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沙柳273
时间:2020-04-09 09:35:28

  “不就剩下那几只了吗?养着吧,孩子们还能吃个鸡蛋。攒多了卖几个钱。建国建文那边我会说说,每月按八块给吧”
  李锦绣每天看那几只鸡下几个蛋,冬天天冷,每天最多能掏三四个鸡蛋。弟媳妇生孩的要准备出来,自家一个星期总得吃一次鸡蛋吧!老妈那边不可能一个不给,妈都给了婆婆能不给吗?
  尽管那哥俩每月多交六块,李锦绣算着要过好日子还是很难。冰兰与孩子们窝在家里几乎不出门,每天帮着做做饭,洗洗弟妹的衣服外,就是陪几个小的看书、学习。她将初中和高中的重新过了一遍,将夏志信拿回来想点火的报纸看看。
  她要知道大局的动向,十五过去,夏建国兄弟过来,每月多交三块谁也没意见。开始的时候夏建国拿了十块,是冰兰一定收五块。要知道一般职工在食堂吃饭月票都是需要七八块。
  八块钱合情合理,人一多,李锦绣感觉有些吃不消了。一大早要做那么多人的饭,吃的带的,以前那丫头怎么过来的?
  她看冰兰干活很麻利,如果不是她帮着,自己真的要从早忙到晚。李锦绣觉得自己就是一头夏家的老黄牛。除了做饭就是洗衣服收拾东西。
  “阿姨,以后我们会在学校写完作业回来,建华幼儿园放的晚,我们几个做卫生时间不一致,我们会相互等等,建华到点我们接着回来”做完早饭,冰兰告诉李锦绣。
  “我去接吧,文英也去幼儿园”
  “我们一起结回来,不然晚饭回来做就太晚了。”
  “那就辛苦你们了”李锦绣不会往别处想,主要的冰兰几个给人的印象实在太乖太懂事。
  上学后,几个孩子时间很固定,周末依然要出去一整天,李锦绣倒是习惯了。孩子们很将就,只带几个饼子或冰兰做的菜饽饽。一小瓶萝卜干或咸菜。李锦绣都觉得孩子们实在艰苦。
  李锦绣终于上班了,跟一群家属在货场搞卫生。活计脏,每月二十一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这里经常来货走货,会有东西掉下来没空去理会。
  他们家属扫卫生,那些不要的就是他们的了,例如土豆、花生、黄豆、大葱、煤块、焦炭等等。当然也有没用的,例如铁矿石粉,石子、洋灰粉等。
  “这活计是脏点累点,别看钱不多,咱们一年下来弄好了冬天不用买煤,那就是几十块!这豆子、花生的都能吃,就是不能吃的麦子小米的还以喂鸡不是”家属工里的老大姐孙冬琴说道。
  她在这儿干了多少年,地震以前就干,对什么都门清!“你是夏志信的媳妇吧?我们老宋跟老夏是一个组的,开始干不习惯,腰酸腿疼,习惯就好了”
  “嗯,还行,我以前也干活”李锦绣跟所有人不熟,那就少说多听。
  “老夏的那几个孩子听话吗?”孙冬琴凑过来低声问。
  “非常听话,很懂事。冰兰每天都起帮我做饭收拾,几个小的帮着刷碗。那几个孩子从不出去瞎跑,在家都是安安静静的看书学习,就是文英也带着一起看书。”李锦绣实事求是的说。
  “那就好,那就好”孙冬琴才不相信,都说后妈不好当,老夏家那是四个孩子,怎么可能没事。这女人嘴巴严,有苦水自己咽吧!孙冬琴一心等着看好戏,无聊啊!没点八卦更无聊。
  第一个月没下来,粮食没了。夏建文还没转正,他没哥哥幸运,夏建国去建筑队赶上人员缺少,转正送点东西就能转。现在不同了,就差那么一年的时间,再想成为正式工人难上加难。
  随着知青的返程,社会待业人员越来越多,来干建筑工的自然不少。人家都是非农业城镇户口,转正也是人家优先。夏建文没粮本,口粮在去年冬季已经送过来了。九口人吃八口人的粮本,能够吗?
  李锦绣拿着粮本犯难,生产队的夏粮还没下来。老家不会给他们粮食。下月的粮食还有九天到。这九天吃什么?高价粮食?就是棒子面也要三毛钱,粮店只有九分。一家人一天按八斤算,一天两块四,九天就是二十一块六。下月呢?一年不用多了,五个月就是一百多了。
  李锦绣再次找夏志信谈:“这月的粮食没了,咱们要去买高价粮食吗?”
  “已经吃完了?”夏志信以前哪里操心过这种事。“那就去买好了”
  “你知道黑市的玉米面多少钱吗?最便宜也要三毛钱,到下月咱们就要买七八十斤玉米面。难道就让孩子们吃十来天的窝头?再买点白面,三十块钱快进去了”
  “哦,要那么多啊!”夏志信不禁发愁起来,媳妇的工资搭进去都不够,“鸡蛋呢?鸡蛋卖钱了吗?”
  “小风(她弟弟)媳妇要生孩子,我想着给她攒几个。两头老人还想给几个,这不就没敢卖。妈说买两只鸡给小风家坐月子,大嫂也说买两只,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家里就没两只鸡了,大嫂那边能不能不给?小风那边一只吧,不然鸡没了贴补都没有。这月就先买一百斤的玉米面,十斤白面吧。”
  “下月呢?”
  “下月?”下月怎么办?夏志信犯难了。
  “建文转不了正要一直做临时工?”李锦绣试探着问。
  “大哥大嫂没了,要不怎么办?回头我跟建国建文商量一下。再去问问他们部门的领导,如果没戏真不如回家种地,挣得那点钱不够买粮食”
  “好好跟他们说,别让他们觉得咱们放不下他们”李锦绣嘱咐道。
  “我知道,建国的事你让妈上上心,找个对象处一两年结婚证好”
  李锦绣第二天就去找赵氏,赵氏不住摇头:“以前真不知道那家子是这样,早知道真不该让你过去”
  “建国结婚说不定就在我们那边,以后日子可咋过?”
  “行啦,我让人打听着点,找有闺女没儿子的,住在那边,变相上门就是了”赵氏道。
  “那怎么行?建国是夏家的长孙,我婆婆就不答应大孙子给别人做上门女婿”
  “不说是上门的,住在女方家总是可以吧?”
  李锦绣沉默了,当哥哥的走了自然要带着弟弟。但愿吧!但愿什么?她内心是想让那哥俩离开。情理上又不想,别人一定会说三道四,说她放不下侄子。
 
 
第259章 大姐 11
  冰兰看到夏志信带回来一袋子玉米面和一小袋面粉后知道了情况。她天天跟着做饭怎么会不知道家里有没有粮食?
  “爸, 你去买高价粮了?多少钱一斤?”
  “玉米面三毛二,面粉六毛。这月先凑合了,下月——?下月节省一点吧,少买点高价粮”
  这个不是好兆头, 任谁当家也不可能用有限的那点钱去贴补外人,即使是侄子时间久了也不行。冰兰将建文拉倒没人的地方道:“二哥,家里今天就买高价粮了,我说这个你别想到歪处去”
  “家里没粮食了?我们不知道。冰兰, 你我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 我知道你跟我心近,没把我当外人。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夏建文道。
  “是有想法, 你那每月二十一块的小工还想干?如果村上只给你口粮, 去了吃喝你可就什么也不剩了!”
  “我不是没想过,跟大哥也商量过, 大哥要我耐心等等,等指标下来找找人。”
  “要是还不能转正怎么办?”
  夏建文沉默了,冰兰道:“那个建筑工不做也罢!你请几天假, 我给你钱去村上收粮食。回来放到小院卖给那些缺粮食的人家。找熟人,要比市场便宜一些。你做完一笔后算算就知道了”
  “成!不就是几天时间吗?回去我跟三叔说去,让他私下里在村里买, 比粮站收的高一些, 应该有人卖。我早就听说有人去集市上偷着卖, 只要不被抓到都赚到了”
  夏建文还算有股子劲头, 回去跟自己哥哥说了, 夏建国一样无奈。他们没有门路,有转正指标也到不了他们头上。二叔家粮食不够吃,都是因为他们。他们兄弟一天吃多少心里是有数的。
  以前冰兰让他们敞开吃,不用顾及,养成的习惯的却没注意到今非昔比了。老家没有多余的粮食给这边,冰兰不当家了。“那就试试吧,如果可以,你就去做,回头我帮你联络几个相熟的人。”
  钱的事,小院的事,建文偷着跟大哥说了,这是冰兰同意的。建国惊讶于冰兰手里的钱,估计是二婶以前积攒的都到了冰兰手里,听建文说冰兰在地震的时候发了点小财,那种事他们听说过,很多人趁乱捞点好处。
  那时候只要你敢,无主的财多的是。堂妹都能为自己的弟弟妹妹考虑,自己就不能为他们兄弟谋个出路吗?
  冰兰给了夏建文二百块钱,五天后陆续将粮食拉来。哥俩找借口说是给朋友家干点私活,最近就不回来了,来回跑太麻烦。夏志信相信,有的人家盖个厢房厨房什么的就会请人帮忙。
  兄弟俩住进小院,冰兰放学去看了一下那边。一千斤的玉米面,五百斤的面粉,五百斤的大米,剩下几袋小米。粮食都堆到了储物间和堂屋。袋子什么样的都有,一看就是家里织的粗布做的。上面写着名字。
  “你们这是连袋子都借来了?”
  “都是村上的,三叔作担保先借给我们用用。不但借给袋子,粮食也有借来的,还有奶奶和三叔的私房”建国道,脸上少有的带着微笑。
  “卖了多少了?”
  “都是刚通知的熟人,刚卖了三百斤。他们回去帮着联系几家,咱们比市场上卖的便宜五分钱,粮食都是新粮食,吃了就知道好了。粮店的玉米面还不一定是啥时候的,根本就吃不到玉米的香味。”建文过来道。
  “你们慢慢卖,记着点账”冰兰给了他们一个本子,建国要了一个小布袋,留着装钱。袋子装钱?真卖出来一袋子钱也算发了。
  为了不让熟人见到,冰兰这几天就没去小院。建国兄弟吃住都在那边,很多人都是晚上去买,白天要上班。主要是不能让人知道这里在卖粮食。
  十天后建国兄弟笑着将钥匙给了冰兰。一趟赚了三百八十块。回来给夏志信带来五十斤面粉,二十斤小米。说的从姥姥家带来的,舅舅们给的。夏志信当然不会去调查。
  李锦绣见到粮食心里是高兴的,总算下月不用去买高价粮食了。兄弟俩出去十来天,粮食倒是省了。
  冰兰没要本钱,“我看你们不如再做两次,有合适的院子租下来,钱赚多了就买下来。自己有个家多好?”
  “哥,我这次去姥姥家,咱们再弄一批粮食”建文心思活起来。
  “好!”有自己的家这是建国的梦想。那就做吧,自己还是要上班。早晚跟着着手,他是正式工,饭碗首先要保住。
  哥俩回村跟村民结账,将老张氏和夏志川的本钱归还,另外给了五十块辛苦钱。剩下的不够再买一次粮食,舅舅们照样帮着外甥垫付和做赊欠担保。倒卖粮食的事业继续着。
  唯独几个孩子遭点罪,没地方吃饭了。冰兰都是请他们去饭馆吃一顿。更多时间留在学校或公园某处石桌上。
  春暖花开的时候,地里的野菜大片的出来,家里鸡的饲料告罄。李锦绣晚上跟丈夫道:“你周末不加班了不如我们去挖野菜,家里鸡吃的菜没了。”
  “哦,那就把那几个孩子都叫上,一起去”
  “雪兰和程斌要去少年宫,冰兰那边还是你来说合适”李锦绣觉得自己吩咐孩子干什么会被别人说三道四。
  冰兰没什么,他们住的本来就离着郊区近,周末跟着夏志信夫妻采了很多野菜,回来给鸡留出部分,大部分都到了人的肚子。
  野菜油渣的玉米面包子味道非常好吃,很受大伙欢迎。人吃了鸡的食物又成问题了,“我放学会去采一袋子回来。建华文英就让程斌和雪兰去接。”冰兰道。
  “车子留给你,别处去太远”还是大闺女懂事,夏志信道。
  “我们货场附近也有菜,只是不多,我会采一些回来”李锦绣也道。
  家庭和睦啊,夏志信无比欣慰。就是建国建文怎么总是去给别人帮忙?开春动工的多倒是真的。加上陆续回来的知青,家里没地方的都在加盖房子。人不回来吃饭,饭钱照旧,李锦绣告诉丈夫,这钱要着不合适。
  “下月就别让他们交了,盖房子也就一阵子,以后回来吃饭再要”夏志信道。
  “大伯家的文强来信说也要回来,大伯母过来唠叨发愁住哪儿呢?”李锦绣道。
  “院里再盖一间不就行了”
  “不如你跟建国他们说一下,等忙了那家就过来帮着盖一间”李锦绣就等着夏志信说呢。
  “这事好办,你让大伯备好东西,我们加上大哥小风三天就能盖上”
  夏志信等了半个月才见到了夏建国兄弟,盖房好说,几个男人真的是三天就将房子立在那儿。李家帮忙做饭的多了一个姑娘。
  赵氏指给姑爷看:“那个姑娘是礼尚庄的,就在咱们东边。她家姐妹三个,这个是中间的。大姐已经结婚了,下面的妹妹上学。那边说可以去村上盖房住。今年十九,你看给建国说说行不?”
  姑娘干活都是利索。一看在家没少干,礼尚庄是不是村上?“妈,礼尚庄是不是都是农业户口?”
  “对,村上有地,但不多,听说村上要搞副业,主要是离着咱们近,骑车子二十分钟能到。你要是不愿意还有个刚回来的云南知青。她家人口多,她妈托我给她闺女找对象。这个倒是市民户口。”赵氏道。
  夏志信又将这话转给侄子,夏建国二十一,爸妈没了只能靠自己。出来进去与姑娘几个照面,感觉还是不错。农业户口?结婚住哪儿?要去姑娘村上住?自己不就成了上门女婿吗?
  夏建国回来跟弟弟念叨,建文又告诉了冰兰。“大哥要是找一个城镇户口的结婚住哪儿?”
  那哥俩自从手里有钱就去找房,别说买,租都租不到房子。房源太紧张,这让兄弟俩获得金钱的喜悦一扫而光。
  “你是愿意大哥去礼尚庄做上门女婿?”
  “那个肯定不行,大哥是老夏家的长孙,也是我爸妈的大儿子。不能做上门女婿。”建文忙摇头。
  “谁说要做上门女婿的?再说大哥也不一定娶那个姑娘。这是方向懂不?你们姥姥家可以帮着找,那个赵大娘给大哥说这个一定是希望你跟大哥离开这里。那点小心思也忒明显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