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县早就接到电话通知了,等苏青玉他们回来的时候,服装厂门口的欢迎仪式都搞起来了。
工人们也不管厂子以后谁管理,反正只听说以后他们属于海城一个大服装厂管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啊,他们以后也是有靠山的厂子了。
有了靠山,以后最起码福利待遇会有保障了,不至于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工人们对这事儿十分支持,知道总厂要有领导过来,都积极的过来迎接。
还组织了人把厂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就怕总厂领导瞧不上他们。
实际上就算收拾了这样一番,邱副厂长也真的瞧不上他们这小厂。
厂房破旧,内部格局也是杂乱不堪,工人精神面貌也不行。
看啥啥不行。
说实在的,邱副厂长心里一瞬间有些拔凉拔凉的。
这要是一开始是在宁安县谈的,他绝对不会坐下来谈。
孙书记笑着道,“这只是暂时的,我也和县里其他领导决定了,给服装厂增加一批砖瓦和水泥砂石,重修装修一下。新厂新气象嘛。”
苏青玉在边上听着,别提多羡慕了。
这倒是极大的安抚了邱副厂长的心情。
修补一下也还能看。那些老旧机器……
他心情又有些不好了。总有一种毁约的冲动。得亏了他亲自过来看,要不然还真不知道这分厂条件这么差。
苏青玉道,“这些工人知道有了总厂管理了,可都高兴了,干劲十足啊,都勒起袖子准备跟着总厂大干一场了。邱厂长,你们现在就是他们的指路明灯,带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邱副厂长笑了笑,看着那些充满期待的脸庞,偷偷的叹气。
阮厂长说了,不看中他们这些机器。就看中的是人。
总厂好像有些淘汰的老机器,总比这里的好,先凑合着用吧。
听到邱副厂长的话,蒋厂长顿时乐得张大嘴笑,这有娘管着可真不一样。
邱副厂长主要是核对了一下他们提供的资料,基本上没啥出入,这事儿也就定下来了。
趁着这些领导们忙完了,苏青玉偷偷的找邱副厂长,“这些机器你们运回去也看不上,折旧也不好卖,要不,卖给我们公社吧。”
邱副厂长也在想着这些旧机器的用处,听到苏青玉这话,就问道,“你们也要开服装厂?”
苏青玉道,“我们准备开加工厂,我们公社也没啥好材料,只能捡点旧货,给社员们提供点好的穿的。”
邱副厂长道,“那当然没问题。到时候你们自己找后勤处的接洽。”正好也省了他的事儿。
谈好了机器,苏青玉就迫不及待的要回去了。这都耽误了一个星期了。她还真是惦记家里了。
她赶紧去和孙书记打了个招呼。孙书记还想留她在这边吃饭。毕竟这次能谈成,这位同志可是出了大力气啊。
听苏青玉说惦记家里的工作,也就没勉强了,毕竟工作要紧。还安排了县里的车子送苏青玉回去。
路过公社的时候,苏青玉还特意去找何书记汇报工作。
说实在的,这几天都不奔波,她整个人都憔悴了几分。
何书记看着都不落忍了,“可真是辛苦了吧。”
苏青玉笑道,“就是路上颠簸有些累,其他时间还好。”
何书记道,“那你就该赶紧回去休息,来公社做啥,我也不是那种啥事都要知道的领导。”
苏青玉笑了笑,“可这事儿还真得和您说,县里的服装厂的事儿谈好之后,海城服装厂他们看不上这旧机器,说太破了,要折旧处理了,我就马上和那位邱书记定好了。咱不说全要,总能要一批,机会难得啊。”
何书记一听,心里也欣喜了,他和小苏之前就说了这事儿的,生产点便宜服装。
就是没有机器。
现在有了机器,那就好办了。
“也不知道贵不贵。”
苏青玉也知道目前公社给他们修路路,资金肯定也紧张,要买机器也要钱。
她笑道,“我建议到时候我们找县里帮忙,这次的事情,县里可也解决问题了。”
何书记高兴的拍巴掌,“没错,你还帮了这么大的忙,总要让他们帮一把,我也不说直接支援了,分期给。”
苏青玉点头。“领导,那没事,我就回去休息啦,到时候您这边要是有事儿,直接打电话,我就过来了。”
何书记这会儿还在为这事儿高兴,就直接点头让她回去。
等苏青玉走了,他才想起来还有好消息没和苏青玉说呢。
再喊人,人已经坐上车走了。
“算了,她回去了也该知道了。”
苏青玉坐着县里的车子回到队里,也在队里风光了一把。
大伙儿都知道她这次是出去给县里办事的。县里能用车子送回来,那肯定是办成了。个个都夸他能办事。
再一想到那些大学老师们都要回去了,又都夸她眼光好。
二奶奶喊道,“青玉啊,你知道不,你找回来的那些大学老师们回去啦。车子来接的,可风光啦。”
苏青玉正准备先回家里收拾一下,听到这话一愣,“老师们回去了?”
“也没都回去,回去了三个,还有几个说要等八月份再走,要给你把考试的事情做完。”
听到这话,苏青玉也顾不得回去了,高兴的往老教授们的办公室跑去。
这些老教授们还待着,只有吴教授,邢教授,孙教授走了。
陈教授见她回来了,笑道,“事情办成了?”
苏青玉笑着点头,高兴道,“我听说你们要回去了?太好了!”
陈教授他们也很高兴,脸上都是笑容,陈教授道,“我也没想过会有这一天,就你走的第四天,公社带人过来了,说是我们可以回去了,也没说安排工作,就说让我们等通知。我们想着还有事情没完成,就想等等。”
苏青玉着急道,“你们等什么呀,早点回去多好。”
陈教授他们互相看了看,笑了起来,“急什么,要是有工作,我们肯定也回去了,现在也没什么工作啊。在家里待着也是待着。但是老吴他们几个先走了,说是首都要开会,让他们过去。老邢还说对不起你,他那插秧机还没做出来,说让你别着急,他有了好的环境,就给你整出来。”
苏青玉感动的眼睛都热了。
这些老同志好不容易有了回去的机会,竟然为了帮助队里,选择在这里多留一段时间。
还惦记着给队里做东西。
“陈老师,谢谢你们,谢谢各位老师。还让你们延迟了回家的时间。”
“谢什么。也没多久的事情,咱们就算走啊,也要有始有终,把最后的工作做完。抛下一切,那不是我们的作风。”
陈老师说完之后,又道,“而且,我们都在猜测,大学是不是要扩招,要不然我们这么多老师回去,总不至于让我们都空着。我听来通知的人的意思,上面还让我们等安排。小苏啊,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苏青玉沉默了一下,然后点头。
崔教授笑道,“你看,我说她肯定能想到吧。”
高教授道,“所以我们最后这几天也要给大家复习一下,把知识进行总结。小苏你也要抓紧时间学,没准以后在大学里能见面。”
苏青玉道,“如果真的……我会努力考上的。”
高考的事情虽然只是猜测,但是老师们倒是都宁可当做有这么回事,多做准备。
他们在这里待了一年多,过的也很开心。这里的学生们虽然不是正式的大学生,但是也是他们教过的,算是他们的学生了。只希望都能考个好成绩。
第160章
因为可能要来临的高考,这些老教授们都开始给队里的年轻人恶补知识。
不过因为事情没确定,所以也没有和大家说,知识说在为八月份的测试做最后的冲刺。
苏青玉虽然也抽了时间出来学习,不过她平时工作也确实挺忙。队里建设,生产问题倒是不需要她操心。水泥路还要一个星期就能修好了。饲料厂也在开始盖瓦片了,也要完工了。地理的活有小队长们看着,也没啥问题。
她主要是要忙人才培养的问题。
考虑到过几个月就要真正的参加高考了,她还得想办法先把队里的岗位安排一下,比如学校里的老师们,还有厂里的年轻人们。都要安排相应的人接班。
要是到时候一部分人考上了,得马上有人来接替。虽然她已经单位里面搞了人才培养,但是主要是针对管理人员的,等管理人员理离职了,立马有人来接替。对于基层人员这一块还是有欠缺了。
苏青玉就准备再多招一些储备人才了,不止是这个大队的,还要从别的大队招人。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只依靠本地的人才,要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来共同发展才行。长期只培养自己的队里的人才,还会让自己队里人没有紧迫感,形成一种依赖思想。这样可不好。
针对人才培养计划,她还直接给队里干部们开了个会。
要把人才培养计划纳入苏家屯生产大队每月必须考核的工作。
苏卫国他们看了计划之后,道,“要从外面大队招人?”
苏青玉点头,“不止招人,还要搞人才储备,以后学校里的进修班也可以开始接纳外队的人了。多容纳人才。咱们不要分别的队还是自己队,只要能给队里发展,那就是我们的人才。这样也能给学校也多一分收入。”
她看了眼大家,“咱们自己算算账,一个工人工资才多少钱?咱这队里干的好的普通工人,一个月能拿二十就不错了。我宁愿白拿二十养着我们队里人,也不要他们为了这二十块钱的工钱,来拖累我们整个产业发展。当然,这只是个比方,如果咱队里人实在不争气,我也不会白养着,以后咱还要搞技术培训班,让他们学技术,再懒的人,学一门技术,总不至于饿死了。反正,咱不要一个拖累。”
她看着大伙儿道,“从外面引进人才,以后咱队里只会发展越来越好,这样咱们队里没啥能力的人好歹能沾光喝口汤,要是咱只看着自己队里人好,以后是啥结果,大家都知道。”
苏家屯的干部们都是亲眼看着苏家屯发展起来的,都太知道一粒老鼠屎的害处了,要不是青玉搞进修班培养人才,让年轻人们提升了知识水平,长了见识,那些单位也不会发展的这么快。
所以对于这个从外对招人才的想法,他们没有像以前那样排斥了
张主任道,“书记,咱不多说了,就从外面招人。咱不能从矮子里挑高个,咱要从高个里面挑更高的。”
其他人也举手,“咱同意。不能因为都姓苏,就给优待。之前给了这么多机会了,够可以了。”
苏青玉笑着道,“大家都没有意见的话,搞人员培养计划的事情就决定了。另外开设一个进修班,不教数理化,就教会计,教榨油基础知识,教饲料,教加米机器使用。还有拖拉机训练。”
“没意见。”
“没意见。”
大家纷纷表态。
这事儿苏青玉也是交给苏卫国去和李芳共同制定的。她现在主要是制定计划,工作都要分摊下去。
苏卫国如今也是成长不少,嘴巴虽然还是不大能说,但是办事能力倒是强了不少,做事一板一眼的。
会议结束,就立马去找学校找李芳共同商量这事儿。李芳这个校长就主要负责安排教室,以及联系老师,苏卫国则负责联系各个队里宣传这事儿。
用了两天时间制定详细计划之后,两人就拿着制定好的人才培养计划给苏青玉审批,改了章子,就由通讯员将文件贴在了宣传栏,以及其他大队的宣传栏了。
消息一出来,各个队里都热闹坏了。
其他队里年轻人一直最羡慕的就是苏家屯了。
因为苏家屯好啊,不说补贴盖房子了,就说那个招工的事儿,大家都羡慕了。
听说苏家屯的年轻人每年都有机会参与招工呢,去年就招几波工人了,而且他们还搞培训。
好些人为了成为苏家屯的人,都找了苏家屯的对象。但是苏家屯年轻人也就那么多,有些实在太差劲的他们也不可能为了这个就牺牲幸福。
现在苏家屯终于开放了条件,对外也招人了,大伙可不能不高兴。都不用苏家屯搞正面宣传了,只要符合条件的,就赶紧掏钱或者背着粮食,去苏家屯的学校报名,参加培训班,成为苏家屯的储备人才。
响应的队,李芳之前只准备搞三个班的,愣是搞了五个班。
这事儿还在苏家屯内部引起了点小浪花。
因为对外队开放进修班,以后也参与队里招聘了,这代表着队里年轻人竞争大了。
家家户户还是有没能进厂子的年轻人呢,都担心竞争压力大了,以后机会少。特别是学校里报名的人这么多,当爹妈的压力就大了。
好在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上了进修班的,老师们也给他们讲了个道理了。
让外队人来干活,对他们只会好,不会坏。这要是人才加入了苏家屯,单位只会越来越大,以后招聘岗位只会越来越多。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就拿那些知青来说,没有销售部的那些知青在前面冲锋陷阵,油厂也开不了这么大,更别说给队里人补贴修房子了。所以啊,这是大好事。谁要是害怕,谁就是觉得自己烂泥扶不上墙。还没比就认输了。
所以有些不懂这事儿的社员在家里念叨,就被家里年轻人教育了一番了。
苏卫国也在广播里面直白的说了,“各位社员同志们,大家也听说了咱队里人才培养计划的事情了。我知道肯定有社员心慌,但是我得说一句,学校都在自家门口,厂也在自家门口了,这样还比不过外队的人,你们都别姓苏了,老祖宗们都丢不起这人!谁要是有意见,就来找我苏卫国。”
有些社员就在自家门口和邻居唠叨了,“谁敢有意见?外队的人来干活咋了?人家城里招工也有从农村招工呢,人家咋没说只要城里人呢?我和你们说,但凡有想法的,那就是连墙都糊不上的泥巴。没啥用了,这种人要是去了厂里,我才不同意呢。”
“我家娃子在学校都听老师说了,这是让外队的人才来给我们建设苏家屯的,人家有能力,建设的就好。以后咱才能跟着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