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衣青箬
时间:2020-03-31 09:13:07

  
  不等贺卿开口,又有工部尚书站出来, 开口道,“臣也以为并无此必要。如今政务虽然繁忙,但多是日常琐事,政事堂之外还有各部协作,这些事按照成例交由下面的部门执行便罢了,并无多少需要政事堂商榷之事,既如此,自然不必多此一举。”
  
  有人站在顾铮这边开了口, 其他人便纷纷开口反驳。
  
  “这话臣不赞同,政事堂每日里忙成什么样子,诸位都是能看得见的。”
  
  “事务纷杂, 多几个人手帮忙不是坏事。何况殿下说得分明, 往政事堂添人, 也是为陛下计。陛下年轻, 一时必然不能如殿下这般娴熟地处理政务,需要有人帮衬,也是正常。”
  
  “就是, 顾相第一个上折子要求殿下归政,既如此,是否也该在朝堂上为陛下创造良好的环境, 好令陛下能尽早接掌朝事?”
  
  更有人道,“虽说如今内外安稳,但因着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展,实际事务比之从前增长十倍不止。不但政事堂该添人,臣觉得,各部乃至下面的各州县官衙,都该添人了。”
  
  但贺卿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当即一条一条反驳过去。
  
  往政事堂里添人,并不单是添人,更涉及到许多方面,本就不能轻易决定。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将咨平殿几乎变成闹市。
  
  贺卿本来也没打算一次就成功,因此等他们争执得差不多了,便叫了停,让他们回去仔细思考,择日再议。
  
  可惜这种议题,本来就是两边都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到最后,又变成了僵持的局面,迟迟没有进展。而小皇帝出京三个月,时间却已经过去了一半。
  
  于是这一日,在再一次的陷入僵局时,贺卿便慢条斯理地开口道,“陛下即将亲政,此事当在那之前办妥。既然僵持不下,那就投票表决吧。照老规矩,不记名投票。赞同往政事堂添人的打勾,不赞同的画叉。”
  
  说着也不给众人反应的机会,一抬手,便有秘书监的官员上前,分发纸笔。
  
  经过多年的改良,铅笔如今不但各种硬度都有,为了衬托使用者的身份,还在外观上下了大工夫。送进宫的这些,均是镀金绘彩,极尽华丽,已经被秘书官贴心地削好,可以立刻使用。
  
  这些年来,顾铮和贺卿在朝政上互相过不去,时常有僵持不下的时候。但朝堂上的事耽搁不得,总有必须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于是投票表决的方案应运而生。
  
  因为是不记名投票,所以也不能确切地知道每个人的态度。两方都有胜有负,这个规矩就被延续下来了。
  
  这也是贺卿有意为之。毕竟培养这个习惯,比之跟顾铮对着干,可要难得多。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旦成为成例,就成了可以依循的规矩,以后再用,必然会省事得多。所以她才不惜花费大力气,跟顾铮一唱一和,营造出这样的局面。
  
  所以此刻,众人手里拿着纸笔,都没有反驳的意思,甚至有人觉得本来就该如此。
  
  在人情社会,少数服从多数已是根深蒂固的规矩,如今将之转移到朝堂上来,接受度也是出乎预料的高。即便最终结果跟自己的投票不同,也没人会反对。
  
  等每个人都放下笔,将手中纸条叠好,秘书监的官员们便又上前,用一个托盘将之收起,拿回贺卿面前。
  
  “就请顾相唱票吧。”贺卿看了顾铮一眼,似笑非笑道,“御史中丞计票。”
  
  “臣领旨。”顾铮沉声应了,上前几步,站在了御案旁。
  
  御史中丞也连忙出列,在秘书官腾出来的桌案前坐下,执起笔开始记录。
  
  因为只有赞同和反对两个选项,一目了然,统计起来自然也很快。在场众人都是天之骄子,别的不说,能从科场之中杀出来,记忆力必然都是一等一的。不等计票结果出现,就已经在心里统计了大半。
  
  而随着托盘内的纸条减少,顾铮的脸色也越来越沉,最后黑得几乎能滴下水来。
  
  明明商议的时候,反对的官员几乎能跟支持的打个平手,双方争得不分伯仲。然而等到投票阶段,却几乎是一面倒的赞成,在场的部阁重臣一共十几人,竟有超过十票赞同!
  
  就连其他人也不免有些诧异,因为平常投票,即使是不记名,也少有差距这么大的时候。
  
  再看向站在顾铮身后的那些人,眼神就有些意味深长了。毫无疑问,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投了赞成票。或许是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改投,不会起眼,又是不记名,所以便改了,谁知人人都这么想,最后反倒将他们都显出来了。
  
  这是背叛!而且还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毫无余地的那种。
  
  顾铮毕竟是顾铮,没有当众表露出过于明显的情绪。等计票结束,他脸上就恢复了一贯的沉稳威严、波澜不惊。
  
  但越是如此,众人心下越是不免惴惴。但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占了大多数的票数晃花了他们的眼睛,其中一些人,心里难免又会冒出一个念头来:顾铮或许已经控制不住手下的人了。如果人人都有异心,个个都不再听从于他,那他还能保持旧日的威严吗?
  
  有些念头就像毒,一旦生出来,就会在脑海之中扎根,再也无法抹消。
  
  本来到了如今这个位置,说是聚拢在顾铮的麾下,但他对他们的提携,其实已经有限了。相反,因为有个顾铮压在他们头顶,有个“顾党”的标签贴在身上,要在朝堂上更进一步,机会十分渺茫。
  
  正所谓"一不做二不休",既然第一步都已经走出去了,也被顾铮发现了,眼看没有挽回的余地,索性就背叛到底又如何?如果自己能够被选入政事堂中,摆脱顾铮本就是应有之义。
  
  顾铮逼迫贺卿还政,本就有讨好小皇帝的嫌疑,可仔细想来,相较于已经还政的长辈,朝堂上几可一手遮天的权臣,对立足未稳的小皇帝来说,恐怕是个更大的威胁吧?
  
  与他划清界限,或许更能让陛下放心任用。
  
  贺卿将这些明里暗里的算计都看在眼里,拿起计票结果道,“既然结果已经出来了,那就按照这个执行吧。”
  
  顿了顿,她又道,“我拟将政事堂员额扩展到九人,九为极数,但望能尔等能辅佐陛下,使我大楚日益强盛。也就是说,需要再往里增补四人。具体要增补哪些,政事堂主持廷推,拟个名单送上来,由陛下选择。”
  
  顾党这边,刚刚才作出决定的人心下不由一慌。
  
  怎么就忘了,选谁进入政事堂,从来都不是上位者的一言堂,而是由管理百官的政事堂主持廷推,敲定人选,排出名单,呈递上去。而上面的人,只会在名单之中选人。一般来说,顺序也会按照拟定的名单来。
  
  就算廷推顾铮不能左右,名单总是他拟的,只要把名字放在最后,安个“资历不足”的名头,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散会之后,众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今日的结果,也不免有些唏嘘。
  
  本来顾铮用“归政”这件事卡住了贺卿,是要逼她进退不得之意。可一旦贺卿不揽权,主动提出要还政,顾铮就立刻变得被动了。她再用往政事堂加人这件事将顾党分而化之,立刻就让顾铮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之中。
  
  而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她一开始给皇帝放了长假,对外做出自己并不想归政的假象。
  
  如今回想起来,才叫人觉得心惊。
  
  贺卿的政治智慧本来就叫人膺服,而今顾铮要夺她手中的权柄,这一场绝地反击,便也叫他狠狠尝试了一遍无法掌控一切的滋味。
  
  在很多人看来,或许这就是贺卿和顾铮之间最后的博弈了。
  
  贺卿胜出,但往后要淡出权力中心;顾铮继续立于朝堂之上,但想要大权独揽几乎不能。
  
  竟是个两败俱伤之局。
  
  而此刻,咨平殿里,众人离开之后,贺卿便语带调侃地道,“顾先生,被心腹之人背叛的感觉如何?”
  
  “算不上心腹之人。”顾铮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虽然早知道会是这个局面,真到这时候,还是不免有些感慨。”
  
  “我还以为你会寒心。”贺卿道。
  
  “那倒不至于,政治从来如此,不是么?”顾铮道,“虽然在外人看来,他们聚在我身边,便是顾党,以我马首是瞻。可内部种种纷争其实从未停歇过,我从未掌控过任何人,也说不上背叛。只是……我虽不在意,世人却不能不在意。”
  
  他们觉得跟顾铮划清关系,可以得到皇帝的重用。却不去想,对这样的人,皇帝会用,却绝不会信重。
  
  这场背叛,实在算不上好看。
  
 
  ☆、第154章 高处之景
 
  
  等贺照携皇后回京时, 朝堂上的波澜已经渐渐平复, 政事堂已经定下了候选人大名单, 送到贺卿面前。
  
  贺卿转手就递给了刚刚回京,还什么都不知道的贺照。
  
  他只微微一愣, 就接了过去。
  
  因为要增补四人,所以名单上共有七人,几乎囊括了除政事堂五人之外所有部阁重臣,贺照看到这份名单,也不由吃了一惊,“当真将这些人都添入政事堂,六部就快空了。”
  
  “哪里就至于如此?”贺卿道,“六部堂官, 其实都并不管具体的实事,多是下面两个侍郎各自分管一摊,提一个人上来不费劲。若是怕他们在本部根基太深, 直接轮换就是。”
  
  贺照喝茶的动作一顿, 终于明白贺卿为什么要费这个劲了。
  
  不单是因为政事堂人一多, 就能分薄顾铮的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这四个人一去,就能空出四个位置, 而提四个人上来填补空位,下面又会多出四个位置……这一连串的变动,几乎可以完全改变朝堂的格局。
  
  这是贺卿为他留下的余地, 叫他能够在当政之初就在朝中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尽快在朝中站稳脚跟。
  
  “殿下……”他心情复杂地叫了贺卿一声。
  
  贺卿只朝他笑了笑,贺照脸色一白,知道自己那点小心思,其实并没有瞒过她去。对比贺卿的坦荡,不免生出几分羞愧之意。
  
  他是个周全人,是真的周全。
  
  虽然贺卿一贯的表现,并没有把持朝政不放的意思,但谁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她做出来的伪装。所以贺照之前作出不想接手朝政的姿态,更干脆利落带着皇后出京三个月,固然是因为自己的确想再清闲一阵子,却也是主动退出朝堂,给贺卿留出从容布置的余地。
  
  如果她真的想做什么,这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在贺照看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两人之间的正面冲突。反正他对朝事并没有太大的执念,这些年来贺卿也一直做得很好,完全可以这样继续下去。
  
  以后会如何不好说,但此时此刻,贺照这一番心意,却是无比诚挚的。
  
  他这一点退让,完全被贺卿看在了眼里。她也的确在朝堂上做了安排,却只是为他铺平了掌控朝堂的路。
  
  “殿下的苦心,我已经明白了。”贺照捏着手中的奏折,郑重其事地道。既然已经确定了贺卿的想法,那么他也就可以没有顾虑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朝堂上的事了。
  
  前路已经完全铺好,如果这样还不能掌控朝堂,他这十多年的帝王教育就白受了。
  
  “不必着急,慢慢来。”贺卿道,“跟我出去走走。”
  
  贺照知道她是有话要说,跟在贺卿身后出了门。两人没有乘坐肩舆,就一直这么慢慢踱步,竟从咨平殿走到了后苑。
  
  一路上,贺卿没有急着说自己的事,而是先问了贺照和皇后这一路的经历,相处如何等等,然后才由江南起头,说起了朝廷对各地的政策,以及后续该如何处理。
  
  这些都是日常理政的过程中接触过的,只是此刻由贺卿来总结,让贺照对整个大楚的每个地方都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他以后的政策会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就不至于会朝令夕改,影响到下面的民生了。
  
  皇宫的选址十分讲究,因为要与龙脉沟通,通常都是坐落在山上。所以整个皇城的走势也是从北到南,从高到低,背靠山脉,俯瞰全城。而在后苑之中,还人工堆造出了一座山脉,是整个皇宫仅次于皇极殿的最高处。
  
  贺卿带着贺照登上了这座山,山顶上营造了一座亭子,凭栏远眺,几乎能将大半个京城收入眼底,是个赏景的好去处。
  
  就是风也大,劈头盖脸一顿狂吹,站得久了有种脸都吹皱了的错觉。
  
  如今还是秋日,气候相对暖和,两人身上也只穿着单衣。但登上山顶,叫呼啸的风一吹,就觉出冷来了。
  
  见贺照瑟缩了一下身体,贺卿便笑着问,“感觉到了吗?”
  
  “什么?”
  
  “高处风景独好,一览无余。”贺卿转头去看远处的景色,任由猎猎秋风吹动她的衣袂,“可是高处也不胜寒啊!”
  
  “这种风里,加衣服是没用的。”贺卿说着,抬手示意下面的人送上厚厚的大氅,亲手给贺照披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