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孟一直都很关照余简,也一直把余简当成妹妹看待,这次他过来,与其说是受到大家的推动来找余简要说辞,不如说是想要借这个机会出来清静清静。
余简的神色也很平静,静静地看着他:“汪孟师兄,我之前说的话还算数,当你熟悉的地方变得陌生,离开或许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汪孟师兄要是愿意,我那里还有很多工作机会。”
这是余简第二次跟汪孟提出这个建议,她是真的相信汪孟的能力,也愿意给汪孟机会。
相对于不熟悉的陌生人,汪孟不管是能力还是人品都值得信赖。
汪孟抬头看着余简。
如果是在以前,他可能毫不犹豫婉言拒绝,但这一次,他却迟疑了,甚至内心深处已经偏向余简,偏向于离开工厂。
唯一让他放不下的,就是工厂的未来:“这毕竟是老师的心血,也是你的心血。”
余简微笑:“老师早就放下了,我也一样,反正不管工厂怎么发展,他们都不可能吞了属于我的那一份分成。”
最重要的是,不管工厂的负责人怎么折腾,哪怕折腾倒闭,垃圾处理器这个产品都会有人接手,无论如何都依然会被售出,再加上这些年早已售出的垃圾处理器,她的账上,依然时刻会有环保值增加,这才是最重要的。
余简的话让汪孟终于下定决心:“好,我听你的。”
第206章 简约集团
汪孟在跟余简聊完之后, 又特意去找了齐教授, 交谈了几个小时。
不久之后, 汪孟跟工厂方面提出辞职, 理由是最近有些身体不适,可能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怕打扰工厂的正常进程,索性提出辞职。
工厂方面礼貌性地挽留了一下,便同意了汪孟的辞职申请。
不久之后,汪孟的职位便有人顶替。
直到这时,汪孟才松了口气,他不怕自己的职位没有人顶替,就怕因为他的离开导致工厂有所损失。
事实证明他的离开并没有对工厂方面造成太大影响,甚至在新的技术部负责人上任之后, 研发部门直接开始了一系列的研发工作,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对此,汪孟在跟齐教授聊天的时候忍不住连声叹气:“这样冒进, 也不知道对工厂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齐教授只是摇头:“既然你已经离开了, 工厂的事已经跟你全无关系。”
汪孟心底对工厂还是有一些怀念的,毕竟这是他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甚至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 他都把这份工作当成一辈子要做的事。
当年的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主动离开, 现在的他回忆起当年,更多的是怀念,却没有太多遗憾。
或许是在经历过后明白了一些道理, 了解了世界上的事并不能完全如他所愿,人也好、事也好,终究有一天会分别,只看时间长短而已。
在工厂方面完全稳定下来之后,汪孟的心境也逐渐平稳,开始收拾东西,打算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S市。
S市现在的发展可以说是被全国所瞩目,也被全国人民羡慕,作为最先发展起来的城市,S市不仅仅只是商业中心,也是通讯中心、服装中心、研发中心,在多种支柱产业的支持下,S市毫无疑问走到了顶尖的位置。
S市的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最早跟余简合作的领导已经晋升,并且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始发展其他城市,甚至是整个省。
在这个过程中,余简多次跟这些领导达成合作,也算是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虽然整体发展比不上S市,国家和政府也不会将那么多城市全部压在余简身上,但总体来说,S市的率先发展确实让不少人有了相关的经验。
国家整体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
这一点不仅仅跟S市政府原本的领导晋升有关,也跟最早在S市实习过的那批学生逐渐在各个政府部门掌握话语权有关。
最早的那批学生是从国内各大高校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才,本身资质出众,又有S市的城市建设实习经验作为支撑,在进入基层政府部门之后,就已经有了天然的优势。
不过政府部门的晋升是有规律的,除非有大贡献,否则很少有人能在短时间内晋升,这也使得这批学生不得不沉淀下来。
但也是因为这样,这批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了解当地的城市特色,并在S市成功发展的同时,能够研究更多关于S市发展的资料,通过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才能,举一反三,研究出一套适合当地城市的发展之路。
这样的学习、研究是在沉默中进行的,在前期完全没有任何展现,直到这批学生逐渐掌握部分话语权,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直到掌握全部话语权。
国家的发展进行就在这一批批学生的努力中开始爆发。
与此同时,余简在S市的研究所也研究出了许多研究成果,比较基础的有化肥、农药等,寻常一些的有生活用品,还研发出了不少电子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
其中化肥、农药、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S市本地就有大型工业区,又是余简的大本营,产品一经研发成果,就能在短时间内建厂生产,且在全国范围内销售。
余简在这个方面采用的是薄利多销的原则,不管任何产品被研发出来,生产销售的定价都只是在成本价上涨一点点,不会因为产品属于独家,就大幅度提高定价。
这些工厂和公司全部纳入“简约集团”的优势在于,哪怕新公司刚刚才成立,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也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闻声而来,希望能进入公司。
这样一来,就算是一个全新的公司,但是因为公司里有那么多人才作为支撑,也能使得新公司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较有规模的中大型公司。
“简约集团”的名声就是在这样的进展中一点点扩大。
但是对余简来说,这个过程反而是轻松的。
早期的时候,不管任何生意都需要她亲力亲为,比如说一开始卖营养液的时候,为了赚那点钱,她几乎要忙上一整天。
后来开美容院,相对来说要比卖营养液的时候稍微轻松一点,但也一样很忙,为了生意,她不得不在S市车站的小美容室里呆上六个小时整,且不管任何事都要她自己处理。
之后的一些生意都是如此,每次都得费上很大一番劲。
随着她名下的事业越来越多,她虽然不需要在某个地方呆一整天,却也要处理很多事务,特别是在底下的人没有培养出来的时候,碰到任何事都需要她过目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能实施。
直到S市开始发展,余简跟国内的各大高校搭上关系,她逐渐走上了不缺人的道路。
特别是这些年,“简约集团”的名声打响,外面的人只要一听到“简约”两个字,已经是条件反射地产生信任,那些找工作的人也愿意到“简约集团”旗下的公司。
正因为如此,想要进入“简约集团”的人数非常庞大,不仅是应届毕业生,就算是已经有工作的人,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也愿意到“简约集团”。
从这个时候开始,“简约集团”的摊子越铺越大,余简却反而越来越空,哪怕新公司成立之初会忙一段时间,但因为公司基本上都能在短时间内步入正轨,反而能让余简很快放开手,任由公司自由发展。
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是基本上每一家新公司的员工,只有第一批员工才能见到余简,之后公司扩张新招收的员工对余简大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余简”这两个字在偌大的商场中,也成为了特殊的存在,被戏称为“见不到的老板”。
这个称号很快传开,特别是在“简约集团”内部,得到了众多的支持,甚至还传到了余美等人耳中,有几次余美跟余简见面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调侃几句。
也有不少老板想跟余简合作,一起做生意,只可惜余简自己名下的产业摊子已经太大了,余简就算有心,也无力。
实在没办法,余简只能特意从自己庞大的资产中,拎出一笔资金,新建了一个公司组建专业的团队,专门对一些小公司进行投资,美其名曰国家的商业市场不能一家独大。
为了避免被置喙,余简特意要求这支团队在跟那些小公司进行合作时尽可能让利,即便是占有公司份额,也是少量占有,至少从投资和公司占比的角度看,投资的金额要远远高于占比的份额。
对余简来说,这笔资金只是她庞大的资金中的一小部分,哪怕拿出这部分资金,哪怕这部分资金完全亏损,对她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毕竟“简约集团”旗下那么多公司每天都会为她创造巨大的利润。
但是对那些资金不足的小公司而言,余简的资金支持无异于雪中送炭,也让一些小团队、小公司在短时间内就有了新的突破。
投资这些小公司的问题在于投资回报的速度相对比较慢,短则几月,多则几年,于是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余简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固定向投资公司汇入一笔款项,不仅仅是用于支持新公司,也是对原来已经投资的公司的再支持。
但即便如此,余简手里的资金量依然很大。
所以在各大银行纷纷找余简,希望进行投资合作时,余简几乎想也没想,就点头同意了下来。
这些银行几乎都是国有银行,投资的也是利国利民的项目,相对政府牵头的城市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会产生一定的利润,但总体还是以民生项目为主。
比如说高速公路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铺设高速公路需要大量的资金,除了国家之外,还有一些大型的国企等会参与其中,因为涉及资金量过于庞大,就会采用收高速过路费的方式进行盈利。
高速过路费一部分用于后期高速公路的维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下一段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尽快达成发展目标。
走到这一步,余简对于金钱已经没有太大的**,她手里的资金在她眼里仅仅只是一串串数字,每天都有大量数字进来,又有大量数字出去。
相对来说,余简也很喜欢看到城市甚至国家在她的注视下变得越来越好,除了这些可以产生盈利的项目之外,她每年向全国各地政府捐出的钱款就不计其数。
也正因为如此,哪怕余简的产业越铺越大,也没有人阻挠她的发展,或者说没人敢阻挠。
第207章 最好选择
由于内地市场发展太快, 有些不相关的事自然而然被忽略了。
直到有人费劲千辛万苦找到余简, 希望余简能放开对外对西方国家销售电子产品。
到了这时候,余简才想起来之前西方国家的禁令下达之后,她直接取消了对西方国家的电子产品所有单子,也意味着达成了反禁令。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发展越来越快,哪怕没有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单子, 国内工厂每天的产量都处于爆炸状态,一直都供不应求。
特别是之前跟余简有过合作的萨琳娜。
一开始两人的合作只局限于钻石饰品相关,但是随着国内的研发成果越来越多, 余简尝试性地跟萨琳娜联系, 沟通完关于产品的用途之后, 萨琳娜几乎没有考虑太多就答应了下来。
萨琳娜本身在N国就有比较强大的实力, 再加上她为人比较强势,连钻石产品都能支撑下来, 并占据一席之地, 更何况是新型的电子产品。
相对于普通的商人, 萨琳娜在这方面有着极强的实力,无论是从推广的角度还是沟通发展的角度, 都使得她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大。
短短几年时间, 萨琳娜在这方面就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以至于她在N国当地的地位越来越高。
除了N国之外,这些产品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毋庸置疑的是,由“简约集团”生产的这些产品不管是技术水平, 还是售价都有着巨大的优势,作为后来者,“简约集团”成功居上,研发了许多世界顶尖的技术,成功遏制住了部分西方国家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发布的禁令也如同泥牛入海,连一丝风浪都没有掀起。
先进的技术对余简而言并没有任何难度,她本身就是大量技术的集大成者,国际先进的那些技术,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优势。
最最最重要的是,华国的武器研发水平突飞猛进。
这自然也是来自于余简。
余简在确定不再跟B大深度合作之后,便着重对自家的研究所进行了大投资,因为她的身份摆在那里,很容易接触到一些普通人接触不到的人物,同时也能清楚知悉某些在外人眼里并不知情的地址。
各种新型武器的资料源源不断被送到这些地方,并且在短时间内得到认可和重用。
俗话说有一就有二,随着前面几次的资料顺利被采纳,后来余简寄过去的资料除了内部核心人员之外,再没有别人能看到。
当然,不是没有人想要查询寄出者到底是谁,邮包实名制政策也在推进,不过这会儿余简已经不再使用寻常寄件的方式把资料送出,而是采用更高科技的方式进行投递,就算是用最先进的监控设备,也很难查清到底是谁寄出。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资料也被顺利用于研发,并且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不菲的成果,甚至有一些武器在研发出来之后,从武器性能看,要比西方发达国家还要先进,大大提高了国内武器研发人员的信心。
国强则民强,新型武器的研发大大提升了国家的国力,使得原本弱势的华国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
正因为如此,西方发达国家才会突然焦虑,迫切希望与华国达成合作。
余简也没有拒绝合作要求,只是也没有给予特权,依然按照惯例的销售模式跟这些国家进行合作。
“简约集团”所有产业全部呈现出爆发性发展是在90年代初。
这时候国家很多地方发展已经初见雏形,哪怕是一些相对弱势的地区,也在多方扶持下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面貌。
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出意外发展成形,只是相对来说长三角的发展要比珠三角好不少。
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各地高楼耸立,各种用于建筑的新型材料被应用于城市建设,物美价廉的超强优势使得不少地区都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高楼大厦。
最早进入政府的一批大学生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前瞻性和远见性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由于一开始在建设发展时就考虑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之后的继续发展中并没有出现多次拆建的情况。
还有一点比较大的变化就是计划生育,在余简记忆中从80年代初开始,一直持续到21世纪10年代,共计三十几年的单胎计划生育仅仅只是出现了两年,就宣布夭折,而是改成了更加和缓的二胎计划,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全方位实行二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