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弦歌雅意
时间:2021-01-08 10:47:24

  苏大壮点头,说:“就怕他们又舍不得回去了。”
  “嗨,舍不得就再来嘛!说不定以后都要留在这儿读书呢!”苏采青顺嘴说。
  “都!?”苏大壮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
  苏采青点头:“是啊,如果政策放开了,我打算把他们都接城里来读书,只要你们乐意。”
  苏大壮跟侄儿侄女们打过交道,知道这几个孩子在学校里都学的挺好的,想到自己的闺女也有那样的机会,不由得激动得微微颤抖起来。
  “那……那就麻烦你了。”
  为了孩子的未来,苏大壮也不敢拒绝。
  几个弟弟妹妹在这儿的变化有多大,他是知道的。
  如果他的孩子能来这儿上学,肯定也会变化特别大吧?
  苏采青装作没看出苏大壮的异状,说:“客气什么呀,咱们可是一家人。”
  苏大壮要回乡下,苏小壮也想回去,一是许久没回去看看了,之前苏幺妹她们空闲的时候还回去了,他从年头一直忙到现在,二是想好好骑一骑他的摩托车,过把瘾。
  苏采青觉得也行,他们两个一起,还能多带两个孩子。
  等到兄弟两骑着摩托车,带着两大袋杂七杂八的东西回去以后,苏采青找了最近的报纸来,看看近期的新闻。
  梁启恒和她透露过,扩大会议的时间已经定了,吉阳的各界人士,特别是教育界人士,受到了广泛邀请,政府想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对此进行讨论。
  这事儿能够引起上面的反应,苏采青觉得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就在她翻看着往期的报纸,努力获取更多的新闻的时候,赵主任上门来了。
  “嗳,你回来了呀!”
  苏采青忙起身招待:“是啊,回来两天了!我去您家送东西,您不在,蒋校长说您回娘家去了。”
  赵主任嗨了一声,说:“每次从上海来都要送东西,我家可是占了你不少便宜了。以后可别这么客气了。”
  “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是能用得上而已,是您别跟我客气才是!”
  在她刚穿来的时候,躺在床上难以动弹,是这个赵主任付出了颇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她,还照看几个孩子,她才得以慢慢恢复过来。要不是她罩着,婆婆朱兰英那边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这份恩情,苏采青可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不说这些客套话了,我找你是有重要的事情呢!你瞧,这是上面给你发的证明,让你去参加七月十号的扩大会议。”
  苏采青有些懵:“是那个关于教育改革的扩大会议?”
  赵主任用力点头:“是啊!就是那个!这事儿不是你最早提出来的嘛?上头说了,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你作为起头人,肯定要请你啊!我听我家老头子说了,这事儿很重要,关系到咱们整个国家的发展哩!”
  蒋校长估计也是在被邀请之列的。
  苏采青接过那牛皮纸信封装着的证明,是一个盖着红章的文件,抬头就是她的名字。
  苏采青还有些回不过神来:“竟然邀请我去参加?”
  赵主任笑着说:“可不是嘛?这次可比上次那商会重要多了!你这样的有想法的人,能出现在我们街道,真是太光荣了。”
  类似的话,赵主任上次也说过。
  不过牛角街这边确实如此,大多是机械厂的职工,平平淡淡地过着日子,街道在外面也没什么出色的表现,一直平平无奇的。
  能够出苏采青这样一个人才,确实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谢谢主任,这事儿我之前都没听到风声。”
  “又客气了不是?我也是刚拿到手没多久,他们找你找了几天没见到人,就送到我那儿了,结果我刚拿到手没多久,娘家那边又出了点事儿,就急急忙忙过去了,幸好没耽误事儿。”
  送走激动的赵主任,苏采青拿着邀请函书看了好几遍,然后坐下来,梳理思路,把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整理清楚,写下来。
  在吃惊过后,苏采青觉得,这是一个很重的任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关系到自己的侄儿侄女们,能不能就此改变命运的机会。
  情绪的促进下,苏采青思维非常敏捷,很快就整理出了思路大纲,然后顺着大纲把内容更加细化了。
  这些天,她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这个事情上,在有机会发声的时候,她绝不能错过这样发声的机会。
  时间来到了七月十号,此时许多学校都已经期末考试完毕了,选这样的时间,估计也是为了方便那些在学校工作的老师之类的。
  她和蒋校长一起前往会场,蒋校长在路上说:“你做好了准备吧?”
  蒋校长提醒她,因为她算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人,所以发言的几率会很大。
  梁启恒也带过他父亲的话来,意思差不多。
  苏采青点头:“准备好了。”
  蒋校长说:“那就好。”
  会议在市政府的大礼堂举行,到的人还不少,估计有几百人,进门会凭着邀请函书领一个红花带着,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
  还有记者在门口拿着相机拍照,没想到梁启恒也来了。
  “蒋校长,采青姐,你们来了!准备得怎么样?”
  “我们准备地不错,你怎么在这儿?兼职记者了吗?”
  梁启恒说:“怎么会?我只是来记录一下这个历史时刻而已。我给你们两拍照留念一下?”
  苏采青和蒋校长都没拒绝,两个人就戴着红花并排拍了个照。
  没多寒暄,跟梁启恒说了再见后,两个人一起步入了会场。
  会场是大礼堂里,台上一排桌椅是给领导准备的,他们这些被邀请的与会人员则坐在下面。
  蒋校长参加过这种会,有经验,对苏采青说:“这是按照姓氏笔画数排的,你靠前面一些,我靠后面一些。”
  苏采青这才明白,默数了一下苏的笔画数,就去前面找了自己的位置。
 
 
第39章 拓展的人脉
  这样严肃的会议, 绝大多数人都提早来了, 很快大礼堂里就乌泱泱一大堆人。
  时间到了后, 领导们也准时地出现在了现场。
  “今天,把大家邀请过来, 要讨论的问题呢,就是我们教育政策的问题。欢迎各位积极表达看法, 多多建言献策, 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现在呢, 我们先请最早提出这个建议的苏采青同志, 来了吧?”
  突然被点了名, 苏采青忙站起来。
  “好, 来了就好, 请她先给大家阐述一下自己的意见。”
  领导没有废话两三个小时,就直接进入正题, 苏采青还有些没做好心理准备,幸好稿子是之前备好了的, 所以她意外之后, 很快就拿出稿子, 走上了前台。
  在她上台后,有一个秘书模样的人低声对她说:“请控制一下时间,大约十五分钟最好。”
  苏采青点了点头,站到了系着红布的麦克风前。
  大礼堂里是几百号人,加上台上的领导们,都盯着她, 苏采青却没怎么觉得紧张,她见过比这还大的场面呢。
  十五分钟,她手里的稿子是讲不完了,所以只能精简一些讲。
  “大家好,我是苏采青,很荣幸作为代表在此发言。我是教育政策改革的支持者,支持政府给予非本地户籍人员子女和适龄期儿童,和本地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接下来,我将从个人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国家与民族三个方面,来阐述原因和看法。”
  一个开头,就让许多人感觉到,苏采青不是什么普通的妇女,这一段话,完全表达了她说话的核心,这种抓重点又精简说话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对于个人来说,受教育权是一种基本权利,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则是一种希望。
  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个吸纳更多优秀的生源的机会,而生源是一个学校发展提升的重要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好学校拼命抢分数高的学生的原因,连清华北大都不能免俗。
  对于社会,长远来说,是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短期来看,则是稳定社会的一种方式。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力,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能吸引一些父母,而学校对孩子们的看管,则为父母们提供了劳动的时间。
  对国家民族来说,更是显而易见的好处极大。
  苏采青将这几条细细地分说了一番,到最后还剩一分钟的时候,她总结说:“我是一个母亲,也是一个姨妈和姑妈,我来自农村,所以我非常理解作为农村父母的心理。给家庭一个希望,他们就能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我们时常说,工农是一家,是亲兄弟,是一起干过革命一起浴血奋战过的好战友。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撇下农民兄弟,更不能将他们的孩子拒之于校园之外。这就是我的想法,谢谢大家。”
  苏采青走下台的时候,礼堂里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她实在是说的很好,台上的领导们,听到对社会和对经济发展的好处,就会心动;台下的教育界人士,听到优秀的生源和教育的发展,会大感认同;工人代表,会被勾出对农民兄弟的情谊……
  苏采青的精彩发言,算是博得了满堂彩,因为她特地照顾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理,明白说什么,怎么说,才能够触动他们的心。
  接下来就是其他的人发言,当然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
  反对者无论说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说全国都没出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会抢了本地孩子机会之类的,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不像苏采青,从个人到家国民族,都有所涉及,自然也就没有她那么具有说服力。
  这个会议,就是社会各界人士发表自己的看法,领导们不做评价,也不提出想法,所以开了几个小时的会以后,大家也不知道,上面的人是什么态度。
  不过,在会场坐几个小时,也是个难熬的事情。
  好不容易等到散会了,苏采青才松了口气。
  后面那些人的发言,她还真是没什么兴趣听,不是格局太小,就是有些缺乏常识之类的,果然是社会各界人士,什么样的人都有。
  蒋校长在门口等着苏采青,见她出来,就笑着说:“你讲的特别好,比后面其他人都讲得好。”
  苏采青笑了笑,说:“那是因为我准备的充分。这事儿我从年初就开始想了呢!”
  “那也很了不起了,这份心胸格局,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看你稿子写了不少,好像还有些话没说?回头可以给我看看吗?”
  苏采青说:“当然,您能赏光指点,我求之不得呢!”
  两个人正说着,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人凑了过来,说:“冒昧打扰,请问是苏采青同志吗?”
  “是的。请问有什么事?”
  那人推了推眼镜,说:“你好,我是《吉阳日报》的编辑部主任黎阳,刚刚您的发言,真是让我印象深刻,非常有触动,我想问问你,我们可不可以刊登你的发言稿?”
  不仅是苏采青吃惊,蒋校长也十分意外,《吉阳日报》算是本地第一媒体了,能够在这上面登出文章,绝对是很难得的事情。
  苏采青有些犹疑:“可以吗?”
  蒋校长说:“当然可以了!这是个了不得的机会。要知道吉阳人都看日报,你的演讲稿一登出去,更多人都能明白你的意思,多好的事儿?”
  这倒是个很具有说服力的理由。
  苏采青没多纠结了,说:“可以,我回头抄一份给你。”
  黎阳显得比较着急:“苏采青同志,我希望今天能拿到你的稿子。吉阳人都想知道今天开的会是什么情况呢!新闻要具有时效性,明天登出才最后效果啊!”
  这倒是没错,新闻发生后,要以最快的速度被传播出去,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没问题,下午就抄一份给你。不好意思,这份手稿不能直接给你。”
  不是舍不得,只是苏采青自己想留个纪念而已,谁知道人家拿去了的话,回头还能不能还给自己?“
  黎阳说:“这样吧,现在我请二位一起吃顿饭,我顺便抄一下稿子,怎么样?”
  还真是十分看重苏采青的这份演讲稿了,这种专业的精神和态度,也难怪《吉阳日报》会成为本地人最信赖最喜欢的报纸。
  三个人一起朝外走,走过了隔离区,没想到梁启恒还在。
  黎阳和梁启恒还认识:“启恒,你父亲已经走了,你没跟他一起回去?”
  梁启恒打哈哈地说:“嗨,我哪敢和他一起走啊!”
  “那你是在做什么?”
  梁启恒指了指苏采青,说:“我在等她,想请她吃午饭。”
  黎阳看了苏采青一眼,笑着说:“真是不巧,被我给捷足先登了。蒋校长和苏同志都答应赴我的约了。”
  谁知梁启恒话锋一变,说:“想必您也不介意我蹭个饭吧?”
  “你呀你呀!哈哈……好!既然如此,这饭你不能白蹭。正好我也事情多,你就帮我个小忙。”
  “什么忙?”
  黎阳解释说:“我请苏同志吃饭,主要是为了尽快誊写一遍她的演讲稿,你要来,就帮我把这事儿做了。”
  梁启恒没怎么犹豫,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四个人来到餐馆,刚坐下,黎阳就掏出钢笔和笔记本给梁启恒,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苏采青也把自己的稿子递了过去。
  黎阳结果过稿子,从头开始浏览,惊讶地说:“这里面许多内容你还没讲啊。”
  “是啊,台上的秘书提醒我,控制在十五分钟,我就只好省略了一些内容。”
  黎阳微微摇摇头说:“太可惜了,你这稿子必须要登出来,大家都应该看看你的意见。在会场,我是宁愿少听几个人的发言,也宁愿听你把这些话都讲完啊!”
  苏采青笑了笑,说:“那位秘书也是职责所在,规定不好改的。再说了,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是有好处的。”
  梁启恒接过稿子,浏览了一遍后,就开始闷头抄起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