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衣青箬
时间:2020-03-31 09:13:07

  
  大部分决策都是在上半年定下, 所以下半年,满朝上下按部就班,度过了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
  
  过了一个安乐祥和的年之后, 就在许多人以为贺卿的改革工作到此为止,接下来要平稳发展时,她却突然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提议。
  
  修一条出蜀之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诗仙李白留下的千古绝唱,也是对蜀地道路的真实摩写。
  
  虽然又过了近千年,随着朝廷对西南的开发与掌控,道路之难已经不似当年,但西南多山区,道路比起其他地方来,仍旧算得上崎岖难行。去年冬天,西南已经发现磷矿,正式开始生产磷肥。将来这里还会有更多的矿产被发现,开采和使用。
  
  它或许将会成为全国的心脏,决定着无数产业的发展。
  
  所以贺卿认为,修一条路,确保这些东西能够顺利的运送出来,非常必要。
  
  不过这个提议在朝上提出时,却遭到了十分强烈的反对。
  
  “殿下的心愿是好的,可西南遍地都是高山,很多山的主体还都是石头,想要开出一条路,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如今大楚的民生刚刚有了起色,若此时修路,恐怕又会耗光这两年来的积累,还请殿下慎之!”刘牧川当先道。
  
  户部尚书也道,“今年国库的开支,户部已经按照各部报上来的各项数据具本上奏。虽然眼下国库丰盈,但实际上也不过是足堪敷用。修路靡费甚多,只怕难以支持。”
  
  他的记忆力很好,这些数据又是经自己的手计算出来的,当下列举出来,十分清晰精确,的确很能说服人。
  
  这种用数据说话的行事风格,是跟贺卿学的,现在反倒被拿来对付贺卿本人了。
  
  不过有人反对,自然也有人支持。姚敏道,“话虽如此,但殿下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没有路,西南出产的众多物品难以运送出来,耽误的事只会更多。”
  
  最近西南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发现了几处煤矿。燃料所有工厂都需要,想要运送出来,更需要一条畅通的道路。
  
  想要发展,自然免不了先付出一些代价。既然如此,当然是宜早不宜迟。早点把路修起来,那些消耗很快就能赚回来。就算如今艰苦一些也无妨,反正朝廷又不是没过过国库没钱的苦日子。
  
  姚敏开了口,便有不少人跟在他后面摇旗呐喊,一时之间,两边各执一词,难以抉择。
  
  最后,免不了有人问到顾铮身上。
  
  顾铮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问道,“不知殿下想修什么样的道路?”
  
  这个问题,在其他人看来未免多此一举。修路还能修什么路?既然要走大车,自然是比照官道来修。但顾铮却不认为贺卿想修的是那种普通的道路,所以有此一问。
  
  贺卿道,“我要修一条铁路。”
  
  “何谓铁路?”
  
  “以铁轨铺成固定轨道,再打造专门在其上行驶的车轮。这样的道路速度够快,承受力更大,最重要的是,需要的拉力大大降低,必然能够大大提升运输量和速度。”贺卿道。
  
  顾铮凝眉思索片刻,道,“减少摩擦力?”
  
  贺卿点头,“的确是如此。还有一个好消息,皇家科学院正在研究蒸汽机,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正在不断调试修改。一旦正式投入使用,用蒸汽机来拉动车子在铁轨上行驶,速度可以超过最快的马匹。而且,只要有足够的燃料,它不会疲倦,可以一天十二个时辰行驶。在那之前,先铺设好道路,也是应有之义。”
  
  “当真?”刘牧川震惊得失声反问。
  
  要知道,如今朝廷驿递,使用最好的快马,换人不换马,极限也是六百里加急。可是如果以马匹最快的速度一个时辰二百里来计算,一天十二个时辰,那就是两千四百里,相当于原本四天的路程。
  
  也就是说,只要这种车辆能够通行,从京城前往大楚各地,最长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天。
  
  时间意味着什么,这些部阁重臣们最清楚不过。每个人只要换算一下,就会忍不住心跳加速。
  
  当然,要将铁轨铺到全国各地,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他们目前估量不出来的。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过是想想罢了。
  
  但是,修上那么一两条铁轨,似乎的确非常有用。
  
  “而且,因为铁轨的特殊性,所以在铁轨上行驶的蒸汽车,后面可以挂上五到十节车厢。一节车厢可以运送七八百石货物,十节就是近千石。只要道路畅通,就可以保证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出来。是其他运输方式都达不到的。”贺卿又道。
  
  估计只有最好的海船可以达到这样的载货量,但是海船的航行速度只有时速10公里到20公里左右,远远比不上火车。
  
  何况大楚现在还没有能装千石货物的海船。
  
  “若是这样……”刘牧川显然动摇了。修一条路,并不会动摇国本。说句不好听的,以前皇室奢靡无度的时候,一年也要耗费掉几十万两银子。现在张太后和贺卿都十分节俭,既不搞什么大的庆典,又不营造宫室宅邸,更没有出宫巡幸的意思,省心且省钱。
  
  这部分钱,完全可以用在修路上。只要修好这样一条路,所得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
  
  但顾铮很冷静,一条一条反问道,“殿下可知从西南到京城修这样一条路需要耗费多少铁?何况铁路是固定的,不能与如今的道路并用,也就是说要另外开辟出一条路来。西南多山,要开辟出能够铺设铁轨的道路,又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再者,这铁路修好了,想必也不能高枕无忧,必然要时时维护修缮,这蒸汽机和车厢,也必然会有磨损消耗。将这些计算在内,铁路的好处便也没有那么大了。”
  
  “这正是我召诸公商议的目的。”贺卿道,“顾先生所说的这些数据我都不知道,但相信各个衙门应该能够计算出来。到时候值得与不值得,自有定论。”
  
  “不能这么算。”顾铮摇头,“殿下有没有想过,这些铁若是用在别的地方,能够制造出多少东西?武器,铠甲,铁器……更不要说我们的计划之中,还有制造火器装备海船这一项。海上船只之间的距离远,火枪想必是不能用的,只能装载火炮。一门火炮何止千斤重,都要用纯铁打造。如今大楚需要用到铁的地方太多,用来铺设铁轨,臣不能赞同。”
  
  他顿了顿,又道,“若是殿下只是想修一条普通的道路,臣反而会鼎力支持。因为那耗费的无非是人力罢了,朝廷可以承受。可是修造铁路,臣反对。”
  
  他这番话,让其他人都清醒了过来,意识到修路固然好处无算,但是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好处也的确没有那么多。
  
  但贺卿脸上反倒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顾先生误会了。我要修的铁轨只有一段,并不是从西南到京城都要铺设。西南到处都是高山,车马不便,在这段路上铺设铁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短时间内,朝廷无力铺设大量铁轨,但若是只有一段,想来还可以承担。”
  
  顾铮这一番话,看似是反对,而且有理有据,全然反对,但实际上,却是故意给贺卿留下了这么一个口子。
  
  说起来,这也算是误打误撞。之前有一段时间,顾铮跟贺卿之间关系不算太融洽,但只要在某些事情上保持默契,反倒可以互相支持。后来和好了,关系越发融洽,这种默契却没有消失。即使事先没有交流,也能明白彼此的底线。
  
  比之顾铮事事赞同贺卿,反倒是这种明面上反对实际上留有余地的做法,对贺卿更有利,更容易从“争执”之中取得一个折中的结果。
  
  今日小试牛刀,再次顺利达成目的。
  
  果然,听贺卿说只铺设最难走的那一段路,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暂时只修一段,还能让所有人看看铁轨是否真的有这么好。如果实在是不好用,放弃了也不可惜,把铁收回来重新熔炼作他用就是了。
  
  这个折中的方案目前是最合适的,众人自然不会反对,纷纷点头认同。
  
  贺卿便道,“既如此,内阁就拟个章程上来吧。户部和工部配合一下,尽快将事情落实。春耕就快开始了,到处都等着磷肥运出来呢。”
  
  工部尚书道,“殿下,臣申请调遣西北的那些俘虏到西南修路。另外,臣认为用火药来开山取石,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希望将作监能够调派一部分火药给工部。”
  
  “可以,回头按程序打报告吧。”贺卿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  抓虫
 
  ☆、第113章 火车试行
 
  
  要在西南修铁路, 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少。
  
  而首先要弄明白的, 就是这个路怎么修, 修成什么样子。
  
  工部为此争论了好几日,报上来时, 贺卿便随意道,“既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先在京城做个试点。修一段路来看看,到时候该怎么做,会碰上什么问题,便都知道了。”
  
  这决定虽然听起来很任性,但也的确是个好办法。
  
  至于铺设的路段,众人各有提议, 最后定下来的,却是从京城道通县码头这一段路。
  
  京城附近虽然也有良田,但完全无法供应上百万居民的生活, 所以一直都是从江南调粮。先走水路运到通县, 再走陆路运往京城。另外, 全国各地收上来的税银和税粮, 也大都是走水路运过来的。一年到头,京杭运河上船只往来不息,维持着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运转。
  
  这段铁路虽说是试验, 但修好之后若只是闲置,不免可惜。若能运用起来,每年也能够节省无数人力物力。
  
  所以最终,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紧赶慢赶,三月里,这段铁路终于完工,于是工部奏请贺卿和小皇帝前往验看。
  
  贺卿接了奏报,却道,“我大楚朝第一条铁轨正式投入运营,是天大的喜事,总要隆重些才好。”
  
  “这……请殿下示下。”工部尚书有些拿不准该怎么“隆重”,只得请示道。
  
  贺卿想了想,道,“如此盛事,当让我大楚民众都知晓。依我之见,不如按照士农工商之别,各选十人,共襄此盛会。再加上朝中官员及宗室皇亲,总共选上一百人,如何?”
  
  立刻就有朝臣反对,“让百姓共襄盛会自然是好事,只是如此一来,岂不是乱了尊卑?”
  
  在这些人看来,普通百姓都是愚昧的,尤其是工匠和农人,虽然他们是整个国家的基石,但却备受歧视与压迫。历朝历代,更是一直奉行愚民政策,希望他们永远这么安分地生活下去。
  
  所以在这种事情上,也把这些人请来,显然不太符合文臣们的想法。
  
  “怎么会乱了尊卑?”贺卿道,“不过是一份恩典,难不成看了这铁轨,百姓们就会生出旁的心思来不成?我倒觉得,若是亲眼看到朝廷造出这么神奇的铁轨和货车,百姓们只会对朝廷更加信任归心。”
  
  她顿了顿,又道,“若是担忧场面混乱,弄出意外,把人分隔开也就罢了。反正这铁轨车可以挂许多节车厢。若不是怕人太多安排不过来,容易出乱子,我倒是想再多请些人,把车厢都装满。”
  
  话说到这份上,自然不会有人再反对。
  
  贺卿又道,“入选的文士,最好是诗文俱佳的,届时多写些诗词文章。若有擅长绘画的大家就更好了,将此情此景画下来,不但可以让时人知晓其间盛况,亦可传之后世。”
  
  可惜现在没有照相机乃至摄影机,否则就可以把如此珍贵的瞬间都留下来了,实在是令人遗憾。
  
  为了挑选人员,做好准备,又耽搁了几日功夫,最后将时间定在了三月初十。
  
  这一日,贺卿一大早就起来,换了盛装华服,跟张太后一起带着小皇帝乘车出了皇宫,所有有幸入选之人,俱在宫门处集合,乘车跟在她们后面,由禁卫军护持前行。
  
  因为街道提前戒严,所以一路上都十分安静。
  
  电视电影里那种车马在路上行走,两侧站满围观的百姓,见到皇帝就跪下山呼万岁的情况,是基本上不可能存在的。一来有重要的人物出行,势必会有军队先清理街道,将所有无关人等都赶走,沿路戒严。就算时间仓促,来不及把人都赶走,也只能贴墙站着,低下头不许随意乱瞧乱看,免得被卫士们以为是心怀叵测的刺客。
  
  像今日,禁卫军天不亮就开始净街,从皇城门口到城门处,全都有披甲执锐的军队看守,百姓们远远瞧见就会立刻转道离开,根本不会过来惹事。
  
  看热闹的人也不是没有,如军队凯旋这等喜事,有时不会戒严。而戒严是有时间和距离限制的,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外,就算围观也不会有事。
  
  譬如今日之事,民间早就已经传遍了,贺卿猜想,百姓们应该会到城外去看热闹。毕竟这会儿铁轨车应该已经就绪,即使不能登上去,远远看上一眼,也足够做许多时日的谈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