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霸在秦末——漫愈
时间:2020-12-23 09:51:18

  项羽解释道:“初见之日, 先生说‘勇’字最难,我出言不逊, 冲撞了先生。”
  周宁笑了笑,“原来是这事, 我已经忘了, 此事算不得冲突, 各抒己见罢了。”
  项羽固执的将匣子推到周宁面前。
  “先生的学识气度让籍心折,籍诚心与先生相交,还希望先生不要推辞。”
  他说的是真心话, 他为人骄傲, 交朋友也是宁缺毋滥, 故除了自家族人外,只有桓楚一个知己,而桓楚与他同样是勇武男儿。
  所以,这是他第一次交这样文雅柔弱的朋友。
  不可否认,初见时,他确实先为他的容貌惊艳,而后才被他从容不迫的气度,条理分明的思维,深入浅出的才学所折服。
  他觉得他配成为自己的好友,同样自己也配成为他的知己。
  他自信自己不比项庄、韩信差,但先生似乎对项庄和韩信都比对自己亲近,他虽不如项庄能说,不如韩信能体贴到先生的细微处,但他项羽对于自己认定的朋友,“我必至真至诚以待先生。”
  这话倒真是有点……可爱。
  周宁莞尔一笑,“如此,多谢。”
  项羽闻言,嘴角不矜持的勾起一个大大的幅度,傲然的看向韩信和项庄,投去毫不掩饰的蔑视的目光。
  项庄还好,是自家人,知道他的脾性,也会包容他,可韩信这边就难免会心存芥蒂了。
  周宁在心中摇了摇头,这情商竟比韩信还不如,完全像是个孩子。
  也难怪他入关之时,刘邦麾下将士曹无伤向他告密,言刘邦令秦王子婴为相,有称王之心,后鸿门宴上,刘邦巧言令色让他信了自己绝无称王之心,他便反手将曹无伤卖给了刘邦。
  如此心思单纯,喜恶简单,爱憎分明。
  这样的心性,哪怕鸿门宴上项庄能成功杀了刘邦,他也坐不稳这江山。
  项羽对项庄和韩信得意完毕,又对周宁问道:“先生还有什么喜好,或者有什么禁忌、习惯,还请全部告知我。”
  周宁摇头笑道:“一时想不起来。”
  此时,一直如隐形人般的韩信突然开口说道:“老师喜欢有界限的相交,不喜人太过干涉自己。”
  项羽先是恼怒的瞪了韩信一眼,又向周宁求证道:“果然如此?”
  周宁笑着点了点头,“我不喜人不经我同意动我的东西,进我的房间,过问我的去向。”
  项庄点头道:“我说呢,怪不得韩兄弟取了一件他自己的斗篷与先生。”
  项羽闻言,又蹙眉看向周宁搭在椅背上的斗篷,看向韩信。
  项妧笑道:“我知先生不喜食麦饭。”
  周宁笑了笑,没有否认。
  项妧带着一丝得意,俏皮的说道:“我见厨房都是稻米和粟。”
  项羽彻底不得意了,虽然周先生认了他这个朋友,可现在看来他这个朋友当得并不称职。
  项羽一边恼怒着,一边倒也认真的记下周宁的喜好。
  项庄见此,也笑着参与了这场“谁是周宁好朋友”的比赛,以报前次“切磋”之仇。
  “我知先生一日食三餐。”
  “我知先生不喜与人碰触。”
  “我知先生……”
  周宁半倚在椅背上,笑看着他们讨论自己的喜好禁忌,如此,他们便都能知道与自己相交的“分寸”了。
  众人说说笑笑间,便到了午饭之时。
  老妪端了托盘进来上菜,韩信起身离桌。
  冬天的蔬菜不多,所以菜式很简单,只是一道炒鸡蛋、豆芽小炒肉、豆腐鲫鱼汤,外加五碗米饭。
  只是炒鸡蛋金黄,豆芽翠绿白嫩,鱼汤浓白,只卖相就与他们往常吃的大不一样,各自的香味又独特分明。
  项妧看着炒鸡蛋,赞叹道:“好漂亮啊。”
  不要认为他们对着一盘普通的炒鸡蛋如此感叹很夸张,因为关于炒菜这种做法,确实是直到魏晋南北朝才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甚至将其炒制的过程详细的记载于《齐民要术》中,可以推测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开创性烹饪方法。
  项羽看着摆在桌上的菜,虽然也唇颊生津,但他还记得先生喜洁,仅仅因为席子小几离地面太近,就造出一套桌椅来,又怎能接受与人同食一碗菜呢。
  要知道原本的小几坐席,都是各自分席列坐,各自案几上的食物都是一人食的。
  于是他道:“先生自己用吧,我们习惯了只食两餐。”
  老妪正分发勺筷,见此,都不知该不该给其余四人分发。
  项妧从美食中抬头,不敢置信的看向项羽,他替她拒了?!
  项羽眼神带着警告的狠狠瞪回去,项妧于是可怜兮兮的看向项庄,项庄爱莫能助,无奈的摊了摊手,项妧于是又看向了周宁。
  周宁笑道:“那就当作是陪我,稍微用一些吧。”
  周宁对老妪点了点头,老妪便为各人都分发了勺筷和一个空碗。
  项妧当下举了勺子便要去挖炒鸡蛋,却又被项庄拦住了。
  项妧正不解,韩信端了一盆水进来,周宁道了谢,在盆中净了手,而后四人也依次净手,再次坐定,项妧发现每道菜旁边另放了勺筷。
  项庄解释了一句,那是公筷公勺。
  项妧点头,用公勺舀鸡蛋,却又被项羽一筷子打开,项妧馋得快哭了。
  项羽冷嗤一声,用执公筷将两份抄菜硬生生在盘中分作两份,分法不怎么公道,是二八分,而且多的一面朝向周宁,其意不言而喻。
  项庄和项妧无语,韩信沉默。
  周宁哑然失笑。
  如今的项羽,生活太过顺遂了,虽然遭遇了国灭家散,但还有个叔父在上头护着他。
  所以,他还能保留着年轻人的天真烂漫,直到他叔父战败而亡,他失了依持,又被楚怀王夺走兵权,才终于开始飞速的成长。
  可惜,他的天赋又叫他胜利得太快,以至于没能磨掉他性情里的率直,太过重情,又太过轻信、傲慢,最终只能于垓下徒呼奈何。
  周宁笑着将菜转了个方向,项妧历经波折终于将鸡蛋舀入自己碗中,便用手捏了一把米饭和着就食。
  时下虽然已有筷子,但大多只用来吃菜,吃饭则是所谓的转饭,即用手把饭粒捏聚成团,送入口中,但她食用自己碗里的米饭,并不影响他人,故项庄也没有管她。
  然而项妧见周宁吃饭夹菜都用勺筷,双手洁净,从容优雅,便也悄悄的改了自己用饭的习惯。
  时间如水缓缓流逝,当周宁家中桌上的菜式中,开始出现更多别样的绿色菜蔬时,也到了周宁入学室考吏之时。
 
 
第38章 大龄
  作为一个秦朝基层官吏预备役, 虽然不用学四书五经,但学习压力也不轻松,这压力不仅是对吏子自己而言, 也是对负责教授的令吏的。
  对于吏子而言, 三年的学习时间内,要学习《仓颉篇》《博学篇》《爱历篇》,到学满之时能背写五千字以上方为合格;要学习《数书》计算粮食和赋税;学习《封诊式》学习法律及公文写作。除此之外,还要和县卒等武吏一起学习发弩、骑马、驾车。
  且不说秦律的繁杂,单单识字课就能难倒一批吏子,因为秦试八体,即考查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字体,这算下来可远远不止五千字了。
  学习任务重且不说, 考试失败的代价还很惨重。
  普通男子十七傅籍, 而吏子十七入学,学习三年, 所以若不能成功除授为吏, 那就得去骊山四年游,以补齐朝廷免除你的三年徭役, 以及你浪费的教育资源。
  对于令吏而言,功绩中的“绩”直接和他所带的吏子的成绩挂钩, 所以若是教得不好, 可能撑不到年底领年俸, 先就得把家底都赔进去。
  比如吏子发弩不中,那么教发弩的蔷夫罚二甲,驾车不合格, 教驾车的蔷夫罚一盾, 甚至于不参与教授的司马, 若他养的马儿不听指挥,都得被罚二甲。
  综上所述,秦朝的小吏挣点俸禄也是真的不容易。
  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现在周宁的处境尴尬了。
  普通吏子十七岁入学,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而周宁,虚岁十九了,只剩一年。
  众令吏面面相觑,这么个大龄后进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谁收?
  是的,周宁被嫌弃了。
  此时,任她相貌气质再好,那也没有秦半两实际,尤其大家都是基层干部,家底薄。
  三个经年的老吏看着周宁很为难,人家是正经的弟子籍,也不能不让她入学。
  正在这时,一个三十来岁左右,长脸面白薄唇,留着八字胡的男子走了进来,他身量比周宁略矮,头戴长耳尖帽,一身细棉布青色禅衣不带一丝褶皱,鞋面也是干干净净不带一点脏污。
  棉布衣裳虽不便宜可也不难得,屋内令吏包括周宁皆穿的棉布,可棉布易皱,今日又非年节,他还穿着如此体面整洁,想是家资殷实。
  他这样的,应是负担得起一个差生祸祸的,周宁抬眸看向屋内的三个老吏。
  果然见其中一个老吏面上露出了轻松的笑意;而一个先是神色一松,而后打量了周宁一番,便眉头又收又放,好似有几分纠结,最后撇开了视线;最后一个,眉头保持着微微皱起的状态。
  看来,来人“不简单”,也多半会愿意收了她。
  果然,来人很有兴趣的拈着一撇胡须,指着周宁问道:“这是谁呀?”
  面色轻松的老吏笑着回道:“他是来入学的吏子,周宁。”
  “那你们哪位收了他?”来人又问。
  那老吏回道:“正为难呢,他如今十九岁了,现在才来入学,这不是……害人吗?”
  来人闻言,一边问道:“诸位都不愿意收他?”一边转头看向那纠结的撇开头的老吏,又看向那自见到他便一直皱眉的老吏。
  皱眉的老吏见他看向自己,不屑冷哼一声,转开了视线。
  来人却也不怒,反而笑道:“诸位既然不愿意,那我……”
  “等等,”一道严肃死板的声音打断了他,“那是我的吏子。”
  周宁应声看去,却是那纠结到最后又撇开头的老吏。
  或许是周宁眸色中的诧异冒犯了那老吏,那老吏板着脸对周宁道:“怎么,你还嫌弃老夫阻了你攀高枝不成?”
  “不敢,”周宁敛容严肃道,“吏子周宁见过令吏。”
  那老吏见此,背着手板着脸越过周宁往外走,他人错过周宁了,才传来语气恶劣的骂声,“傻站着干什么,还不跟上!”
  那青衣男子却笑道:“你何必多走这一趟,一会是我的课,我顺便带他过去就是了。”
  那老吏像是没有听见,人径自走出了屋。
  周宁微微一笑,略拱了拱手告辞,背着书箱转身快走两步跟上他。
  周宁跟着老吏侧后方,她的身量大约比老吏高一掌左右,从她的位置看过去,可以看到老吏从开口收下她后便紧锁的眉头。
  倏然,那老吏驻足转身,对着周宁道:“我看你衣着不俗,想来家里并不穷苦,缘何拖了两年才来入学?”
  不待周宁回答,老吏又道:“若是不用心学,考砸了,你便替我缴那罚钱去。”
  显然并不是要质问她那两年究竟做什么去了,只是怕她后进又不努力,所以给她压力,吓唬她。
  周宁点头,笑着顺从的应下,“是,吏子会努力的。”
  “哼!”老吏冷哼一声,眉头依然紧皱着,看来并不相信她的努力。
  老吏转身继续领着周宁往前走,走着走着,面上的严厉凶狠散去,又开始叹起气来。
  他道:“我叫喜,屋内那三位,一脸笑相的叫翘,严肃的叫乙,后面来的那位叫吉,是个法吏。”
  法吏呀,怪不得说她想高攀。
  在秦朝为吏不容易,除了有教学压力外,工作压力也不小。
  比如独立工作的邮人,执行公务期间,哪时哪日走了几里几处,都需要边走边记,等回到县衙后,另有官吏比对以前的记录,看他有无误时或偷懒。
  又比如看守照管东西的官吏,守粮仓的官吏,粮食受潮有罪,有老鼠洞有罪,有麻雀飞进飞出有罪,数量多了少了都有罪。
  至于会被人带连的市吏等,就更不消说了,集市内但凡出事,那都跑不了被连坐。
  负责断案的狱掾、令史等也不轻松,不说容易见到一些血腥的场面,常常还要去一些艰苦的地方取证,若是判错了案,那就更惨了。
  总之,要么累,要么苦,要么危险,要么几者兼有。
  而法吏就不同了,他没有需要出外勤的工作,主要工作便是传抄律条、保管法令,和为来求助的百姓提供法律咨询,虽然也有惩罚的规定,但只要熟记律法,再细心谨慎些,就问题不大。
  所以,法吏确实是周宁心仪的岗位。
  然而,喜的下一句话便是,“你往后离吉远些。”
  这时也走到了学室门口,喜没再多说,只对周宁道:“进去吧。”
  学室里是成排成列的案几坐席,里头吏子不少,毕竟所有官吏的儿子都是天然的弟子籍,而一县之吏少说也有几十个。
  考吏的四月在即,前排的吏子几乎都忙着温习功课,对于学室来了新人这事很冷漠,有的只抬头扫一眼便不再关注,而有的甚至头也不抬。
  周宁背着书箱一直往里走,寻了最后一排的空位坐下。
  后排的吏子显然就比前排的要活泼得多,周宁刚坐下,便有人凑过头来与她互通姓名年岁。
  然后,周宁在老师哪里被嫌弃的原因全都变成了同窗们欢迎她的理由,每次考试的最后一名是要受罚的,如今最后一名有稳定选手了,他们往后轻松了。
  所以,他们毫不吝啬的对周宁表达自己的友好,告诉她各个令吏上课的习惯,还表示可以借笔记与她。
  周宁笑着一一谢过热心并同情她的同窗,而后从书箱里取出笔、墨、书刀,和几枚空白的竹简出来,准备上课。
  第一堂课是吉讲解《封诊式》,他一进学室,视线便来回巡视了一番,而后停顿到周宁脸上,笑着微微颔首。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