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学长以为赵宝庆是谦虚,他又问:“赵学妹,我以后能否写信给你?”
赵宝庆点头,她今晚像踩在云里雾里,感觉不真实。白学长得到能写信给佳人的答复,显得很高兴。
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两人不舍的告别。
到了考生上路的时间,夫子和留校的学生都出来送别,场面感人。
举子们带着父母师长的期望,踏上去京城的路。他们一走,感觉书院空荡荡的。没有了戚大献的大嗓门、白学长的高谈阔论,沈炼的林中苦读,到处冷清了下来。
虽然,过一久会有新生进来,但还需要一段时间。大家心里都有些失落,但也希望朋友能高中。
时间飞快,到了秋天。
顾裳和赵宝庆、芸娘等人坐在凉亭中欣赏菊花。“秋闱的日期近了,也不知道几位学长的情况怎么样?”顾裳道。
“他们应该已经到京城了,”芸娘说:“现在京城一定很热闹,全国的举子都去考试。”
“是呀,”顾裳道:”上次大比之年,我在京城,差不多所以旅店都住满了,来的都是各地的举子。”
“这么热闹,”赵宝庆羡慕地说:“我能去看看就好了。我们书院的同窗,不知道能考中吗?”她想起的是白学长,还有张居正。当然,她希望张居正别中才好。
芸娘道:“能的。每次秋闱,我们书院都有好几个人能中进士。我们可是名校!戚学长的武举考试,也不知道有没有开考?”
顾裳若有所思,她想起沈练,那高高瘦瘦的身影,还有他的理想。
芸娘又问赵宝庆:“宝庆,你真要回家,不读书了?”
赵宝庆无奈地点头。母亲给她带来了一封信。说是京城的伯父伯母给她找了一门好亲,让她回家。
赵宝庆觉得很突然。她父亲是有一个堂兄在京城,可是因为隔得远,也很少来往。怎么他们会关心自己的事情?
原来,柳氏发动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包括外地的,要给女儿找一门好亲事。她想起这个亲戚,就让丈夫写信给堂兄,还真有了好消息。
她想,女儿这边,一直在书院里没找到合适的,学费又贵,干脆让女儿回来相亲。她的目地,本来就不是让女儿去读书,而是找贵婿的,既然目地达不到,就要另想办法。
赵宝庆不舍得走,但是,她明白,她的家境不比富家小姐,家里支撑不了她多长时间。最近一年,父亲的收入也少了很多。而且,女人也不比男子,学得再好,也不能去考科举。
她不想回去,拖了一久。母亲又来信催她,让她务必快些回去。
她虽然舍不得,可是也知道,不能一直呆在书院,始终要回去。她拜谢了各位夫子,和同窗们告别。
离别的时候,顾裳和芸娘,一直送她到山下。顾裳还赠给她一整套《诗经》,厚厚几本。两人都表示,会写信给她。
“我父亲也写信来,让我回去,我可能今年迟些时候回家。”顾裳道:“当初,父亲就不想让我来书院读书,是我自己坚持。”她父亲是要让她回去商议亲事。
芸娘叹道:“戚大哥走了,沈学长走了,宝庆走了,如今,顾姐姐你也要走!留下我一个人,真真没什么趣味!”
几人感叹几句,女子就是这样,书读得再好,时候到了,就要嫁人。
赵宝庆的父亲,请了几天假,雇了马车来接她回家。她在路上颠簸几天回到家里。
回到小城熟悉而平淡的生活,赵宝庆还没从惆怅中恢复过来,柳氏对她宣布,要带她去京城相亲。
“去京城?”赵宝庆吓了一跳。
“当然,”柳氏说:“不然留在这小地方,能找到什么好亲事?你伯母给你找了一个很好的人家,让我们去京城。”
柳氏难得好心情,她笑嘻嘻地看着女儿,觉得一朵鲜花,怎么也要找个富贵人家才行。“想来我们祖上也是大户人家,那些小门小户的市井小民,我可看不上!”她想着京城是天子脚下,官宦富贵人家多,她们能凭借亲事,挤进上流社会,恢复祖上的荣光。
“哦,”赵宝庆听到能去京城,有一点兴奋;但又想到京城离家那么远,真要嫁那么远?这堂伯父堂伯母,给自己找了个什么亲事?
“看你那个呆样,给我打起精神来!你那些衣裙,全是灰不溜秋的颜色,难看死了。明儿我带你去做几套新衣裳,大红大紫的,才喜庆活泼!”
“我才不要穿那些红红绿绿的衣裳,俗气!”赵宝庆回敬一句。她想着,白学长在京城,不知道他考中了吗?自己离开了书院,他写信给自己,自己也收不到了。
还有戚大献和沈炼,也在京城。想起那么多同窗朋友,她对京城,又有些期待。
柳氏不忘补上一句:“你在京城找到贵婿,回头气死张家那个小乌龟!”她还断言,张居正这次肯定落榜。
老娘真行,赵宝庆想,自己想到同窗好友,心情正好,她非要提张居正,马上就破坏了自己的心情。可不是,张居正无处不在,也去了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
所有的男盆友都在京城,
所以女主只好也去京城凑热闹啦……
第22章 第一次相亲
此后几天,柳氏带着女儿在家里翻箱倒柜,收拾东西上京。
“哎呦,累死我了,”柳氏收了一阵,用手撑住腰站起来,赵宝庆忙扶她到椅子上休息。
柳氏非常地兴奋,她小的时候,家境不错,和父母去过京城,见识过京都的繁华。这次的进京,她很期待。
“京城是天子脚下,到处那个气派,那个人多!皇宫也在那里!你老娘我可是去过的,真正开了眼界!”柳氏对女儿吹嘘。
赵父看着妻子和女儿忙碌,鼓起勇气说:“宝庆怎么才回家没多久,又要走了?老伴,你也要和她一起去,剩下我怎么办?你们要去多久?你们走了,谁给我做饭?”
柳氏生气地说:“你不会自己做吗?嫁给你这个窝囊费,真是一世也出不了头!我去京城给宝庆找个好婆家,我们才能翻身、有好日子过!”
赵父被骂,不出声了。看来,他要过一段单身汉的日子。
柳氏母女出门,不但准备了钱财,还各自添置了新的衣物首饰,给亲戚准备了礼物。柳氏说不想让京城的亲戚看不起。
等一切准备好了,她们就出发。京城在北方,要走很久,一路上,连赵宝庆都觉得很累。
柳氏就更加不用说了,天天坐马车颠簸,很是辛苦,有时候还会晕车。幸好,她又一颗要进入上流社会的坚定的心。她总说,吃这些苦,都是为了女儿。
赵宝庆心里内疚,为了她的事情,母亲一把年纪,还要奔波操心。
十几天后,她们总算到了京城,赵宝庆兴奋地到处看。京城果然气派,高高的城墙、宽阔的街道、恢宏的建筑,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眼睛里都带着神气!
哇,满街的店铺,里面摆满了各种精美的物品,赵宝庆都觉得眼睛不够看。京城果然好玩!
堂伯父派了一个堂兄来接她们,堂兄二十几岁,憨厚的样子。她们穿过几条热闹的大街,拐到一个小巷子里,走进去很远,才到了伯父家。
屋子也不大,根本不是那种大户人家的宅子,里面的摆设也普通。柳氏看到,微微有些失望,和她想象的京城人家,不太一样。
伯母李氏是个有些富态的中年女人,看到柳氏母女,就亲热地拉住她们,问长问短。
“弟妹,终于把你们盼来了!一路上顺利吗?赶快,进堂屋去歇口气。”
进了屋,她又拉住赵宝庆的手,端详她:“宝庆长成大姑娘啦,真是,女大十八变呀。”赵宝庆被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按照母亲吩咐,给她见了礼。
“嫂子,给你们带了些故乡的土特产,别嫌弃。”柳氏把带来的礼物,送给堂嫂。她因为要托堂嫂给自己找女婿,准备的礼物并不轻。
李氏喜笑颜开,“大老远的,还带什么东西呢,你们真是见外了!”
堂妯娌俩都爱说话,在一起说个没完。李氏说,堂伯父在外面做事,一会儿就回来,她还给她们引见了家里人。
伯父的长子她们已经见过了,伯父和李氏还有两个女儿,比赵宝庆小几岁。赵宝庆看看两个表妹,一个圆脸,一个脸略长,都装扮俏丽,性格活波。
赵宝庆发现,京城的女子衣着样式都很新颖,发髻也特别,反正和故乡的装扮不太一样。看起来,还挺漂亮的。
两个表妹也是这样新颖的装扮,她们本来要出去买胭脂水粉,被母亲拉来应酬亲戚,一脸不耐烦。
伯父家并不大,房间也不多。伯母给她们安排了住处,是东边的一个小房间。
赵宝庆的伯父回来了,是一个略显严肃的中年人,他在一个衙门做师爷。大人们在一处讲话,伯母让女儿带赵宝庆去到处看看。
“宝庆,在这里不要拘束!大丫、二丫,带表姐去你们房间看看。你们小姐妹,在一处说说话、做做女红多好!”李氏说。
表妹们心不甘情不愿地带着赵宝庆去寝室。赵宝庆听到两人悄悄议论。
“姐,你看她的衣着,真土气!”
“乡下地方来的嘛。就这样。”
“还有她那个发式,真难看!这是几百年前的式样了吧?”
两人说着,还抿嘴偷笑。
赵宝庆很不高兴。看来,京城的人,喜欢看不起人。算了,她想,两个表妹年纪还小,没必要和她们一般见识。
过了一会儿,开饭时间到了。大家坐在一起吃饭。
柳氏原以为堂兄家境好,可是看到他家狭小,除了一个老婆子帮忙做饭,也没有什么别的佣人。不过她想,京城里什么都贵,能混成这样,也不错了。
反正,她们在这里也是暂住,找到好女婿,才是最重要的事。
安顿下来,柳氏就和堂嫂问起赵宝庆的亲事。
“当然当然,”李氏说:“咱们宝庆的亲事,我一直放在心里!我说的那个人,家境富裕,人才也不错,和宝庆最相配了!”她是个口才好的,几句话把男方说的,天上有地上无的。
柳氏听了,很高兴,就提出想多了解一下男方的情况,最好见个面。
“行!我把他约到家里来,大家当面谈!你们肯定满意。”李氏一口答应。
过了两天,李氏果然把那人约来了。
柳氏母女一看那人,个子不高,年纪不轻,举止也让人不太舒服。柳氏微微有些失望。但是她想,有钱最重要,其它的先不要计较太多。
大家坐下来谈话。柳氏具体问了这人的情况,他在京城的衙门做事是不错,但居然是个鳏夫,还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
这么个情况,柳氏傻眼了。李氏也有点发愣。这人托他找媳妇的时候,只说死了老婆,也没说有三个孩子呀?而且,他说他只有二十多,怎么看起来像三十多岁?
李氏想,婚事成了,自己才有谢媒钱拿。想到这里,李氏有些不耐烦,旁敲侧击地说,赵宝庆也不是大家闺秀,想要找家里有钱的、还要年轻未婚的,哪有那么容易?人家条件好的,也要找门当户对的。
柳氏觉得,这个人真的太勉强了,女儿也不愿意,想再看看。
那人倒是一眼就看上了赵宝庆,催着要定亲。还说他马上就回去准备丰厚的聘礼,十天后就可以成婚,越快越好。
赵宝庆看到这人,都差不多要哭了。那么大年纪,自己还嫁过去就要当后妈,她想想就要晕倒。柳氏也犹豫。
李氏见她们不太愿意,就答应再找找看,但她说,这个先不要回绝,吊着看看别的。万一找不到更好的,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柳氏有些生气,李氏当时把这人说得天花乱坠的,来了以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但她也不好太表现出来,毕竟,闹翻了,她们在京城没地方住;而且,李氏认识的人多,她还要依靠李氏帮找女婿。
这里很热闹,有时候,会有不同的人来找李氏,李氏也常常出门,看起来忙得不得了。
柳氏看出了一些端倪,李氏应该是在帮人做媒,专门赚谢媒钱。就是俗话说的媒婆吧。这也是个好职业,只要能说会道,也挺赚钱。
赵宝庆住在伯母家,不是很自在。她很怀念书院的生活,和她的同窗们。她怕伯母给她介绍一些稀奇古怪的人,而母亲贪财会同意。她想,女子要找到一个好夫婿,真是不容易!
她想到白学长,也不知道他考试高中了吗?他成绩那么好,应该能考中进士。说不定他已经做官了。可是,他出身不凡,和自己差距那么大,不可能发生什么吧。他说会写信给自己,可是自己来了京城,信也收不到了。她还能再见到他吗?
赵宝庆和两个表妹谈不来,每天在屋里呆的也腻味,还要听母亲的唠叨,实在烦。她有时会出去走走。
京城实在太大了,街连着街、巷连着巷,人又那么多,赵宝庆也不敢走太远,生怕迷路。
一天,赵宝庆出门,想买些日常用品。
她到了附近的店铺,买了东西,看到附近有许多小贩,货摊上有许多别致的银饰,忍不住逛起来。
等她逛完两条街的店铺和货摊,犯了迷糊,发现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前后几条街道都挺像的,她随便找了一条最像的,走了一段,却发现周围越来越陌生。
她在附近转了几个圈,还是很晕,正打算找个人问路,忽然听到有人喊她。
她心中暗喜,想想自己在京中的熟人,难道是白学长?能在京城的茫茫人海中重逢,就是有缘!她暗中祝祷,转过头去看。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女主是一个路盲吧,哈哈。
亲们,喜欢请收藏,欢迎评论三连:-)
第23章 千里寻夫
赵宝庆一回头,看到的不是白学长,而是戚大献。
“戚大哥?是你?”她心里有些小失望,但见到好友,很快就高兴起来。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见到同窗,很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戚大献笑道:“真巧,赵姑娘,居然能在京城遇到你!你怎么也在京城?”
两人诉说了一下各自的情况,赵宝庆说自己来京城看望伯父。而戚大献来考武举人,寄住在朋友家里,就在附近。武举考试还没有开始,所以他还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