萱儿两岁半,是该怀孕了。”
张氏眼睛一亮:“兰儿也两岁了也?”
石梅戳戳张氏:“怀上了应该高兴,却不好催促,不要给灵丫头压力。
再说,筠丫头才怀孕,灵丫头又怀孕,开年迎春惜春都定亲了,你忙得过来?”
张氏笑道:“真要怀上了,忙死我也乐意。”
石梅敲打桌面:“嗨嗨嗨,今日腊月初十啊,也不忌讳。”
张氏自己打下嘴巴:“坏的不灵,好的灵。”
石梅一笑:“你走吧,别逗我笑。”
迎春惜春订婚了。
石梅觉得时间紧迫,用灵力牵引辅助,指点修炼。
惜春比迎春的进步大些,但是,距离练气入体还差得远。
石梅很郁闷,她怀疑,这两人根本不是原著的那两个丫头的魂魄。
不然金陵十二钗,榜上也有名的人物,根基怎会差呢?
不过,这两个丫头身子强健,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的同龄女子。
这一年正月。
荣府从正月初一开始宴客,主要宴请后街的族人,再有金陵的族人。
正月初二,张氏水灵归宁。
荣府的出嫁女,贾敏元春也回娘家探亲拜年。
荣府摆宴,宴请贾敏元春两位姑奶奶。
后街的族人齐齐上门探视,两个女儿收到的礼物堆成小山。
当然,发出去的红包也不老少。
总之,大家都高高兴兴。
正月初三,宁府设宴款待两位姑奶奶,请了后街的几位小媳妇与侄女儿进府陪客。
张氏放心不下怀孕的媳妇,又有姑子侄女归宁,她下午回了荣府。
正月初四,贾敏元春各自回府。
贾敏回家主要是宴请青玉的同学。
元春回家,则是因为要回家照顾祖父祖母。
再有她公爹婆婆也上京了。
元春的妯娌因为夫君三次科举落地,被家里安排去户部做刀笔吏,心气不顺。
如今杜家妯娌三人,元春跟大嫂都是翰林夫人,只要她是举人娘子。
刀笔吏将来顶多就是个四品官。
一辈子甭想做到一二品。
她这一低头就是一辈子压头。
元春的娘家一次就给杜家送了四份年礼。
宁府荣府贾政,各一份,贾珠还单另一份。
她的娘家只有一份礼,还比杜家的年礼薄了三成。
她也觉得丢人,回娘家跟掌家的嫂子争嘴几句。
这样七七八八,初三回家就说病了。
原本,杜阁老夫人让元春在娘家玩到初七,见过父亲与大伯父再回家。
结果,听说妯娌病了,元春也不好意思多待。
张氏给元春收拾荣府的新鲜瓜果,也有自产的,也有贾珣的水果铺子赠送,总之零零总总收拾一车的礼物。
宁府的杨氏也给她收拾半车礼物。
贾敏赠送半车。
再有族人王淑华赠送,拢共拉了四驾马车回去。
元春是聪明人,也无需多言。
石梅叮嘱她回去好好伺候公婆祖父母也就罢了。
初五,石梅吩咐张氏叶筠婆媳歇息一天。
她亲自带着迎春惜春探春做了麻辣三鲜原汤三种口味的高汤锅子。
再准备各色肉片:牛羊猪肉片、鱼片、鸡脯肉片,猪肝,鸡肝,鹅肝。
又准备了十几种蔬菜:菠菜,小白菜,香椿芽儿、香菜荠菜、杞芽儿,豆皮儿,黄金芽儿、绿豆粉丝这些配菜。
自己个涮菜吃。
然后,男人一桌,女眷一桌,各自桌上三锅子。
结果,宝玉贾琮贾璋包圆了肉食。
石梅张氏叶筠迎春姐妹喜欢吃蔬菜。
迎春就说:“吃桌席不如吃锅子舒服。请客就吃火锅子多好啊。”
张氏就拿眼睛白她,拿火锅宴客还不叫人笑死?
却有不好出口,怕婆婆多心。
石梅却不在乎:“嗯,这还不简单,你们不想吃酒席,只管来呗,我给你们弄。”
张氏就说:“母亲,您别太宠着他们,赶明儿去婆家谁还这般宠着她们?”
石梅道:“正因去了婆家不自由,更要舒舒服服过几年。”
迎春惜春左右挨着石梅撒娇:“最喜欢祖母了。”
张氏嘴里说着责怪的话,眼睛里却满是笑容:“我就喜欢探春丫头,怪乖巧懂事。”
这个席面只是缺了湘云。
湘云的母亲病入膏肓。
湘云去了碧云寺陪伴她,不知道能不能打过这个严冬。
太医说了,过了严冬,到了春日里,只怕又能多活一年。
正月十六。
迎春惜春一起小定礼。
荣宁街披红挂彩,热闹极了。
第170章 保龄侯府
迎春的未婚夫叫赵昀。
赵家世代书香, 传世已经数百载。
据说家里修建了一座楼, 专门用来存放书籍。
张氏的要求是言情书网,孩子聪慧。
贾敏比照她的要求寻找的人家。
张氏其实也想给惜春寻个言情书网的女婿,可惜贾赦看上冯紫英。
张氏也只有愧对惜春了。
不过, 张氏跟冯家谈定的聘礼是三万。
这便是说,惜春将来至少有六万两的身价。
石梅不担心张氏会刻薄谁。
如今荣府在江南的土地不再扩张, 依旧保持两万亩。
每年的入息稳定在四万两。
东省地的功勋田,却因为张珏开辟了牧场与药材种植。
每年的入息已经达到了六万两。
石梅让他每年只运送四万两进京。
余下两万两, 就地购买山洼地, 让张珏扩大牧场的规模。
除此之外, 荣府陆续在铁槛寺投资五万银子改建。
如今已经进入回收模式。
那里的梅林,竹林,桃林,杏花林,梨园、榴园,桂花园, 玫瑰园,都已成了气候。
园里修建了茅屋竹舍, 很受京都举子追捧。
甚至有落地的举子,租赁荣府的泥巴茅舍作为居所。
这里没有喧闹, 没有声色犬马,只有蓝天白云,鸟语花香。
俨然成为读书人的天堂。
这里读书人一多,许多人家宴请文人雅客, 就会租赁荣府的园子。
这已经成了一门生意。
虽然不是暴利。
但是,铁槛寺自给自足之后,这五百亩的园林每年盈利八千两。
这只是开放三百亩观赏园,另外二百亩的花圃,正在培育阶段。
一旦花圃投放市场,会更加盈利。
二月,太后懿旨,在京都三百里范围选秀,充盈新帝后宫。
懿旨一出,整个京都如同打了鸡血一样。
虽然太子已立。
但是,新帝只有一个儿子,再有皇子,最差也是一位亲王。
却皇后无子,太子也非嫡出。
若是妃嫔生下儿子,再过继给皇后,未必不能正位东宫。
如今的皇帝,也非元后嫡出呢!
石梅却在收拾礼物,准备进宫求见太后。
懿旨一出,石梅也征求了王淑华与探春的意见:愿意入宫竞选,还是家里托关系落选。
王淑华犹豫不决,毕竟那是娘娘呢。
探春却干脆的很:“三位姐姐都没有竞选皇妃,孙女没有那个福气,也没有那个心思,求祖母替孙女安排。”
至于贾政的心意,石梅根本不考虑。
贾政也很识趣儿:“探丫头的事情全凭母亲安排。”
于是,石梅与张氏婆媳,带着两坛子美酒,一套灵玉酒盏进宫了。
这一回,翊坤宫的人直接把石梅带到了太后面前。
太后一见石梅婆媳就笑了:“我猜到你一准要来。
怎么,这一回还是免选?”
石梅颔首:“这是自然,我们老公爷有遗训,荣府只有沙场流血的男儿。”
太后颔首:“初选你们家孩子肯定在册,虽然你们二房分家了,贾侍郎也是三品官,足够为妃。
复选是本宫与皇后一起甄选,只要皇后无异议,本宫这里没问题。
说服皇后,你们家应该没问题吧?”
石梅早就想到这一层。
石梅与张氏起身告辞:“如此就多谢娘娘眷顾,臣妇就告退了。”
石梅这里出了翊坤宫,就去了醇正皇后的坤宁宫。
张菀在新皇登基后,便被新皇册封为皇后。
新皇登基一年,她自己没生育,张家承恩公的旨意,也迟迟没下。
张菀心里其实很不舒坦。
不过,她不介意选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