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英说:“我记得朝阳服装厂是100件起得话,定金五毛钱一件,500件的话,定金三毛钱一件,奋斗服装厂呢,100件就是八毛钱一件,1000件就四毛,2000件就两毛这样。”
吉阳这边有好些服装厂,和织染厂、纺纱厂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苏采青说:“你给我写一份表,回头你带我去各个厂跑一跑,看看他们的效率和质量。”
“没问题!就明天吧,明天我放假。”
“可以!赶紧吃饭吧,吃完再说。”察觉到两个人太投入,吃饭都停了,苏采青忙把注意力拉回了吃饭这件事上。
吃完饭,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下相关的事情,黄自力来接王朝英了,王朝英都有些不想走,恨不得在苏采青家住下。
送走王朝英,苏采青立马开始用之前做衣服剩下的材料连夜打版。她实在是迫不及待了。这样一个明明白白的赚钱的机会就在眼前,她要牢牢地把握住。
第二天,王朝英就带着她去几个工厂转了转。因为王朝英是机械厂厂长的闺女,这几个厂子和她家都熟,因此受到了热情的招待。
跑了一天后,两个人敲定在奋斗服装厂生产。
“好了,采青姐,你说咱们这次要做多少件?”
苏采青说:“我把衣服打版了s、m、l、xl四个尺码,到时候s.m.两个各做五万件,l.xl各做三万件。”
王朝英顿时被呛住了:“加起来十六万件了!咱们能卖的出去吗?”
王朝英之前想的是,做个两三万件就差不多了,不然满大街的人都穿幸子的同款不成?
苏采青信心满满地说:“放心吧,绝对能,我这还是因为奋斗服装厂的生产能力就那么高,才只做这么多呢!不然我还想做更多!”
考虑到现在的交通运输能力,以及信息传播速度,苏采青才没张更大的口。
王朝英发出啧啧的感叹声:“我以前觉得自己胆子挺大的,现在看来,你胆子比我还大。”
苏采青摇头:“这哪里是叫胆子大?这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做出的结论,不是乱定的数字。接下来,你要以最快的速度去注册一个服装品牌,咱们的衣服都要贴上咱们的标签。”
“这个我了解,就是做牌子嘛,就像大家买单车就买凤凰和永久的,照相机就买海鸥的。”
苏采青笑说:“行了行了,我知道就你聪明。”
两个人分工合作,王朝英去以两个人的名字注册了一个采英的品牌名。苏采青打好版,就去工厂沟通生产事宜,面料也是她亲自把关,用的是一种轻软飘逸的混纺布料。
两个人一起凑钱出了第一笔定金,交给了工厂后,工厂的生产线就投入到了生产幸子衫的事情中。
看着制衣厂的女工们熟练的裁剪布料,分拣后送到缝纫车间缝制,车间纱线布料飞舞的景象,苏采青被勾起了一些遥远的记忆。
王朝英说:“真没想到,这事儿还是咱们三天前做的决定呢!”
苏采青笑了笑,说:“这个事情本来就是要抢个时间,越早开始,越有优势。走吧,咱们还要继续去找销售渠道!”
虽然品牌是注册了,衣服也开始做了,但是谈下来愿意销售这款衬衫的商店,还没有多少。
苏采青和王朝英说:“这吉阳的百货大楼和路边的店,就交给你了,我呢,就去给更远的服装店打电话,上海那边我也要试试。”
“上海?那边会要咱们的衣服吗?”
此时的上海,就是全国的流行风向标啊,什么东西是上海买回来的,大家就觉得特别潮,特别厉害,哪怕一块饼干也是如此。
苏采青说:“为什么不要?上海的时髦女郎更多,她们也会喜欢幸子衫的,那边也会流行起来的。”
王朝英虽然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但是苏采青信誓旦旦的样子,让她又莫名觉得肯定可以!
忙活了一整天,苏采青回家里,走在路上,就远远听见家里热闹极了,满地跑的儿子看见她就喊:“妈!大舅回来啦!”
苏采青应道:“我知道了。”
“还有六舅,七姨八姨也来啦!”难为一张小嘴叭叭地没叫错人。
苏采青进了院子,就看到几个人在院子里要么蹲着要么站着,除了苏大壮她之前就能一眼认出,另外几个就显得有些眼生了。
当初还是苏无妹的苏采青嫁到城里,几个弟弟妹妹还没长大,和现在的样子差别很大了。
看到苏采青,苏大壮就笑喊:“五妹!你回来了!”
其他人看到她,都露出惊艳艳羡惊叹等不同的表情,嘴里都乖乖地叫了五姐。
此时的苏采青头发剪短了,稍微烫了烫,比别人齐耳根的短发就显得新潮不少,上身一件白色衬衫,下面一条青黑的裤子,脚上穿着高跟鞋,看上去漂亮又洋气。
别说几个弟弟妹妹,连苏大壮都觉得才一个月没见,苏采青又变了不少了。
苏采青叫了大哥后问:“怎么都在这外面喂蚊子?”
“你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我们也不好意思坐。”
苏采青嗔怪地说:“弄脏了再收拾就是了,反倒是让别人看到客人都站在我家门口,显得我招待不周不会做人了。快进来!”
几个人才鱼贯进门,大包小包地放地上,有些惊讶地环视这间不是特别大的起居室。
苏采青给每个人倒了杯水,自己也喝了一杯,说:“我先去做饭,有什么话儿等会再说。”
幸好家里和吴婶那边都有个菜园子,扯两根黄瓜能炒个蛋,掐一些青菜、摘几个辣椒茄子,再加上一些肉,也能做一顿还算不错的饭菜。
等到上桌吃饭,一大桌子人跟请客似的热闹。
吃完饭,苏采青把两个妹妹安排在女孩房间的下铺,苏大壮和苏小壮在男孩那边的下铺,真是挤的满满当当的。
还好几个卧房都算大,不然也拥挤得很。
搞个大房子住,确实挺迫切的,虽然这新地方才住了一个月。
过了两天,苏采青才从几个弟弟妹妹吞吞吐吐的话里面得知,他们是想留在城里干活赚钱,不想回乡下了。
苏采青想了想,也明白他们的意思了,毕竟苏无妹那样的人进城后,变化都那么大,还能赚那么多钱,所以他们心思也活动了。
苏大壮比苏采青还生气:“你们不是说来看看你姐就回去吗!怎么还要赖上她了?!她有七个小的要养,难道还要养你们啊?!”
苏大壮把桌子拍的咚咚响,他感觉自己被骗了!出门之前几个人不是这么说的!
平时苏大壮在家里也挺有权威的,所以苏小壮三个也缩着头跟鹌鹑一样,不敢吭气。
苏采青安抚了一下苏大壮,转而跟三个人说:“如果你们真想留下,那就必须听我的。”
三个人顿时大吃一惊,有些不敢置信得看了看彼此,还是七妹苏幺妹反应快,立马就说:“当然当然!俺都听姐你的!”
另外两个也急忙附和。
苏大壮有些着急:“五妹,他们几个可不是小娃娃了,给点吃的给件穿的就能打发了。光是一个小壮,一顿饭吃三碗,一个人一天就要吃一斤米,你咋养的起嘛?”
苏采青说:“都是成年人了,有手有脚的,为什么要我养?他们几个肯定是要出去干活的,而我这儿我正好缺了人手,岂不是两相正好?”
苏大壮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五妹你不用给他们面子……”
苏采青摇头:“大哥你知道我的为人的。要是哪个不听我的,下次你来再领回去也不迟。如果能够老老实实地留下来,将来在城里博个前程,过上好日子,也不是坏事啊。”
苏采青说的挺有道理的,如果继续反对,好像是要阻扰弟弟妹妹们奔好前程似得。
苏大壮想了想,无奈地说:“那就听你的。”
作者有话要说:
苏采青:你们几个来的正好,我这儿正缺随便使唤的劳动力~
第17章 找新的销路
自从乡下开始包产到户后,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些田地。但是苏家都是人多地少,活儿也没那么多,几个弟弟妹妹一闲下来,两嫂子就看不惯。他们如果能在这儿挣个出路,或许也不错。
苏大壮收拾东西要走,苏采青依旧买了不少东西让他带回去。
和王朝英熟了,她总有路子弄到一些糖啊盐啊香皂啊之类的,也常帮苏采青带,苏采青也跟着沾了光,买这些日用品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和钱。
“我记得大哥你家大闺女,和我家两个大的同年的,也该上学了。这是我给她准备的书包和本子笔,你给她带回去。”苏采青把这份礼物放进筐里说。
苏大壮说:“不用不用,我家还没那个打算。”
苏采青顿时眉头一拧:“没什么打算?没打算送孩子上学?”
苏大壮顿时心里一跳,支支吾吾地说:“女……女孩子嘛,费那个冤枉钱干什么?”
苏采青脸色立马就掉下来了:“大哥,我告诉你,咱们苏家的孩子,不管男女,都得去上学!出不起学费我来出!谁要是反对,我马上大嘴巴子抽过去!”
眼看苏采青动怒,苏大壮忙说:“你别急你别急,我回去就和爹娘说!上学挺好的,挺好的,多明白道理。”
苏采青之前没注意,现在才发现,苏家人里,有知识,读了书的,实在是稀少。
苏采青十分明白,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家庭,甚至对于整个国家,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抬眼看了看有些着急的苏大壮,又扫了一眼几个大气都不敢出的弟弟妹妹,苏采青吐了口气,语气温和了许多:“反正你听我的,回去和爹娘说,就说是我的意思,到了年龄的孩子都得去上学。没钱读书来告诉我,要是有人不乐意,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寄读也使得。”
苏大壮也松了口气,忙说:“你放心,我知道的,回去我就给他们好好说说。五妹你跟着妹夫识了不少字,就变得厉害了那么多,多读书识字肯定是有好处的。”
没想到苏大壮完全误会了她的事情,不过苏采青也不打算解释了。
“好了,趁着时间还早,你也赶紧回去吧。他们三个我会好好照看的。”苏采青说。
苏大壮应了,又去敲打了几个弟弟妹妹几句,叮嘱他们要老老实实听五姐的话之类的,才骑上自行车走了。
送走了大哥,三兄妹还没来得及太高兴,转身看到苏采青,顿时又都怂了。
虽然之前对城里的五姐很是向往,可是真到了这儿,对上这样一个五姐,几个人又完全没了得意的心情了。
五姐敢和大哥发脾气,大哥还哄着她,可见五姐完全不能惹!
苏采青对他们说:“你们先进来吧,我有些事问问你们。”
几个人乖乖跟着进了门。
苏采青见他们缩头缩脑的样子,有些奇怪:“你们那么怕我做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们。”
三人完全不敢吭声。
“都坐吧,杵着像是挨训一样。”苏采青指了指椅子说。
三个人这才各自坐下了。
苏采青坐下,说:“我想问问,你们都读了几年书?上到了几年级了?”
兄妹三又不自在起来了,刚刚五姐那么严厉地说,苏家的孩子都得上学,说明她很看重这个啊。
苏采青见三人都不好意思说,便直接点人:“小壮,你最大,你先说。”
苏小壮很不好意思地摸着后脑勺说:“我才读完了小学,学校老师不好,也没跟着学多少个字。”
苏采青点了点头,又示意苏幺妹说。
苏幺妹也说才读完小学就没读了。
最小的苏根妹,才读到小学四年级。
苏幺妹又慌忙辩解说:“我们以前读半天书,放半天学,还经常搞斗争,老师也经常被那些人拉到校门口批*斗,根本就没法好好读书。”
“读初中也远,又要花不少钱,所以才没读的。”苏根妹补充说。
几个人没能好好接受教育,不仅是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整个社会不重视教育,当然就容易放任自流。
对于过去那些荒唐的事情,苏采青不想回顾。
苏采青说:“我知道了,错也主要不在你们。不过我这儿做事,也需要会一些文化,写字计数什么的,是必须要懂的。这样吧,以后你们每天晚上跟着云扬学认字和算数,回头我去打听一下夜校的情况,等你们条件合适了就去夜校上学。”
夜校有扫盲的地方,也有人去读书准备高考,不同的班级,水平不同。这个时候成人考大学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就像以前科考一样,考生年纪差别挺大的。
苏采青也没盼着几个能考大学,就学一些文化,以后做事也方便点。
“我们不用干活吗?”苏幺妹问,他们来城里主要是为了赚钱啊。
苏采青说:“白天你们当然要跟着我干活,我这儿缺人不是瞎说的。”
三个人正期待着有什么活,结果是一些搬搬抬抬的体力活。
不仅是他们,苏采青自己也要干。
工厂生产出成衣后,就需要送到各个约好的商店去。王朝英还在拼命找店,苏采青就只好先把送货的任务接过手了。
除了搬搬抬抬,还有要对货数量,检查瑕疵品,打包之类的事情,苏采青自然是忙的脚不沾地的。
她手把手教三个人怎么快速检查所有产品,计数打包,等三个人上手后,她就可以稍微轻松点了。
三个人累的不行,但也不太敢抱怨,因为五姐自己干的最多呢!
晚上,王朝英骑着车来工厂看进度,苏采青擦了擦汗说:“今天发了一千多件出去了,仓库里还有几百,这速度还行。他们三个还在学。等到他们上手了,速度会快一些。”
王朝英说:“你们这也太辛苦了。走!我带你们去吃饭!”
苏采青还以为她担心几个人没饭吃,便说:“我拜托吴婶帮我做饭了,回去就有的吃,就不让你破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