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到古代——易楠苏伊
时间:2021-01-06 11:05:58

  刘翠花听到这话,眼底滑过一丝惊喜,“呀,她这挺快的呀。”
  “是啊,可快了。而且一点也不吃力。村里人都等着要借那机子用呢。”
  刘翠花一听就急了,“那咱快点割。要是把机子借给别家,啥时候才能轮到咱家啊。”
  二丫惊呆了,不都有打谷机了吗?她娘怎么还要加快啊?
  那机子可是晓晓做的,他们家没打完,没必要借给别人啊?
  刘翠花笑她小孩子家家不懂事儿,“别人看咱家没有粮食打,还占着机子,心里能没有怨言?咱别让你二婶难做人。还是早点割完吧。”
  二丫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弯腰割稻。
  第二日,范寡妇去集市订了三套配件。不是她不想多定,而是铁匠只肯做三个。他还要收庄稼,没那么多时间。
  等了三天,拿到所有配件,林晓将东西装完,家里一共有了四台打谷机。
  一台留给村里人用。
  一台送到刘家村,送给她娘家,李家用完,可以租给村民,一天只收二十文钱。
  用这个打谷机,两个人配合,一个白天就能打八亩地,比摔打省力多了。
  一台,李秀琴租给了马地主。他也是来林福全家送中秋节礼,刚好看到的,就租了一台回去。
  他家五百亩地,还都是好田,他一家就能用一个秋收。
  一台,李秀琴送给了成先生,有了这个机子,成先生再也不用受别人冷眼,他和他的家人在军户村地位显见提升了。
  送机子的时候,李秀琴顺嘴问了枝秀,“你大哥没来信吗?”
  枝秀摇头,“我大哥就算中了,那些官爷也不会给咱家报喜的。”
  军户村可没钱,人家吃饱了撑得跑这一趟。
  李秀琴揉揉她脑袋,“没事儿,你大哥学识渊博,他一定能中的。”
  要是不中,那孩子就要上战场了,那么瘦弱的身板,到战场就是死的命。
  枝秀抿了抿嘴,点了点头。
  李秀琴转身刚要离开,看到枝秀二哥刘文奎过来了,他看书有问题要找成先生的。
  成先生有了机子,坐在地上,偶尔铲一下底下的稻穗,让它不至于堵塞。
  见对方问自己问题,成先生便一五一十回答了。
  见对方如此好学,李秀琴有些心酸。
  她之前听成先生提过,刘文奎其实比刘文麟更聪慧,而且他年纪小,记东西比较快。可他是老二,只有大哥考不上,他才有资格考。
  要是他大哥考上,他明年就得上战场了。
  李秀琴回家半路,迎面遇到背着包袱回来的刘文麟。
  她眼睛一亮,这是回来了?
  刘文麟看到她,挠头傻笑,跟她打招呼,“婶子?”
  李秀琴点头,上下打量他一眼,“回来就好。”她有些迟疑,“你考上了吗?”
  刘文麟腼腆地笑了笑,“考上了,挂了个末尾。”
  李秀琴眼睛一亮,“那也不错啊。”
  至少他不用上战场了。
  李秀琴拍拍他肩膀,“好好跟你二弟说。他……”
  刘文麟怔了怔,低垂着头,好半晌点头,“是”。
  李秀琴与他道别,火速往家赶,到了家,林满堂果然回来了。
  回了家,李秀琴就招呼他洗澡。
  林满堂拉着她的手,“你帮我搓澡。”
  李秀琴点头,给他拿衣服,到了浴室,林满堂趴在浴桶边上,眼皮直打架,快要睡着似的。
  李秀琴将衣服放到边上,给他搓背,林满堂睁开眼,握住她的手,眼眶发红,“对不住,媳妇,我这次落榜了。”
  李秀琴若无其事笑了下,“没事儿。这次没考上,咱明儿接着考。总能考上的。”
  林满堂摇头,“明儿没有院试,后年才有。”
  院试是三年两次。
  李秀琴一怔,随即改了口,“那就后年,多读两年,兴许你能考个好名次呢。”
  林满堂点了点头。他也只能这么想了。谁叫他念书这么晚呢。
  李秀琴见他心情不佳,就将闺女做了打谷机的事说了,“可惜铁匠要打铁,暂时只能有四个。要不然咱家还能大赚一笔。”
  “算啦。”现在家里不缺钱,林满堂对钱财不像以前那样上心,闻言丝毫不在意,反而宽慰媳妇,“这东西本来就没有版权保护,能给咱闺女博个好名声已经不错了。”
  他打算好好萧定安打好关系,兴许能通过他们向皇上递玻璃镜的做法,到时候她闺女也能混个县主当当。左右这古代的县主也没有实权,皇上得了这么大好处应该能同意。
  就是可惜萧定安一直待在军营,他见不着。
  李秀琴也笑,“是啊。”
  林满堂想起一事,“对了,稻田养鱼,怎么样了?”
  李秀琴笑道,“没事儿。鱼全部放在咱们家屋后的池子了里。”
  之前挖的小沟用来带动磨盘,李秀琴让人在旁边挖了一个池子,之前捞上来的鱼全放在池子里养着。
  稻花鱼的个头都比较小,每条也就一斤左右,总共也才一百八十条。
  林满堂诧异,“你把鱼放在屋后没人偷吗?”
  李秀琴嗤笑,“谁偷啊。各家都忙得脚不沾地。我打算在上面罩个鱼网,在边上搭个狗窝,我看谁敢来偷鱼。”
  林满堂见她想得这么周到,也就没说什么。
  李秀琴问,“这些鱼,你是打算卖掉,还是打算自家吃啊?”
  林满堂细想了下,“自家吃,吃不完就送人吧。这个稻田养鱼的法子暂时别露出去,等我考上秀才,咱们再出一本书。”
  两年后,他有了秀才功名,女儿成了县主,他们家在古代的地位就稳了,别人也不敢轻易欺负他们。
  洗完澡,林满堂就回屋睡觉去了。
 
 
第126章 
  第二日一早, 林满堂起床精神抖擞,整个人容光焕发。他到打谷场, 看他闺女做的打谷机。
  他到的时候,林福全也在。
  他家的稻子已经全部割完了,路上他们紧赶慢赶,就是为了回家收稻子,没想到家人全部收完了。
  林福全也有时间过来看热闹。
  他显然已经看了好一会儿了,看到二弟过来,立刻朝林满堂翘了个大拇指,“晓晓可真能耐, 连这都会做。她那脑袋瓜到底咋长的呀?”
  林满堂心里也为女儿自豪,但作为父亲,他要矜持,谦虚道, “她就是随便捣鼓。没想到还真叫她做成了。”
  两人正说着话,周木生带着张瑞和过来了。
  半个月前,张瑞和接到圣上的密信, 让他找机会试探林晓。
  他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天,也没能找到机会试探。
  你说这要怎么试?她要是说大话,那她就做不出来。
  如果她说得是真的, 她至今没做出来,显然也知道这东西非同小可。她怎么会轻易做出来。
  他更不能主动提及,毕竟他偷听这事不光彩。
  想到上回他们的话,张瑞和找到一个方法。那就是用利勾着。
  他们不是想要县主之位吗?成啊?我帮你们创造机会让你们将东西呈到御前。
  这个机会也很容易找, 那就是通过萧定安。
  林满堂因为龚福海的事, 对其他人都不信任, 唯独信的人大概只有他和萧定安。
  他嘛, 之前将自己说成一个普通太监。他又不能透露自己隐卫的身份,林满堂不相信他有这个实力。
  萧定安就不一样了,他是萧世子,与皇上有血亲。他想送皇上东西,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为了让萧定安能来一趟林家。他前几天特地去了趟边城,名义上是给萧定安送东西。实际上是想问问他有没有时间。
  可惜的是,萧定安真没时间,大荣那边一直在猛攻边城,正是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萧定安哪肯放过。
  他连见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天天带着底下士兵训练。
  张瑞和只能无功而返。他回来后,就听周木生说,林晓又发明了打谷机。
  张瑞和就让周木生赶牛车带他过来看热闹。
  他从小什么苦没吃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绝不是一句空口白话,是农民的真实写照。
  稻子从地里割出来,要把它变成米需要脱粒、去秕、去壳、杨壳、去皮五个步骤。
  就拿第一个脱粒来说,要么用人工击打,要么用牛拉石磙来回碾压。无论哪个,都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
  现在有了这个打谷机,完全可以省时省力。
  张瑞和看着这结构也是相当简单,不由惊诧这小姑娘心思灵巧,竟然连这也会做。
  张瑞和看着林晓就像看一个金疙瘩,他不由看向林满堂,“你这闺女到底怎么养的?居然生得这么聪明?”
  林满堂哈哈大笑,“她就是随便长长。”
  张瑞和抽了抽嘴角,问林晓,“你是怎么想到的?”
  林晓歪了歪脑袋,“这就是简单的传动,其实难度还不如水磨。”
  张瑞和揉了揉脸,说得简单,但是之前怎么没人想到呢。
  看完热闹,张瑞和就要带周木生回去。
  林满堂问他,“今年咱家又种了西瓜,上回萧世子说想吃。我留了一些。您知道萧世子在哪吗?”
  张瑞和眼睛一亮,“过几天,我打算亲自去趟边城,不如我顺便给送去吧。”
  林满堂乐了,“行啊。我也给您留了些,走的时候,顺便都给带走吧。”
  林满堂这话说得没错,他确实留了很多。
  有一百多个,整齐摆放在地窖里。每天都要三次下去查看,要是有坏的,就要即时抱出来扔掉。
  周木生和林满堂搬了两篓西瓜,张瑞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坐到前面副驾驶位置。
  回去后,张瑞和就给圣上写了一封密信,顺便让人将一篓西瓜送到京城,另一篓打发人送到边城。
  收完庄稼,张瑞和找个生面孔的人到小庄村上门求购一个打谷机。
  拿到实物,派人将东西送回京城。
  皇上先是收到信,等他收到实物,亲自叫人试过,果然好用。
  瑞和信里写玻璃方子需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说得倒轻巧,怎么能不急。
  那么贵的方子,谁不想早点握在手里。
  可他是皇上,自然不可能用那些阴谋诡计对付一个良民,那样不是明君。
  他也跟张瑞和一样,想到以利诱之?只要对方真能做出玻璃镜,县主之位给他便是。
  只是他怎么才能让对方将方子呈给他呢?
  皇上视线不由自主落到打谷机上,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虽然有点亏本,但是比起玻璃方子,还是不亏的。
  皇上叫了总明观祭酒秦官进宫。
  秦官正在交待几位教谕,听到内侍传话,皇上宣他进官,还有些受宠若惊。
  别看他是从三品官,但总明观向来只负责研究天文,不掺和政事。
  最近总明观在研究天象,皇上找自己能有什么事呢?
  想不通,他就不想。左右皇上不可能不让自己教书。
  怀着这份坦荡,秦官进了宫。
  皇上将打谷机展示给秦官看,“秦爱卿觉得这东西如何?”
  秦官出身世家,先皇在世时,他曾当过御史,对先皇许多荒唐事都敢直谏,尤其是萧国公一家被处死,他更是跪在大殿外三天三夜,可惜先皇执意要杀,将秦官打了四十打板,就将人撵出宫。
  秦官心灰意冷,愤而辞官。
  直至新皇登基,太皇恢复他的官身,让他重当御史大夫,他却只想研究天象,太后便让他到总明观任职。总明观是月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代的科学院。
  别看这人已年过六十,却是个好玩的性子。
  他以祖冲之为榜样,研究自然天文学,他对许多农作物也是知之甚详。
  现在看到这打谷机,他不由惊讶于它的奇妙,当着皇上的面就试了起来。
  皇上也由着他,等他玩够了,才问,“怎么样?”
  秦官躬身回禀,“回皇上,这打谷机设计精巧,可为农民省下不少时日。”
  农忙每到农忙都要双抢。
  农忙大约需要二十天时间,农忙想要粮食收上来,就要确保这段时间不下雨,说白了就是跟老天爷抢时间。
  从收割到入库,需要许多个步骤,每一步都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而且必不可省。
  现在有了这个打谷机,农忙打稻谷就能省下不少时间,这东西绝对利国利民。
  皇上点头,“秦爱卿可知这东西出自何人之手?”
  秦官细想了下,“难不成是出自工部?”
  皇上沉着脸,哼道,“一群酒囊饭袋之徒。不提也罢。”
  换了别人听到皇上发怒可能会害怕,但秦官当过御史台的一把手,对皇上都敢参,倒是没那么怕,反而眼巴巴看着皇 ,等着对方回答。
  皇上被他这表情取悦了,笑道,“秦爱卿有所不知,此物出自一个十岁女童之手。”
  秦官听罢,眼睛瞪得溜圆,头一个念头不是惊奇,而是怀疑。
  这该不会是大人做出来了,为了驳名声,所以拿孩子当幌子吧?
  他自己就是文人,知道那些文人为了出名,什么法子都敢使。
  他刚想将自己猜测说出口,突然想到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女童出书事件。
  说起来,林晓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气。
  这不是书肆掌柜的功劳,他们计划在年底将书送至京城。
  林晓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为新陵县县令的一封奏报。
  对方将林满堂的果园和林晓写的三本书呈给上官。
  上官又呈给上官的上官,一级一级呈上去,这事就传开了。
  本来嘛,一棵树长五种果子就够稀奇的。没想到想出这种植法的农民居然让自己十岁的女儿将其写成书。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