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还是个小团子——一七令
时间:2020-10-18 09:29:45

  “来都来了,若是不坐一趟的话,岂不是对不住自己?”
  众人都觉得是这个道理。
  只是上车之后他们才知道,这车简直坐着要人命。
  因为是木头做的车轮,开得又快,所以特别颠,要是路上遇到了什么石子,那更是不得了了,震得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了。
  不过片刻的功夫,车上的几个大臣便已经颠得要胃里泛酸水儿了。这比有些人晕马车要严重多了,想吐又吐不出来,简直比酷刑还要严重。待他们下了车,才终于感觉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周围又围过来一群人叽叽喳喳地问他们坐那车怎么样?
  几个人对视一眼,忽然心照不宣起来:
  “车很好,也很稳,你们也上去试试吧。”
 
 
第134章 海船归来 
  这一天, 所有过来凑热闹的大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残。
  自己倒霉之后,本着不让别人好过的心态,他们重复着上一批人说的那些话, 让一批又一批地大臣都上了车。
  等这些大臣离开之后,面上虽然都是笑嘻嘻的, 可是心里早就在骂娘了。他们这些人平日里都是被人伺候的好好的,这辈子就没遭过这样的大罪。这什么蒸汽车,快是快了不少, 也不用牛马来牵引,可这未免也太颠了, 颠的他们屁股生疼。
  而且开车的人明显也不是那么熟, 碰到路上的坑坑洼洼也不知道该怎么躲避, 这么一来这车就更颠了。难怪工部的李尚书一直没有上车呢, 原先他们还以为这个李大人是礼让他们,想让他们先去试一试。可现在才知道, 这人精着呢,鬼精鬼精的, 明知道那车不是什么好东西,还笑眯眯地让他们过去试试,真是一肚子坏水儿。
  不成, 既然李尚书让他们难受的,他们也是不想让李尚书好过, 怎么着也都推他上去坐一遭。
  李尚书没办法, 即便他不想去,还是被众人推上去了。颠了一回下来,腿肚子都有点抖。
  众人这才好受了一点。
  该!
  等到那些人离开之后,段侍郎看这些造出了这个车子, 略有些沮丧。这可是他们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弄出来的。结果东西是弄出来的,却不大受人喜欢。这段时间他们工部全部的心力,就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
  赵元邑缓缓走了过去。他也知道段侍郎如今不好受,只是这种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这蒸汽车现在才刚出来,就是咱们在那车上多坐一会儿都会晕得受不了,更遑论是别人了。”
  “虽然知道是这么一回事情,可想起来总还是觉得有些气馁的。”
  “这也没什么,换个思路想一想,他们如今这般表现,说明这帧汽车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等到你们将它改得完美无缺了,自然不愁人喜欢。”
  话是这样说的,可问题是这轮子的问题段侍郎他们已经琢磨了许久了,木头做的轮子就是这点不好,既不够坚固,也不够防震,若是在水泥路上那还好,要是换了别的路就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况且就算是水泥路也不是一直都是平整的,偶尔也有些坑坑洼洼或是有石子儿的地方。
  “那轮子是不能用木头了,这是该用什么我们这边还没有拿出一个章程来。”
  李尚书在旁边说了一句:“船到桥头自然直,总归是有办法的。”
  段侍郎可没有他这么好的心态。
  赵元邑方才也坐了那车,震是震了一点,这点光看他父皇放在下车时的脸色就可以看得出来了,如今他们大魏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做一个合适的车轮出来。赵元邑从前在书中倒是看到了一个东西极适合做轮子,只是那东西不是他们大魏产的,只能寄希望于出海的那些人了。可惜这些人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回来的。
  为了这事,赵元邑等了又等,等到过了大半年、到了十月底才终于听到了他们的消息。那会儿,赵元邑都已经在准备婚事了。
  也因为婚事将近,赵元邑才被迫闲下来,终于将其他的事儿都放在了一边。这半年以来,皇上给赵元邑放的权越来越多,甚至已经让赵元邑参与到开科选士一事当中了。皇上发现他儿子很会调.教人,当初工部学堂里头进的那个张清,如今已经革新了不少农具,还连升三等被他儿子派去外头办事儿了。
  农具革新了之后,百姓农作的确方便了不少,可现在的问题是粮食不够了,而不是农具的问题。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民间的孩子也一年比一年多,眼下看着还不成问题,可是三年过后,十年过后呢?不说他们大魏新增了多少人口,就是花剌子模那边只顾着经商,每年不知要从大魏这边买多少粮食回去,到时候,他们大魏肯定吃不消。为了寻到高产的粮食,朝廷这边也是煞费苦心。
  只是在这件事上,朝廷注定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这事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对赵元邑来说,最要紧的是保证那些学院正常运作,盼着来日这批人里头能有个出众的,替朝廷排忧解难。
  张清这一批从工部学院里走出来的人,就成了赵元邑最大的帮手。能干实事的人,不仅赵元邑喜欢,连皇上也喜欢。皇上也是这两年才渐渐发现自己手头的人并不够,他的人都不够用,更何况是儿子了。
  他儿子可不是一个消停的主,见天儿地折腾来折腾去,手上缺人缺得紧。尤其是下半年他又在各地办了不少学院,那些学院的先生有不少都是他儿子自己指派的,本来都是他手头上的人,如今被分配到大魏各地,人手就更艰难了。虽然那些学院过上几年便能给朝廷输送大批大批的人才,可那也都是过几年的事情,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科举考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赵元邑然让他父皇开了恩科,并对此事十分上心,连考试的题目也都跟往年不同,多了许多附加的题目,这题目那些考生听都没听过。
  赵元邑也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若是改变科举考试的题目,那势必会得罪天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他现在还没有必要这样做。所以他选的这些题目都是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的,并不影响科学考试的名次,只是若是答得好的话,到时候会被朝廷额外录用。
  那些考生见最后自己不管答得出来还是答不出来,名次的确没有什么改变,便也放心了。至于那些被额外录用的,都一并进了工部。工部这段时间一直在进人,可人手却一直都不够。
  其他吏户礼兵刑五部,就这么一天天的看着工部翻身做了主人,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香饽饽。
  如今外头有大批大批的年轻人想进工部,就因为工部给的机会多,只要有本事,就能有证明自己的机会。工部出来的人,也派去各地做官做吏,甚至还有人去了花剌子模。虽然待遇还是一样的,可是晋升的速度快啊!还极有可能在太子殿下跟前记上号。
  从一开始十几所所新学堂,到如今大大小小各门各类的新学堂,在大魏已经有一百余所了,工部不断地招兵买马,打出口号说是能者上任,只要有能力过了工部的考试,要么往后就能直接进工部办事儿,要么就是去各个学院教书,反正总归都是有正经的事让他们做的。因为工部这般动作,导致整个大魏风气都变了。
  原先被人鄙夷的奇技淫巧,如今已然成了敲门砖,只要自己的本事过硬,脑袋够灵活,就能一步登天。现如今年轻人钻研奇技淫巧的多了去了,不说年轻人,就是许多中年人也都一股脑的钻了进去,毕竟能做出成就就能当官,这比他们寒窗苦读可要实在多了。
  不过这风气变了也并不是什么叫人惊讶的,如今外头的变化更大,几天就有一个新物件儿出来,都是以往从来没有见过的,若是有人不经常打听外头的事情,只怕跟别人聊天都不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百姓生活因为这些物件儿不断的发生改变,有的人不适应,有的人却适应得挺好。
  不过不管他们适应不适应,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如今的大魏早已经焕然一新了。而这一切,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
  眼下距离赵元邑成亲还有半个月的功夫,赵元邑这些日子被礼官耳提面命,看了有他们过来就头疼。这会子他又看到礼官进了屋子,当即先发制人:“该学的礼节我都已经学会了!你们可别再念叨了,念得我脑袋都疼,嗡嗡嗡的,烦死了。”
  礼官失笑:“微臣不是为了这个而来。”
  “那是因为什么?”
  礼官躬身:“恭喜殿下,前头传来了消息,说是殿下派出去的海船回来了,微臣是过来同殿下道喜的。”
  赵元邑嚯得一下站了起来,两眼放光:“真的?他们如今到哪儿了?”
  “听说已经到了京城的码头了。”
  赵元邑闻言哪里还坐得住,立马出宫了。系统也立马跳出了门槛,晃晃悠悠地跟在他后面。
  凑热闹的事情怎么少得了它呢?
  赵元邑这边听到了动静,更不用说皇上那儿了。赵元邑本来都准备直接出宫的,想了想,还是先去了勤政殿。
  皇上也正准备出门。看到赵元邑过来,皇上心里还挺受用的,只是嘴上依旧不饶人:“还知道先过来接你父皇!”
  赵元邑笑着上前,扶着他父皇的胳膊:“这么大的事儿,自然要先来请教父皇了。”
  “哼!兔崽子,朕看你就知道嘴上恭敬。”
  周围的宫人都低着头,当做没听见皇上对太子的称呼。自从殿下去了花剌子模之后,圣上每日都得骂一骂太子,不过即便骂得再狠,也没有人真觉得圣上会不喜欢太子,或者觉得太子已经失宠了。真失宠了还会日日挂在嘴上,只许自己骂不许别人骂?怎么可能呢。
  这天家父子两人就与人不同,连亲昵的方式都这么与众不同。
  接了他父皇知道,赵元邑便迫不及待地去迎接他的海船了。他真没想到在成亲之前竟然还有这样的惊喜等着他,不知道他们会带什么东西回来?
  不过,不管带了什么,这都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开始。
 
 
第135章 粮食种子 
  大概在场的那些士兵们都没有想到, 圣上跟太子竟然会亲自过来迎接他们。
  当初出海的时候一共十五艘海船,如今回来却只剩下十艘了。
  船上的人也折损了不少,不过大部分还是保留下来了。
  因为听说原先出海的那些人今天要回来, 码头边上早就围起了许多看热闹的人。虽然他们之前也看过这些船,不管是看多少遍, 还是会觉得极为震撼,一个劲儿地在那边嘀嘀咕咕,说得吐沫飞溅:
  “你们瞧, 这船可真大,就是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便道:“那你上去看看?”
  “我不去, 你以为我不知道啊?那船上可是装着火炮的, 要是贸然进去被当做刺客, 一炮轰了的话连骨头都找不到。”
  “这么吓人?”
  “要不然他们装火炮干嘛?我还听说, 这上面的每一艘船都有一件兵器库,利剑利刃多着呢。保管让你竖着进去, 横着出来。”
  一句话,立马让后头那些真想上去凑热闹的人绝了这心思。
  这也太吓人。
  不过上去虽不能上去, 他们却也都没有离开,一直站在这里观望。就是不能上去,也该让他们让他们看看这回的海船都带来了什么吧。之前那些商贾的海船回来之后, 从船舱里头搬出来的都是大箱大箱的金银珠宝,可招人眼了。
  如今太子殿下的一支船队比他们以往见到的任何一只都要气派, 听说出海的时候也带了不少东西, 那他们这回带回来的金银肯定只多不少。
  说不定满船舱都是金银呢!
  等圣上跟太子殿下过来了之后,又立马将周围的气氛推到了高潮。
  围观的百姓们都忍不住激动了。
  不管什么时候看到圣上跟太子殿下,百姓都是激动难耐的。至于后面都跟着那些大臣都有哪些人,那都不重要了, 反正他们也不认得。
  虽说这两年,圣上露面的次数比前些年的时候多了不少,遇上围猎或者盛典,都会特意从京城里头绕一圈,碰到了百姓还会给他们打招呼,可是天子在百姓中的地位还是不一样的。无论见了多少次,都还是一样的与众不同。
  皇上露面之后,便很是熟稔地冲着人群挥了挥手,挥手之后,还颇为自得:“朕这个皇帝还真是受人欢迎,不管到哪儿都有这么多百姓守着朕。”
  说完,他还嘚瑟地对赵元邑道:“好生学着点儿,等你当了皇帝也得像你父皇这样一心为民,受万民拥戴才行啊。”
  “……哦。”
  “兔崽子,真是没趣儿。”皇上嘀咕。
  赵元邑其实已经习惯了他父皇这般做派。自从他父皇偶然发现,朝着百姓挥手说话能够更加受到百姓的爱戴之后,他便这一活动乐此不疲。每回一露面,都要跟别人显示他的平易近人,爱民如子。
  不过百姓们也很吃这一套就是了,两边都在自我感动,所以场面也和谐得很。
  待到了码头,刚刚才从船上下来的众人见了天家这父子两人,立马激动跪下行礼。
  他们知道,圣上与太子此番前来是给他们面子的。
  他们何德何能呢?
  赵元邑赶忙起身将前头的人扶了起来。
  这位冯侍卫还是从前他父皇身边的亲卫。后来赵元邑要用人,皇上就把身边得用的几个侍卫拨给了他。其中这个冯子良最有能耐又最稳重,所以这回出海,赵元邑就将冯子良给派了出去。
  “殿下,幸不辱命。”冯子良对着赵元邑再拜了拜。
  冯子良并不像韩五郎他们,他才是真正的寒门出身,能有幸到勤政殿当值,还是因为在武举里头展露了头角,被圣上看重了。他出海之前已经知道太子殿下对这件事情的重视,所以出海后,哪怕路上再艰难他也让船队继续走下去了,好在结果还是好的,不少人仍平安归来了。
  赵元邑满是赞许:“幸苦子良了,这一路下来怕是吃了不少苦头吧?”
  冯子良苦笑一声:“苦头但也没有什么苦头,就是遇上了一场风浪,几艘海船直接葬身海上,连打捞都不知道该从何打捞。”
  “天灾人祸,不必自责。”皇上说完皱着眉头,心里却更加坚定起来,往后绝对不能够让太子出海。
  不管人带的人再多,也不管船上有多少的火炮利器,要是遇上大风大浪照样还是会葬身鱼腹,只有留在京城里头好好的待着才是最安全的。
  眼下并不适合继续说这些话,赵元邑心中已经做好了决定,等待会儿下去便去补偿那些人家。事关人命,务必要好生善后,不能寒了百姓的心。这都是后话了,当下,赵元邑又问起了他们此行都到了哪些地方。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