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个地域优越感特别强的上海人嘛,苏采青当然记得,便问:“请问有什么事吗?”
“先跟您道歉,上次真的是我的错,不该慢待了您,现在厚着脸皮来找您,也是想跟您买您的衣服。”
前倨后恭,态度变化真的大,才过去两天的功夫,市场就教他做人了。
“这样啊?上次的衣服卖完了吗?”
“卖完了卖完了!一下子就卖完了!才拿出来,马上就被好些人买走了!我打听了才知道,现在上海女人都在买幸子衫!”
“这我知道,想必您也早就知道了。”
两个人聊天的时候,苏采青可没少说幸子衫会火,王国强当然知道了。
王国强还以为进货不那么难,结果是现在上海的服装厂都在生产幸子衫,他却进不到幸子衫。要不是打遍了电话,说没有可以出给他的货,他也不会回头来,跟苏采青这个“外地人”低头认错了。
苏采青也猜得到发生了什么,但是生意归生意,生意场上什么样的人都会遇到,不可能因为之前那点小事就不做生意了。
苏采青说:“我今晚要去跟别的客户见面,明天也约了客人谈订货合同的事情,只有现在有点时间,要不你现在过来找我?”
王国强忙不迭地答应了。
能见到苏采青,才有机会拿到货啊!这次幸子衫是一个巨大的浪潮,能在这浪潮中大赚一笔,还是因为跟不上浪潮而被淹死,就看个人的本事了。
苏采青说了地址,王国强表示马上就到。
换了衣服后,苏采青就带着苏小壮去见王国强。
苏小壮休息好后,苏采青一直让他跟着自己,看自己和别人谈供货的事情。
苏小壮全程都默不吭声,每一次的见客户,都让他很有触动。
双方在招待所旁边的一个小咖啡厅见面了,王自强估计是放了电话就马上赶来了,而且笑得格外热情。
这次王自强张口要一万件,苏采青没让价,他就签了合约,而且答应后天到货就付款,绝不拖延。
等到王自强走了,苏小壮还挺嫌恶他的:“这人怎么跟哈巴狗似得?”
苏采青将合同收了起来,慢悠悠地说:“因为他前两天得罪了我,所以今天这态度是赔小心的意思。虽然姿态不好看,但是他如果不这态度,也不一定能从我这儿拿到货。这种能屈能伸的本事,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苏小壮不由得思索了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苏采青继续马不停蹄地见人,签合同,卖货。
苏小壮见她每次签了合约,都不由得算算多少钱,他跟着张云扬学了一些简单的计算,要算好一会儿才算出来。每次算完都大吃一惊。
“姐,这样下去,咱们得赚多少钱啊?太了不起了吧!?”
看他兴奋的样子,苏采青便给他泼冷水说:“现在的盛况,都是一时的,因为《血疑》幸子衫才这么火,但不是每次都有这么受欢迎的款式出现的。做生意,商机看准了,才能赚的盆满钵满,看走了眼,就赔的血本无归。”
苏小壮这才没有那么狂热上头了。
过了这两天,从吉阳出发的大货车终于到了上海。
王朝英要不是因为是王厂长的闺女,要不是王厂长和货运站那些都有些关系,王朝英还真没办法把那么多衣服一次性送到上海。
衣服一到,这次不用苏采青送上门,各个老板和采购经理就自己拿着合同和钱,上门来找苏采青提货了。
苏采青跟他们一一对了合同,拿了钱,点了衣服数量,然后就让他们各自把东西拉走了。
忙活了大半天,这十万件左右的衣服才算是交割完毕。
苏采青站起身来,扭扭腰,活动一下酸胀的四肢,结果看到于志新还在。
“你怎么不会去把衣服上架呢?”苏采青问。
于志新说:“那是售货员的工作,我负责提了货,就是完成工作了。你是不是也快回吉阳了?”
苏采青点头:“是啊,出来好几天了,家里人也盼着我早些回去。我打算明天走。”
“哦,你还挺急的,你要的那个电视机,我已经准备好了。也是明天能到,你们晚点走的话,还能一起带走。”
苏采青顿时眼前一亮:“真的啊?太感谢你了,我没想到速度能这么快,还想着如果下次来再取呢。”
“你下次什么时候来?”于志新有点热切地问。
苏采青说:“大概过一周左右吧,工厂生产也需要时间,这些货,可是把吉阳不少工厂的货都抢来了。”
“哦,好,那个时候我们差不多也需要补货了。”于志新有些心不在焉地说。
苏采青奇怪:“你是有什么事情吗?”
于志新呃了一声,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请你和你弟弟吃个饭。”
苏采青喊了苏小壮一声,苏小壮应声跑了过来,听说于志新要请吃饭,苏小壮说:“都听姐你的。”
“行,那就谢谢于经理的招待,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顿饭也吃的波澜不惊的,苏采青表示,已经让于经理请了两顿了,她以后要回请才行。
第二天,苏采青带着苏小壮去买了不少东西,这几天里,王朝英给她打电话,就跟她说了不少想要的东西,而苏采青自己也买了不少。
有些东西,是在于志新的介绍下,直接去工厂买的,比如香皂、发油、雪花膏之类的。
直接跟供货商买,比市面上便宜不少,苏小壮看着苏采青批发似得买东西,直心疼那钱又淌了出去。
可是钱不是他的,他只有帮着搬东西的份儿,没有发表意见的份儿。
晚上,于志新亲自把一台电视机和相配套的天线送了来,苏采青对他又表示了一通感谢。
和于志新道别后,苏采青坐上了大卡车的前座,跟着车队一起回去。
因为这货运站的车,来回都是要收钱的,空车回去反而不划算。
而且苏采青这狂买了一天,也堪堪才装满几辆车。
坐着车摇晃了一整夜,一直到上午九点多,车才到了吉阳。
这天正好是周末,王朝英又提前知道他们要回来,就早早带着许多人来等着了。
一看到这几车的东西,王朝英就忍不住说:“哎呀!采青姐,你这是把上海都要搬回家吗?!”
苏采青打开车门,直接下了地,结果因为腿缩着太久,一下地就腿一软,差点直接坐在地上。
吓得王朝英和梁启恒忙伸手接,才算是把苏采青稳稳地扶住了。
苏采青借着梁启恒的力,才站稳了说:“上海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我就忍不住多买了些回来,反正都是平时要用的。”
这年头,普通人去趟上海不容易,车费倒是不贵,可是去了上海,吃喝拉撒睡都是要钱的,而且还要开具的介绍信和身份证明之类的,不然找住的地方都不好找。
有人去了上海,不少人就想方设法让帮着带点东西回来,哪怕针头线脑扣子布头之类的,都显得不一般。
有苏小壮、梁启恒、黄自力等人在帮着卸货,苏采青也就不动手了,直接坐下休息去了。
几个小的也跟着跑前跑后,帮着搬东西,大的拿不动,能帮着拿小的。
其实他们也是好奇,妈妈到底从上海都买了什么回来,有没有买好吃的。
张云清最先发现了电视机,忙拉着张云冰去看,张云冰立马就嚷嚷起来说:“妈!你给咱家买了个电视!?”
苏采青说:“是啊!好不容易才买到的呢!回头让你小舅他们把天线安装起来!”
几个孩子顿时喜得不行,连蹦带跳的,嘴上拼命夸苏采青:“妈你真好!你真是太厉害啦!电视都买得到!”
苏采青看着他们蹦来蹦去的,也很高兴。
赵主任听到了声儿,也抱着苏采青家的小儿子来了。
苏采青忙伸手接过来,这小家伙这几天都喝麦乳精和米汤,也还是粉粉嫩嫩的。
“你家这小的不爱出声,晚上也不哭,真是好带得很。我见过那么多小奶娃,就你家这个最乖巧省心!”赵主任笑呵呵地说。
苏采青抱着小奶娃娃亲了两口,说:“谢谢赵主任,要不是您帮着看着孩子,我也不敢出去那么久。回头一定要好好谢谢您。”
张云冰眼尖地端了个椅子出来给赵主任坐,赵主任一边坐下一边说:“别客气,你家孩子都乖,一个个都让我爱得不行呢!”
苏采青笑说:“是啊,感觉几天没见,云冰也更加懂事了。去给妈和小舅倒点水来,我们这一路也没怎么喝水。”
想喝水也难找到地方买,现在还少见瓶装矿泉水。
张云冰得了夸奖,立马跑去给苏采青倒水了。
东西搬下来,大部分都放在了苏采青家的院子里,琳琅满目的东西,比供销社还多的样子。
苏采青抱着孩子,指挥着几个人说:“这梳妆台放女孩的房间里,看她们自己想放在哪里。这个小书架放男孩房间里,这油纸包的几捆是书,让云扬去放好,看他想放在哪里……”
那些给别人带的东西,苏采青也让王朝英归置了出来,说:“这些都是用咱们赚的钱买的,你家那边让带的,收钱的事儿你去办。收来的钱你也自己拿着,到时候咱们算账的时候,直接扣掉这些就行。”
王朝英满口答应了。
中午,苏采青和王朝英两个人请大家吃了顿饭,赚了那么多钱,当然要感谢这些出过力帮过忙的人。
下午,苏采青稍微缓过来了一些之后,开始归置家里的东西。
几个孩子在一旁,都十分兴奋,之前说的那个饼干,妈妈就给他们带回来了好几盒!除此之外,还有传说中的大白兔奶糖之类的。
光是给孩子们买的吃的零食,就有好几种。
除了吃的,还有一些文具。
苏采青赶回来,也是因为孩子们要开学了。
看到苏采青给两个姐姐买的本子和笔,张云扬问:“妈,我能也去上学吗?”
苏采青停下手里的事儿问:“怎么了?为什么想这么早就去上学啊?”
现在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是六岁,张云冰和张云清之前没去,也是因为家里困难。她们满六岁的时候,苏采青正大着肚子,张敏又身体羸弱,常去医院,治病花了不少钱。
但张云扬现在才五岁,并不需要急着去学校。
张云扬小大人似得叹了口气,说:“就是每天都没什么意思。”
看他那样子,苏采青就觉得好笑,话里还有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无奈和沧桑。
张云扬觉得无聊,就想去学校读书,对于别人来说,是个蛮奇特的事情。可是苏采青却知道,这小家伙脑子转的快,许多小孩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他都觉得无趣。
苏采青说:“那行,我去打听打听,看看你这个年龄能不能进去,能进去你就跟姐姐们去上学去!”
张云扬这才露出了笑容,说:“好!”
张云冰和张云清两个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顿时感觉压力有些大,因为这个弟弟比她们小,可是识字比她们多不说,还算术也比她们厉害。以后要跟这个弟弟一起学习,别人会说两个姐姐都比不上弟弟的。
为了这事儿,苏采青在去给赵主任家送那份包着香皂、糖果、饼干之类的谢礼的时候,特地问了蒋校长。
蒋校长推了推眼镜说:“这个要去问问学校的老师,他们有时候会收年龄不足的,有时候又不收。”
“意思是,以前有先例的?”
“有过的,有些父母要上班嘛,没人照看孩子,就想着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满了五岁,学校还能勉强考虑收下,再小就不会考虑了。”
苏采青心里有了点底,就趁着开学前,老师们回学校工作了,就带着张云扬去了学校打听这个事情。
借了蒋校长的关系,苏采青才得以见到了校长。
这时近开学,校长的工作也不少,他也不是人人都会见的。
见了校长,苏采青就说明了来意:“这孩子平时在家就爱看书,也认得一些字,可是他爸去世后,也就没人可以教他了,他就想到学校学习,多认识一些字。”
张云扬跟在苏采青的身边,乖乖地点了点头。
那校长看到张云扬,摘下眼镜问:“这孩子多大?认识多少字了?”
张云扬自己说道:“我今年五岁了,大概认识两千个字,我爸告诉我的。”
“这么小的孩子,认识那么多字不容易啊!你算术怎么样?十以内的加减法会算吗?”
张云扬声音大了一些,说:“会!两位数的我也会算,带小数点的也会算。”
校长觉得很惊奇,立马出了几道题给张云扬算,张云扬很快就算出来了,连苏采青都有些意外,这孩子的算术能力又进步了。
“最近姨妈她们老问我计数的问题,我就进步了。”张云扬解释说。
苏采青本想着,苏小壮他们几个认字写字不行,算术也不行,就让稍微懂点的张云扬教教他们,至少有了点基础,再送去夜校学习也进步快点。没想到倒是逼得张云扬也进步了不少。
校长见张云扬不仅计算速度快,正确率也极高,再加上他握笔的样子,写字一点都不生疏,看来家里确实是有意培养了的。
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会那么多,也不容易,校长只考虑了一会儿,就说:“这孩子确实是个不错的苗子,这次就破例让他进来学习吧!我给你写个条子,开学那天,你就世界带着他去一年级组报到就行。”
校长很快写了条子,签了名盖了章,苏采青和张云扬忙道了谢。
没两天就开学了,苏采青带着三个儿女,一起去学校报名。
几个孩子都兴奋得很,六岁没能去上学,现在终于盼到这天了。
苏采青本来也从上海买了几个书包回来给几个孩子,不过他们都背着苏采青给做的,他们觉得苏采青做的书包轻便又好看,双肩包显得很特别,又能装更多东西。
学校名字是吉阳机械二厂子弟小学,生源主要是机械厂的职工的孩子,不过周边其他的孩子也可以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