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交易(快穿)——午后半夏
时间:2020-10-06 08:27:21

  王氏便急声说:“李大夫,你快再看看我儿的情况。”
  “药喂了下去?”李大夫看到摆在床头的一个空药碗,又看着阿瑶嘴角还残留的药汁,开口问了一句。
  王氏忙点头:“恩,喝了,一碗都喝了下去。”语气都带了一丝轻松。
  李大夫听到这话,神情露出些许的诧异之色,立刻走过去给阿瑶把了脉,片刻,放了下来。
  “李大夫,如何?”王氏忙开口问。
  李大夫回答道:“不错,就像老夫先前说的一般,孩子既是能喂下药,这病就有的救,也不必改药方,照着原来的熬,一日三次,先喝上几日再说,我过两日再来瞧。”
  其实孟家小子的病情倒不是什么罕见的,就是落水后,寒气入体,引起的高烧,但问题就在,孟家小子的体质本就比寻常孩子弱一些,病势来的又凶又猛,等药熬好,已经不大能喂进去。
  各种法子都试了,也没能喂进去多少,只一日,就已经出气多进气少,怕是要不成了。
  没想到,峰回路转,不知怎么,又能喂进去了。
  虽不知道为何?
  但能喂进去药,那就是好事。
  “谢谢李大夫,谢谢。”王氏一听到这话,也放了大半的心。
  孟奶奶知道宝贝大孙子有的救了,喜悦之情更是无法言表,这可是他们这一房的独苗,这要是有个万一,她也不活了。
  因此,她是亲自送李大夫出了家门,还又给了五十文钱做谢礼。
  李大夫是被生拉硬拽过来,本来心里还有一丝不悦,不过如今得了五十文谢礼,那一丝不悦,自是立刻消失无踪,甚至又温言和孟奶奶说了一些注意事项,这才施施然的离开。
  ……
  能喂进去药的阿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好了起来。
  并且在这天傍晚,就醒了过来。
  这次她穿成了一个才七岁大的男孩儿。
  恩,没错,时隔多年,她这次又成了男的。她虽然不乐意做男的,但没办法,对方给出的利益太大,大到她压根就无法拒绝,更难得的是,对方所求却十分的简单。
  阿瑶可以说没有一点犹豫的就答应下来。
  不就是当男的吗?她又不是没做过,简单。
  他现在叫孟瑶,小名小宝,是农户孟家的独苗,这可比独子珍贵多了,尤其是他现在是在十分注重传承的古代农家里。
  孟家其实一开始就是普通的农家,世代居住在青山县的大柳村,家里有几亩田地户口,虽然不算多富裕,但也吃穿不愁。
  但到了孟爷爷这一代,家里是兄弟两人,孟爷爷为长,孟爷爷是个头脑精明的人,年轻时做了跑货郎,经过多年的打拼,为自己的儿孙攒下了一笔不算小的家业,上好的水田和旱田加一起,有三十余亩,另还有六间的青瓦房。
  可以说是大柳村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
  孟爷爷膝下有三子,阿瑶如今的爹孟大梁,二叔孟二柱,三叔孟三丰,先前孟爷爷之所以会一口气盖了六间的青瓦房,是为以后考虑的。
  他的三个儿子,却没一个继承他的精明,这也是他当初攒下钱,没有到县城里去做生意,而是选择买田的原因,手里有田地,将来即便不说多富裕,最起码饿不着。盖房子也是如此,趁着他还能动,能张罗,不止是把儿子成亲的房子盖出来,就是孙子的也考虑到了。
  青瓦房不比泥胚房,盖的结实的,住个三、四十年都没问题。
  孟爷爷考虑的长远,但唯有一点没考虑到,或者是没想到,就是三个儿子,子嗣艰难。
  这个艰难是说,不是说他们没有孩子,而是没有能继承家业的男孙。
  三个儿子成亲后,几乎是一年得一个,但却都个个都是孙女,一连生了六个,一个带把的都没有,孟爷爷操心家里的传承,甚至因此而结了心病,再加上他年轻时跑货,也攒下一些病根,病情竟是一日重过一日,眼见没多长时间可活。
  也就是在这时,大儿媳王氏查出有了两个月的身孕,爱吃酸的,肚子也尖尖的,所有人都说是个儿子。
  孟爷爷为此而撑着一口气,要亲眼见了孙子出生才行,不然没法去地下见孟家的列祖列宗。
  半年后,王氏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儿,就是阿瑶。
  孟爷爷终于见了心心念念的孙子,含笑而终。
  做为孟家大房唯一的男丁,独苗,孟瑶在家里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存在,家里的眼珠子,从小就受到最好的待遇,像是别人家别说是吃肉,就是鸡蛋都是偶尔才能吃,但到了孟瑶这里,那是一天两个都不嫌多。
  不说奶奶爹娘,就是二叔三叔,还有两个婶子,几个姐姐,那也都是极疼他,虽到不了要月亮不给星星的地步,但也是尽可能的满足他所有的要求。
  却没想到,
  长到七岁,孟瑶因调皮,和几个小伙伴下水去捉鱼,竟溺水了,虽被及时救了过来,但他身子体质弱,被救出来后,又吹了风,人还没到家里,就烧了起来。
  竟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孟家大房失了独苗。
  说是天塌下来也不为过,孟奶奶,王氏也相继的病倒,家里乱成了一锅粥,过了小一年,家里才慢慢的缓过来。
  没了大孙子,家里就等于没了根,孟家这一房将来可就要绝户了。
  孟奶奶再三的催促三个儿子,赶快再生个孙子出来,但不管孟大梁,孟二柱还有孟三丰如何努力,三个儿媳妇也又是养身又是喝偏方的,折腾了好几年,别说是孙子,三个儿媳妇连怀孕都没有。
  既然注定无子,孟奶奶便想着要给小孙女招赘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孟爷爷一母同胞的弟弟,也就是孟二爷爷再次提出来,愿意把他的小孙子过继过来,继承大房这一脉的香火。
  其实先前孟瑶刚死的时候,孟二爷就已经流露出这个意思来,但却没孟奶奶一口给反驳了回去,毕竟那个时候,她三个儿子的年纪都还不大,孟大梁最大,也才三十五,小儿子才二十六岁,努努力,说不得就能生个自家的。
  何必巴巴这么早,要去过继别家的。
  但七、八年过去,三个儿子这里一点音讯都没有,大儿子已经四十多,小儿子也三十好几了,显然不行了。
  做为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地道古代农妇,对比给孙女招婿,不知道招个什么歪瓜裂枣回来,她自是更倾向于过继个血脉亲近的孩子回来。
  要知道如今这世道,哪有好人家的儿子愿意给人做上门女婿,去看别人的脸色过活。就只有那些混不吝的,穷的活不下去,贪图钱财的,才会愿意。
  因此,这次孟二爷再次提起过继。
  孟奶奶自然是心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故事起航,希望亲们能喜欢。
  为了庆祝新故事的开始,本章随机掉落红包二十个。
 
 
第234章 独苗
  不同于孟爷爷这一房子嗣艰难, 多年才得一个男孙, 还夭折了。
  孟二爷爷的子孙可比孟爷爷这个当哥哥的要繁荣的可不是一点点,他自己就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分别成立家业后, 又给他生了十多个孙子孙女。
  在孟爷爷这一房,孙子稀缺, 独根独苗, 但对孟二爷爷来说, 他孙子多, 足有七、八个, 压根就不稀罕。
  他是个心有成算的,在知道大房唯一的男丁没了,他的小算盘就已经开始敲了起来,这年头虽然人丁兴旺了是好事,但同样的,不说十多个孙子将来嫁娶的问题, 就说把这十多个孙子孙女养大成人,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况且,他们二房的日子,除了人丁比大房兴旺外,其余一干都不如大房。
  伴随着孙子孙女的陆续出生, 家里的日子过得是越发捉襟见肘了。
  若是能把孙子过继给大房一个,且不说家里能少养一个,就说即便是过继出去, 那他们二房,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骨肉,不怕他将来不帮衬。
  抱着这个心思,孟二爷爷在阿瑶死后没多久,便试探性的提了过继的事情。
  只是孟二爷爷考虑的事情还不够周全,自是被当时还没从失孙之痛中的孟奶奶给一口拒绝。
  孟二爷爷虽然心有不悦,但也察觉出,是自己心急了一些,他的侄儿都还年轻,来日未必不能再生孙子,便也不再提。
  但没想到,七八年过去了。
  孟二爷爷这里又得了四个孙子,大房那边依旧没个动静,这把孙子过继的心思自然又起了。
  而且这一次,他想的可不是过继一个孙子,而是过继三个过去,毕竟不管是孟大梁,孟二柱还是孟三丰,可都没儿子。
  本来孟奶奶是不同意的,孟二爷爷被拒,倒也不灰心,他是知道孟奶奶的厉害之处,不是个好糊弄的,只是他也有自己的过河桥,转头去劝说孟大梁他们,苦口婆心的,说什么若是只过继一个的话,不管归在你们谁的名下,其他两个也都还是膝下空虚,倒不如一个过继一个,这样便不必相争,各自膝下也都有子送终,女儿也都有兄弟依靠。
  他的这番说辞,可以说是直接戳中了孟大梁三兄弟的心。
  思索了一下,便也都同意了。
  这下,即便是孟奶奶反对也没法,只是既然不能反驳,那在过继的人选上,自是要精心一些,挑选年纪小,不记事的。
  但孟二爷爷却打起了含糊,只说儿媳妇不大愿意,孟大梁三兄弟,性子虽然是憨直了一些,但可不傻,更不用说还有孟奶奶这个精明的,自然也不愿意过继孟二爷爷提出的那几个人选。
  最大的都已经十一二,半大小子了,早已经记事,若是过继过来,那还不是给别人养儿子啊!
  断然是不同意的。
  孟二爷爷也怕闹的太过,孟奶奶他们转头就去挑选其他家,论血缘关系,他和孟爷爷虽然是最近不假,但又不是唯一,不是还有隔房的两个堂兄弟吗?
  于是,
  双方经过了几番的扯皮,最终选了一个七岁的,两个六岁的。
  三个孩子过继到大房,日子陡然就不同起来,有了独自的房间,吃食上也好起来,日子过得比先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只是在各自过继了儿子后,孟大梁三兄弟,为了替自家儿子,心里开始有了小算盘,感情也不如以前亲厚。
  其实,这本来也正常。
  但没想到的是,孟大梁他们这里为了各自的‘儿子’争东争西,兄弟情都生分了不少,但孟二爷爷那边却让儿媳妇背地里去接触过继出去的三个孙子,除了叙说自家的骨肉亲情,什么不得已之外。
  还灌输了一些有的没的话。
  三个孩子过继过来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尤其是在农村,也都能干一些轻巧的活计了。
  再加上孟奶奶也时常念叨早逝的孙子,也让三个孩子心里落下了疙瘩。
  先前,为了家里的财产,还忍着,但等到孟奶奶过世,孟大梁他们兄弟年老后,便露出了本性,公然的接济亲生父母不说,还出钱给孟二爷爷重新修缮的坟墓,这也就罢了。更重要的却是,大房几个姐妹,在婆家受了委屈,他们别说是撑腰,甚至还会反过来责怪她们,哪个儿媳妇不都是这么熬过去的。
  偏就她们娇气。
  但转过头,自己亲生的姐妹受了委屈,却着急忙慌的寻到别人家,给她们撑腰。
  孟大梁她们三兄弟,若是到这个时候还看不出,他们过继了三个白眼狼,那才是真的傻了。
  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老了,手脚也都没那么利索,还指着他们养老送终,自是拿他们无可奈何。
  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而那三个过继的孩子,给他们办了葬礼,自以为尽了孝道,转头便各自去孝顺自己的亲生父母,还在村子里得了个不忘本的名声,有儿有女,因有大房的家底在,不说多大富大贵,却也和和乐乐,舒适无忧。
  ……
  她这一次的任务,就是孝顺奶奶,给父母叔婶养老送终,给几个姐姐撑腰,让她们在婆家能挺直腰杆,不受人任何的委屈。
  虽说原主的要求,一眼看过去,是多了一些,但对阿瑶来说,却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基本上在交易的时候,阿瑶就已经想好该怎么做了。
  这笔买卖对她来说,着实是赚大发了。
  毕竟她已经很长时间都没见过这么纯净的灵魂。
  就如同李大夫所说的那样,阿瑶人清醒了,能喝下药,这病也是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这让全家都松了一口气,家里本来因阿瑶生病而凝重的气氛,也开始好了起来。
  “小宝,你怎么出来了?你这病才好,可不能再吹了风。”
  阿瑶却还是这才一走出房门,便看到一个身形略壮实的妇人,如是的对他说道。
  “二婶。我的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这几日,在床上躺的浑身都有些不舒服,就想下来走走。”阿瑶乖乖的回答说道。
  眼前这个妇人是阿瑶的二婶张氏,当初孟奶奶就是看上她的身形壮实,好生养,再加上大儿子成婚数年,都没有孩子,才会聘回来的,她这二婶也确实好生养,但可惜,却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在这个年代里,若是没有儿子,在婆家,腰杆都是挺不直的,有那刻薄一些的人家,还有为此而休妻再娶的。
  看着眉头已经拧起来,似乎又要说什么的张氏,阿瑶便又开口说:“二婶,有吃的吗?我饿了。”说着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他这话不假,他是真的有些饿了。
  “饿了。”张氏没察觉到阿瑶是在转移话题,一听到阿瑶这话,忙道:“……这饼子还没开始烙,粥也还要一会儿,我先给你冲一碗鸡蛋水,你先喝点,饭马上就好。”
  “谢谢二婶。”
  张氏听着阿瑶这话,破觉得奇怪,忍不住抬头看了阿瑶一眼,侄子做为家里唯一的男丁,婆婆宠的厉害,这性格自然就骄纵霸道了一些,平日里可没这么乖巧懂事,居然还会说谢谢。
  不过,她的目光在落到阿瑶身上后,却又有些了然,侄子本来圆润的身形都瘦了一圈,肉嘟嘟的脸也不见了,脸色也有些蜡黄。
  也是,都已经七岁了,又病了这么一场,也该懂点事了。
  说道:“一家人,什么谢不谢的,先去那边坐一会儿,我这里马上就好。”说着便转身走进了厨房。
  阿瑶捧着二叔烫好的鸡蛋水,坐在一个小木墩上,小口小口的喝着。
  不多时,三个年岁十多岁的女孩儿,从外面回来了,每个人的背上都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里面装满了草料。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