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全村穿越啦——林跃然
时间:2020-07-20 09:07:19

  于庆点点头,“行,司姐尽管放心吧。”
  送走了司娓娓和王大军,娄小二也急慌慌地赶回来上工了。
  于庆就瞅着少年的眼睛还有点肿,估计是姐弟相见,哭肿的。
  “你姐那边安排下了?”
  娄小二有点慌,“掌柜的,我,我姐吃住,就从我工钱里头扣吧……我们肯定不给铺子里添麻烦的。”
  于庆摆摆手,“没事,东家都答应了,还有什么麻烦的。”
  他不用看现场,也知道,司村长的正义感又发作了。
  不过,娄小二姐弟俩也是真苦。
  这是娄小二有了个栖身地,也能拿得出钱来给娄大姐看病,要是娄小二还是在后娘手下的话,这娄大姐怕就没活路了。
 
 
第150章 买下田庄
  治病要紧,于庆给娄小二放了两个时辰的假,让他带着娄大姐去医馆看病。
  娄小二姐弟俩回来的时候就带了几包药。
  娄大妮心情十分复杂。
  大夫说了,她这个病是感了风邪,劳损太过,气血失常,又长期处于污秽湿浊之地,这才生出来的。
  治肯定是能治的,就是麻烦一点。
  但也不会说像是那些大病一样,要花费不少的银子。
  最让她感到安慰的是,这个病,大夫说了,它不过人!
  只要不过人,她就敢跟弟弟挨得近一些,借住在铺子里,也不怕会连累到小弟了。
  这次开的药,加上诊金,一共花了半钱银子,能吃半个月。
  这个花费虽说贵了些,但也不是天价。
  娄大妮那个夫家,若是知道是这样,说不定也不舍得赶人走了。
  花几两银子治好了娄大妮,就算发卖出去,那不还能赚钱吗?
  但他们就是想都不细想,就把人赶出了家门。
  娄大妮的丈夫是个死过一任婆娘的鳏夫,比她大九岁,跟前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长相丑陋,性情暴躁,据邻居们说,第一个婆娘就是他打死的。
  如果不是碰到了邻县遭灾,这人肯定是娶不到像娄大妮这个年纪的小姑娘的。
  虽然在他们家呆了两年,但娄大妮被赶出家门,她反而松了口气。
  完全没想过要苦苦哀求着留下来,而是想都没想,就往开阳县城赶,就想着不管怎么着,先见亲弟弟一面。
  也是得亏了她这个打扮,脸上那个丑陋,还有可能过人的可怕,就算路上碰到歹人了,琢磨半天,也没敢动手。
  但其实,这张可怕的脸,它还有救?
  喝下第一碗药,娄大妮摸着自己的脸,忍不住地哭了。
  司娓娓和王大军两个人,去临河县买庄子,也跟在应祥县买铁矿渣一样,并不是随机撒网找的,而是手里握着地图,按着地图上标示的矿产位置来买的。
  根据武三舅那边提供的对称同期地图,临河县靠西边的部分丘陵地带,有不少浅表煤矿分布。
  当然了,储量都不大,也都不到一百万吨。
  但这一百万吨,对于朝圩村和卫星村来说,那可是足足的了。
  煤资源,和石油资源一样,那可都是发展重工业的关键原料啊。
  而据老家在临河县的田草儿说,临河县西边不少庄子,地底下就有煤。
  不过这会儿煤的利用率不高,也就是用来生个火做个饭。
  田草儿说,她小时候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经常去砍柴火,小伙伴们就会说起西边的那些村子,根本都不用打柴,直接去地头捡两块黑煤,就能回家烧饭用……因此大家都羡慕得不行。
  司娓娓就琢磨着在这边买下个田庄,除了种点作物之外,正好也可以挖些煤,又不对外出售,全都自用,不显山不露水的,实在是一庄多用。
  当然了,来的时候王大军已经打听过了,临河县遭灾是最生的,因此人口也是六县最低。
  好多抛荒的田庄都被收归官府,位置好的还有人买,位置偏僻,地力不肥的那就无人问津。
  当然了,价格也很便宜。
  这次王大军还是拿了一封引见信去的临河县衙办事。
  没办法,没有引见信,就算王大军再是外县来的豪客,也难免要被宰,有这么一封信,能节省时间。
  衙门里的书吏看了信和好处之后,办事极为高效,很快就把县内好几处待售的田庄给他们交待了,让他们自选。
  一个三百亩田地的田庄,要价不过二百两。
  简直是白菜价了!
  王大军请了书吏一顿酒席的工夫,司娓娓已经选出了最佳的选项。
  她的记性好,书吏交待的时候,就已经记住了关键词,再到没人的地方,拿出手机打开资源分布图一对,就能找到地形和煤储量深度最合适的。
  吃完酒席,趁着热乎劲儿,就回到衙门交银子办手续。
  王大军交银子阔绰,眉头都不皱一下,还引得书吏们劝他们再趁着便宜多买两个庄子。
  临河县虽然穷,就这两位外县富商,请的这一顿酒席也花去了三十来两。
  可见是个不差钱的,能忽悠他们多卖出几个是几个。
  但司娓娓他们买田庄本来也不是单纯的种地,买的太多,管理不善,还容易招祸。
  那肯定得谢绝啊!
  王大军打着哈哈表示自己虽有家底,可是却没那个精力照管经营。
  一顿依依惜别之后,两人带着地契又去了牙人那儿。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临河县的人口少,这牙人的生意反而做得挺红火。
  这回他们挑出了三十来号人。
  有五家人,还有四五个五十来岁的汉子。
  在这个年代,五十来岁,那就是老头子了,干不了什么重活,一般很少有主家乐意买的,除非是整家人的搭头。
  司娓娓也是恻隐之心发作,又看着他们不像是偷奸耍滑之徒,这才花银子买下了他们。
  横竖将来他们也会在田庄上应用机械耕种,种地和其它的活主要是靠技术,而不是靠死力气,这些五十来岁的劳力也照样能用。
  司娓娓在应祥县挑人的时候那是极其小心和仔细,生怕挑到了不合适的,给卫星村带来损失。而这回就要放松的多。
  毕竟,这边田庄上基本就是农活和挖煤,没什么技术含量超高的流程,也没有流传出去就会惹来大祸的东西。
  上回挑的那十几口人,在石渣场干得还不错。
  司娓娓最近的一次去,石渣场从外表上看起来,跟一个小农庄也不差什么了。
  大院高墙,田地平整,生活区,堆渣区,炉窑区,精炼区……都规划得严整分明,丝毫不乱,至今为止,那些买来的工人,哪怕是不懂事的小娃子,也没有往精炼区乱跑的,能进去的,只有杨添才。
  因为杨添才忙不过来,又加了封大牛这个少年进去当帮手。
  买下了这三十来号人,司王二人包下了一家小客栈。
  给这些人买了新衣裳,一个个沐浴更衣,又请大夫来给摸了脉,算是入职体检。
  这三十来号人里头,有的从前就是下人,有的则是因为荒年沦落为奴,干的都是粗重活,少不了有些暗伤旧症,司娓娓也不吝啬,让大夫该开药的开药,该诊治的诊治。
  这些人能被卖到了临河县这样的穷县来,本身就是底层中的底层。
  司王两位东家来挑人,说是要去庄子上干农活,还是个废弃的庄子,都做好了干苦力一辈子的打算。
  这会儿居然能吃饱穿暖,还能让大夫给瞧病,一个个都惊呆了。
  虽说他们能被卖,那肯定身上就没啥影响行动的大毛病,但磨人的小毛病还是不少。
  比如说有的眼睛总是干涩微痛,有的下腹时不时隐隐作痛,还有的头发里害个疮,胳膊上脱块皮等等……
  这些小毛病虽说不要命,可也实在让人不舒服,只他们都要卖身了,愁的是每天能不能填饱肚皮,自然就没钱也没工夫去管。
  但新东家让大夫给看完,还花钱赎上些药膏药粉,药水药丸。
  有的立马就见效,有的暂时没反应,但看到别人都好了,这心理也跟被影响了似的,觉得也舒服些了似的……
  总之,还没开工,两位东家就先刷了一波好感度。
  体检完,司娓娓和王大军轮番给这些农工做思想培训。
  两位东家做起培训来,风格不同,内容也不同,但配合得起恰到好处。
  王大军主要说的是去了以后要干点啥活,有什么章程制度。
  司娓娓则说的是福利待遇,日后发展。
  甚至还给他们上了几堂扫盲课。
  这三十来个人里头,只有两个人是勉强识点字的,其余的全都是睁眼的瞎子。
  由此可见,古代教育的落后了。
  通过培训的三天,司娓娓和王大军通过观察,讨论一番,选出了临时的庄头和副庄头。
  紧接着,就是要出发去田庄了。
  他们从开阳县过来的时候是带了一辆马车,买了人之后,在临河县城里又买了辆马车。
  临河县城买个下人,买个田庄啥的都便宜,可买马车,反倒贵了两成。
  不过他们也都是不差钱的富商,也就不在乎这个了。
  在临河县城里采购了大量的物资之后,这一行人就前往田庄了。
  马车有两辆,里头装满了生活物资。
  因此除了抱在怀里的小娃儿,大部分人都只能靠步行。
  而一些壮劳力的背上,还要扛着大包,里头也装的是用得着的东西。
  司娓娓和王大军挑的这个时间点,正好是夏末初秋,如果动作快的话,还来得及种上一波粮食和蔬菜。
  跟着司娓娓他们去田庄的,还有衙门里的两名衙差。
  他们虽然也是步行过去的,但还是挺乐意出这一趟差的。
  毕竟,这两位出手大方,路上吃喝全包,不过是给他们送到了地方,拿出图册来核对一下,就能收到十几两的好处费,谁不乐意呀?
  临晨出发,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三点了。
 
 
第151章 开始建设
  司娓娓小的时候经常听外婆形容很差的地方,叫做大水冲过的二荒地。
  眼前的这个田庄就是了。
  影视里拍的那种,肥沃的田野上,绿树成行,掩映着一座漂亮庄园……不存在的。
  来路上一眼望过去,全是抛荒的田地,蒿草比人还高,道路坑坑洼洼,又堆满了淤泥。
  所谓的庄园,就是一圈小平房,还大部分都没了房顶,门板和窗户啥的就更不用说了。
  真是拍个荒野生存都不用怎么布置背景的。
  买来的这些工人们大部分都是吃过苦头的,看到他们将要长居的地方是这般光景,顶多在心里叹几口气罢了。
  连跟着出来的两位衙差都有些过意不去了。
  临河县是遭灾最严重的地方,好多的村子就整村没了,田庄什么的也抛费了不少。
  纪录在册的田庄,像这个李子沟庄,都是还能看得出来曾经是庄子的,矮子里头拔挫子。
  在给两位东家指过了地方之后,王大军十分自然地送了两名衙差一人一个红包,这俩人捏捏份量,笑容满面,飞快地告辞走人了。
  他们还怕这俩人再多看一会儿,万一反悔不想要这田庄了可就不美了。
  工人们经过培训,又有领头的管着,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清理出库房,卸货的,打扫的,去拔草的,砍树的,负责埋锅造饭的……虽然一开始有点乱,但渐渐地就变得有序起来。
  司娓娓和王大军则绕着田庄走了一大圈,探察下周边环境。
  李子沟这个地方,在现代的平行对应地,那就是个古代煤矿的遗址。
  因为这里的煤都在地表浅层,煤质也不错,所以开采较早,当时是一位大地主的私人庄园。
  这位大地主以此发家,把自家的庄园修成了个小型的堡垒,子孙后代也出了几位有出息的。
  这些煤矿遗址和堡垒保存得比较完整,到了现代那还成了个有名的旅游景点。
  司娓娓把手机里的图片跟现在的场景作比较,那真是半点也没有相像的地方。
  “看看人家的堡子,看看咱这个……”
  “就这基础也比卫星村强多了。将来肯定能建得比这图里的更好!”
  “嗯,那倒也是,这个图片是在距现代600年的时候的,咱们现在的年代,要早上几百年呢。”
  司娓娓一边跟王大军说着话,一边拍着照片和视频。
  就跟卫星村一样,还是要带回去给王三爷爷看看,给指点下风水方位什么的。
  不过这边的建设,就主要是靠这些工人了。
  朝圩村的壮劳力太少,资源紧缺,只能这样安排。
  之前建设卫星村那是没办法,初来乍到的,以平安稳当第一。
  拍好了视频,还有居高临下的俯视图。
  司娓娓拿出小本子,刷刷几下把李子沟的大致地形给画了出来。
  就开始跟王大军讨论起了园区规划。
  “……先把这些平房给修补起来,给工人们当宿舍。”
  “这边给填平,跟大路连起来,将来这条路也用水泥给铺上,这样咱运货啥的就方便了。”
  “说起来,卫星村到县城的路也能可能铺了吧?石渣场的仓库里攒的水泥应该差不多了。”
  “行,等这边安排好了,回去就能开工,早点开工,早点修好,咱去县城就不用颠簸得那么厉害了,说不定还能开发出三轮和四轮车。”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走,居然还让他们发现了一片果林。
  这片果林大概是前任主家种的,后头发大水,主家本来就不在这儿住,逃命的时候也顾不上这里,庄上的佃户们大概也没活下来几个,有幸存的估计也干脆在外地不回来了。
  但这片果树种的位置不错,前方有个坡地可以挡了下水势,因此都幸存了下来。
  虽然两年无人打理,却也顽强地结出了果子。
  这些果树有桃杏李核桃梨子这几种常见的,苹果肯定没有,估计在这个世界上还没培育出来呢。
  杏子已经没有了,倒是能看到硕果累累的桃子核桃梨子,只是未到秋天,还不成熟。
  司娓娓摘了一个青梨子尝了口,味道居然不太酸涩,就笑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