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夸夸群——吃吃汤圆呀
时间:2020-09-22 08:47:01

  贾母见她来了,努力伸出一只手将黛玉拉住,她的手又软又暖,黛玉想起从前母亲刚去世时她风雨飘摇来到贾府时的情景,忍不住掉下泪来。贾母轻声说:“快别哭了,年岁大了总归有这么一天,只是没瞧着你嫁人。”
  又扭头去人群里寻宝玉:“宝玉呢?”,宝玉被王夫人推到近前,只他还是呆呆愣愣的,老太太叹息说:“我唯放心不下你们二人……”
  黛玉心里一揪,以为老太太要说想看他们成亲的话语,若是那样该怎么回绝呢?却见老太太伸出另一只手攥住宝玉的手:“宝玉有些呆病,总盼着你能瞧在自小一起长大的情分上多看顾着些他,总归照应他就是。”
  黛玉的眼泪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落下来,老太太不强迫她与宝玉定亲,反而是央求她照看下宝玉,她点点头:“老太太放心。”
  王夫人在后头着急,哎呀,婆母可是病糊涂了不成,这会子多好的时机!正好劝劝黛玉让他与宝玉成婚,她还想往前,却被贾政一把拉住袖子。
  贾母又望人群:“兰儿呢?”
  李纨一手举着手帕捂泪一手牵着贾兰向前,贾母就说:“兰儿如今长高了,脸上瞧着有珠儿的样子。”
  她提起贾珠,别人还好,王夫人和李纨两个忍不住哭了起来,贾母说:“兰儿母子不容易,我还另有些体己留给兰儿,其余的你们平分了,你们可有不愿意?”
  立下的众子孙齐声道不敢,有人已经在低声啜泣。
  黛玉回府后心情久难平静,过几天就听得贾府人来报,说是贾母已经去了。
  虽然已有心里准备,还是忍不住哭泣起来。从前母亲去世,贾母能慰藉她,如今贾母也去了,不知道今后如何。晴雯就安慰黛玉:“老人家无病无灾去了,总归没有受罪。再者,贾府如今还算太平,她老人家不用看到日后败落的情形,总归是值得庆幸。”
  没想到这时候下头人上前来报:“回禀姑娘,边疆上月的战事王子腾平叛有功,如今已经是升了官,宫里的贾家贵妃又传出有身孕消息,大管事使人问你贾家在丧里,我们能不能送礼?”
  晴雯:……打脸来的有点快。
  贾府的两大靠山迅速升迁的消息让贾家振奋不已,本来因着贾母丧事带来的哀痛也一扫而空,若不是顾忌在孝期,只怕仍会大宴宾客。
  林如海不以为然,自寻了白夫人和林瑞文、黛玉说话,将外头的情势说与家里人听:“东北一带,逐渐盘踞起一股子女贞族人,一开始只是烧杀劫掠百姓,渐渐自成势力,其头目自封昆都仑汗,取国号位代青,逐渐率步兵掠粮,杀兵砍民,掘取窖粮载归。圣上倚重王子腾,便命他带兵迎战。”
  “上月贼人入抚顺路,直至沈阳城外十里处,被王子腾领兵击退,皇上龙心大悦,才封了他爵位,封赏了宫里的贵妃。”
  林瑞文先出声发问:“父亲,难道这有何蹊跷?”
  林如海点点头:“叛乱先起时,京中以为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劫匪不成气候,便没有放在眼里,加之辽东守将被收买,坐视不理,任由女贞人做大,如今已经兵强马壮,若是将领昏聩或易被收买,只怕难以为继。”
  难道?听着话外之意,黛玉迟疑着问:“父亲的意思,难道是要我们往南边去?”
  不愧是玉儿,一点就通,林如海沉着脸点点头,将这些天昼夜思量的结果和盘托出:“我自然要此身许国,可你们不能跟着在此地,还是去南边老家,我才放心。”
 
 
第129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 儿也是读书人,自然要尽忠守义,没有舍弃家国的道理!”林瑞文断然拒绝。他还没考进士,正在背书打算一举考取进士功名, 按道理他没有受过皇上的恩典, 便是南逃也无妨, 可他到底是读书人,读书多年浸染的读书人气节犹在, 自然不想做出舍家弃国的打算。
  白夫人也道:“我白家能屹立士林,难道靠的是沽名钓誉么?既然身为白家儿女, 我自然不能背义不忠, 何况如今我为林家妇,更不能抛夫弃子自己苟且偷生。”
  “我也不走!”黛玉说“民族大义在此,我焉能失节损誉?便是爹爹赶我, 我也不走!”, 她素日里盈盈水波一般的双眼此刻越发明亮, 态度坚决。她是早就想好了, 此生要护着爹爹护着家人,便是面对所谓的天道也不怕,何况区区代青叛军?
  家里人态度都如此坚决, 林如海也心潮澎湃:“好!我林家便做这世上全节不贰的臣子!”
  既然决定与国共存亡,便要准备一些措施,林如海问白夫人:“既然如此, 家里总归要收拢一二,家里有多少庄子在外头,多少庄子在京城,还有南边的庄子, 总要筹谋起来。”
  白夫人略一思忖便对答如流:“家里田产庄子多在南边,京城不过目前所住大宅及城内店铺若干,京郊有两个农庄,一在大兴一在永定河畔。”
  林瑞文立刻道:“我自去田庄督促,务必让他们打井挖地窖,将田中壮丁操练起来,会些拳脚功夫。”
  林如海点点头:“如今只怕外头要乱起来,女眷不能外出,便由瑞文去外头做这些事。家里也要加固围墙,紧守门户,每朝每代大乱,总有宵小趁机出来作乱,好从中渔利。”
  黛玉说:“爹爹放心,家里自有太太和我坐镇,定会打理的妥妥当当。爹爹放心忙外头的军国大事便好。”
  林如海点点头:“恩师那边早有准备,瑞文与英莲那边大致交代一二,玉儿也可与晴雯说道说道,那丫头是个机灵的,如今又暂住我家,说不定她还有什么奇招。”
  诸人点头称是,等散去,林如海却留了林瑞文下来,林瑞文正纳闷,林如海却对他说:“一股流寇本不以为患,但我朝中诸人各怀心思,只怕此事会颇有波折,我这里自有准备,若是有什么波折,你便带着太太和你妹妹先走。”
  林瑞文还待要推辞,林如海道:“太太和你妹妹、封氏母女皆为女流,便是她们到了南方家里没个男丁在外头支应只怕也会被人戕害。须得你也过去。”
  话说到这地步还有什么不懂?林瑞文点点头。心里暗暗期盼万万不要有那么一天。
  **
  “什么?建国代青?发源于东北?”晴雯的眼睛不由自主圆睁。她此时内心简直有一万只神兽在崩腾。
  说好的穿书到红楼梦呢?
  为什么还要遭遇传说中的八旗铁骑?!!!
  晴雯当年有位高中历史老师马老师总喜欢讲文字狱,其中就讲到一本叫做《扬州十日记》的书被清政府收缴查抄,这本书最终流落到日本,后来民国年间有人从日本影印回来才得以传承该书,让后世人一瞥当年满清入关时对平民百姓的屠杀。
  书中记载清军入关以后,扬州“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
  马老师之所以给学生宣讲这些,是因为他祖辈是地道的扬州本地人,代代口口相传,因而知道当时的暴行,改朝换代杀人屠城总归是有的,但金人最可恨的地方就是连已经归顺投降的城池都不放过,将百姓视作草芥,肆意野蛮屠杀。马老师还说,等到扬州十日屠杀之后,扬州只剩下“贾家”、“马家”两姓,因而民间有了“贾家马家的”一句方言。也不知道这贾家与《红楼梦》里的贾家有什么关系。
  “啊啊啊啊啊啊啊!”晴雯想到这些就忍不住闷嚎了起来。
  黛玉奇道:“你这可是怪了?再怎么着那些人不过是地方作乱,竟然吓得你这般?咱们是年纪小没经过事,听白夫人讲她自小到大遇到过不少流寇作乱呢,也不过几个月就能听到捷报。”
  我哪里是年纪小没经过事……,我是知道的太多了!!!
  晴雯简直要爆炸!说好的穿书呢!为何这红楼梦的背景是这存亡之际!不是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么?为何转眼就是积尸如乱麻的人间修罗场!
  恨啊,恨自己当年没有好好看书!可能怪自己吗?自己一个老百姓张罗生计就不错了,难道还要去研究红楼梦的成书背景吗?何况就算明示她今后会穿越到红楼梦,红学界的主流观点是红楼梦是一场江南曹家的抄家之祸,谁会告诉她红学大师判断错误啊!
  “我早该知道的!为何宝玉不是拖着辫子!为何园子里女儿家没有戴旗头!为何街上无人穿花盆底!是我疏忽了!”晴雯痛苦的一屁股蹲在地上,双手抱头绝望哀嚎。
  她的举止吓到了黛玉,黛玉看来晴雯是个古灵精怪的丫头,哪里就会这样?于是小心翼翼推推晴雯:“你喝口茶歇一歇,可是白日里魇着了?”
  晴雯冷静下来,这才想:“要不要将此事告知黛玉呢?”
  只不过瞬息她就下了决心,既然都能有夸夸群存在,那么黛玉定能有接受此事的心理状态,于是晴雯咽了口口水:“姑娘,我有话想对你说。”
  她拉着黛玉到桌前坐定,才将事情的原委告诉她,只是她怕刺激到黛玉,没有讲自己是几百年后的人,只说自己也是被神仙点化,得知这股子代青国的人不容小视,他们盘踞东北,最终会席卷全国。这过程中无数本朝子民皆被屠戮。
  黛玉听完后果然嘴唇微张,一脸惊讶。
  可她果然如晴雯所想,一点怀疑就没有,反而拉着晴雯站起来:“这样的军国大事,我们一定得与爹讲。”
  待见到林如海,晴雯就说的更隐晦了,只说自己做了个怪梦,梦见东北有叛军攻城最终席间全国。她本来没当回事,但是今天黛玉提醒她此事,她才忽然想起梦中所见。
  晴雯说完后惴惴不安,不知道古代人对这种谎话的接受态度如何。好在林如海思忖片刻就信了:“我幼时也读些闲书,里面有谶纬之学,或有小儿童谣,或有高人逸士,也算的上是有据可考。”
  晴雯瞬间放松,看来不会被当成古怪被烧死了。
  林如海又问:“此时事关重大,你可有何别的线索?”
  晴雯思索了一下,她就是个非史学非文学系的现代人,对历史和红楼梦的见解不过是些浅略的印象,于是老老实实说:“梦里就记得金人久攻不下,但皇上听信谗言,又遇上天灾人祸,最终是流寇进了京城,金人便以讨伐流寇为皇上伸冤的由头进了关,文武百官和百姓有不从的,都逃至南方,可惜最后还是被灭了。”
  林如海喟叹不已:“且待我与府上的一些门客们商议一二,再想想怎么与皇上告诫。”
  晴雯和黛玉相视一眼,知道林如海这是要好好计划此事,好劝诫皇上,因而告辞出来。
  黛玉就问晴雯:“莫非园中姐妹们结局皆不好,便与此事有关?也不知道她们后来遭了什么罪?”
  晴雯一愣:“姑娘不是梦境里瞧过全书么?”
  黛玉叹口气:“没有完本,也只是些散落章节罢了,只是我瞧过判词,总疑心那判词是与姐妹们命运相同。”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上天啊大地啊!为什么给黛玉妹妹看的是残本?你都开金手指了给看个完本不成么?!晴雯欲哭无泪。
  黛玉丝毫未察觉她的崩溃,反而在旁喃喃自语:“是了,别的怎么能说是全部结局都不好呢?世间女子归宿不过是嫁人生子,怎会那么巧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皆下场凄惨离奇?仅仅一个抄家哪里就会连累全家、亲戚乃至婢女尽数死尽?”
  她忽得明白为何在夸夸群里,有所谓的“天道”维持秩序,若是仅仅是一家的兴亡,只能说是“命数”如此,哪里就到“天道”了?除非是国家消亡,才当得上是天道如此。
  怪不得她要改变姐妹们性命,就算的上是触犯了天道。家国倾覆,外敌入侵,又有流寇四起,若不是非要触犯天道,拯救几个姐妹的性命又算得上有什么可难呢?
  那边厢晴雯自在想自己的心事:“我似乎还记得流寇起义进了四川,整个川府之国遭殃,杀人如麻血流成河,还将金银财宝都沉与岷江。”
  她本来是个历史废,奈何前世正好出土了“江口沉银遗址”,当时媒体大肆报道,还说流传百余年的童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终于被证明为真,上了好几天热搜。也才被晴雯知道原来当时四川也被屠城。
  她一想就觉得不对:“贾琏正在四川当官,既然此事为真,他们两口子莫不是要遭殃?”
  黛玉却觉得无妨:“若是我们无法抵抗,只怕整个疆域都将倾覆,大家都得被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晴雯想一想,也对,便说起别的顾虑:“若真有事,我带着姑娘往南边去,南越一带天高海阔,总能得个安宁。”
  殊不知黛玉一摇头:“与国存亡,岂能偷生?”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黛玉,晴雯半响无话,黛玉受了完整的封建士大夫教育,也将完整的恪守这被后人所不理解的节义,捐躯徇国、慷慨赴死,只为心中那个虚无缥缈的“义”。
  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在,人便在。
  山河亡,不苟活。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给我我写哭了,来自网络的一首匿名诗,不知作者:
  男儿何不当走狗,卖掉中华五十州。
  请君且看教科书,几个英雄威名留?
  人说历史后人写,后人不记祖先仇。
  只说英雄违天命,阻碍融合逆潮流。
  岳飞功高非英雄。冉闵屠胡万事休。
  天祥成功张煌言,不及施琅一走狗。
  蛮夷胡虏成兄弟,民族融合是主流。
  五胡乱华无人记,扬州十日血白流。
  他朝日寇来融合,中华家庭添新口。
  开门焚香来庆祝,民族突破五十六。
 
 
第130章 夸夸群里小象称赞  离恨天上晴雯啰嗦 
  既如此, 晴雯也决定与黛玉共存亡,她豪气万丈跟着说:“嘿,来这世间,谁还打算活着回去不成?”逗得黛玉嗤笑不已, 反握住晴雯的手, 相视而笑。
  **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