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引着三人到堂屋坐下,对三人道:“大叔、大娘稍等, 我这就去叫我娘。”说完就走了出去。
赵彩然走到后院叫君玲:“娘,前面来了三个我不认识的人找你?”
君玲放下锄头,问道:“你不认识的找我?我马上去看看。”随着赵彩然来到前院,吩咐赵彩然先给客人到些水, 再去叫赵二江和齐氏来陪客。自己先洗洗手,整理一下自己再去。
君玲进去之后,看见其中一个是自己前几日救的少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然后笑着招呼道:“大哥、大嫂怎么称呼?”
中年女人站起来回道:“你就是顾妹子吧!前几日多谢你救了我家儿子,我夫家姓王,痴长顾妹子几岁,顾妹子就叫我王嫂子吧!这是我夫君王修恺,我儿子王文浩。”说着又把旁边放着的东西递给君玲“这是我们夫妻的一点心意,请顾妹子一定要收下。”
君玲谦虚道:“王嫂子,我也没做什么,你不用如此客气,那日无论谁遇见都会救人的。”
“顾妹子,话虽如此,但我们夫妻还是要特别谢谢你!你不知道,我们夫妻多年就只得了这一个儿子,这要是他出事,我们夫妻可怎么活啊!”
君玲见实在推迟不过,就收下了。
王氏见君玲收下,又招王文浩过来,给君玲行了一个大礼。
这时赵二江和齐氏也进来了,君玲见他们进来,相互介绍了一下,就拿着东西出去做饭食。
中午吃过饭之后,几人又说了一会儿,王修恺夫妻带着儿子就告辞走了。
君玲送走王家三口,回去后院继续挖地,挖出来准备种菜。
君玲把地翻好之后,又去仓房找出,去年留的菜种子,一样撒了些,再盖上土,等出苗之后再移栽。做完这些,又去地窖拿出红薯种,准备育红薯苗。种完红薯育红枣树苗,连着干了三天才干完。
王家三口走在回家的路上,王文浩脑海里想起,赵家妹妹那如黄鹂鸟一般动听的声音,试探的对他娘说:“娘,您觉得让赵家妹妹做您儿媳妇怎么样?”
“不怎么样,儿子!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读书,明年下场考个秀才回来。到那时,周围几个村子里的好姑娘,还不是由着你挑。还有,你怎么知道赵家姑娘有没有定亲?万一她已经定亲了呢?”刘氏看着王文浩说道。
“爹!您怎么说?”王文浩不死心的问王修恺。
“我觉得你娘说得很对,你现在确实不宜分心想别的,娶亲的事还是等明年下场之后再说。”
可怜的少年,还没有萌芽的爱恋就被无情的掐了。
这日吃过早食,赵二江同君玲商量今年的地怎么种。
君玲见赵二江问自己就回道:“爹,现在家里除了佃出去的十五亩的不用管,以前开荒所得的十亩下等地,分家所得的两亩水田和两亩山地,后来又买的十亩下等地和三十亩山地。两亩水田还是种稻谷,三十亩枣树地把蚕豆收了就不种庄稼了,现在树长大了,种了也收不了多少,就在树下种些南瓜就行,南瓜人吃不完还是可以喂猪,这样人还轻松些。这就只剩下二十二亩地了,种五亩麦子,两亩豆子。其它的都种玉米,把玉米行留宽一些,在玉米行中间种红薯。这样我们就能轻松一些,您觉得这样安排可行?”
赵二江听了之后,虽觉得枣树地不能种红薯和豆子有些可惜,但君玲说得也没错。说:“就按你说的这样安排吧!”
“爹,还有一件事,麦种要麻烦爹去镇上买,我不会分辨种子的好坏,今年移栽玉米苗时还是请几个人来帮忙吧!”君玲又补充道。
“行,明日我就去把麦种买回来。”赵二江抽了一口烟回道,说完就出去了。
君玲在心里捋了一下家里的现况,今年家里的猪增加到十头,两个猪圈各养五头。鸡就只养了十只,四只公鸡养到过年吃,六只母鸡下蛋吃。家里的收入就是每日送给醉香楼的豆芽、蚕豆和豆腐干,每月有六两多银子的收入。还有就是赵二虎兄弟和赵珍珠卖豆芽,加一起每年能分五两左右。除了这些就是地里的粮食和山上的山货、每年养的猪,但这个收入不太稳定。零零总总加在一起,今年有一百出头的收入。
这些收入看着挺多,但家里要供四个读书郎,就要花去大半。束脩一年就要二十两,还有每年送给先生的节礼,平时买书、买笔墨纸砚,这些家起来比束脩还高些。真是不能细算,平时一点一点的花出去感觉不出多,加在一起才发现原来花了这么多银钱。
“娘,你在想什么啊?我叫你几次都不应。”赵彩然见自己叫了几声自家娘都不应,就拉着君玲的手使劲摇。
君玲感觉有人在摇自己,回过神见赵彩然在对自己说什么,但自己想得太入神没听见就问道:“啊…你说啥?”
“娘,我在问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我叫你几次都不应。”赵彩然问,齐氏也在一旁看着。
“没想啥!就是以前的一些事。对了,大丫,你去和点面醒着,中午贴些饼子来吃。”
“好的娘,我这就去。”
君玲见赵彩然出去了,就问齐氏:“娘,大丫今年也有十四了,您说给大丫找个什么样的婆家好?我最近愁得很,怕识人不清,害了大丫。”
齐氏一听这是大事,顿时来了精神问道:“你在这里愁也没用啊,你心里有人选没有?”
“没有,觉得村里的小伙子都配不上我们大丫,但镇上又不认识人。”
“你在这里自己瞎想也没用,改天我去跟村里的刘媒婆说道说道。”
君玲一听,对啊!自己怎么忘了媒婆的存在,真是傻了。把压在心底多日的石头搬去,又精神百倍的出去干活。
去山上挖些笋子回来泡酸笋换换口味,家里几个小的也都爱吃。吃了一冬的萝卜菘菜,早就吃腻了。君玲挖了十几个笋子,看见刚冒出土的折耳根也不错,又挖了一些折耳根回去。回到家把笋子剥出来,洗净晾着,等把表面的水份晾干再放进泡菜坛子里。
做完这些,又把折耳根洗净准备晚上凉拌着吃。
“娘…”小十郎哭着跑回来,抱着君玲的腿哭。
君玲蹲下来轻声问道:“小乖乖,怎么哭了?”
小十郎委屈的回道:“哥哥抢我糕糕。”
“没事的,娘等一下给你再拿一块。告诉娘,是哪个哥哥抢的啊?”君玲给小十郎擦了眼泪,柔声的问道。
还没等小十郎回答,就听见张氏的声音传来,说:“大嫂,对不起啊!是我家这混小子抢了十郎的糕点,我已经收拾过他了。”又拉着九郎过来说:“快给你弟弟道歉。你是哥哥,怎么能抢弟弟东西呢?”
君玲赶紧道:“没事,小孩子之间打闹是常有的事,弟妹不用放在心上。”
“大嫂,那我先带着这混小子走了。”张氏说完拉着九郎出了院门。
跟着齐氏带着小十二和小十一回来了。
君玲抱着小十郎进了屋,给小十郎拿了一块糕点,小十郎捧着糕点就咧着嘴巴笑。见小十郎笑了,抱着他出了房间。
小十一和小十二见十郎手里有糕点,冲过来抱着君玲的腿“娘,我也要,我也要。”君玲被闹得头大,转身进屋给他兄弟一人一块糕点,俩兄弟这才老实了。
君玲见这两兄弟不闹腾了,背着背篼去山上割猪草。今年抓回来的猪还小,不能全吃去年晒干红薯藤,需搭着新鲜的猪草。
君玲一般都是去荒地里去割,到了荒地之后,就埋头开始割。割得正起劲,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
“顾婶…”
君玲抬头一看,是张杏家的招娣,笑着问:“是招娣啊!找我有事吗?”
“顾婶,我看见你在割猪草,过来帮着你一块儿割,这样快些。”招娣说完就蹲下开始割。
“招娣,你帮我割猪草,会不会耽误你的事?”君玲对这个勤快的小姑娘很有好感,看她两只小手飞快的舞着镰刀,熟练的割着猪草。感叹这姑娘真好,勤快又善良,还孝顺。要是能做自己儿媳妇就好了,可是跟自家是同宗结不了亲,只能在心里想想。
“没事,我出来挖野菜,这会儿也经挖得差不多了。”
“你娘还好吗?”
“我娘现在挺好的,天天跟我念叨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自从有了弟弟后,我奶奶再也没有打过她了,只是偶尔骂骂,我们都当耳边风,吹过就忘了。”小丫头絮絮叨叨的说道。
“那就好,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老人家要强了一辈子,脾气都不大好。我们做小辈的多担待就行了,不用往心里去就行。”
“我明白的顾婶,我娘也跟我说不要心里存着怨恨,这样自己会过得很累。”
“对的,就是要这样,心里要装满善意,你娘是一个豁达之人。”
“顾婶也是一个好人,帮了我们家很多,我都记在心里。只是我现在还太小,报答不了顾婶的大恩。”
被发了一张好人卡的君玲,被招娣小姑娘弄得颇不好意思。
两人一起割,倒是很快就割满一背篼。最后两人又一起回村,走到赵家门口,君玲让招娣在门口等会儿。自己进屋拿了几块自己做的红枣糕,出去递给招娣道:“招娣,今日谢谢你帮顾婶割猪草,这几块红枣糕是顾婶自己做的,你拿回家去尝尝,要是喜欢就再来拿。”
“不用了顾婶,我也没做什么。”
“拿着吧!顾婶喜欢招娣,愿意给招娣吃。”
“谢谢顾婶。”招娣拿着红枣糕,梦游一样的走了回去,脑海里全是那句‘顾婶喜欢招娣’。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说过喜欢自己,这种被人喜欢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第38章 038
三月里,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这天,君玲带着赵彩然在院坝里一边做衣服,一边和齐氏聊天。突然听见门外有人在问“嫂子家正忙着呢?”
君玲抬头一看, 是村里的刘媒婆,赶紧招呼道:“刘婶子快进来做吧!”这古代的媒婆上门可要好好招待不能怠慢。
等刘媒婆做好, 君玲又叫赵彩然去给她倒水,自己则进屋去拿点心。齐氏在旁边问道:“刘妹子今日来我家, 可是我托你的事有消息了?”
君玲把红枣糕放下, 又让赵彩然进屋去做衣服。
刘媒婆见赵彩然进屋后才道:“是啊!这些日子我把周围几个村子的适婚后生,都寻摸了一番, 打听出了好几个优秀的好后生,今日过来跟你说道说道。这第一个就是牛家村的牛春生,今年十五岁,比你家的丫头大一岁。这牛春生是家里的老小,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都已经成家了,家里有十五亩中等地, 三亩水田。”
刘媒婆喝了一口水后又道:“第二个就是王家村的后生, 叫王海。也是十五岁,是家里的老二, 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这家的当家是个木匠,所以王海跟着他爹也学了一手木工活。家里有十亩地,其中四亩是水田。还有一个就是李家村,叫李小树, 今年十四岁。是家里的老大,下面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里有十三亩下等地两亩水田。”
刘媒婆又吃了一块糕点说道:“老嫂子,侄媳妇,我找的这三个后生都是家里有十好几亩地的好人家。家人也和睦没那么多事,这些后生现在都抢手的很,不愁找不到媳妇。”
齐氏赶紧说道:“我知道我知道,刘妹子这次费心了。容我同我媳妇商量一下,过几日给你回话。”
“行啊!今日我就先回去了,你同侄媳妇好好商量,商量好了给我回个话,我好安排你们相看。”
“多谢刘婶子了”君玲站起来完从怀里掏出五十文钱递给刘媒婆道:“请刘婶子喝茶。”
刘媒婆见君玲这般大方,一出手就是五十文,自是高兴的很,笑容都更真诚一些,接过铜钱道:“我走了,不用送了。”
君玲把刘媒婆送到院外之后,返回院里同齐氏商量道:“娘,你看选谁家好?我怎么感觉都挺好的,又感觉都不好。”
“哦?你觉得哪里不好?”齐氏问道。
“娘,第一家虽然家里的田地是最多的,但结亲的是老小。一般老小在家里都比较受宠,性子都比较骄纵,我担心大丫嫁给他之后不会疼人,这不是苦了我们大丫。”
“你说的也对,那第二家和第三家呢?”齐氏又问。
“这第二家嘛,虽有手艺,但娘也知道。这手艺人常年不在家,大丫若是嫁给他,这家里的活就全落在大丫身上了。这最后一家是家里的老大,这老大要承担着的责任就更多了,赡养父母、照顾幼弟。所以我都不大满意!”
“玲娘啊!以我们家的情况,能找到的好人家就只能是这样了啊?把大丫嫁到镇上去?我们也攀不上啊!”
君玲沉默了一会儿回道:“娘,那就第二家吧!有个手艺就有收入,总要好过一些。”
是啊!自己是个寡妇,只能在‘矮子’里面找‘高子’。这世道就是这样,只能等小丫头出嫁了,多给些陪嫁。
“我也中意第二家,不占长也不占小--刚好。”
“娘,那我们可要去王家村好好打听,这家人是否跟刘婶子说得有出入。”
“你说得也对,你去打听太刻意了,还是我去吧!”
“那就劳烦娘跑一趟了。”
齐氏挥挥手道:“没啥!大丫是我孙女,我也希望她嫁得好。”
过了几天,齐氏就把自己打听来的消息告诉君玲,说:“王家那个后生模样长得精神,性格也和气,跟着他爹学的木工活很是拿得出手,已经能单独接活干了。”
齐氏说的话还是有几分可信的,君玲就说道:“娘,你觉得可行,就跟刘婶回个话。”
“好,下午我就去找她。”
君玲在心里琢磨,这要是定下来了,还是要找个借口让两个年轻人见见,培养培养感情。这盲婚哑嫁的就是不好,没有一点感情基础,难怪都要找有钱的人家,至少能保证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