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人见叶知秋硬塞,也就没再推迟。
等见到长青市的李书-记和高市-长,简单寒暄一番后,李书-记与高市-长直接带叶知秋去了单位食堂,让食堂后厨整了一桌子大菜,决定把事情现在饭桌上谈谈。
如果饭桌上谈拢了,那就去会议室中走流程签订合约,如果饭桌上谈不拢,大家就该吃菜吃菜该喝酒喝酒,就当这事儿从来没人提过。
考虑到叶知秋是个女同志,李书-记和高市-长给叶知秋安排的是一种面包味的汽水,叫‘格瓦斯’,苏联老大哥那边比较流行的一种东西。
饭过三巡,到了谈正事的时刻。
叶知秋开门见山道:“我这次来同李书-记和高市-长见面,主要是想谈谈粮食采购的事儿。我们临海市的正大食品厂消耗谷物豆类的量很大,需要签订一份长约来保证稳定的粮食供应。”
“原先我们都是从周边地区采购的,但前不久咱们两市不是刚就汽车厂达成了合作吗?就想着把我们两市的友谊关系深化一下。”
李书-记瞅了叶知秋几眼,放下酒杯,“叶局长打算怎么深化一下我们的关系?”
叶知秋道:“长青市在我们临海市大运汽车厂的发展过程中,长青市帮助很大,而据我所知,咱们林吉省有全国最大的粮食种植基地,黑土地更是全国最肥沃的土地,粮食产出很高。我们临海市想以高出是市场价三分钱每斤的价格从长青市收粮食,不知道长青市有没有在这方面合作的打算?”
高市-长心里快速地算账,一斤粮食多给三分钱的利润,那可真不少了!亩产两千斤的稻子,一亩地就能多赚六十块,对于种地的老百姓来说,这笔钱绝对不是小数目。
李书-记算账更快,高市-长才在心里大概有两个数,李书-记就问叶知秋了,“不知道临海市需要多少粮食?要是需要数目太多的话,我怕我们供应不起啊!”
他的实话是,如果你们需要的太少,这笔买卖我们可不做。
叶知秋出了一个拳,捶了两下桌子,又比出三根手指来,“正大食品厂一天消耗粮食两千三百公斤,我们临海市的农作物基地只能供应三百公斤每天的量,两千公斤的量都是从周边地区供应的。如果长青市能供应得起,这两千公斤每天的消耗量都由长青市来供应,我们可以签长约。正大食品厂的规模还会扩大,后续我们可以追加粮食供应协议,价格绝对不会降。”
一天收两千公斤,一斤多给三分钱,那就是多赚一百二十块钱,一个月就能多赚三千六百块钱,一年下来可就是多出了四万三千两百块的收入进账。
这可不是总收入,而是多出来的收入啊!
放在六十年代,四万块简直就是超级巨款,也只有临海市这种有好几个大厂子搞经济的地方才能有充足的资金修路造桥搞基建。
像长青市这样的重工业基地,虽说那几个大厂赚钱,但大厂赚的钱又到不了市政-府手中,市政-府无法向临海市政-府一样调度那些钱,这四万三千两百款真算是一笔可支配的巨款了!
第79章 铁路
叶知秋在长青市吃了大概有五顿铁锅炖大鹅后, 终于将粮食合作协议给签了下来,还是那两位去火车站接她的人把她送去火车站的。
拎着包里薄薄一沓纸,叶知秋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
大元汽车厂的危机就这样消陨在无形中, 起码一时半会儿不会再面临供货不足的问题, 大元汽车厂有足够的时间来将自己的生产线完善起来, 临海市五区的发展也算是平衡了。
-------------------------------------
人一旦忙起来, 整天都东奔西跑的走, 半个月一个月的出差,时间就感觉不够用了。
叶知秋往长青市出了个差, 感觉没过多久,就又去北疆走了一趟, 谈妥了长绒棉的收购事宜。
听闻全国开始规划修建火车路线,叶知秋又和林国栋去了一趟都泉城,找省-委要五个火车站修建的名额。
龙泉区、九合区、颍上区、白水区以及临海区, 这五个区的生产侧重点都不一样, 颍上区的纺织业最好是同通往西部的列车沾上边儿,龙泉区的奶糖厂面向全国销售, 最好是同全国物流转运中心搭上边……叶知秋同东山省-委说的头头是道, 省-委书-记听完之后想要喷死她。
“五个火车站是万万不能的,咱们省内一共才配了七个火车站的名额,泉城至少得有一个站, 你们临海市要走五个, 其它市共同竞争一个?最多给你们两个。”
叶知秋皱眉想了想,伸出三根手指,“三个。省里帮忙解决三个名额, 其它的名额我们去隔壁省要, 隔壁省挨着我们的那几个市的经济形势不怎么样, 要火车站没什么用,我们争取两个过来,帮他们市高高发展。”
省-委书-记眯起眼,“你们临海市今年汇报的材料做出来了吗?我听说这一年你们搞了不少事情,成绩怎么样?就算比不上去年,但也不能差太多啊!五年我们省-委可是力挺你们完成-人口指标,你们今年可万万不能垫底儿。”
叶知秋一脸假笑地问省-委书-记,“要是真力挺临海市发展,难道不应该把那些工业化不算差的县分给临海市吗?您给了临海市那么多贫困县,这就是您力挺临海市的方式?”
省-委书-记已经笑不出来了,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理由来,“这不是因为这些县城基本上都没什么发展,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最方便你们描绘蓝图吗?要是换那些有发展基础的县城,你们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得面临重重阻力?我这完全是为你们考虑,为你们着想啊!”
叶知秋:“……”行吧,你说你有理,你是领导我不和你抬杠。
“书-记,您放心吧,临海市的成绩虽然比不上去年,但也差不了太多,临海市这一年的发展还不错,您要是能给我们配五个火车站的名额,我们临海市绝对能在明年这会儿把工业化程度给赶上来。”
省-委书-记没说话,他转身去看那幅挂在墙上的地图,将经过临海市的铁路路线都只给叶知秋看,“一共就规划了三条铁路经过你们临海市,你就要五个车站,怎么,有两条铁路要在你们那儿设置两个站?一个临海东站一个临海西站?再加个临海西站和临海北站,最后给你们正中间停一个临海站?”
林国栋也觉得要五个火车站有点多。
叶知秋据理力争,“要五个火车站可不是说就盯着现在规划的这几条铁路线,而是要将交通目的按照作用来分流。”
“比如说白水区的海产品和汽车厂,都是需要大量运载货物去各地的,把这条线和泉城连起来就没有用了,我们的想法是建议把白水区与新政市的铁路连起来,这样更容易把海产品和汽车厂的产品输送向全国各地。”
“临海区内的人口居住最多,所以临海区内的火车站主要应当承担人口运载业务,这条线就是要建在连同整个沿海城市的这条路线上,也就是首都和魔都之间,不管经不经过泉城,我们临海市都要占一个车站。”
“龙泉区、九合区和颍上区从事的主要经济方向分别是林业及畜牧业、农业、纺织业,生产的产品应当连通江城,因为江城算是全国的中心,可以通过江城销往全国,这需要占一个火车站,我打算规划在龙泉区,颍上区需要有个火车站连通西部,因为我们需要从西部采购长绒棉,采购量很大,靠车的话根本行不通。九合区需要有条线连通东北,因为我们已经和林吉声达成了农作物合作协议。”
叶知秋一摊手,“您看,这五个火车站是不是刚刚好?”
林国栋:“……”他媳妇儿是真的敢想也敢说啊!
省-委书-记:“……”
他拿起水杯来喝了一口水,压了压心里的惊,关于叶知秋找的理由,他一点都没信,而是惊讶于叶知秋这安排背后的逻辑。
叶知秋看似满嘴跑火车的瞎扯淡,实际上却用火车站的形式将临海市同全国的各大关键枢纽都连接了起来。
现在的临海市是用不上这么多火车站,可将来呢?
想想正大食品厂的发展势头,再想想那十六县被并入临海市后的发展速度,省-委书-记突然觉得可以期待一下临海市的发展了。
他认真地同问叶知秋,“叶局长,你是认真的?真要五个火车站?你们临海市是有特别行政权的,你要是真敢要,我就敢给。但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你们临海市自己担责任。”
他忖了忖,又补充了一句话,“另外,如果有什么可以展开合作的,我希望临海市能够优先与东山省内的企业展开合作,你看看一个粮食合作,你们都把手伸去林吉省了,是我们东山省的粮食比不上林吉省吗?”
他这话一说出口,自己都觉得有点怪怪的。
果然,叶知秋十分认真地点头,“我们东山省的粮食还真比不上林吉省那边的粮食,毕竟那边的黑土地产出的粮食是公认的好。不过您放心,临海市也是东山省的一个市,我们不会忘记东山省。”
省-委书-记让叶知秋写了一份《关于临海市申请五个火车站的说明》,还让叶知秋签字按了手印,然后就用档案袋封装了起来,说,“那你们回去吧,省里面批了,我们会把你刚刚说的安排详细写一份说明报给国-家铁道部的,至于能批几条,还得看铁道部。你们可以放心的是,省里绝对不会卡你们的。”
叶知秋想了想,担心省里写不出她的规划来,便将这个活儿主动揽到了自己身上,“关于临海市的规划,还是我们来写吧。这临海市也已经发展两年了,我们得把这两年的经验心得和对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的规划同上层汇报一下,我们把临海市的内容做好后交过来,麻烦省-委和其它市的安排合并一下。”
既然这份文件是要呈交给国-家的,那自然得好好写,得慎重地写。
得先将临海市将来打算怎么发展的规划写好,然后再根据对未来的展望‘合理’安排火车站的位置。
要在一个市内安排五个火车站,不可避免的就得考虑五个火车站之间如何连通的问题,叶知秋脑子里闹出了一个词——轨道交通。
要知道轨道交通可是在一八六三年就出现了,那时候的日已落帝国在伦敦修建了第一条地铁线,而现在一百年过去,国内才开始修建铁路。
等到了国内需要修轨道交通的时候,高楼大厦都已经盖了起来,到时候建设轨道交通的难度更大,好多地方都得推倒重建,挖的坑坑洼洼。
倒不如一开始就将轨道交通的路线给规划好,还有就是召集工农兵大学机械系内的那些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轨道交通的建设。
要是哪里发现需要请外援,就赶紧趁现在的风头还没完全紧下来去请,可别等到时候紧箍咒都带上了再去挖人,那就有些逆天而行了。
-------------------------------------
叶知秋回家仔细盘点了一下可能会影响后世的关键技术,尤其是那几种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技术,都写在了小本本上。
如今已经进了深秋,她这个冬天打算在家好好陪陪孩子,不出去走动了,等来年春天再出去走走,看能不能再寻摸到一些人才。
在临海市内建设轨道交通的事情已经安排了下去,工农兵大学机械系那边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叶知秋让他们举荐一些国内知名的专家,最好是能将那些人给喊来,机械系那边的专家教授们都挺高兴。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见识过外界那对于读书人的至暗时刻,说不害怕都是假的。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叶知秋,来到了临海市这一座避风港,不仅让他们免受那种种折辱,保住了尊严,还给他们提供了十分不错的生活,能让他们安心待在自己最喜欢的实验室中搞研究。
若是能帮自己的老朋友一把,工农兵大学中的很多专家学者都愿意。
一通通电话拨了出去,很多原先还不打算背井离乡的专家学者都动摇了,经过了一宿的天人交战后,最终还是决定前往临海市避难。
底下人的一举一动,上层负责监察的领导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有些忧心临海市会崩盘,由红转蓝再转绿,赶紧去请示大领导。
大领导的心态相当稳,他眉目含笑,“放心吧,是好事。临海市的那夫妻俩可小心得很,两年来,他们搞了那么多事,哪件违规了?如果真有那些背景不干净,目的不纯粹的人,都不用我们动手,他们夫妻俩发现之后肯定就揪出来了,绝对不会让少数人害了临海市。”
“而且啊……坏分子确实有,但我们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人,给这些人一条活路吧,未来能发展到哪里,关键技术都得仰仗这些人。哪怕真有坏分子伪装的好,潜入到了临海市,就那夫妻俩的德行,好吃好喝供着你,条件是你得给我没日没夜搞研究,和剥削这些人有什么区别?对于一心治学的学究,这种心无旁骛的日子再好不过,可若是对于心底不太干净的人,这种日子比坐牢还累。”
“先是避震技术,最近好像又搞什么地下铁路……我有一个预感,临海市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第80章 鱼缸
六-四年的冬天有点冷, 叶知秋也收到了上层的两份文件。
一份是保密文件——很多坏分子的行为已经到了上层都忍无可忍的地步,上层决定要彻底清理这些思想上已经背叛了组织与信仰的人,临海市需要‘收盘’。
在这份保密文件中, 上层给了叶知秋一个很明确的日期——六五年五月。
叶知秋闭着眼想了很久, 终于记起了那次大动荡的起止时间, 六六年五月到七六年十月。
而临海市需要‘收盘’的时间,要比大动荡提早了整整一年。
另外一份文件是关于‘教育试点’的一些指示,要求临海市尝试建立一套完整且科学的教育体系, 为文化普及与义务教育做先行者, 从泥泞中为共和国的教育大计摸出一条光明大路来。
第二天,叶知秋就去了工农兵大学一趟,秘密开了一场会议, 会议内容就是这两份文件的核心内涵。
工农兵大学内的教员已经超过了七百, 远远超过了学生数量,不过这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因为工农兵大学的教员还在临海市的各种厂子里挂了职,有学生就教学生, 没学生就搞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多,他们这些教员根本不够数。
单单是机械系那边就有三百余名教员,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被叶知秋调去研究‘隧道钻掘设备’了,七百多名教员看似多,实则用起来依旧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