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完东西等了一会儿,就见顾君礼带着郭飞回来了。顾君礼一见到君玲就问道:“大妹,你一路上可还好?我那几个外甥,这次考得如何?”
君玲一听,就跟顾君礼说道:“大哥,二郎落榜了,留在京城读书;五郎被点了二甲,进了翰林院;六郎点了三甲,谋了个外放的缺,在嘉城府津县当县令去了。”
“什么?五郎、六郎都考上了,真是太好了。二郎也不错,留在京城好好读个几年,下一次定能取上了。大妹,他们留在京城,他们媳妇怎么办?”
“大哥,我打算把他们媳妇都给送到身边去。大哥,这段时间照顾我家这几个皮猴辛苦了,明日带着力勤来我家吃顿饭。”
“呵呵,好啊!大妹。三个外甥很听话,我没费什么心思。”
“大哥,那我就先带着三胞胎回去了。”
“好的,大妹。”顾君礼看着离去的君玲母子,转身进了院门。
**
晚上的团圆饭后,君玲给他们说了平、康、扬三兄弟,在京城的情况,又让崔敏慧和谢碧琳去京城找赵安平和赵安康,让汪兰芝直接去嘉城府津县找赵安扬。
崔敏慧:“娘,我们都走了,您万一生病了我们不在身边,谁伺候您啊?”
君玲:“没事,不是还有七郎媳妇在,再说我身边还有这么多伺候的人。你们小夫妻刚成亲不久,不能分开太久,我还等着抱孙子呢!”
崔敏慧一听君玲说要抱孙子,也没了大方沉稳的范了,红着脸底底的喊了一声‘娘~’。
蒋瑶:“大嫂、二嫂、三嫂,娘就交给我来照顾,大哥、二哥、三哥身边也离不了人。就是不知道,这一分别,我们再聚要等到何年了。”
君玲:“七郎媳妇话的提醒了我,之前我想着,等三胞胎成亲之后,再给你们分家。现在你们就要各奔东西,以后聚在一起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月了,过两天我就派人找族里的长辈和亲家过来,做个见证把家分了。以后虽说分了家,但你们还是要守望相助才好。”
崔敏慧:“娘,这太突然了,相公都不在家。”
谢碧琳:“娘,我也觉得有些太突然了,这好好的突然分家,不知情的还以为我们兄弟不和呢?”
汪兰芝和蒋瑶也跟着反对,说最好不要现在就分家。
君玲有是时候其实也挺固执的,比如说现在,就一点也听不进媳妇们的劝,一心想把家给他们分了,自己过几年清净日子。等三胞胎成亲了,就去边城找姜中棠。
赵安华见几个嫂子和自己媳妇都反对分家,出言道:“大嫂、二嫂、三嫂,娘想分就分吧!我们兄弟就是分了家,只要心在一起,就还是一家人。娘这些年养育我们兄弟长大,为我们操了不少心,现在娘想做什么都由着她。我相信大哥、二哥、三哥知道了,也不会反对的。”
几个媳妇对视了一眼,没再继续说反对的话。
接着君玲就跟他们商量这个家怎么分。说到这个,孩子们都看着君玲,君玲想了一下道:“我想家里现有的产业,你们也都清楚。家里收入来源最大的就是烤鸭、咸鸭蛋、松花蛋的批发,其次就是小青山村的地的收入,还有就是房子、铺子的租金收入。我想就把家里账面上,现有的银子分成七份,你们兄弟一人一份。另外就是这个烤鸭、咸鸭蛋、松花蛋配方,也给你们一人一份,你们以后到了地方之后就自己经营。”
君玲喝了几口水之后,又接着说:“至于房子和铺子这块,京城新买的房子就分给二郎和五郎。二郎、五郎、六郎在临水县住的院子,就分给三胞胎,七郎夫妻现在住的院子就分给七郎夫妻。就剩六郎夫妻没有房子,那我就给你们夫妻补一千两银子,六郎媳妇到津县后自己去置办院子。”
蒋瑶一听要给赵安扬家,单独补贴一千两银子,不满的问道:“娘,为什么给三嫂家补一千两银子?”
君玲看了蒋瑶一眼,耐心解释道:“为什么会补贴六郎夫妻一千两,一是因为京城的院子买成两千两,分给了老大和老二兄弟俩。二是他们夫妻没有房子住,并且要到一个新地方从新开始。”
蒋瑶还要再说话,赵安华就赶紧出声道:“娘说怎么分就怎么分,我们没意见。”说完还悄悄的扯了一下自己媳妇的袖子,示意她别再说了,听娘的吩咐就好。
君玲又接着说道:“家里的三个铺子,你们做哥嫂的就吃点亏,就分给三胞胎。临水县的生意就交给七郎夫妻来经营,赚来的银钱你们夫妻和三胞胎兄弟平分。对了,青山镇的那个院子,我们也没住过,就把它卖掉,卖掉的银钱你们也平分了。至于我现在住的这个院子和新庄,等我死了之后,你们兄弟再平分。”
赵安宣:“娘,我们三个分的那一份就交给你保管,还有就是,我们还是要跟着娘住。”
“行,等你们成亲了,我再把你们的那一份,交给你们的媳妇。”
商量好家产怎么分之后,接下来的流程就很快了。回村去把赵大海、赵三河、赵仁文接来,又把赵二虎三兄和几个亲亲家叫来。在他们的见证下,君玲利索的把家给几个儿子分了。
同时也把给赵彩然准备的院子给了她,又问她:“然儿,你们家去年也分了家,你打算以后住在村里还是住城里?”
赵彩然抱着她的小儿子,回道:“娘,我想住城里,再过两年,轩儿也要启蒙了,住在城里读书方便一些。就是搬到城里来之后,不知道做什么营生好。”
“搬到城里来住,那你回去可要跟王海好好商量一下,毕竟孩子读书是大事。至于做什么营生,这个简单,你可以在县城外的河边,买块地,建几间屋子,雇几个人或者是买几个人继续养鸭子。又或者是买个小庄子种药材卖,能做的有很多,至于王海,也可以在县城里接些木工活干,城里做家具的人比村里更多,生意肯定更好。”
“娘,我会好好跟王海商量的。”
分完家之后,君玲就安排人送三个媳妇出门。
让金石带着家人,又从庄子里挑了四个身手不错的孤儿,还有刘树的媳妇孩子,跟着汪兰芝去津县找赵安扬。到了津县之后,就让金石和几个孤儿留在赵安扬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冯楠、卫海、金石三人都相继成了亲,只剩郭飞,君玲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姑娘都看不上,也不知道他什么样的姑娘才看得上。
汪兰芝临走前,君玲私下里给了她两百两银子,嘱咐道:“六郎媳妇,你性子单纯,在外面与人结交时,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就多问问你夫君。到了津县之后,捎封平安信回来。”
汪兰芝红着眼眶说道:“娘,我知道了,您一定要保重自己!我和夫君有机会就回来看您。”回娘家去告别时,自己娘就说过,她这个婆婆是个难得懂事理的好婆婆。
送走汪兰芝,接着就是崔敏慧和谢碧琳。同样也在庄子上挑了几个身手不错的孤儿,由卫海和冯楠带着人送去京城。以后就让卫海和冯楠,留在康、平兄弟俩身边,护卫他们的安全。
君玲把三个媳妇送出门后,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就轻了好多。接下来,只要等三胞胎成了亲,自己就能去边城找姜中棠,过自己的生活了。
三个媳妇出门后不久,赵彩然一家就准备搬到县城来住。君玲趁着三胞胎旬休,带着他们去王家村,帮着赵彩然搬家。
第92章 092
君玲带着人到了王家村之后, 见搬的东西还挺多,就让郭飞去新庄再赶一辆牛车来装东西。
人多,大家忙活了一天, 赵彩然的家就从王家村搬到了临水县。
赵家一下子出了两个进士,上门来说亲的人特别多, 君玲也变成了香馍馍。今天这个夫人约她去吃茶,明天那个夫人约她去赏花, 无一例外的全都旁敲侧击的问三胞胎的亲事。
君玲看了那么多小姑娘, 挑来挑去的都挑花了眼,觉得这个小姑娘也不错, 那个小姑娘也漂亮。实在不知道要给三胞胎,找个什么样的媳妇。
这天,吃过晚食后,君玲就直接问了:“娘现在在给你们选媳妇,你们三个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就告诉娘,娘才好给你们找。”
三兄弟听完后, 对视了一眼, 赵安宣就说道:“娘,我看上了个姑娘, 你要是也觉得不错,就上门去提亲。”
君玲好奇的问道;“是那家的姑娘,性子如何?模样如何?”
赵安宣难得害羞了一下,说道:“娘, 就是大姐夫村里的,也姓王,叫王芽。是家里的老大,我觉得她的性子不错,很对我的胃口。除了家里穷了一点,其它都好。”
君玲:“你什么时候见过她?”
“娘,就是上次去给大姐搬家时见到的。她来给大姐送过东西,我在院里一眼就瞧上了。”
君玲很好奇赵安宣,看上的是个什么样的姑娘,点头回道:“行,我明天就去打听打听,要真是像你说的是个好姑娘,娘就上门去提亲,把她娶回来给你当媳妇。”
接着又问赵安荣和赵安栋:“你们俩呢?想找个什么样的姑娘?”
赵安荣:“娘,我还不想定亲,我想等考上秀才之后再说。”
赵安栋:“娘,我也想等考上秀才之后再定亲。”
君玲诧异的问道:“为什么?”
“娘,我们俩想等考上秀才后,就去从军,等在军中稳定之后,再说成亲的事。”
君玲听到他们俩想从军,心里特别难过,还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你们可想好了?从军这条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我一直希望你们能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
“娘,我们从小时候就想着,长大了去从军打仗,这些年跟着你和郭护卫也学了不少。我想,凭我们的身手,很快就能在军中站稳脚跟的。”
“呵呵...你们现在学的这两下子,上了战场就是送死。你们俩要真的想从军,从明天开始,我让郭护卫单独训练你们。旬休时就跟着我们上山去打猎,直到你们能单独猎一头野猪,或者是狼之类的大型猎物。”
兄弟俩这才想起来,自己娘也是一个狠人,当年可是一个人,就敢上大青山打野猪,比村里最厉害的猎人还要厉害。
兄弟俩欣然同意道:“好的,娘。”
君玲见他们同意,就让兰花叫来郭飞。郭飞来得很快,他一进来,君玲就直接跟他说:“郭护卫,我这两个皮猴想去从军,你以前上过战场,就请你训练训练他们一下。”
郭飞看了一眼赵安荣和赵安栋兄弟俩,回道:“夫人,你是想让我按照军营里,训练士兵那样训练两位少爷吗?”
君玲想了一下回道:“不,比那还要更严格一些,不然上了战场,只有送死的份。我想他们俩严格的训练个两年下来,再去从军的话,活命的机会应该就要更大一点吧!”
“夫人放心,我会好好的训练两位少爷的。”
“好的,我相信你会的。”转头又看着赵安荣和赵安栋说道:“你们以后跟着郭护卫训练,可别喊苦喊累,还有功课也不能落下。”
“娘,我们知道了。”
翌日,君玲把之前在村里穿的行头翻了出来,打算偷偷的去看看王家姑娘。换上衣服之后,带着郭飞坐着驴车往王家村走去。
到了王家村之后,让郭飞把驴车停在村口等着,自己一个人走路进村,去打听王芽的情况。没想到刚一进村,就碰见了亲家母钱梅花。
钱梅花一看见君玲,就上前来打招呼问道:“亲家母来了,这会儿来,可是找我有事?”
君玲笑着跟钱梅花说道:“亲家母,能碰见你真好,我向你打听一个人,你知道你们村王芽家这么走吗?”
钱梅花:“王芽?你是说芽丫头啊?我知道,她们家很好找的,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看到门口有一颗很大的核桃树,就是她们家了。正好我这会儿不忙,就带你过去。”
“好的,多谢亲家母。”往王芽走时,君玲趁机又向钱梅花打听王家的情况:“亲家母,王芽那丫头性子怎么样?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钱梅花:“亲家母打听这些做什么?”说完灵光一闪,问道:“亲家母可是看上那丫头了?要聘回去做媳妇?”
君玲:“亲家母,你我都是实在亲戚,在你面前我也就不遮掩了。上次我们来帮然儿搬家,那丫头来给然儿送东西,正好被我家老六瞧见了。回去跟我说,瞧上了那丫头,要娶她做媳妇。我就想着来打听看看,要是人品没什么大毛病,就聘回去做媳妇。”
钱梅花一听还真是看上了这丫头,拍了一下手道:“牛婶子家的芽丫头,到是个好姑娘,勤快又孝顺,性子也不错,就是命苦。她爹娘在前几年旱灾时,上大青山找吃的,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现在跟着她爷爷、奶奶,拉拔着两个弟妹长大。牛婶子和王叔,也是难得的和善人,在村里人缘也好。”
君玲一听她爹娘去世了,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问道:“她爹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吗”
钱梅花叹了一口气,道:“她爹是她爷爷的老来子,只有这一根独苗。她爷爷那一辈到是还有一个姑婆,嫁得还挺远的,也好几年没回来过了。”
君玲听到这里,还挺满意王芽家的情况,除了比较穷之外,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糟心亲戚。
两人往前没走多久,君玲便看到了钱梅花说的大核桃树,指着核桃树下的一座半石头半土墙的茅草房,问道:“亲家母,可是那一家?”
钱梅花顺着君玲的手看过去,点头道:“对,就是那家,这会儿她们家应该有人在。走,我们快过去。”
“好。”君玲跟着钱梅花走到茅草屋前,钱梅花一边敲门一边喊道:“牛婶子在就家吗?”
钱梅花连着喊了几声,就从里面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问道:“是谁啊?我奶奶在家。”话音还没落下,门就被打开了。
接着从门里走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这小姑娘一打开门,看到钱梅花就喊道:“钱婶来了,钱婶快进来坐。”出来迎钱梅花时,看见站在后面的君玲,招呼道:“顾婶子也来了,顾婶子也快进来坐。”
君玲听见这小丫头叫自己顾婶子,疑惑的问道:“你认识我?我们之前见过?”君玲不记得自己见过这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