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衣青箬
时间:2020-03-31 09:13:07

  
  不过这种看热闹的心态好像有些不厚道。顾铮主动站起身道,“臣还有政事未处理,若殿下没有别的吩咐,请容臣先行告退。”
  
  他一走,面对德王,贺卿就自在多了,主动询问起皇家科学院那边的进展。
  
  德王立刻变了一张脸,满面苦色地道,“殿下有所不知,这京中工匠虽多,但其中懂得科学的却没几个。叫他们弄明白那些什么原理,照葫芦画瓢地做东西还好,要他们教导别人,他们却只会教学徒。”
  
  毕竟是皇亲贵胄,又不是真的要去做匠人。所以他们虽然也学手艺,但德王既然知道贺卿开着两家报社,自然也明白她想要的是什么。培养出再多的工匠,也毫无意义,她真正需要的,是那种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穷究科学至理的人才。当然,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顺便发明一些东西,那就最好不过了。
  
  可是这种内容,根本没人能教。
  
  “倒是我疏忽了。”贺卿闻言也忍不住以手加额。最近或许是要忙的事情太多了,千头万绪,总有兼顾不上的地方。
  
  德王连忙道,“这与殿下有什么关系?只是这样的人才,老臣也不知该去哪里找。因想着能在报纸上刊登文章的,必然都是其中翘楚。因此想问问报社这边是否方便透露作者的地址,老臣必亲自备厚礼登门延请。”
  
  贺卿心下一动,微笑道,“登门延请固然不错,但若是能叫他们趋之若鹜,岂不更好?”
  
  “殿下可是有了主意?”
  
  “我想在报纸上刊登皇家科学院招聘讲师的消息,德王以为如何?只要待遇好,又是给宗室子弟讲课,想来不愁没人报名。”贺卿道。
  
  虽说这个时代,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就可以每月从朝廷领取米粮,由朝廷供养。但在做官之前,那一点补贴也就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已。而想要继续深造,谋取更高的功名,购买书本和笔墨纸砚,参加文会诗会,跟同窗聚会论道……哪一样不用钱?
  
  更有一些读书人,为了能够增加应考时的把握,索性长居京中,拜师修行,与同年交游,那就更是靡费无数了。除非家有恒产,否则总要为生计奔波。
  
  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许多贱业读书人都不愿意操持,维持生计最好的办法,除了出售自己的字画、为人抄书写信之外,也就只有去教书了。
  
  但在私塾或书院任教,学生多,不免会耽误工夫。更多人选择在富贵人家坐馆,教导一两个子弟,自己也有时间读书。而且东主若是大方,一来家中藏书尽可借看,二来若有缘法,将来或许能得对方举荐资助,扶摇而上。
  
  皇家科学院的学生虽然不少,但条件却比普通书院要好得多。
  
  ——这个时代,许多孤本珍本书籍,唯有皇家收藏。除了翰林学士、校书郎一类的清贵官职,也就只有皇室宗亲可以借看了。
  
  最重要的是,能看这两份报纸的人,都是对科学很感兴趣的。皇家科学院以后会主管这方面的东西,近距离了解的机会弥足珍贵。更不提人人都知道皇家科学院是由贺卿提议创办,身为院长的德王又与她关系良好,近水楼台,说不定就有机会接触到这位代理国政的大长公主。
  
  再加上优厚的俸禄,想来不会有人拒绝。
  
  而对贺卿自己来说,几年之内,显然都不能将科学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这样一来,学成这些东西无法“货与帝王家”,将会极大地爱好者们的信心。若是能用这种方式先把人招揽进皇家科学院,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也可以为民间后继爱好者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这是一条通天坦途。
  
  倒是德王对此有些迟疑,“好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在报纸上刊登这种无关的消息,不要紧么?”
  
  贺卿微微一怔,而后才意识到此时还没有“广告”的概念。《自然》和《科学》两份报纸,还不像其他小报那样内容驳杂,而是一直维持着高水准高位格,读者也几乎都是读书人,这才能在发行量不算大的情况下保持影响力。在上面混入其他内容,便显得不那么合宜了。
  
  虽然贺卿觉得这不算是无关消息,但她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主动去降低报纸的品质。想了想,就改口道,“那就在报纸中另附一张招聘的单子。”
  
  没错,也就是后世的传单。不过自然不能让人站在街上发,随报纸寄送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目标群体,更类似于后世房地产行业喜欢夹在报纸里的邮政DM单页。
  
  这样一来,广告独立于报纸之外,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附赠的东西。可以在不影响报纸品质的情况下让目标群体看到广告。
  
  而德王不愧是个生意人,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其中所蕴涵的商机,“殿下的意思是随报纸附赠?如此一来,若有一份报纸,世家命妇们都喜欢看,人手一份,而我则将印有银楼衣坊脂粉店内容的单子夹在报纸之中,岂不能让所有人都知晓我的店铺?”
  
  就算十个看到的人里只有一个起了好奇心,十个起了好奇心的人里只有一个会进店去看看,或是派遣家仆前往,那一百人中就会有一个客人了。比之口口相传,不遑多让。
  
  而以德王对京城百姓的了解,这东西刚出现的时候,因着新鲜,十个人里只怕十个都忍不住会好奇,想去看看。
  
  “的确如此,所以这东西有个名目,叫做广告。”贺卿点头道。
  
  “广而告之,妙!”德王一拍巴掌,殷殷看向贺卿,“殿下是否能允许老臣借用这……广告?这种新鲜事物,只有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引人瞩目,等见得多了,也就没人在意了。”
  
  而他提前一步,只要财力允许,大可以花钱将京中大小报纸的独家页面买下来,只许他们夹带自己的广告。如此一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自家将可独占鳌头。
  
  当然,一枝独秀未必是好事,但却可以分润给与自己关系好的店铺,以此换取其他方面的利益。
  
  并不知道德王已经无师自通地摸到了广告的精髓,贺卿点头道,“自然可以。”
  
  广告能吸引消费者,也是能活跃市场,让商业兴旺的手段之一,她自然不会拒绝。随着商业发展,总会有人想到这些,现在不过是略微提前罢了。
  
  德王得了允许,立刻喜滋滋地告辞,准备此事去了。
  
  而贺卿的思绪被他引着,不免有发散了一会儿。不过,想要市场兴盛,首先要有足够多的商品。产能跟不上,所谓的繁荣也就只是一句空话。而现在,一切都还在手工业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谓是任重道远。
  
  贺卿的思路转了一圈,忽然想到了青城郡王贺端。
  
  很早之前,她就提示过贺端,可以将计时的时钟缩小,制作成怀表、手表。后来从西北回来,更是让她坚定了发展机械制造的决心。在没有电力的时代,机械自动化是唯一的曙光。
  
  不过到目前为止,贺端没有来找过她,可见应该还没有研究出什么成果。这有些出乎贺卿的预料,毕竟贺端在这方面有一种常人难以奇迹的敏锐和灵气,脑子转得特别快,不应该拖延这么久。
  
  贺卿本来打算让人召贺端入宫,但人都已经叫进来了,她又觉得这样不太好。
  
  出了成果,贺端自然会送来。而没有成果,把人召来也没有意义。倒不如自己过去看看,实地考察一下,至少能知道他卡在了什么地方。
  
  再说,贺卿想了想,回京之后,她没出过几次宫,就算出去也是去报社,抽空放松一番无可厚非。
  
  现在她出城已经不受限制,而且贺端那里她还没去过,亲自去看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想到就做,贺卿立刻叫人备车出城。
  
  邱姑姑站在她身边,闻言动了动唇,似乎想劝,但最后还是没有开口。这位主子,跟她在宫中见过的人都不一样,行事更是每每出人预料。就算开口劝阻,也不会有用。
  
  贺卿换了一身衣裳,正要出门,忽然想起来一件事,转身吩咐邱姑姑,“你去一趟乾光宫,问问太后娘娘,就说我要出宫,问问她能不能带陛下同去。”顿了顿,又道,“算了,还是我亲自去说。”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中了虚弱buff……
 
  ☆、第92章 数学是火
 
  
  皇太后当然不同意。
  
  一国之主, 万金之躯, 怎么能随意离开禁宫?
  
  虽然张太后不至于有被害妄想症, 天天想着总有刁民要害她和皇帝,但作为一个母亲, 她显然将小皇帝的安危看得十分重要,所以一向对贺卿各种决策都十分宽容的她,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了少见的固执。
  
  之前能带小皇帝去西北亲征,就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极限了。但那是因为时局如此,为了求存不得不做。何况虽说是御驾亲征,但在外奔波的其实一直都是贺卿,她和小皇帝到了肃州之后便入住行在,军队日夜守护, 没有任何危险。
  
  贺卿也没想到她会如此坚持,努力摆事实讲道理,“多见识一下宫外的世界, 对陛下没有坏处。娘娘既然希望陛下能成为英明君主, 为何又要在此事上阻拦?这里是京城, 去的是郡王家, 我也会带上护卫,能有什么危险?”
  
  “就算要见识民间疾苦,也可等陛下年纪大些。他才多大的人, 就是看了也不懂。”张太后坚持。
  
  贺卿本来还想说张太后也可以一起去,话到嘴边突然顿住。
  
  她自己不大在乎女子的名誉,一来身份上已经是出家人, 二来更出格的事都做过了,这等微末小节,根本无须在意。但是张太后却不一样,她要母仪天下,身上就不能有任何瑕疵和污点。像擅自出宫这种事,固然不会有大问题,却容易引人非议。
  
  “也罢。”她沉默了片刻,道,“那就依娘娘的意思。”
  
  “等等!”她放弃了,张太后反而反悔了,“也不是我不许,只是哀家是当娘的,难免放心不下。若殿下真的认为有必要,那就带他去吧。哀家这就让人把陛下抱来。”
  
  贺卿敏锐地察觉到,她的眼圈儿竟然都红了。想来是被她之前的态度吓着,以为她会因被拒绝而生气,这才妥协。
  
  这般作态,倒是弄得贺卿又好气又好笑。她想了想,道,“娘娘所言也不错。但潜移默化这种事,一次两次是没什么用处的。要让陛下了解民间生活,就只能多听多看。娘娘现在或许不相信,也想不到,可是这个世界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变化,每天都有不同之处。我希望陛下能亲眼看着这些改变发生。这样,将来他才会明白,怎么做才是对这个国家最好的。”
  
  “哀家知道。”张太后道,“英明君主,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的。”
  
  皇帝每日里辛苦批阅奏折,为的也不过是了解天下大势。可奏折都是臣子们递上来的,好坏都由着他们自己说,谁能保证下面的官员人人尽忠职守,没有半点遮掩和私心?而不能了解到真正的局势,再圣明的君主,被蒙蔽了视听,也就无法做出真正正确的决策。
  
  说实话,虽然还是不放心,但贺卿肯带小皇帝出门,却比总是拘束着,不许他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要强。
  
  虽然张太后经常觉得,贺卿对皇帝这个身份没有任何敬畏,也不似那些大儒一般处处要求完美,但真要细究起来,她还是更相信贺卿。
  
  所以这一番话说完,她心里那点不情愿,倒是消退了许多。
  
  等小皇帝被抱过来,张太后牵着他的手,亲自把人交托给贺卿,“往后真师若想带陛下出门,不拘要去哪里,不必再来问我。你做决定便是。”又摸着小皇帝的脑袋道。“真师愿意带你出宫去,别只顾着玩耍,多听真师的话。”
  
  “母后不去吗?”小皇帝眨巴着大眼睛,不舍地看着她。
  
  张太后摇头,松开了手,对贺卿道,“去吧。”
  
  贺卿抽了抽嘴角,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场面弄得这么伤感。她不过带着小皇帝出门一趟,天不黑就回来的。
  
  不过,对于张太后而言是不一样的吧?虽然小皇帝还没开始上学,但她的心态应该跟后世那些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差不多。这意味着孩子往外面的世界踏出了一步,从此以后不会完全待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会接触更多自己多不知道的事物。
  
  这种心情贺卿虽然不能体会,但可以理解。
  
  因为是轻车简行,所以他们没有走正门。马车出了宫城,沿着街道往前走了不久,就听见了外面的喧闹声,叫卖声。原本还因为太后没有一起出宫而不高兴的小皇帝很快就面露好奇,伸手去掀旁边的车帘。
  
  或许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个动作不太雅,所以只掀开了一小条缝隙,往外看一眼立刻放下,然后转头偷偷看向贺卿,似乎想看看她对这种做法是什么态度。
  
  “想看就掀开来看吧。”贺卿道。
  
  小皇帝眼中的光亮一闪而逝,他兴奋地点点头,再次凑到车窗旁,撩起帘子往外看去。
  
  西北之行时他才不到两岁,虽然已经开始记事,但能记住的十分有限,到现在已经只记得似乎一直在走的马车,以及护持在马车周围的军队,还有会讲故事的大将军,别的印象都淡薄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