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昭君之开挂人生——传山
时间:2020-08-08 09:14:33

  昨儿,娘说买牛的时候,她也高兴。可那时候还没有见着牛,高兴的也有限。
  可现在不同,牛就在她眼前,看着就喜欢,自家也是有牛的人家。
  玉翠高兴的两只手都不知道放在哪儿。
  交织搓着。
  一群孩子怯生生的拉着奶奶的衣角,望着牛车上成堆的物资,心中幻想着车上有什么好物。
  他们害怕奶奶可又想亲近奶奶,试探着用小手轻轻拉着奶奶,看看,想着奶奶要是不喜欢,肯定会骂他们。
  拉了一路,可奶奶一直没有骂他们,还任由他们继续的拉着。
  几个小的,都悄悄的偷着笑。奶真是变的更好了。
  一路上,拖着几个小的,昭君总算是进了家门。
  做家里最高的掌权人,还是不错的,进门,闺女就给她端来一碗水。
  几个孩子拖来椅子,奶声奶气的喊道,“奶,坐。”
  一把抱住几个小孩子,昭君内心一片柔软。
  真的,不管穿越多少世界,对于孩子,她都无法狠心,内心柔软的不得了。
  当然,对那种作奸犯科的少年或者大熊孩子,她从来都不会心软。
  眼前的这几个,还都很小,内心纯真,跟一张白纸一样。
  “小东,今天带着弟弟妹妹们有没有出去玩?”
  被奶搂着的郭槐东,正高兴着,听了奶奶的话,扬起小脑袋,奶声奶气的说,“到村里与族兄族姐他们玩了一会儿。
  他们都说咱家住的偏,住的远,不愿意来咱家这边玩。”
  “哦,有去族学瞧瞧没有?”
  郭家村有族学的,郭氏一族出去了两位不大不小的官员,是兄弟俩,一位在南方做知州,一位在京城是六品文官。
  他们出钱在村子的中心,盖了祠堂 ,在祠堂对面盖了灰砖黛瓦族学。
  还出钱买了五十亩的族田,专供族里请夫子用。
  这样一来,族里读书的孩子们,不用交银子束修,但是另外的束修还是要交的。
  那是尊师重道。
  小东已经六岁,昭君想着让长孙也去读书。
  有天赋,能静下心来读书,她就培养他好好读书。没天赋,静不下心来,也得读书,不说别的,算数,识字要会。
  以后不能做睁眼瞎。
  家里的孩子们都要读书。
  说道族学,小东的眼睛都闪闪发光,亮晶晶的,煞是好看。“去了,不过不敢靠近,怕打扰夫子。”
  “那小东想去族学上学吗?”
  昭君的话一出,院子里都安静了下来,老大郭大柱都满脸希夷的望着亲娘。
  他们哥三都没有机会进私塾读书,小时候也没有族学。但他们三兄弟都多少认识字,都是小时候跟着娘学的,蹲在自家的院子里,娘拿在木棍在地上写字,教的他们。
 
 
第90章 90 农门福婆婆(04)
  “想,可咱家还有银子吗?”小东六岁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也成熟些。
  才六岁,他就知道银钱对每个家庭都很重要。自家也许并没有多少银钱, 去族学学习,他都不敢想。
  “想去就行, 过几日, 家里的活计忙完, 让你爹送你去族学读书。以后你下面的弟弟妹妹,都要上学。”
  族学中, 女儿家的,在十岁前都能去读书。
  十岁以后,就不能。
  姑娘家,在另外一间屋子, 夫子教她们的与隔壁屋子的男孩学的不一样,她们学的主要是识字, 还有简单的诗词赏析,以及算数。
  七岁男女不同席, 但是在乡下没有那么些忌讳。但十岁以后就得稍稍有些忌讳。
  所以十岁以后,姑娘家就不得再在族学读书。
  如果你想继续想学,你家富裕 ,可以自己请夫子到你家教。
  族学成立了五年,还没有几个族里的姑娘去读书。
  郭大柱听见娘这段话,脚下一踉跄, 吓的,都读书,那得多费银子。只是当他的眼神扫到几个孩子身上时,见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那抠门的想法瞬间消失不见。
  对于能上学读书这事,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些明白了,知道读书有多神圣。
  读书的好处 ,也许还不是很明白,可读书对于他们来说,依然神圣。
  昭君的目光移向女儿玉翠,“翠翠,你也去族学学一年。老大,你找族长去说说这事。顺便说说今儿我救了贵公子得了赏金的事情。
  至于有多少就别说了,你也不知道。全是你娘我拿着的。
  让族长与夫子说说,让翠翠学一年。”
  “娘,我晓得了。等过几日家里的事情忙完,我就去找族长说。”
  “嗯,咱家的那些活,你请几位族里条件最差的族兄族弟来做短工。
  让刘氏,胡氏,汪氏管管家里就是。她们管管菜地,管管家里的家务,看看孩子。
  请人的时候,说明白,咱家给工钱。工钱照外面正常的给,咱家管两顿饭。”
  “娘,那得花多少银钱。那些活,咱家自己人忙活一段日子也能忙活完。”
  郭大柱不舍的银钱,眼神都有些哀怨。
  “你真是,我让你咋做你就咋做。别小家子气,咱家没你以为的那么穷。”
  昭君生命安全有保证,家里又有进项,她一点也不介意让自己过得好些。
  改变大些怕什么,她又没有胡言乱语 ,疯疯癫癫,只是因为有钱了花钱大方些。谁还能想到她是穿越而来的异世之魂。
  不耐烦的语气,郭大柱只是憨憨一笑,挠挠自己的脑袋。
  娘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脾气,一急就呵斥他,真好。
  呵斥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会不喜,可对于郭大柱,这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他已经习惯这样。
  “听娘的。 ”不再心疼让孩子和妹妹去私塾学习的银钱,娘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牛车上的东西,你和翠翠两人归置好。改怎么归置,知道吧?”
  “知道。”家里的东西都是娘藏起来的,家里人谁不晓得。
  昭君解下钥匙,递给闺女翠翠,然后不再管,累死了。
  还得早点喝下基因改造液,先自己试试,不,先给家里的小牛犊子试试。
  几个小的都依偎在昭君的身边,逗趣,哄奶高兴。
  还有三小,不知道读书是什么,看着兄姐高兴 ,他们咧开小嘴,露出白牙,乐乐呵呵的跟着笑。
  昭君指着牛车上的背篓,指挥老大,“老大,把牛车上的背篓给送来。”
  “哦。”
  郭大柱放下手中的物品,拎着背篓走了过来。
  “娘,还要什么不?”
  “不要什么,让翠翠去后边喊刘氏,胡氏,汪氏回来。让她们赶快把今儿买的猪板油先炼炼,再迟就要做晚饭了。”
  看看日头,应该是下午三点左右。在古代,擦黑就上床,这时候,应该也不早了。
  先炼猪油,再做晚饭,时间上是刚刚好。
  “嗯。”
  翠翠一起听到,拿着手中的物品先进娘的房间,归置好。然后才去到后院外面的水田喊三位嫂子回家。
  车上还有很多物品需要归置,新坛子也要洗。洗完还要沥干。
  她也很忙的。
  走到后边水田的田埂上,翠翠对着三位嫂子就喊,“大嫂,二嫂,三嫂,娘回来了。让你们回家。”
  最先回应的是汪氏,喊她回家,宛如仙音,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欢喜的回答,“小妹,娘买了牛没?”
  “买了,还有好多好多东西。让嫂子们回家处理。”
  汪氏三步并两步,从水田中一下子奔上田埂,一屁股又坐在田埂上的野草上,把脚伸进水田中,洗脚。洗的干干净净,才穿鞋。
  至于平外一边的几亩水潭,是不可能让家里人在那边洗脚的。
  为啥,婆婆不许。听说从买下山坳开始,就不许。
  只是洗洗菜,洗洗衣服,水潭边,自家搭的石板码头,专门洗菜洗衣服,还有灌溉水田。
  家里吃的水,是后院的水井,打了一口深水井。
  婆婆讲究的很。
  所以说,外面传言说自家婆婆是小富之家出来的娇小姐,在她看来不是不可能的。
  刘氏,胡氏也是一样,上来坐在田埂上,洗脚,看着洗的白白的,才穿鞋。
  刘氏是大嫂,也是最贤惠的,先关心的问小姑子,“小妹,娘没有累着吧?”
  “累着了,娘身体还有些虚,一直走路回来的,这会儿正坐在院里休息。”
  在郭家人的心里,娘大病未愈,要不是为了买牛,也不会轻易出去的。
  一来一回,就是坐车也肯定有些累,身体会吃不消。
  “买了牛和车架子,怎么还走着回来的?娘肯定累的很,我先回去做饭,让娘先垫吧垫吧几口。”
  说着说着,刘氏已经风风火火的朝家里奔回去。
  她一向待婆婆极好,娘家穷,可婆婆每次见到她娘家的亲人,都不嫌弃,还亲热的很。
  她不知道怎么感谢婆婆给她做面子,只是想着别让婆婆累着,病了。
  翠翠只是摇摇头,什么也不再多说,走在大嫂后面,跟着。
  水田里,两位光杆司令,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趁机直着腰休息一下。
  一下子,大片的田里,就只剩下他们兄弟俩。
  都回去了。
  其实,他们也想回去,主要是想回去看看娘买回来的牛。
  可是小妹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也不说让他们也回去的话,没办法,只能继续干活。
  唉,没人理,真可怜。
  前面院子,昭君从背篓里面翻出来甜滋滋的糖,一个孩子分了小小一块。
  孩子们乐疯了,不过年也能吃到糖,对于他们来水,那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精贵零嘴。
  在院子里嬉笑着。
  望着孩子们嬉笑,昭君有种岁月静好,她更适合养老的想法。
  前面有了动静,外面有脚步声传来,越来越近。
  昭君坐直身体,好奇的望向院门,这时候,会有谁来家里。
  一般这时候,都在忙,来串门的很少。
  也不知道来的人会是谁。
  一连串的脚步声,接近了院门口,。
  郭大柱听到脚步声,也回望着。
  “老大,去外面看看,是谁来了?”
  “嗯。”
  擦擦手,郭大柱大步的迈开,朝院门口而去,还没有到门口,就传来哭泣声。
  还有劝慰声 ,已经几声怒骂,是在骂什么人。
  昭君还听到了两位亲小叔子的声音,他们的声音中怒火已经高涨至燃点,随时都有可能被炸的粉碎。
  两位小叔子,一位在族中排行第十:郭林根。一位在族中排行第十五,郭铁根。
  他们上边除了原主的丈夫还有一位姐姐郭大花,早已嫁到隔壁村。
  兄弟俩下边还有一位妹子郭小花 ,与大花嫁在一个村。
  原主的丈夫最大,父母在最小的女儿还没有出嫁前就相继去世。
  好在那时候小花的婚事已经定好,要不然还真不好嫁。
  父母双亡的女子,在古代忌讳一大堆,遇到特别迷信的婆婆麻烦大了。
  昭君能听到,郭大柱也听到了,还听的更清楚。
  飞奔出去,入眼的是,一群人,自家亲叔叔,婶婶,还有堂弟,以及族中的好些长辈还有族兄族弟,最最让他吃惊的是,小姑家的几个孩子,跟在一副担架边,抬担架的当然是自家的堂弟们。
  郭大柱不精明 ,但也不会很蠢,很快想明白了,飞奔过去。
  一眼就看到死气沉沉的小姑,小姑比他大不了几岁,小时候没少带他。
  他对小姑的感情,比大姑的多。
  还有年轻人热血的他,此时激动的大吼,“怎么回事?小姑怎么变成这样了?”
  不应该啊,大姑与小姑就在一个村,有什么事,大姑知道了应该会前来告知一声。
  在人群中搜索,没有看到大姑一家。
  郭林根看着侄子的目光在人群中转圈,他明白,知道侄子在找二姐一家人。
  他也气愤,走到后边,拍在侄子的肩膀说道,“别找了,你大姑他们一家因为你小姑都被打的不轻,在后边呢。一瘸一拐的,慢慢走着。”
  “三叔 ,我小姑到底出了什么事?”
  “进屋说,进屋说。”
  “好,进院子说。”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进院子,屋里肯定坐不下这么些人。
  见进来好些人,昭君都有些慌神,她不知道外面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族长都来了。
  突然,家里就乱了起来,孩子们倒很听话,大的几个带着弟弟妹妹们回到屋子里玩。
  从后面回来的四女,进门就懵,很快反应过来,帮着搬椅子,搬凳子。
  家里的单椅不够,但有办酒席时的长板凳,擦拭几下,搬出来安置乌央乌央的人群。
  一刻钟以后,才算是安置下来。
  不少族人的目光被牛车还有牛车上的物品吸引。
  男人盯着小牛犊子瞧,女人盯着车架子上的布匹瞧。
  担架放在地上,刘氏带着弟妹们,去收拾屋子,给小姑把床收拾出来。
  小花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的十一岁,小的也已经五岁。
  此时,小花的大儿子,站在人群中间,伤心的说起家里的事情。
  无非是,他那管不住裤头的爹,招惹了村里的小寡妇。
  人家有了身孕,逼着他爹负责任,还不愿意为小,要做大的。
  为什么,人家底气足啊,娘家有钱还有十几个亲兄弟堂兄弟。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凭什么要做小。
  重要的是,人家还不怕被沉猪笼。每人敢提议沉她的猪笼。
  谁也不想被她娘家报复。平安日子过得不耐烦了,非要去招惹那老金家。
  他们家霸道不讲道理是出了名的,十里八村的臭名远扬。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