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湖涂
时间:2021-01-04 09:49:12

  大晚上的整个队里也热闹不已。
  大队干部们都跑前面来迎接了。跟着车子一起往学校那边跑。
  到了地儿,这些城里来的顾问还懵着,“怎么这么多人啊?”
  苏青玉道,“都是来迎接你们的,社员同志们知道你们来帮助我们搞建设,都很高兴呢,想热烈欢迎你们。可惜咱们来的晚了,要不然得办个欢迎仪式。现在你们都这么辛苦,我就让他们取消了,下能让你们休息。”
  这可把这些海城来的老爷子老太太们给弄的特别不好意思了。心情还特别激动。
  这辈子就没受过这么高的待遇。
  这么多人迎接啊……他们这可真是干大事来了。
  这些人都是安排在住进宿舍的,苏青玉提前就让张主任他们安排好了住的地方了。张主任招待他们过去休息,自己去和队里其他干部们交代事儿。
  社员们也都围过来了,和苏青玉打听情况,关心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有没有遇着难事儿。
  苏青玉笑道,“同志们,机器明天就要回来了,刚刚那几位也是我们队里请回来的技术专家。到时候我们队里年轻人都去跟着学学,多学点技术。等过几天我们队里就有自己的饲料厂了。以后咱们给猪吃饲料,各个都养的白白胖胖的。卖更多的钱。”
  一听是专家,社员们顿时觉得有点儿高大上的感觉。
  青玉可真有本事啊,请这么多专家回来了。
  苏青玉让他们回去休息,别打扰专家们休息了,明天队里还得开工呢。再大的事情,那也不能影响生产任务了。
  大队社员们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招待这些老工人们的重任,苏青玉就交给了张主任了。给朱琳和张明也都放了一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
  她自己也安安心心的回去休息,这几天也累了。
  苏家人也没休息,等着苏青玉回来。
  苏奶奶更是从苏青玉出门之后,就一直念叨着,生怕她在外面吃苦。虽然是在大城市,但是一个人也是很辛苦的。
  又怨苏卫国一个男同志没啥用,怎么就不能扛起这份责任。
  苏卫国也很冤枉,他已经很努力了,现在能把队里和公社这一摊子事情管理得很好了。
  连青玉都说他是好干部。
  可海城那样的大城市,他没啥经验,去了都得迷路,他还真没那个本事。
  家里也没人帮他说句话,苏爷爷和苏有材都不敢招惹苏奶奶。
  陈爱兰也懒得在这种小事上面和老太太对着干,要不然等青玉回来了又得告状。索性装作没听见,反正儿子也没少挨骂。
  就在苏卫国蒙着头挨骂的时候,苏青玉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我给你们买眼镜回来了。”
  苏奶奶一听,就赶紧站起来了,踢了自己大孙子一脚,让他去开门。
  苏卫国如蒙大赦的开了门。
  苏奶奶见苏青玉进院子了,可高兴了,“我家青玉回来了,这几天吃苦了,累着了吧,看看,都瘦了。”
  苏青玉笑道,“瘦啥啊,我在外面吃的可好了。顿顿下馆子。就是惦记家里。事儿办完了就赶紧回来了。”
  苏奶奶听着心里可热乎了。
  赶紧就找陈爱兰,“巧巧还在养猪场没回来呢,你去给青玉做一顿好的。”还叮嘱,“多打两个鸡蛋。别舍不得。”
  陈爱兰:“……”
  这说的好像她舍不得一样。她再小气,也不至于不给青玉吃鸡蛋吧。
  苏青玉笑着喊了一声,“谢谢二婶了。”
  然后坐下来拆包裹,把给家里人买的东西拿出来了。
  爷爷奶奶一人一副老花镜。两个孩子的小饼干。还有苏叶的手表。
  苏爷爷和苏奶奶拿着眼镜都觉得别扭。
  “这不是大知识分子才戴的吗,咱也能戴?这多浪费啊,咱也没文化啊。”
  苏青玉笑道,“奶,这是老花镜,专门给老人家戴的,不是知识分子也能戴。戴上之后你们看东西就清晰很多了。”
  苏奶奶就戴上了。虽然别扭,可确实比刚刚要清晰很多。连老头子脸上的皱纹都看到了。
  “哎哟老头子,这老花镜可真是神了,难怪那些知识分子都要戴眼镜呢。”
  苏爷爷也迫不及待的戴上了。
  两人虽然也才六十多岁,可是因为常年劳作加上早年营养不良,眼睛早就不行了。
  现在戴上之后,可清晰了。
  苏爷爷笑着道,“好东西啊,真是好东西。”
  苏奶奶小心的拿下来,“这个老贵了吧。”
  “不贵,有票就好买呢,你们放心吧。”
  话是这么说,苏奶奶还是不信的,知道青玉这是在敷衍她。
  她心里就觉得开心,还酸酸的。
  这么多娃子,最后还是一个不是她养大的孙女最孝顺呢。以后她养肥猪卖的钱,都存着,给青玉当嫁妆。
  两孩子也拿着饼干高兴的吃着,边吃边鼓着腮帮子说着谢谢姑。
  等陈爱兰端着鸡蛋面条出来了,苏青玉又把苏叶的手表给了她,让她等苏叶放假回来的时候给苏叶用。
  看着手表,陈爱兰都有些手足无措了。
  这东西可贵了。
  苏奶奶道,“买这干啥啊,这么好的东西自己留着。”
  苏青玉笑道,“叶姐都二十多的人了,该一块手表了,在县里也让人高看一眼。”
  而且几十块钱虽然多,可她也负担得起。
  陈爱兰感激的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就觉得青玉这是把心窝子都掏给自家了。连手表都给叶子买了。
  “青玉啊,婶儿谢谢你,婶儿没别的本事,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喊我去,我帮你拼命。还有你叔,你哥他们都得拼命。”
  苏青玉笑道,“就一块表,拼啥命啊。主要还是叶姐进步大,我看着她的改变,心里高兴。她要是不好,我也不能给她买啊。”
  “那也是你教得好。”陈爱兰笑道。
  苏奶奶宝贝一样的戴着自己的老花镜,“你知道就好,以后给我们家青玉走饭的时候,多放油放肉。别扣扣索索的就行。”
  陈爱兰:“……”这老太太就喜欢搅浑水。
  她不好和老太争,就对着自家三个儿子骂道,“你们看青玉对叶子多好,你们也学着点,平时也给妹妹们买点东西。”
  最小的苏爱华捧着书道,“等我赚钱了,我一定给青玉姐和叶姐买好看的衣服。”
  苏卫国:“……”他一个大老爷们去哪里买东西?
  苏卫民捏了捏耳朵,“她们比我们有钱多了。”苏叶虽然是售货员,可她也是有奖金的。人家每来换一斤油,她都有一分钱奖励。青玉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工资都是青玉发的呢。
  陈爱兰只觉得这儿子不会来事儿,伸手就对他后脑勺一巴掌。
  苏青玉边吃着鸡蛋,边看着他们笑。
  作者有话要说:
  见到亲们问男主啥时候出现。
  我得说一声,男主还要一阵子呢,不着急。要等苏青玉念大学之后了。他现在也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着呢,要是他不能成功,就凭着他的三观理念,可能都见不到青玉,就算见到了,青玉也不会给他一个眼神。
  另外这文会比较长,很多建设的细节我也写的很清楚,所以节奏会比较慢。因为不想一下子就写苏家屯办了几家厂,修了几条路什么的,我想写这个建设的过程。一步步的走出来的那个过程。
 
 
第145章 
  乡下生活当然比不上城里,但是这些老工人第一天也休息的很好,最起码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难受。这会让六月中旬了,但是队里竟然给他们配备了蚊帐。所以一晚上睡的挺好。
  起来就一起去食堂吃的早饭。吃的是白面馒头和稀粥咸菜。
  老工人们偷偷嘀咕,“这农村日子过的也不错嘛。”
  给他们加咸菜的牛婶儿喊道,“啥不错啊,以前可不这样呢。以前我们老队长不顶事儿,过得又苦又穷。你们要是那会儿来,得吃黑面馒头。”
  旁边正在收拾锅碗瓢盆的苏有福媳妇顿时闹了个红脸。
  周先梅好奇问道,“那现在怎么过这么好了?”
  牛婶儿就来劲儿了,“当然是我们换了好领导呗。咱书记和队长,带着我们队里的知青娃娃们,年轻娃娃们一点点的做起来的。”
  “就是你们那苏书记?”
  有人问道。
  牛婶儿笑道,“那可不,就我们苏书记。别看她年纪小,可有本事了。一来就给咱们队里办厂,给咱们队里找出路。建厂,教咱们养猪,建学校教娃娃们念书,这不,这来了也就快两年时间吧,咱们队里路也修了,新房子也修了,还建了厂。”
  这些老工人们满脸惊讶的互相对视。
  似乎想不到,昨天见到的那位年轻书记,还有这样大的本事。
  牛婶儿又感慨道,“有没有本事咱就不多说了,关键是人也特别好。那真是赚一分钱就给咱花一分钱啊。队里的猪仔便宜卖给咱们,油也让咱们能换着吃,还补贴咱建房子。你们说说,这么好的人,哪里去找。”
  这些老工人们心里都升起了一股敬佩。
  他们又想起这次这位书记说的,建厂子就是给为了生产饲料给队里社员养猪。
  这是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想法啊。
  他们作为这件事情的参与者,也感到很光荣。
  吃完饭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提出要去参与工作了。
  听说机器没回来,就提出先安排工人学习点理论知识,他们虽然是普通工人,但是都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的。
  苏青玉则是一早跟着队里的货车去县里提货。
  等到中午,才将一整套的生产设备给拉回队里了。
  每次新设备回队里,队里的社员们都要放个鞭炮,寓意着以后红红火火。
  特别是看到机器进了厂房里面,各个都高兴的歪了嘴。
  不止是因为又多了工作岗位,以后能赚钱了,还因为这厂子是为了队里养猪才办的。
  现在家家户户的基本上都养了猪了,这可和大家紧密相关的。
  好多老爷们老大娘们就聊起来了。
  “猪吃了这个真能长的更胖吗?”
  “肯定啊,听说比猪草胖,就是肉没之前那好吃。”
  “没听人家城里来的顾问说吗,吃猪草的叫土猪肉。好吃。吃饲料的长得胖,但是啥口感不行。”
  “那吃饲料的就是洋猪肉?还别说了,洋人哪有咱们自己人好,洋猪肯定也比不上咱们土猪肉好吃。”
  “……不都是肉吗,要我说啊,还是乐意吃洋猪肉。洋人的东西不吃白不吃。”
  “那不也是你自己养的吗?”
  “……”
  苏青玉出去这几天,进修班是早就把饲料厂的人选好了的。安排了二十个人,到时候只选十个人当工人,剩下的十人走位预备役,等以后厂子扩大了,再直接安排上去。
  所以这次在厂里学习的还是二十人。
  苏青玉的意思是,让他们轮流在每个岗位上面都学一阵子。这三个月下来,一定要把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都吃透了。等以后甭管谁离开厂子了,这厂子都有人顶着。
  学校里的老师们和这些年轻人们说了,这些顾问可都是花钱从大城市请来的。要是不好好学,这就是浪费队里的财产,是阻碍队里发展的罪人。
  可把这二十个年轻人给吓坏了。没谁敢不认真学的。
  连家里的老人们都在念叨,“也就是你们赶着好时候了,在家门口就办厂,队里还把人家顾问请咱队里来教你们。这要是在旧社会啊,你去当学徒,都得先给人白干三年才能学本事的。”
  所以哪怕才刚开工,这些年轻工人们也都勤勤恳恳的跟着师傅学,等师傅们休息之后,他们还自己加班加点的研究。
  连周先梅他们这些老工人都念叨,“这些年轻人可真有那股冲劲,有我们年轻那会儿的精神。”
  其他老工人们都笑了。
  这还真是,他们年轻那会儿多认真工作啊。为了赶生产,各个都累趴下了也不乐意下生产线。
  后来就不行了,年轻人们可不如他们那一代了,学会磨洋工了。
  没想到这些乡下年轻人们倒还是很能吃苦的。
  安排好了饲料厂的工作之后,苏青玉又忙着去重新调整队里的加米厂和小红旗粮油厂的关系。督促生产工作,这毕竟关系到后续的欠饲料厂的尾款问题。
  之前加米厂就是为大伙儿服务的。现在并入了小红旗粮油厂了,成为了小红旗粮油厂里面的粮食部门,之前负责管理加米厂的李聪现在也是粮食部门的主任。
  苏青玉来检查工作的时候,他就保证道,“领导,你放心吧,我们加米厂保证保质保量。”
  李聪是当初和苏青玉一起下乡的,身材瘦小,但是他是第一个紧紧抱着苏青玉大腿的男知青。
  之前被称为狗腿子,至今还在被男知青称为书记的头号跟班。
  苏青玉也挺满意他的工作态度,笑着道,“这批粮食和油都是要拿去海城抵债的,可不能搞砸了。人家支持咱们搞建设,咱们不能让那些单位寒了心。”
  李聪感动道,“是啊,我心里一想到我们搞建设,四面八方都支持,心里就特别感动。这批米面我们保证质量一定好。在各个大队收购的工作我们也是很认真的,社员同志们也很淳朴,给的都是家里的好粮。个别社员同志虽然有小心思,都被我们明亮的眼睛给找出来了。”
  苏青玉笑道,“等这批债还完了,年底能赚钱了,给你们放假回去过个好年。”
  李聪高兴极了,“真回去啊。”
  “回去,还给你们发米发面发油。”
  “我保证完成任务。”
  苏青玉笑着点头,心道我可没骗人,今年高考之后,还真要放年假,准备上大学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