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弦歌雅意
时间:2021-01-08 10:47:24

  至于这个二哥,不见他有什么行动,苏采青也不可能上赶着专门给他做好吃的。
  好在欢乐的氛围很快冲淡了这些事情,一大桌子菜也是被大家一扫而空了,大家还没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过呢。
  吃完饭,苏采青去溜达了一下,因为高兴,她陪着亲爹和兄弟喝了两杯,白酒有点上头。
  收拾碗筷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做了。
  两个嫂子倒是意外得很,苏小壮和苏幺妹苏根妹以前没这么勤快的,苏根妹还好点,喊一下会做事,另外两个简直喊都喊不动。现在三个人倒是主动帮着收拾碗筷去洗碗了。
  孩子们吃完了以后,也跑去疯玩了,好些是想去跟玩伴炫耀自家吃了什么。
  休息的差不多了,苏采青就找了两个嫂子来,三人开始烧水,准备把家里那一串儿孩子给洗干净了,好准备过年。
  烧火的房间房门被关起来,三个大盆被抬了出来,火塘里的火烧的旺旺的,先是把女孩子们叫进来洗了一波。
  苏采青是洗的主力,用香皂和搓澡巾把孩子们狠狠地搓了一回,所有的头发都洗了一遍。
  至今她对跳蚤还有心理阴影。
  幸好孙细娥知道她爱干净,在她回家之前就把家里里里外外都带着两个儿媳弄干净了,跳蚤什么的几乎看不见了。
  洗完了女孩洗男孩,其他人还好,张云扬却是个害羞的,还不肯让人帮着洗,要自己洗,苏采青知道他早慧,估计性别意识和隐私感也有了,所以没强求他,只帮他搓了一下背。
  洗完几个孩子,又是艰苦的洗衣服时间。
  苏幺妹和苏根妹知道苏采青不耐烦洗衣服,主动把这个活儿承担了去,烧了热水两个人守着一大堆孩子的衣服搓洗去了。
  两个嫂子都忍不住凑到一起窃窃私语:“还是她们姐会调教人,以前在家里就不这样,以前啥时候主动给侄儿侄女们洗过衣服?”
  “就是,估计还是因为,对那边是不同的。”
  “谁叫人家有钱呢。”
  两个嫂子碰了一下眼神,又很快转开了。
  苏幺妹也看到了两个嫂子的窃窃私语,和苏根妹说:“她们两铁定又说咱们坏话了。”
  苏根妹头都不转一下,说:“随她们说去。”
  苏采青自己也少了热水,去屋里洗澡了。
  相对于坐浴,她还是更喜欢淋浴,感觉更舒服更干净。只是现在也没得选了。
  等她洗了澡出来,两个妹妹把她的衣服也拿去洗了。
  两个嫂子的脸色更加不悦了。
  到了傍晚,一家人简单地吃了点饭,算是吃过晚饭了,孩子们拿上苏采青从上海买回来的各种玩具炮,到村里疯玩去了。
  这些天,因为苏采青带回来的玩具和零食,这群孩子俨然成了村里最受追捧的对象。
  一说吃的玩的是上海货,就觉得很高级。
  大人们却摆出了果盘,守在电视机前准备看电视了。
  春晚如今还是除夕夜最受欢迎的部分,有电视机的人家,纷纷聚集到了电视机前,看这个节目。
  苏采青对这个时代的娱乐节目向来没什么兴趣,只是她要观察现在的流行风向,要看大家的口味偏好,也不得不跟着看一些。
  一直到了晚上八点多将近九点,孩子们才陆陆续续回来了,个个玩的手冰凉脸通红。
  二嫂忍不住抓着孩子摁在火炉边:“赶紧烤一烤!疯起来就不知道冷了是不是?”
  大嫂那边也差不多。
  苏采青倒是没那么凶恶,只让孩子们不要出去了,外头都黑黢黢的,没什么好玩的了。
  孩子们果然乖乖地不出门了,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这东西虽然看了好几天了,但是没人觉得厌倦,因为里面的东西每天都是新的。
  作者有话要说:周末日万活动~
 
 
第29章 成了香饽饽
  春晚还没演完的时候, 孩子们就已经困倦的不行, 陆陆续续地被抱到床上睡去了。
  大人们倒是熬到了半夜, 放完了十二点跨年的那一串鞭炮。
  苏采青也要睡了,她打了个哈欠, 回了屋,看了看几个熟睡的孩子, 从柜子里掏出了一些红包, 压在每个孩子的枕头底下。
  放好红包以后, 苏采青才心满意足地睡了, 至于家里的大哥他们还准备守岁, 她就不奉陪了。
  一大早起来, 大人们都已经起了, 苏采青跟两个嫂子交代了两句,把几个红包放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
  “红包你们大人要拿去, 我也没意见,只是也得让孩子们摸摸自己的压岁钱不是?”苏采青跟两个嫂子说。
  大嫂二嫂只能应了。
  果然, 孩子们一觉醒来, 发现了枕头下的红包, 都惊喜得不得了:“压岁钱!”
  “是张大团结!”
  “哇!好多钱啊!”
  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喜气洋洋的。
  每个孩子十块钱的压岁钱,在这个时候确实是算一笔巨款了,毕竟一分钱能买个鸡蛋了。
  孩子们高兴得不行,大人们却担心的不得了:“钱放在你们身上别掉了!都给妈妈收起来,以后给你们好吃的。”
  苏采青眼睁睁地看着这经典的一幕上演。
  巨款放在孩子们身上确实不安全,大人们帮着保管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笔钱还会给孩子们买吃的,绝对是一个谎言。
  尽管十分不愿,孩子们畏惧于家长们的权威,还是把钱都交给了父母。
  张云冰几个也乖乖地把红包上交给苏采青:“妈,你也帮我收着吧。”
  苏采青顺手接了过来,说:“你要的时候再跟我说。”
  张云冰很随意地点了点头。
  有了大姐的带头,其他几个孩子也乖乖地把钱递到了苏采青的手里。
  苏采青把钱收了,说:“我先替你们管着。”
  几个孩子给了钱,也没放在心上,很快挤上桌吃早餐去了,吃完早餐还要去拜年呢。
  苏追弟问张云冰:“你的钱也给你妈了啊?”
  张云冰吸溜一声吃了面条,说:“是啊,咋了?”
  “以后你就拿不回来了。”苏追弟低声说,“他们大人都那样,说话都不算话。”
  苏追弟知道妈妈说的以后给你买吃的买衣服,是骗她的话,她这个年纪已经能够明白许多事情了。
  张云冰摇头说:“才不会呢,我妈说话都算话,她说到做到,说让我们穿新衣服就穿新衣服,说让我们都上学就都上学,说给我们买好吃的就买好吃的,除非她忘了。她忘了我们只要和她说一下就好了。”
  以前张云冰也觉得自己妈没本事,总是被人欺负,也常说话不算话,可是她妈现在改了,老师说了,知错就改也是能耐。
  “真的啊?”苏追弟吃惊得很,因为她问了村里的玩伴,大人们都是那样的。
  张云冰说:“我骗你做什么?”
  吃完饭,苏采青给几个小姑娘都梳了辫子,然后让他们结伴去拜年了。
  家里收拾了一番后,也迎来了拜年的客人。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里的人也是没断过,烧开水的壶也没停过,孙细娥喜庆得很:“往年来拜年的人没这么多过。”
  来的人多,说明家里人气旺,对来年也是个好兆头。
  而苏采青作为几年没回过娘家的人,也是他们的重点招呼对象,因为苏家突然有了钱,其他的人都十分想要知道,苏采青的钱是怎么来的。
  这拜年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大年初二的时候,苏采青外嫁的四姐,终于带着她那一家子来了。
  苏大壮和苏二壮都跟着媳妇回娘家了,所以招待这一家人的事情,就落在了苏采青的头上。
  苏采青的四姐,苏四妹因为在出生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导致腿有点跛。因为这样的身体缺陷,她当初嫁人也没嫁很好,夫家也是出了名的穷。
  一进门来,四姐就拉着苏采青的手说:“你往日里让送的东西,大哥都送我那里了。这些年,我是常盼着可以看到你呢!”
  苏四妹前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夭折的姐姐,因为她是家中最大的女孩,常有一种作为大姐的自觉,特别是对苏采青这样的妹妹。
  苏采青摸着她的手,感觉像孙细娥的手一样粗糙,可见平时的劳作有多辛苦。
  “我也一样,这家里的人我都见了,只有你没见着,可让我想了。”
  说着,苏采青眼泪也忍不住出来了,她的四姐,日子比她还难过。
  “傻妮子,你哭啥,现在是过年,你可不许哭了。”
  苏采青咽回了眼泪,点了点头。
  苏四妹家只有两个孩子,倒是一男一女,刚好组成了一个好字。
  双方的孩子互相认亲,苏采青给两个叫姨妈的孩子塞红包,苏四妹死活拦着,当然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能够塞成功的。
  为了许久不见的四姐,苏采青也要下厨做一顿饭,四姐陪着苏采青在厨房里忙活着。
  “五妹,我之前家里事多,也没太顾得上你的事儿,你现在是在做什么?怎么那么能赚钱呢?”
  这个问题,许多人要么旁敲侧击,要么借着开玩笑的方式问过,苏采青大多敷衍了过去。
  对着四姐,苏采青倒是不想瞒着那么多了,说:“我在外头卖衣服,今年卖了两拨衣服,才赚了些钱。”
  说的轻描淡写地,好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
  “怕也不容易吧?你可顾着自己一点儿。”
  钱有多难赚,苏四妹也很明白。
  其实苏采青并没有感觉多辛苦,但是四姐那么说了,她倒不太好反驳了,难道要说其实不难吗?
  “姐,别老说我,说说你,你现在咋样?大的那个上学了没?”
  苏四姐只往灶膛里塞柴火,说:“我还不就那样,年年都差不多,今年才托了你福,全家都穿了新衣服过年。大的那个是得上学去了,之前一直都难着呢,没法去。”
  苏采青说:“孩子上学这事儿可耽误不得,你要是缺钱上学,和我说。我和大哥说过的,苏家的孩子都要上学,如果缺钱就由我掏钱。”
  “他们哪里是苏家的崽儿?”苏四妹摇着头说。
  苏采青干脆放下手里的活儿,说:“咋就不是了?你姓苏,他们是你生下来的,就算是跟着爹姓了,也有着咱们苏家的血脉呢。你莫要都觉得孩子是给夫家生的,那也是给你自己生的。”
  苏四妹无奈地说:“你现在是越来越能说了,我说不过你。”
  孩子是给男人生的,在许多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苏采青这话说出来还是有些吓人的。
  苏采青知道一时半会也掰不过来,也就不费口舌了。
  留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顿饭,苏采青极力将苏四妹和孩子留下来住几天,至于四姐夫,爱回哪回哪去。
  几拨孩子在一起倒是极为投缘的样子,吃完饭就自然而然漫山遍野地去玩了。
  晚上苏大壮和苏二壮都回来了,这是兄弟姐妹们成年以后,非常难得的全到齐了的时间。
  吃完晚饭,孩子们都窝在房间里看电视去了,大人们倒是都聚集到了火堆旁,聊着过去的事,说着来年的打算之类的。
  正聊得热闹,就有客人上门来了。
  来的是苏二柱的堂兄弟,苏采青这辈的人都要叫一声大堂伯的。
  众人起身让座以后,这大堂伯坐下了,对着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一一问了下来。苏采青本以为这次又要重点问自己,没想到人家稍微说了两句以后,就问到了苏小壮的身上:“小壮今年得有24了吧?”
  “是的,您老好记性,过完年他都要25了。”
  “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你爹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你二哥都生出来了。”
  苏小壮一个晚辈,只能应和着说:“是是是。”
  大堂伯转而又说:“陈家坡那边,我亲妹嫁在那边的,你们的老姑,她说她婆家有个外甥女,也是要找婆家了,年纪还不到二十,是个贤惠能干的。”
  苏采青明白,这是想要给苏小壮说亲?
  在过年前,就有好些人来打探过,话里话外也是要给说亲的意思,但是没几个真有人选,这个大堂伯倒是第一个。
  大堂伯说着,转向苏小壮说:“陈家坡离得也不远,要是真成了,以后亲家也来往方便。”
  孙细娥对这样的事情最为上心,忙问:“这姑娘是哪家的?俺晓得不?”
  孙细娥热心的很,苏小壮倒是羞得满脸通红的,完全变成了个闷罐子,一声不吭了。
  最后孙细娥和大堂伯说定了,让苏小壮上人家姑娘家去看看,如果没问题,就可以直接定下来了。
  苏小壮没反驳,估计是乐意的。
  这还只是其中一遭,这过年期间,从别的村别的地方来走亲戚的人多,消息也就多了,各种打探单身的姑娘和小伙子的事情也多了。
  苏幺妹和苏根妹也被说了好几回。
  可是两姐妹一点都不热衷,还有些排斥。
  苏采青有些奇怪了,嗑着瓜子问:“咋了?你两不乐意啊?”
  苏小壮都去相了两个姑娘了,偏她们两无动于衷。
  “姐,我们不想就这么嫁了。”
  “是啊,我……我们还要帮你做生意呢!”
  苏采青狐疑地看着两个人:“没那么简单吧?你们两是不是有别的什么想法?”
  两个人都一副不想开口的样子。
  苏采青循循善诱道:“难道连我都不能说吗?你们说出来,也许我能帮上你们一些呢?”
  姐妹两看了一眼对方,苏根妹低下头不肯说话了,还是苏幺妹噘着嘴说:“我们不想嫁乡下人。”
  跟着苏采青在城里见识了繁华,心哪有不躁动的,姐妹两都觉得城里比乡下好。
  苏采青觉得自己早应该想到的,苏幺妹之前提到过这样的问题啊!
  “嫁城里人可没有那么容易,你们要想清楚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