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医学现在的重头项目是医疗机器人,这还是跟北京方面合作的项目,不容有失。”谢朝说,“我虽然也参与这个项目,但我最想做的其实是携行外骨骼。”
余乐能接上这个话题:“携行外骨骼这几年发展趋势不错啊,军工、医疗、康复、救援,都有用武之地。”
谢朝看着他,低声说:“我做的第一副外骨骼,是给我妹妹的。”
#
四月伊始,商稚言收拾背包,拎着电脑,高高兴兴离开财经新闻中心,下楼来到了新媒体新闻中心。
新媒体中心和社会新闻中心共享一个宽大的开放式办公室。行政给她们几个轮岗的新记者安排了位置,商稚言左看右看,找不到崔成州:“崔老师呢?”
新媒体的行政笑了:“崔成州是社会新闻中心的,你找他干什么?要找也应该找李老师吧。”
商稚言有些尴尬,忙搪塞过去:“他有个录音笔落在财经那边,我给他拿过来了。”
浪潮社直到前两年才开始给新媒体中心安排独立的专职记者,商稚言跟的是李彧。她听崔成州提过这个人,三十来岁年纪,中传毕业,是新媒体中心稿件质量的把关人,几年间以一人之力撑起了新媒体中心的采编团队,能力惊人。
但商稚言现在还未见到他。李彧有一间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商稚言看见崔成州正在里面和他谈事情。
轮岗的伙伴小声跟她说:“听说新媒体记者在鄙视链的最低端。”
商稚言:“……有所耳闻。”
在记者业界里隐藏着许多不成文的鄙视链:政务记者鄙视社会记者,社会记者鄙视财经记者,财经记者鄙视娱乐记者……而所有传统记者,鄙视新媒体记者。
商稚言:“现在不是讲媒体融合么,新媒体中心也有独立的记者,也要出去采编,不像以前那样点点鼠标就发出去。”
小伙伴:“那之前那件事呢?”
上周浪潮社的新媒体和社会新闻两个中心又吵了一架。社会新闻中心的一篇周刊特稿同步在新媒体的两微一端刊发。新媒体的编辑有编辑权,她根据电子端阅读的习惯和读者喜好,修改了特稿的标题,凝练了一段足够吸引人眼球的简介。
于是名为《320伤医事件之后》的特稿,在两微一端上更名为《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简介集中在伤人者的背景和窘迫家境上,对医生和医院只字不提。
社会新闻中心的记者非常愤怒:抄袭马尔克斯的小说标题算是怎么一回事!我这特稿写的是伤人者吗?我写的是医院管理制度和社会舆论的渐变!
新媒体中心的编辑也十分委屈:用原标题根本没人会点进去看,改了之后虽然文不对题,简介和正文也没有太大关系,但可以吸引眼球,微信公众号一日突破十万阅读量,微博转发评论过万,讨论激烈。
“都是骂的。”小伙伴低声道,“骂的人全都是只看了简介和140的微博内容,热评都是骂撰稿记者和浪潮社的。看完全文的人倒是会讲道理,但情绪一上来,谁还浪费时间看全文,先和大家一块儿骂了再说。”
商稚言听着他嘀咕,眼睛一直盯着李彧办公室。她怀疑崔成州正和李彧商量她那篇人物采访的事儿。稿子昨日写好后,她先发给黎潇看,黎潇哭着给她打电话,不停地问:真的可以这样写吗?谢谢你……可是真的可以登出来吗?
商稚言跟她说可以,但自己却不敢确定。她知道,崔成州正在试图说服李彧。商稚言身为新记者,之前在财经中心轮岗,现在到了新媒体中心,她的稿件是应该为新媒体中心服务的,发到了别处,那就成了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几个轮岗的新记者这一天被安排到热线接待室熟悉工作。财经新闻中心是没有热线接待室的,这是社会新闻中心和新媒体中心专用。接待室其实就是个小会议室,门口斜对着浪潮社正门,会议室里有值班记者,还有几台电话、电脑,随时接听来电、接待来访者,收发报料邮箱里的新信件。
来访的人不多,商稚言接待了一个拎着布袋子的老人。老人颤巍巍坐下,颤巍巍从袋中拿出厚厚一大沓稿纸。商稚言当时心里就咯噔一跳:这难道是多年上访累积的材料?
老人颤巍巍开口:“小同志,你们这里出不出书啊?”
商稚言:“……出、出书?”
老人:“我写了一本书,是说我们这里民间传说的,你们可以出吗?”
原来他是走错了楼层。商稚言把他送到楼上的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忙得顾不上招呼他,甚至没让他留下书稿,喝了半杯茶就打发人走。商稚言忍不住小声问:“你们不先看看吗?”
编辑:“我们已经不接受群众投稿了。”
老人呆住了。编辑耸耸肩,往他手里塞了个橘子:“爷爷,你这样啊,你跟你孙子孙女说,让他们在网上给你找个店,你自己印一本看看就行了,那种也设计得很漂亮的。”
老人有些难过,有些惶惑,下楼时一直叨咕:“怎么出版社不出书了……”
商稚言没法给他解释,送他到地铁站之后才独自一人走回来。刚进写字楼大门,便看到保安冲她招手:“哎,来了来了,这个是浪潮社记者,你直接跟她说吧。”
保安身边的一个女孩转过头,看见商稚言,明显愣了一下,随即便露出热情笑容。
商稚言迅速在脑中检索印象,确定自己不认识她。女孩长相可爱秀美,不是一见即忘的脸。她晃了晃手里的一个信封:“我来找报社,希望你们帮忙找一个人。”
商稚言:“找人的话,我建议你去警察局比较合适。”
女孩笑了:“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你们一定会感兴趣的,有一个神秘人,从十年前开始,每个月都给我汇一笔钱。但我不认识这个人,对方也没留下任何信息。”
商稚言脑内那根弦叮地动了。她忙领这女孩走向电梯。
电梯门光滑如镜,商稚言正和女孩闲聊,忽然从镜中看见,女孩的步姿有些别扭。她穿了一件长及脚踝的裙子,站定时不觉有异,但走起路来总有几分微微的不平衡,若不是着意观察,很难发现。
女孩捕捉到商稚言的眼神,商稚言便问她:“你的脚受伤了吗?”
“是啊,”女孩笑道,“好久了。”
她撩起裙角,大方露出右足小腿。小腿穿戴着一具黑色的携行外骨骼,结构简单,造型小巧,很难被发现。商稚言霎时间一愣:她在新月医学的展示区里见过这副外骨骼的样品。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小陆把它吹得天上有地下无:这是谢工最新完成的外骨骼样品,材料轻且韧,鲁棒性稳定,符合人体工学特点,尤其适合康复治疗后期的伤者使用,不削减肌肉动力,适当增加支撑和移动能力,是相当完美的作品。
“厉害吧?”女孩带几分快乐的骄傲,,“这是我哥哥给我做的。”
作者有话要说: 故事之外的事情:
小陆来到办公室,震惊地发现谢朝并不在。
他联系谢朝。谢朝:我去吃夜宵。
小陆:……
谢朝:小陆,你是不是想追隔壁阿波罗生科的张克朋?
小陆:我、我、我没有。那是我师姐!……你认识她?那是师姐,我们是一般的,不是……普通的,不是,我们是比较好的校友关系。
谢朝:好的,再见。
他挂了电话,转头跟余乐说:我助理情商比我还低。
余乐大吃一惊:这可太罕见了吧!
----
谢朝:不,我情商并不低。(思考三天后得出结论)
----
记者鄙视链:取材自朋友的日常聊天,这个点真的好好笑。
鲁棒性:即面对危机和错误的时候,系统维持正常运作的功能,robuts的音译。
出版社不出书:取材自出版社编辑朋友的日常。常有中老年人拿着手写书稿去出版社询问,但现在的出版社真的已经不接受这样的投稿了。他说还有老人拎着礼物过来,想出家谱族谱,想出自己写的小说。拒绝之后看到大爷们可怜巴巴的眼神,很让人难过。
我问:你拒绝网络投稿的作者,就不难过吗?我们也有可怜巴巴的眼神啊。
他:不难过,我又看不到( ̄▽ ̄")
然后还有一个有趣的点:上门询问出书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大爷,没有大妈。难道大妈们不写作不创作了?细想下去很有意思。
第41章 火点(5)
可以制作外骨骼的哥哥,这样的人商稚言只认识一个。
女孩冲她伸出手:“你好,我是谢朝的妹妹,谢斯清。”
商稚言懵懵地与她握手,脑子里一时间还转不过弯。谢斯清怎么变成了这样?她当然记得她,那个从未见过面但总在谢朝口中听到她各种事情的小姑娘。她以前是可以骑自行车的,她那辆女式自行车的车头上,还贴着皮卡丘的贴纸。
电梯门开了,商稚言还没来得及问,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问。她带谢斯清走向热线接待室,谢斯清对浪潮社的环境很好奇,但她看上去对商稚言更为好奇:“你坐在哪儿呀?”
没等商稚言回答,她又接着说:“姐姐你别吃惊,我认得你的。你是我哥哥的朋友商稚言。我还认得余乐和应南乡。”她抬手指比划了一个长方形:“哥哥有一张你们四个人的合影,是余乐生日那天拍的,就放在他家里。”
商稚言:“……”
谢斯清:“我哥这人,很深情,很长情。”
商稚言:“是吗?”
她半信半疑。
谢斯清在热线接待室坐下之后,从信封里掏出了一张卡和一张极长的流水清单。
该卡户主名为陈瑛,2010年12月开卡,紧接着从12月开始,每个月的20日,卡里都会存进500元。
“这张卡装在一个信封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扔进我家信箱的。”谢斯清告诉商稚言,那时候谢家一家四口全去了美国,家里只留佣人和司机,因谢辽松每月都要回国处理工作事务。但那信箱已经久不使用,连钥匙都不知放在哪儿,直到三年前拆除旧信箱,佣人才发现里头有一个纸面已经发黄发脆的信封。信封里除了这张卡,还有一张写着银行卡密码的纸条。
因收信人是谢斯清,佣人便告诉她这件事。谢斯清当时还没有回国,但她觉得此事十分有趣,便让佣人好好保管信中内容物,直到今年回国,她才认真处理。
“这张卡的磁片已经过期了。”她举着卡说,“我没办法在自动柜员机上使用它,所以我去柜台查询,顺便打印了清单。”
从2010年的12月到现在,卡里已经有十万余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谁给你的?”商稚言好奇,“你心里没有底吗?”
“我不认识叫陈瑛的人。”谢斯清想了想,又说,“写密码的纸条上还写着一行字,但有点儿模糊了,好像是……祝你健康?”
商稚言欲言又止,沉思片刻后才开口:“斯清,你能告诉我你出了什么事情吗?这会不会跟你……的脚有关系。”
谢斯清想了想,她并没有抗拒这个话题:“会吗?但爸爸和哥哥都说,当时绑架我的人还没放出来。”
“……绑架?!”商稚言失声,“发生了什么事!”
这回轮到谢斯清发愣了:“我哥没跟你说?”
商稚言摇头。谢斯清耸了耸肩:“一点小事故。还是等他跟你讲吧。有人找你。”她冲商稚言身后示意,商稚言回头,看见崔成州在门口冲她招手。
崔成州身边还站着李彧。商稚言以往只看过李彧照片,没见过真人,发现他人倒不像照片上看起来那么瘦弱,鼻梁上一副黑色细边框眼镜,一双眼睛正上下打量商稚言,像忖度和评价着什么。
“李彧,你BOSS。商稚言,我徒弟。”崔成州简单引见,“特稿通过了,周五发。”
商稚言心中一阵激动。浪潮社两微一端周五的特稿位置,是专门用来发高质量和大事件稿子的。她之前从未想过能得到这个时间段的特稿位置,一时间乐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崔成州疯狂冲她眼神示意,她忙向李彧道谢:“谢谢李老师。”
“不用。”李彧说,“稿件质量很高,崔老师对你评价也非常高。希望你在我们新媒体中心继续用心工作……”
商稚言忙点头。
李彧这时又接上一句:“成为新媒体中心的一份子。”
崔成州叹了一声:“你放弃吧,李彧,这是我徒弟。”他不再跟李彧争辩,拍拍商稚言肩膀,回自己工位去了。
李彧盯着崔成州背影,忽地一笑:“老崔说你是他徒弟。”
商稚言不解。,李彧盯着她低声道:“老崔学生很多,在财经中心他是负责调/教新人的。但能被他用徒弟称呼,你还是第一个。”
商稚言傻笑不已:“我是要跟着崔老师的。”
李彧:“跟着我不行吗?”
商稚言:“可是,可是崔老师他高中时候就已经跟我说好了的。”
“噢……”李彧点点头,恍然大悟,又带点儿遗憾,“他这么早就看中你了啊。好了,去工作吧。”
商稚言:“我会努力的。”
李彧又笑了:“我也会努力的。”
他冲商稚言摆摆手。
新媒体中心的主任只负责行政和人事工作,具体的媒体工作内容基本全由李彧控制。商稚言以为李彧会是个不太好相处的领导,但没想到他毫无架子,还十分亲切。谢斯清见她回来,小声道:“姐,你们单位的同事都挺好看的。”
商稚言心想,她说的肯定不是留着一圈胡子的崔成州。
仔细记录下谢斯清说的这事情,商稚言决定先联系银行问清楚卡的事情。谢斯清一脸还想跟她继续聊天的样子,商稚言却被同事叫走,去参加新媒体中心的员工培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