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白月光——Miang
时间:2020-04-04 09:42:33

  就像李络这样,难道会因为这老天判的子嗣因缘而疏远她吗?她可不信。李络要当真是这么小心眼的人,早八百年就不会娶她了。
  朱婵的面色陡然一片通红。
  她扯着那条手帕,小声说:“夫君也不急,婆母催的也还慢。但…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我从小就想养个乖女儿,给她穿穿漂亮衣服,戴我的珠钗首饰。好不容易嫁了人,心里总归急切一些。”
  闻言,朱嫣噎了一下,讪讪道:“原是如此。”
  原来不是婆母催的急,而是朱婵自己就想当母亲呢。从前在闺中可没听她这么说过,大抵是因未出阁的女儿不好讲这等话。不过,朱婵倒是当真极喜欢缝些娃娃衣服,自个儿剪编花环,这些朱嫣都知道。
  这世上有懒得生儿女的人,那就有急着生儿女的人,那也是常事。
  “听闻宫中有京城最好的千金科大夫,不知…”朱婵面庞飞上羞粉,小声道,“能不能请哪位掌科的先生帮我把把脉,看看我这身子,什么时候能有个孩子?”
  朱嫣搁下茶盏,道:“阿婵,不是我泼你冷水,子嗣这事儿当真是看老天给的缘分。我倒是可以帮你找两个太医院的圣手来,但你什么时候能有个孩子,这事儿我可说不准。”
  一听朱嫣愿意帮忙,朱婵露出了喜色,抿唇道:“哎呀!嫣儿你最好了。能有个太医给我瞧瞧,我就满足了,其他的也不求什么!”
  朱嫣听了直摇头。她拿手帕拭了嘴角,推门让琴儿取了自己的腰牌,上太医院请坐科的医正来东宫瞧瞧。
  琴儿去了,姊妹二人又坐着说了会闲话。谈到家里的三妹朱妙好像也在说亲事了,但许氏眼界高,反复拒了好几个,一定要挑个高攀不起的,为此与万氏闹了好几通矛盾。一边是觉得万氏故意为难自家,用差劲的婚事来搪塞;一边是觉得许氏不知轻重,尽给府中添乱。也不知道朱妙的婚事什么时候才能说下来。
  没说多久,太医院的博太医就提着医箱到了。
  “见过太子妃娘娘。”博太医从前就是为长定宫看诊的,与李络相熟,平常朱嫣有个头疼脚酸的,也是博太医来瞧。
  “这位是宣平侯家的少夫人。”朱嫣给博太医介绍自己的妹妹,笑说,“博太医从前也看千金科,深得纯嘉皇贵妃娘娘器重。如今劳烦你替我这妹妹诊诊脉,调养身子,好让她早点偿了心愿。”
  朱婵飞红了脸,道:“劳烦了。”
  博太医捋着胡须,笑说:“这位宣平侯家的少夫人,从唇色气象来看,身体底子就好,想必是不大需要发愁的。若不放心,再让臣把下脉弦便是。”
  朱婵点头,忙将手伸了过去。
  博太医在桌上搭了软垫,将中指放到朱婵的腕脉处,略触一阵,便从药箱里取出纸笔,气定神闲说:“少夫人的身体很是康健。”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有孩子呢?”朱婵追问道。
  博太医无奈地笑了起来:“哎呀,这个,臣也说不好。”
  朱嫣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太医是太医,又不是送子观音。你问太医,太医也给不出个准数呀。”顿了顿,朱嫣又道,“不过我这里有些太后娘娘送来的备孕方子,你若不嫌弃,可以抄了去用。我被太后身旁的瓯姑姑盯着,用了好一阵子的药,可我却不觉得有什么用!”
  博太医道:“延康宫的方子,本就只是调养身体用的。太后娘娘虽心意好,不过子嗣一事,却非药物可催。”他写罢了手里的药方,一时兴起,问朱嫣道,“太子妃娘娘,不如臣也为您诊一次脉吧。离上次请安脉,也有些许时日了。”
  “好。”朱嫣信手将腕脉露出。
  博太医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好半晌都没出声。朱嫣很少见到博太医这副架势,有些疑惑,问道:“太医,可是有什么情状?”
  “……噢。”博太医回神了,笑说,“从太子妃娘娘的脉象来瞧,似乎是有喜了。虽说只有一月,不过确实是胎脉之声。”
  “嗯?”朱嫣小小地吃了一惊。
  上次博太医来诊脉还无事发生呢,这回她就有了?她可是什么都没感觉到呢!别说是察觉到一个月的身孕了,她根本没觉得自己腹中多了个娃。
  朱婵闻言,大吃一惊,竟然有些委屈:“嫣儿,你这就怀上了!还用那些话来劝我呢……”说话间,有些酸溜溜的。
  原本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来求医的,谁料到最后诊出了朱嫣有孕,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过,酸过酸,朱婵很快笑起来,道:“这可真是好事一桩,快点去告诉太子殿下吧!等你的孩子落地了,我就给他缝衣服穿。”
  朱嫣的表情有些微妙。她学着太医的模样,摸了摸自己的手腕,却是什么也察觉不到。她没学过医道,自然是不通听脉之理,只觉得手上的玉镯子滑溜溜的,在夏天摸起来挺凉快。
  琴儿张着嘴,吃惊地站在一旁。好半晌,她才欢喜地回过神来,行礼道贺:“恭喜太子妃娘娘。”说罢了,又急匆匆的出门去找宋姑姑,要小太监去里外通传报喜。
 
 
第104章 尾声
  李络匆匆行过长定宫的转廊。
  他的脚步走的急, 身后几个宫人都跟的踉跄,一路小跑着追, 口中道:“太子殿下, 请慢行,小心着些脚下……”
  虽说口中这么讲着, 但宫人心底也清楚, 太子殿下恐怕是慢不下来的。
  太子本在前朝,长定宫里传来了消息,说太子妃娘娘诊出有喜了。他立时便放下了手中事, 脚步不停地回了后宫。
  “嫣儿!”
  李络双臂撑开门扇,大步跨入门槛内, 一路急赶的气息仍未平复。
  珠帘后簇着一群宫女, 朱嫣正坐在上首, 身旁陪着她的堂妹,宣平侯府的少夫人。宋姑姑与琴儿皆是一副喜色, 下首则有两个太医, 正在拱手道贺。
  见太子突然归来了, 一群宫人黑压压起身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李络打起珠帘, 目光扫过宫人与太医,最后慢慢落在了妻子的面庞上。朱嫣正半低身子向他行礼,他忙伸手将她扶起,压低了声音,问道:“你…有身子了?”
  朱嫣没抬头,反倒是垂的更低了些, 像是不大好意思回答这话似的,耳根有淡淡的红色。旁边的博太医笑了起来,抚着白须道:“娘娘不答,老臣代庖。错不了了,臣与这位丁太医都诊出了喜脉,恭喜太子殿下。”
  等博太医说罢了这话,朱嫣才像是有了底气,点了点头,嘟囔道:“太医…是这么说的,那就是没错了。”
  她的面颊也染着很淡的绯色。
  李络的眸光轻轻一晃,捏着她掌心的手不由攥得紧了些。
  “……这是好事。”他喃喃地说着,少见地在宫人前露出了很明显的笑意,“当真是一桩喜事。”他松开了朱嫣的手,背过身去,发出了很浅的笑声。
  好半晌后,才清咳一声,转过身来,又恢复了平日淡薄的面容,对宫人道:“差几个人手,去延康宫与御书房;再叫人和岳父家报一声喜。把司局的掌事叫来,孤有事要叮嘱她。太子妃有孕,此乃大事,不可轻待。”
  宫人们得令,应了声“是”,有条不紊地动了起来。
  李络想了又想,忽而对应公公道:“还要再写一封信,给在京城养老的黄嬷嬷。小时她就盼着我能做父亲,如今这喜事当真来了,应该与她说一声。”
  应公公有些诧异,想起先前从落魄时一起过来的黄阿姐,心中不由有些感慨。太子殿下竟还记得已经出宫的黄嬷嬷的养育之恩,这如何不叫人心酸呢?
  “是,是,老奴今日就差人去送信。”应公公哽咽着说。
  纷纷罢了,李络扶着朱嫣在椅上坐下。朱嫣还是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脸上一片绯红,像是个煮熟的番茄。她自觉面上的热烫丢人,就将面孔轻轻地侧开了。
  “嫣儿,你以后可要小心些身子了。”李络轻轻地拍了下她的手背,说道,“可别和以前一样胡闹,尤是不要再到处追着鹦鹉跑闹了。”
  朱嫣听了,有些懊恼,拽着手帕答道:“知道了!知道你心疼你的宝贝鹦鹉。”
  “……”李络被噎了一下,叹口气说,“我心疼的是孩子。”
  好在朱嫣没多嘴犟。她也不过是想趁机占占嘴上便宜,心底也知李络不是当真心疼可怜鹦鹉。
  送信的宫人出门去了,接下来的几天,长定宫就未曾消停过热闹。先是皇帝的赏赐如流水似地搬入,接着又有各宫的主子登门道谢,还有太子妃娘家的亲眷领着滋补财礼递牌子入宫。长定宫上上下下,都忙的一团乱。
  因太子妃有孕,不宜操劳,这些事都由李络与宋姑姑来招待了。好不容易上了灯,人能歇息了,李络的面色便显出微淡的憔悴来。他从未在哪一天和那么多的客人打过机锋交道,在灯下显得莫名有些疲累了。
  朱嫣捧着一叠瓜子,悠悠在他的书桌旁坐下了,一副看笑话的样子:“怎么?这就不行了?不过是几个太妃围着你说了一通闲话,你就对付不了了?”
  当初她可是在延康宫熬了好一阵子,日日对着太后三人的八卦追问呢!上了牌桌要问,到了佛前要问,晚上吹风也要问。李络才招呼了几个时辰,这就不行了?
  就这?!呵!
  听朱嫣幸灾乐祸,李络揉了揉眉心,摇头说:“祖母虽上了年纪,却很是精神奕奕……是我不中用,没法子一直哄祖母高兴。”
  说罢了,他翻开手中一本书册。朱嫣定睛一看,见是诗集,便问:“怎么今日忽然想起看诗了?”
  “想找个好些的名字。”李络道,“虽说还不知是男孩女孩儿,但先将名字准备好,总是无错的。我这里拟好了,叫礼部看了,再给父皇送过去就行。”
  “这么复杂呀……”朱嫣眯了眯眼,有些嫌弃的样子,“那你慢慢取着吧。你取的名字,总归不会坏到哪里去,只一点,小名我可想好了。”
  “小名?叫什么?”
  “是女孩儿,就叫茱萸。音通珠玉,如珠似宝,岂不讨喜?”朱嫣一副美滋滋的样子,笑说,“是男孩就随便了,到时候再想吧。”
  她笑起来,眉眼弯弯,眼底流着一片春池似的暖意。昏黄烛火映在她瞳眸中,留一点摇曳的花光,分外惑人。笑是甜的,人也是甜的,叫人看了,心底便情不自禁高兴起来。
  “茱萸……”李络喃喃地念了一遍,缓缓地点了头,“好。”
  当初,他送过朱嫣一支发簪,上雕米粒大的茱萸,耗费了他许多功夫,还伤了自己的手。后来,朱嫣用这种发簪藏了纸团,悄悄将岐阳宫的消息递了出来。
  没想到,朱嫣对这事记得这样清楚。
  只不过,嫣儿好像光顾着给女孩取小名了,完全没考虑过如果这是个男孩该怎么办,只草草地说“到时候再说吧”。
  “是女儿,小名就叫茱萸。”李络这样定了。
  他伸出手来,将身旁的妻子揽入了自己的怀中。朱嫣嘴角一勾,手指绕着自己的发尾,很顺从地依在了他的肩上。
  “李络,你说,大名儿叫什么呢?你们李氏的女孩儿,都是取的双名……”
  “秦风有言,‘颜如渥丹,其君也哉’;不如,就以‘渥丹’为名,如何?”
  “听着拗口,算了吧。”
  “美玉为琼,上者为仙。不如以此二字为名?”
  “我外家有个舅母,名字就和这差不多,可不要吧!”
  “‘舜华’如何?”
  “听着倒还顺耳,却也不那么地有味道。先记着,不到万不得已,就不用它。”
  长定宫里,灯烛昏黄飘飖,融了无边夜色。宫窗上投出两道人影,依偎而靠。月明高悬,星繁云开,白玉阶上一片清华洒地,人间正是好风光时。
 
 
后记:
  次年春,太子妃朱氏诞下一子,帝赐名“载”。
  又次年,太子妃得次子,帝赐名“燮”。
  再次年,帝驾崩,太子络即位,改元丹初,大赦天下。太子妃朱氏得皇后宝册金印;长子朱载,得太子之诏。
  丹初二年,李固于边域病没。正妃罗氏返京,得赐二品诰命。丹初三年,皇后有孕,于十月后产下长女,名作舜华。
  舜华公主极受宠爱,且天性顽劣,好动如风,没事就上房揭瓦,爬树掏鸟,堪称宫中一霸。不过,等公主渐渐长大,人到了十五六及笄,也便逐渐地文静端庄起来。再加之公主貌美,一时间爱慕者无数。
  公主与宣平侯府的少爷乃表兄妹,青梅竹马,于十六岁时订婚;公主出嫁的消息,惊碎了京中无数公子少爷的芳心。
  此乃后话,留待日后再议。
  说回宫中事——史载,帝爱重皇后朱氏,再无纳娶妃嫔。帝后二人,恩爱情深。
  不过,街坊水井间常有趣闻轶事,说帝后感情不合,宫人常见到皇后扭陛下耳朵。至于此事是真是假,无人知晓;后世的话本折子上,倒是有所传闻,说的有板有眼。
  “但见皇后撩起袖口,伸出一双纤纤玉手,狠揪陛下右耳,怒目圆瞪,形如夜叉,道,‘昨夜陛下所栖何处?缘何不来长定宫?’”——正是这般的有板有眼。
  不过,此一折到底是真是假,无人可细分说。博卿一笑,不必当真。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小五和嫣儿的故事完结啦,啵啵!
  谢谢一直追文的大天使们,爱你们~
  下一篇的接档新文在这里哦↓↓↓这两天就开坑啦
  pc端直达:废帝与宫女。大孔雀与他的饲养员的故事~
  app请戳专栏~
  朝烟是个宫女,十二岁入宫,在太后身旁勤勤恳恳伺候十数载,眼利耳聪,做事得力,人称一声“烟姑姑”。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