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给了她良嫔的封号也不过是看他大婚给他体面罢了。
不过,胤禩的野心不小,背后有安亲王的支持,历史上可是雍正的劲敌。
“你得留心着此人,别被他算计了。”温暖小声说道。
“额娘放心。”
胤祤为防范于未然,早就留心着他了。
**
勤答应暴毙之后,康熙迁怒延禧宫。
荣妃不知道勤答应没侍寝吗?她知道的。
但是她却纵容着董鄂氏直接爆出了勤答应有孕。
本该低调处理的事情,搞得现在都知道了,让他很没面子。
故而,康熙对外斥责荣妃作为主位,勤答应刚有孕就暴毙,一尸两命,没尽到主位之责,当不起妃位,降为嫔。
荣嫔被降为嫔,看着来给她请安的董鄂氏,抖着手指着她,半天只说出两个字。
“愚蠢。”
此事本可以更好的处理,在大场面的时候稍微让勤答应露出点端倪,让别人指出她的不对劲,也别让自己沾手的好。
如今董鄂氏蠢的让皇上迁怒到她头上。
这样做损了自己的利益,不是愚蠢是什么?
“额娘,儿媳没想到……”
她没想到皇阿玛会迁怒。
“现在让胤祉什么都不要做,皇上正在气头上,做的多错的多。”
荣嫔再是气愤,也没对董鄂氏说什么过分的言语,胤祉背后需要董鄂氏背后的势力。
荣妃提醒了董鄂氏,但董鄂氏不觉得此时不动是对的。
那两个已经惹怒了皇阿玛,皇阿玛如今在气头上,不会考虑那两个。
撇开那两个,胤祉算长,此时就该提立储之事,朝臣举荐,她让阿玛等人在背后使力,让胤祉坐上了储君之位,才是最稳妥的。
故而,董鄂氏回去给胤祉吹耳边风,胤祉心动了。
这些年他也立了不少的功劳,如今已经是郡王爵位。
长幼有序,他背后也有人支持,他觉得是时候了。
储君之位诱.惑力太大,且近在咫尺,让他已经忘记了,早不久前他背后之人贪污受贿,他受牵连被训斥之事了。
所以,在太子被废幽静咸安宫之后半个月,朝中开始有人提起立储之事了。
立储,康熙气头还没过,这边又有人提立储。
康熙此时并不想提立储之事,但朝臣的动静有点儿大。
不仅是支持胤祉背后的人发力,胤禩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让皇阿玛能立他为储君。
这些年他的实力,在朝中的影响力,以及声望都很好,不觉得储君之位非得嫡长为先,应该能者居之。
康熙看着朝臣如此,明白是怎么回事,冷着脸让他们举荐太子人选。
朝中举荐太子人选,极少数人选了胤禛以及胤祤。
举荐胤祉和胤禩的人居多,尤其是胤禩,朝中大半人站在胤禩背后。
他二人所占比例是胤禛和胤禩的三分之二。
且之前支持胤褆的部分人此时也转头支持胤禩。
其中就有在朝中影响力极深的大学士马奇,阿灵阿,等人。
在康熙眼里,他的儿子都很能干。
老三武虽然不成,但文可以。
老四做事认真,能力不俗,就是有些较真。
老七天资聪颖,同样孝顺且能干,脑子也灵活,遇事懂得变通。
老八圆滑,善于交际,办事能力不错。
只是这善于交际到朝臣大半都支持他为储君人选,让康熙很不喜。
这太子刚废,就有那么多人举荐立太子。
“胤禩,你觉得你能当得起储君之位?”
胤禩一直等着皇阿玛的问话,听到此话,胤禩开口说道:
“儿子不才,没想到这么多人举荐儿子,儿子惶恐。”
他想说他当的起,但此时得谦虚一点。
康熙冷笑。
“你是该惶恐,论文你不及老三,老四,老七,论武你不及十二,十三,十四。办差能力也不是皇子中最突出的,你说说看看为何有那么多人支持你?”
“……”
胤禩听皇阿玛的口气,感觉到了皇阿玛的不悦,双拳紧握。
皇阿玛是不满朝臣举荐他……
“皇阿玛,论长幼有序八弟也是没资格的。”
胤祉也听出皇阿玛不满意胤禩,当即开口。
他没想到胤禩也打着这个主意,可不能让胤禩抢走储君之位。
“儿子认为储君之位能者居之,朝臣举荐儿子,必定是觉得儿子有这个能力。”
事情到了现在,即便皇阿玛不高兴,但储君之位在眼前,胤祉也虎视眈眈,他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能力?”
“那朕给你们一个任务,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朕再考虑立储之事。”
国库为何空虚?
因为早年战事较多,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征讨噶尔丹,以及治理黄淮,且多次南巡耗费了太多的存银。
也就近几年要比早几年好一些。
只是吧,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贪污受贿之事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康熙认为是他们生活困难,才会想要贪污。
故而允许朝中大臣可以在国库借银子周转,等有钱了就还回来便是。
开了可以国库借银之事,自然得有人支持的,表示康熙对下的恩惠。
然后朝中上下,以及皇子宗室们多少都会借一些。
只是吧,这借了,就没有主动还的。
凌普挪用内务府钱财,康熙让人查内库私库以及国库,这才发觉国库被借的差不多了。
国库空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是大事。
如果边境出现战事,国库没钱不是就出不了兵?
如果地方发生灾害,国库没钱赈灾百姓就只有等死。
所以,康熙不觉得现在立太子是大事。
国库统计借银一千多万两,仅剩不到五十万两银子,解决国库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胤禩既然说能力,此事康熙直接交给胤禩,看他如何解决。
胤禩面色一变,收回欠款之事根本就是个苦差事,且得罪人。
等他收回了欠款,得罪了人,朝中还有多少人支持他?
但他不得不接下此事,用来证明他的能力。
只是吧,他本以为有时间准备,但此时地方有灾情出现,须得国库拨款救灾。
而他一个月里,除了他背后支持的人还了几万两银子之外,一丝进展都没有。
谁都不想开这个头先还钱得罪人,都在跟他苦穷。
御书房里,康熙看着胤禩手里用划过毛笔的几万两欠条。
“这就是你说的能力?”
“你可知第一批赈灾银子一拨,国库可就一分钱就没有了。”
胤禩为难的说道:
“皇阿玛再给儿子一些时间,儿子一定会想办法的。”
康熙看了看这些还钱人的名字,心里明白这些人和胤禩有关系,冷声说道:
“朕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此事你办不好朕交给其他人。”
以胤禛的性子,讨债之事交给他最为妥当,但赈灾之事康熙交给了胤禛。
故而,讨债之事,康熙看向了胤祉。
但胤祉并不想接这份差事,胤禩这么圆滑都办不成,他更加不行了。
胤祤看这情况当即就站了出来。
“皇阿玛,儿子愿意替您分忧。”
“但赈灾之事也不能全靠欠款,也可让人去各地筹款,以解燃眉之急。”
胤佑紧接着站出来说道:
“儿子愿意去扬州地段就近筹款,到时候直接去往灾区。”
康熙点头,让胤俄,胤裪两兄弟跟着胤佑一起。
追欠款之事,也不能让胤祤一个人负责讨债。
胤禩到底追债了一个多月,对于情况了解的应该比胤祤多。
故而康熙让胤祤和胤禩二人一起分工合作。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胤祤看了看欠条,专门挑了欠款最多的人家。
胤禩觉得胤祤的做法没用,借的多就更不会想还了,要钱就更困难。
“七哥,这几个人是难啃的骨头,弟弟去过,他们只会哭穷。”
“八弟去没用,不代表我去没用。”胤祤笑了笑说道。
他早就查过这些借款人,真正在国库借钱解燃眉之急的少之又少,其他人多是打着借钱不还的名头。
既然如此,胤祤也不会对他们客气,私下派人查他们的**,捏着他们的把柄。
有时候,非常手段要用在非常时刻。
胤禩看着胤祤手里厚厚一摞的银票,眼神晦暗。
“七弟这样就不怕得罪人吗?”
用把柄威胁他们还钱,怕就记恨上了他们了。
胤祤看着胤禩,似笑非笑的说道:
“我们是皇子,只有他们怕得罪我们的,怎么会担心得罪他们?”
“何况欠债还钱,怎么就是得罪人的事了?”
他不需要像胤禩那样拉拢那些贪官。
他背后有温都氏,自己私下又培养了自己的势力。
胤禟是他的亲弟弟,是帮着他的。
胤佑,胤祥站在他这边。
宣额娘背后的人蒙古人也会支持他。
舅爷(温暖舅舅)如今在四川任总督,接替了本该是历史上年羹尧的位置。
舅舅(安哥儿)十几年的时间,从二等侍卫已经坐到了正二品护军统领一职,掌正黄旗护军营政令,守九门,又兼御前一等侍卫。
他不需要去拉拢那些贪官博胤禩那样的名声。
胤禩放在背后的手捏了捏,是啊,七哥不像他,四哥也不会像他这样。
他们不需要拉拢那些人,不怕得罪那些人。
故而,胤禩后面并没有和胤祤一起讨债,而是单独行动,尽量不得罪那些人。
因为有人先还了一些银子,胤禩收欠款的时候倒是比之前好一点点。
胤祤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收回了差不多五百万两的欠银,令康熙大悦。
再看胤禩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收回来的不到胤祤的十分之一。
两人用的方法不同,胤禩为了不得罪人成效并不好,且还是胤祤先开了头他才能收回这么多。
此时并不是平时,灾民等着银子呢。
胤禩却为着不得罪人和胤祤的非常手段,这时候康熙更看好胤祤。
至于一开始康熙说的解决国库问题后再讨论立储之事。
胤祤不会想要历史上雍正那样,上.位后兄弟们不服找事,搞的最后不得不处置他们,得了容不下兄弟,刻薄无情的言论。
故而,朝堂上再次提起立储之事,康熙为难之际,胤祤提了秘密立储的提议。
也就是不立太子,但选定继承人,等百年之后,朝臣将有关遗诏昭告朝野。
这样可以避开皇子们为了储君之位争得头破血流的局面。
这秘密立储,到时候选定的继承人不满意,或有更合适的人也可以更改。
这样,大家就不会你争我斗,搞的像胤礽和胤褆一样。
这法子可以避开很多不必要的斗争,避开兄弟相残,可以给康熙更多的时间观察谁才是合适的人选,康熙很满意。
胤祤提这个另一个原因是,不想和四哥对上。
他们所求一样他们心知肚明,如今兄弟感情好,但也怕到时候因为皇位而有所改变。
很显然,四哥对他的主意也是满意的,公平竞争。
许多年后,胤祤坐上皇位之后,温暖问过他。
其他皇子能力不俗,胤祤怎么就有把握康熙会选他为继承人。
胤祤笑了笑,皇阿玛若是真的没选他只能说明他能力不如其他人。
但他不是一个能屈居人下之人,即便不是他,他也可以想办法去另一方天地谋的一方天下。
世界那么大,除了大清之外还有其他国家……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及出版图书,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