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秋水晴
时间:2020-07-07 10:03:21

    反正没偷没抢,许多人家里有矿,当八辈子纨绔都吃不空,当得起李显的冤大头。
    周兰若明白李沄的意思,挑了几个她觉得好看的香囊,其余的就叫槿落收起来了。
    过了午时之后,还在宫里的几个小郎君到了丹阳阁。
    李沄和周兰若刚午睡醒,到了雪堂练大字。
    薛绍带了一瓶梅子酒来,“这是阿娘夏天的时候酿的,让我带进宫里来。带了两瓶进宫,一瓶送去了清宁宫,一瓶让我带来给太平。”
    李沄接过薛绍带来的梅子酒,笑着说道:“多谢城阳姑姑。”说着,将梅子酒交给凝绿,叮嘱说道:“放好了,等到中秋节赏月的时候,再拿出来喝。”
    凝绿接过梅子酒,应了声“唯”就退下了。
    城阳姑姑送了亲手酿的梅子酒给她,她要回什么礼呢?
    李沄想起了韦氏给她的香囊,趁机借花献佛,跟薛绍说:“我这里有一种特别好的香囊,是用三嫂和妙空大师联手调配的独门香料制成,十分珍贵,薛绍表兄带两个走,等你出宫的时候带回去给城阳姑姑。”
    “香囊那样的东西,都是你们这些小娘子们带的。”薛绍的桃花眼里尽是笑意,语气莞尔,“那香囊在我这儿搁一会儿,身上定然都是那香味儿。还是等太平出宫的时候,再带去给阿娘好了。”
    李沄一双明眸瞅着薛绍。
    少年站姿挺拔,他迎着小公主的视线,温声说道:“我前两天出宫的时候,阿娘还跟跟我嘀咕,说太平最近怎么不去公主府玩了,是嫌公主府不好玩吗?”
    李沄笑着否认,“当然不是。公主府很好玩,绍表兄的幽篁馆环境清幽,我和永安都很喜欢在那里玩。永安上次还说等下次去的时候,要在幽篁馆的葡萄架下为我画一幅画呢。”
    话音刚落,武攸暨就凑了过来。
    少年穿着蓝色锦袍,不同于薛绍的儒雅斯文,武攸暨眉目流露着淡定洒脱,举止颇有几分不拘小节的潇洒意味。可这样的少年,当他坐下煮茶的时候,又染上了几分水墨画般的诗意。
    不管怎么说,动静皆宜。
    只见周国公双手背负在后,神秘兮兮地看着两个小贵主,“我有惊喜哦。”
    李沄和周兰若对视了一眼。
    周兰若眨巴着眼睛,好奇问道:“什么惊喜?”一边说,一边想绕到武攸暨的身后,看藏在他身后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宝贝。
    武攸暨笑着将背在身后的手举了起来,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个画卷,他手一松,筒状的画卷从上而下舒展开。
    那是一幅地图。
    地图是新的,可画的内容李沄和周兰若都不陌生。那是李沄和周兰若好几年前去东都洛阳时,异想天开画的地图。当时关中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关中粮食不够,李治带着宫廷到东都洛阳就食,太子李弘和李贤留在了长安监国。
    那一路上,李沄看到民不聊生的惨状,突然想起自己从前看书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有史学家再说,若是巴蜀之地的粮食运到关中地区成为可能,那么木牛流马这些运输工具会大量生产。
    她异想天开,便拉着周兰若一起根据当时现有的地图,专门画了一幅从巴蜀到长安的陆路图。而且还折腾了木牛流马这样的图纸给二兄李贤。
    木牛流马如今是可以用的,但并没有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那么神奇。
    反而是这个地图,要不是如今武攸暨拿来给她看,她都快忘记这事情了。
    李沄神色惊喜地看着那幅地图,脸上梨涡清浅,“我记得我和永安画这幅地图的时候,关中遇上天灾,我们想着若是巴蜀到长安的陆路顺畅,运输粮食也不至于那么困难,所以才画的。自从三兄百草园里培育出来的番薯在大唐境内推广之中,遇到天灾,粮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张,我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武攸暨笑道:“我料想你是忘记了。要不是日前妙手大师回了护国寺,我一时也想不起来。”
    李旦缓步向前,在薛绍的身旁站定。
    殷王李旦是个文艺少年,这些年来不是沉迷书法,就是沉迷乐器。可他的长相气质,越来越像父亲李治,只是没有李治君临天下的那份威严 。
    李旦记性不差,他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徐声说道:“二兄说过,妙手大师出家前是个出色的匠人,也认识许多能人异士。他当初离开长安去游历,就是为了要走一遍地图上的路线,实地考察当地的情况,看是否适合修路。”
    略顿,李旦的黑眸看向武攸暨,问道:“这是妙手大师实地考察过后,重新画的吗?”
    武攸暨点头,“是的,妙手大师历时三年,终于走完了。这是他在原有的地图上,再参考当地地形的情况,重新画的。也加了许多关于当地地形的一些说明。”
    李沄小心翼翼地将武攸暨手中的地图接了过来,将它平铺在俺桌上,赞叹道:“妙手大师可真是个天才!”说着,小公主抬头,看向几位兄长。
    “等中秋节过后,我们一起到护国寺去拜访妙手大师吧?”
    小公主是团宠,她说了想去护国寺,只要圣人李治点头了,没有任何人会拒绝她的要求。
    果然,过了中秋,小公主跟父亲说想去护国寺为父亲祈福,顺便去拜访从南方游历回来的妙手大师。
    李治同意了。
    小公主与几位兄长拜访过妙手大师之后,让武攸暨拿着妙手大师画好的地图去找杨思俭。
    武攸暨有些犹豫,此事他虽然关心,他的老师阎立本在世时看过地图,曾说过若是大唐边境安定,抽了壮丁去将此路修成,也是利国利民。
    武攸暨眉头微蹙,徐声跟李沄说道:“我虽然也关心此事,但主要促成此事的事情并不是我。”
    李沄笑着解释道:“这事情若是让我和永安拿给母亲,她或许会觉得是我们闹着玩。攸暨表兄虽然尚未正式入朝,可你的老师是阎相。阎相虽然已经去世,可名声犹在。你把这图拿去给杨表舅看,他若是觉得可以,或许这路是能修成的。”
    小公主说那些话时,语气十分耐心,像是教导一个晚辈似的。
    武攸暨不由得看了小公主一眼,又看一眼,然后才徐声说道:“太平。”
    李沄抬眼,“什么?”
    少年那双漆黑的眼里带着笑意,声音也含着笑意,“我是表兄,你对我,不能像是对永安一样哄。”
    李沄:“……”
第115章 有匪君子45
    115
    上元二年的春天,太平公主十岁。
    这年的三月, 皇后殿下武则天再度举行亲蚕大典, 这是皇后殿下连续两年举行亲蚕大典。
    圣人李治去年因为过量喝酒, 诱发了头疾之后, 精力就大不如前,皇后殿下与群臣议政的次数也变得频繁了。
    连续两年举行亲蚕大典,那是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的。
    李沄知道母亲的用意, 母亲是希望借此提升自己在民间、在朝廷的声望。
    不过小公主如今不操心母亲的事情, 母亲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她想要做什么, 从来都不需要旁人为她操心。
    阳春三月, 太掖湖边的槐花林开得正好,桃花也正值花季。
    粉色的桃花瓣被春风吹下指头, 落在碧波荡漾的太掖湖里, 花瓣随着波浪一荡一荡的, 像是小舟一般。
    李沄和周兰若在丹阳阁中待得闷了,派人去东宫, 说想约太子妃一起到太掖湖上泛舟。
    杨玉秀听到两位贵主相约,便笑着应下,换了一身轻便的常服, 在一群侍女的拥簇下去了丹阳阁, 打算和李沄一起到太掖湖去。
    在去往丹阳阁的路上, 恰好遇见上完大朝会回东宫的李弘。
    青年太子穿着一身朝服, 从前方匆匆而来, 后面跟随着一群宦官,他的神情肃穆,大概是在大朝会上发生了什么闹心的事情。
    杨玉秀远远见到了李弘,便恭立在一旁,等着他过来。
    李弘心里有些不痛快,刚才在大朝会上,有大臣提出如今突厥虽然不曾大规模进犯大唐北境,但最近一年多,突厥士兵时常侵扰大唐边境居民,实在可恶。
    这几年大唐先是打败了吐蕃,在打败了吐蕃之后,又将高丽的反叛势力镇压了,如今安西大都护府和安东大都护府遥相呼应,也该给突厥一个迎头痛击,省得突厥天天在北境无事生非。
    以皇太子李弘为首的一群大臣并不主战,李弘认为,自从大唐开国以来,征战不断。
    连年征战,国库都快被打空了。
    若是没有遇上天灾**,倒也好说,若是遇上了天灾,则民不聊生。
    四年前,薛仁贵大败吐蕃,西域诸国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虽然偶有摩擦,但与百姓的安居乐业相比,那点小摩擦就不是事。安西都护苏子乔镇守西域,吐蕃与大唐目前的相处还算友好。
    西域安定了,东边边境又不安稳。
    去岁过年,高丽反叛势力渗透到长安,想挟持太平公主为人质,与大唐天子谈判。
    可惜高丽反叛势力功亏一篑,没能得逞。
    在大理寺丞狄仁杰的主持下,渗透长安的高丽旧部势力被连根拔起,如今安东的高丽各部落也开始步入正常的轨道。
    李弘认为大唐境内如今好不容易总体安定,正是休养生息的好时机。
    可也有好战者站出来,说太子殿下可别忘了,当日吐蕃是如何挑起战事的。当初吐蕃屡屡进犯大唐附属国吐谷浑,那时我等也认为吐蕃与吐谷浑相邻,偶有摩擦并非大事,因此听之任之,结果呢?吐蕃狼子野心,一把吞并了吐谷浑。如今虽然吐谷浑已经复国,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突厥屡屡进犯,朝廷应该当机立断,马上集结兵力,将吐蕃想要侵犯大唐领土的念头掐灭在摇篮里才对。
    一场大朝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圣人听得太阳穴突突地跳,也没说到底是战还是不战,就让吵得热火朝天的两波大臣各回各家了。
    想着大朝会上发生的事情,太子殿下眉头紧皱。
    他想到杨思俭跟他提过的修建巴蜀到长安的陆路之事,那张地图他也看过,若是能修成,对大唐境内的通商大有好处。若是此时又要征集兵力去打仗,这路什么时候能修?
    穷兵黩武不可取。
    李弘心中一边想着事情,一边脚步生风,呼呼往前走。
    走了几步,抬眼,便看到前方由侍女们拥簇而来的太子妃。
    李弘微微一怔,脸上凝重的神情褪去,眉目随即染上了淡淡的温柔之色。
    杨玉秀望着由远及近的李弘,盈盈行礼,“殿下。”
    李弘上前,将她扶起,“太子妃是要去哪儿?”
    杨玉秀仰头,眸中神色温柔,“太平公主与永安县主说今日天气好,想去太掖湖上泛舟。”
    李弘笑着,伸手整了整杨玉秀的披风,“太平和永安在丹阳阁又坐不住了,她们玩起来难免会不知轻重,你去看着她们也好。”
    杨玉秀笑着颔首,“殿下放心,妾会照顾好她们的。”
    李弘点头,转而看向杨玉秀身后的侍女们,沉声说道:“你们照顾好太子妃,不得有任何差池。”
    身后侍女忙不迭地行礼,应了声“唯”。
    杨玉秀微笑着,“殿下快回去吧,妾会照顾好自己的。”
    李弘又看了杨玉秀一眼,便回去了。
    杨玉秀站在路旁,看着太子殿下远去的方向。
    其实李弘的背影已经被跟随在后的宦官淹没了,可她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能透过那群浩浩荡荡的人群,看到她心之所系的人影似的。
    ***
    丹阳阁的大门到小公主待客的正厅是一条廊道,廊道两侧种了垂柳。如今阳春三月,垂柳长出新叶,在柔和中的春风中摆动着。
    小公主早就吩咐了宫人,若是太子妃到来,不必通传。
    杨玉秀入宫已经好几年,对小公主的习惯也摸得一清二楚,又不是什么正规的场合,一家人之间,不必拘于礼节。
    陪着太子妃前来的侍女都安静地待在了丹阳阁一侧的抄手回廊上,杨玉秀顺着廊道走进去,只见穿着一身淡樱色衣裙的小公主正在跟永安县主说话。
    小公主站在正厅上,身姿笔直。
    槿落上前,替她披上了一件白色滚毛的带帽头蓬。
    杨玉秀看着笑意盈盈的少女,脸上不由自主流露出笑意。
    随着小公主年龄的增长,容貌是越发的漂亮。
    杨玉秀想起当年在骊山下梨花苑中遇见的小女娃,笑意更深。
    ——那个粉妆玉琢的小女童,如今已经初现风华。
    在正厅里的李沄看到了杨玉秀,十分高兴地出来相迎,“阿嫂来了。”
    说着,就十分亲密地挽着杨玉秀的胳膊,招呼她进去坐。
    槿落奉上了热茶给杨玉秀。
    杨玉秀接过茶盅,一双美眸看向李沄,温声说道:“太平久等了吧?本该是早些来的,但是在来的路上,你的太子阿兄刚下朝,便与他说了两句话,耽误了时候。”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