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蜜菀的这幅画,即使是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草原的人都会深深的震撼于草原的辽阔与壮美,都会赞叹草原的广袤与富饶。
而若是被从小在草原长大而后却离开草原多年的人看见,便像回到了故乡,再次亲眼看见苍茫辽阔、广袤无垠的草原一样。
那时候,虽然蜜菀的画还尚未完成,但康熙却知道蜜菀送给太皇太后的礼物,太皇太后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而几天后蜜菀完成的画作的确没有令康熙失望。宽一尺长十五尺的长卷草原风光图正好适合将卷轴拿在手中观赏把玩。
虽然蜜菀还未曾在画上提诗,但赶着去向太皇太后请安的康熙已经等不及蜜菀在上面提诗了。由于康熙急着要用这幅画,因此刚才康熙离开乾清宫的时候便已经将蜜菀的这幅画带走了。
康熙算好了时辰赶到慈宁宫的时候,太皇太后已经起了身,正打算在苏麻喇姑的服侍下用早膳呢。
太皇太后见康熙竟然这个时辰便过来了,忙问康熙可曾用过早膳?
康熙先向太皇太后请了安,而后才笑着解释道:“孙儿惦记着早点儿见到皇祖母,起床后便直接过来了,因此还未曾用过早膳。”
康熙今早并未在乾清宫用早膳,目的便是打算来慈宁宫陪太皇太后一起用早膳的。
太皇太后见康熙连早饭都没吃就跑过来了,当即便觉得心疼了。太皇太后一边吩咐宫人赶紧去御膳房传膳,将康熙的早膳摆在慈宁宫,一边招呼康熙过来先喝几口热汤暖暖身子。
太皇太后舍不得数落康熙的不是,便对着梁九功教训道:“你这奴才平日里看着倒还算机灵,今天办事怎么也这般糊涂起来了?皇上车马劳顿刚刚回宫,正是应该好好休息进补的时候。现在早上又天寒地冻这样寒冷,你这奴才怎么能让你的主子连早膳都没用便出了门呢?你这个奴才究竟会不会伺候?”
梁九功连连向太皇太后磕头请罪,康熙连忙笑着向太皇太后解释道:“梁九功也劝朕用早膳了,可是孙儿一心想要来慈宁宫陪皇祖母一起用早膳,所以便没有听他的劝。”
太皇太后也知道康熙的脾气,心里明白倘若康熙不肯用早膳,梁九功也是劝不动的。刚才太皇太后之所以会训斥梁九功几句,不过是由于心疼孙儿的缘故罢了,如今训也训了,气也消了,于是太皇太后也便不再责怪梁九功了。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宫人们便将康熙的早膳送到了慈宁宫。康熙陪着太皇太后一起用了早膳,祖孙二人几个月未曾见面了,因此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康熙将此次南巡时发生的几件大事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情讲给太皇太后听,逗得太皇太后笑得合不拢嘴。
太皇太后见康熙说来说去也未曾提到他此番带回宫的密嫔,便故意笑着问道:“哀家听说皇帝此次南巡,册封了一位密嫔。这还是皇帝第一次未经选秀便将一位女子收入后宫吧?皇帝和哀家说说,密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康熙连忙将蜜菀的身世背景简单向太皇太后解释了一下,“密嫔王氏是苏州府知府王国正的女儿,但朕看重密嫔,决意迎她入宫,为的并非是她的家世,而是密嫔这个人。”
太皇太后目光微闪,立即问道:“哀家听说这位密嫔的父亲原本是苏州府吴县的知县,怎么又忽然升了知府了?”
康熙笑道:“虽然蜜嫔的确不错,但她也没有那个本事左右朕的决定。朕可以坦诚的告诉皇祖母一句话,朕册封王氏为密嫔,与她的父亲是何人毫无关联;而朕提拔王国正为苏州府知府,也与密嫔没有半分关系。”
太皇太后浅笑道:“哀家自然相信皇帝是有分寸的,只不过是多问一句罢了。皇帝刚才说你册封密嫔是因为密嫔此人,如此说来,这位密嫔的容貌一定十分出众了?”
康熙心中一动,竟面不改色的胡诌道:“朕按照祖训,挑选妃嫔的时候看重的是女子的德行,并不是女子的容貌。密嫔容貌如何,朕其实并没有注意。”
太皇太后惊讶地望着康熙,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并没有注意?皇帝莫非是说密嫔伺候皇帝这么久,如今,密嫔腹中都已经怀了皇帝的龙胎,可是皇帝却没有注意到密嫔的长相如何吗?”
康熙脸上一片坦诚,“孙儿的确没有注意。”
太皇太后被康熙给逗乐了,笑道:“既然皇帝看重的并非密嫔的容貌,并不是因为密嫔的相貌而册封她的,那么,哀家倒是更加好奇了,皇帝究竟看中了密嫔什么优点,而破例册封一位汉女为妃嫔呢?”
康熙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正色道:“此事事关重大,孙儿只想将原因解释给皇祖母一个人听。”
康熙说罢,便命慈宁宫的宫人都暂且退了下去,连梁九功都被康熙赶到殿外伺候。
太皇太后见康熙如此郑重其事,脸上的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太皇太后见殿内已无旁人,便直言询问道:“皇帝现在就和哀家说说你册封王氏为密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康熙斟酌着措辞,将几天前便已经在心里准备好的答案告诉了太皇太后。
“朕册封王氏为密嫔的原因是因为朕看中了王氏会种地的本事……”
太皇太后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刚才说看中了王氏什么本事?会种地?哀家没有听错吧?”
太皇太后脑海中瞬间便出现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妇的朴素模样,怎么也无法相信她的孙儿竟然会喜欢上这样的女人!
也难怪太皇太后会觉得无比震惊,只因此时太皇太后按照康熙的描述而恼补出来的形象实在与她之前在脑海中想象的王氏的模样天差地远。
太皇太后心里有些纳闷,那个王氏不是一位知府的女儿吗?虽然是汉女出身,可也是一位知府的千金了。
听说这样的汉家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被父母娇养在家中的,若说王氏擅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她都不会有半分惊讶,可是,刚才皇帝却说看中了王氏会种地的本事,于是太皇太后自然听得一头雾水,难免风中凌乱了。
康熙又笑着解释道:“这位王氏可不是一般的会种地,她能够有办法种出亩产量比寻常的稻米高出数倍的高产水稻,还有办法让水稻具有抗虫害的优点。”
“孙儿自从登基之后,一直有个心愿,那便是让大清的百姓们从此不再挨饿。孙儿曾经以为这个愿望只怕今生今世很难实现了,但是当孙儿在苏州府吴县发现王氏竟然有这样的本领之后,孙儿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太皇太后震惊的望着康熙,眼中满是惊讶之色。
康熙知道太皇太后震惊的原因,因为当他发现蜜菀这个会种地的本事以后,他的心里也是同样的震撼。
“孙儿知道王氏她的确有这个本事助朕一臂之力,将大清如今的粮食产量提高数倍。而王氏这样的人,必定要掌握在朕的手里朕才能够放心。倘若有这样本事的人被意图反清复明的反贼笼络了去,后果当真是不堪设想。朕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若想掌控一个女人,还有什么比娶了她更好的方法吗?因此,只凭王氏会种地这一个本事,莫说王氏只是一个小小的苏州府知府的女儿,就算她是一个贩夫走卒的女儿,就算她的容貌丑陋,不堪入目,朕也要将王氏收入后宫。”
太皇太后听闻密嫔竟然有如此大的本事,心中自然又惊又喜。
太皇太后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是这样。倘若王氏真有这个会种地的本事,她也算得上是精通种地本领的状元了。看在这一点上,皇帝格外开恩,赐给王氏从紫禁城正门入宫的恩典,倒也不算过分了。”
康熙连忙笑着恭维道:“还是皇祖母懂孙儿的心思!只怕如今后宫之中有许多妃嫔都以为孙儿色令智昏,被密嫔的美色所迷惑,因此才违背宫中规矩带她从紫禁城正门入宫的。都是一些见识短浅的妇人,孙儿也懒得同她们解释。”
康熙侃侃而谈的哄太皇太后开心,心里却暗暗想道:他的皇祖母果然厉害,皇祖母果然已经知道了他昨夜带着菀菀从紫禁城正门入宫的事情了。
幸好他早有准备,又来得及时,赶在后宫里的那些女人在皇祖母面前煽风点火之前将事情向皇祖母解释清楚了,否则,倘若皇祖母对菀菀已经先入为主的有了不好的印象,只怕以后再想挽回可就难了。
第30章
紫禁城的午门是尊贵的皇权的象征, 大清自开国以来,只有五种人可以从午门进出,即皇帝、皇后、状元、榜眼、探花。
皇帝是皇宫的主人, 执掌天下大权,是大清最尊贵、地位最高的人。因此,皇帝随时都可以从午门进出皇宫。
皇后作为皇帝的嫡妻, 在皇帝与皇后举行大婚典礼的时候,皇后可以从午门正门进入皇宫, 这也是皇后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可以享受到的从午门正门进入皇宫的殊荣。
在在此之后, 如果皇后跟随皇帝出巡, 皇帝可以从午门出宫,但皇后则需要从神武门出宫。
因而, 在康熙的两位皇后之中,只有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当年在与康熙大婚的时候是从午门入宫的, 后来才被晋封为继后的孝昭皇后钮钴禄氏便没有这个待遇了。
而除了皇帝和皇后之外, 另外三位可以从午门进出皇宫的便是状元、榜样和探花。
在朝廷举行殿试的时候,所有的考生均经由左右的掖门进入皇宫, 在殿试结束以后, 举行传胪大典的时候,状元、榜样和探花可以从午门出宫, 其余进士依然需要从左右掖门走出紫禁城。
康熙正是想到这一点, 才有恃无恐的由着自己的心意带着蜜菀从午门入了宫。什么看中蜜菀会种地的本领,这只不过是康熙用来向太皇太后解释的说辞而已,事实上康熙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想要带蜜菀从紫禁城正门入宫。
或许是康熙近一个多月来几乎天天与蜜菀在一起,已经习惯了将蜜菀留在他的身边, 一时一刻也不愿与她分开, 又或者是康熙觉得蜜菀值得最好的一切, 因此便想要赐给她从紫禁城正门入宫的殊荣。
此事就连康熙自己也有些说不明白。但康熙却十分清楚自己的心意:他的确想给蜜菀这个恩典,让她享受到他的嫡妻才能拥有的荣誉。
康熙身为手握大权的大清皇帝,他想要对他喜欢的小姑娘好一点,因此也便随着自己的心意如此做了。反正以他的权势和手段,还不至于连他想护的一个小丫头都护不住。
康熙见太皇太后果然接受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说辞,没有继续追究他带着蜜菀从紫禁城正门入宫一事,心里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太皇太后毕竟是他最敬爱的皇祖母,而蜜菀又是他喜欢的小姑娘。康熙自然希望太皇太后也喜欢蜜菀。
康熙见太皇太后心情正好,于是便趁热打铁,笑着将蜜菀花费了许多心思画了好几天的草原风光图递到了太皇太后的手里,“皇祖母看看这卷画画的好不好?”
太皇太后见康熙递给了她一卷画,顿时笑着询问道:“皇帝这又是从何处得来的名画?又是出自大家之手的古画真迹吧?”
太皇太后一边说,一边展开了画卷。太皇太后只看了一眼这幅画的内容,便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虽然这卷画并非什么古画真迹,但对于太皇太后而言却比任何名贵的古画真迹都要珍贵万分。
“这……这画的是草原,是哀家的故乡啊!”
太皇太后迫不及待的展开手中的画卷,说话的音调都比平日里高了两度,声音里满是惊喜与激动,欢喜的模样像一个孩子。
“这是白节、祭祖节……这是那达慕大会……这是敖包节!哀家记得从前哀家最喜欢的便是敖包节了!”
“哀家记得每年到了敖包节的时候,草原上开满了鲜花,家家都会带着自己酿好的奶酒,聚集在一起烤肉吃,哀家每次吃烤肉都能吃好多呐!在敖包节上还有赛马、摔跤、射箭这些精彩的比赛可以看……竟连祖鲁节也画上了……”
康熙也许久未曾见过太皇太后如此开心的笑过了,心里也十分高兴,脸上带着愉快的笑容,陪着太皇太后一起看画。
“对,对!对!草原上的落日便是这样的!哀家从前最喜欢骑着马去看日落,总是觉得倘若自己的马能再跑得快一些,便能够追着太阳的脚步,让太阳落的也慢一些……”
太皇太后笑着笑着,便红了眼眶叹息道:“哀家已经有许久没有这样在草原上骑着马去看日落了。哀家看了这卷画,倒像是又回到了从前在草原上生活的那段日子了……”
太皇太后笑着对康熙夸赞道:“这卷画是哪位画师画的?画的极好!哀家很是喜欢。想必这位画师一定在蒙古草原住过吧,否则岂能将草原的风光画的这样传神?”
“皇帝将这位画师传来给哀家见见吧,哀家要重重的赏赐这位画师。哀家还想和这位画师聊聊草原上的趣事呢……”
康熙想到太皇太后一定会喜欢蜜菀画的这卷画,却并没有料到太皇太后竟然会喜欢这卷画喜欢到这种程度,甚至想要立即召见这幅画的画师。
康熙心念一转,觉得这件事对蜜菀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
康熙坦诚的对太皇太后说道:“皇祖母,这卷画其实是出自密嫔之手。密嫔听朕提起您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便一直缠着孙儿询问有关草原的事情。孙儿国事繁忙,后来才发现密嫔竟然背着孙儿偷偷的画了这卷画,为皇祖母准备礼物。”
“更加令孙儿惊讶的是密嫔的记性极好,画技又出众,竟然能将孙儿向她描述过的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描绘的淋漓尽致。”
“若非孙儿派人详细查过密嫔的身世,确定她从小到大从来不曾离开过苏州府,孙儿实在难以相信这幅画出自从来不曾见过草原的密嫔之手。”
太皇太后听闻这幅画是密嫔画的,心中也惊讶不已。
原本太皇太后猜想能够令康熙心动的江南女子应该是一位温柔婉约、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才女,可是刚才康熙却告诉她称自己喜欢密嫔的原因是看中了密嫔会种地的本事,因此,太皇太后这才在震惊中调整了自己对密嫔的印象。
然而,太皇太后这才刚刚接受了密嫔的新形象,康熙又忽然告诉她这幅她喜欢的草原风光图便是蜜菀画的,太皇太后震惊之余,又默默的在心中调整了对密嫔的印象,将擅长绘画一条又添了回去。
太皇太后对密嫔的好奇心已经彻底被康熙给勾起来了,遂笑着对康熙道:“密嫔既然能画出这幅草原风光图,又会种地,可见是一个有本事的孩子。哀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见一见这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