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珊瑚与夏天
时间:2021-03-04 10:13:42

  而年羹尧则是比隆科多更有性格,这几年在四川一带土皇帝做惯了,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听不进去旁人半点劝言。
  而十四作为康熙心爱的小儿子,素日里也是自我感觉良好到不行,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兵士们沟通,即便他军事素质还算过硬,但依然没有赢得将士们的尊重和爱戴。
  总而言之,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这次征战中的不安定因素,而十四最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他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还要靠着八爷来帮忙经营,如今遇上这两个同他一般自命清高的刺头儿,自然过得越发艰难起来。
  如今跟敌方前锋刚刚交手过两次,战事尚未真正开始,三个主将自己却先干了起来,实在不利于内部团结稳定。
  十二只得发挥多年积累的和稀泥经验,帮着十四三人打圆场,顺便给他们灌一些自制的新鲜鸡汤,好叫他三个停止内部消耗,将精力放在讨伐策妄阿拉布坦上。
  经此一役,十四才对十二哥的看法有了些许改观。
  不得不说,十二哥的确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就连隆科多和年羹尧这等难相处之人都能玩得贼溜,有了十二哥在,他在军中的日子才好过了不少,否则要日日跟这两个刺头儿斗法,怕是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了。
  临近新年,京里康熙给戍守边关的两个皇子和几位将领赐下了厚赏。殷陶去了衙门当中并不在军营,赏赐就先搁在了十四那边。
  两位皇子的赏赐大都相近,十四身边的小太监想着挑那一份卖相更好的拿给十四爷,便偷偷做了手脚换了其中几样相近的赏赐。
  十四回房将赏赐登记造册时,意外在里面发现了一个信封——没有封口也没有收件人也没有用印,像是什么人随手写的便签给塞进来了。
  十四还以为是额娘给他特意写来的信夹在了里面,不想展开一看却是皇阿玛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皇阿玛在信中称呼十二哥为“爱子”,字里行间都是对十二哥的喜爱和赞赏,通篇对十二哥的肯定和赞美之词。
  除此之外,皇阿玛还在信中提到,他感念十二哥为朝廷的付出和牺牲,自从十二哥出门以后,他日日都思念着他,牵挂着他,担心十二哥在外风餐露宿吃不好睡不香,担心他太勤于政务亏了自己的身子。
  信的最后,康熙提到,咱们父子两个的别离只是暂时的,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十二哥就能得胜归朝,父子两个很快就能见面。到时咱们可以一起去畅春园赏花,去如意馆看画,去牡丹台赏月,去清溪书屋下棋……
  十四看完信后,感觉整个人都酸成了一颗柠檬。
  虽然之前康熙给他写信时候也曾称呼过他为“爱子”,但从未有过这般热情,通篇信下来也是训导居多,且无半点皇阿玛对十二哥的浓情蜜意。
  第二天,十四将信还给殷陶后,心里越发迷茫起来。
  十二哥比他想象中的更有能力,地方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说,还能三言两句就打发了年羹尧和隆科多,还一早就得了皇阿玛如此多的宠爱……
  迷茫的十四第二天请了殷陶过了喝酒,并在酒席上借着酒劲儿给殷陶戴高帽子,道是自己觉得以十二哥的能力而论,正当该比现如今有更多的名望和地位,早该更上一层楼才是。
  却不想十二哥直言自己压根儿就不够看,比起四哥等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十四听了殷陶这话越发自我怀疑起来。
  他现在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得十二哥,甚至很可能综合实力也比不过他。
  而十二哥直言自己还不够好,与大位无缘,那他自己岂不是什么都不是了?
  十四痛苦地举起酒杯将一整碗梨花白一饮而尽。
  生而为人真是太艰难了。
  十四虽是好酒之人,但酒量真的算不得多好,更加上他今天有心事,不用殷陶劝酒,自顾自端着酒杯一杯杯饮着,殷陶只用自己三分之一的酒量便放到了十四,也算是史无前例的光辉战绩了。
  殷陶叫萧玉几个将十四拖着送了回去后便回了自己住处。
  这次京中来人,除了带来了京中赏赐,还带了亲王府里王妃舒怡给殷陶带上的几个箱笼和信笺过来。
  殷陶这几日一直在忙活粮草调度和统筹地方赋税钱银等事宜,还没来得及详细阅读京中来信,如今好容易有了空暇时间,便叫钟原沏了一壶红茶,吃着点心读起信来。
  第一封信是来自十四刚刚还过来的康熙的信。
  康熙的信还是走的一如既往的抒情路线,甚至比起前几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字里行间都是自己对儿子的深情厚谊。
  殷陶无奈地摇了摇头。
  若不是他早先年看透了康熙的海皇本质,没准儿还真能被这信唬住,以为自己是康熙最爱的那个儿子。
  殷陶想了想,提笔给康熙回信,用了类比排比夸张隐喻等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一封同康熙旗鼓相当浓情蜜意的回信来。
  接下来殷陶便拆开了舒怡的来信。
  殷陶一看舒怡这字迹当中透出的愉悦情感就知道这娘仨在府中过得不错,他将信纸平铺在桌面上,细细读起写封信来。
  舒怡先在信中问了殷陶安好,而后将府中近来情况对他做了简单描述。信的最后,舒怡提到,如今安安已到了安排婚事的年纪,正逢年底蒙古各部落来京朝贡,皇上还没给安安的婚事做什么安排呢,几个小王子先为着安安要嫁给谁的事打了起来。
  舒怡还特地问安安是如何结识这几个王子的,安安道只是在送五伯父家大姐姐去蒙古成婚时在一起玩过一段时间,后来也有书信来往,但一直没有再见。
  康熙也听说了这件事,几个小王子不光自己看好安安,就连身后的父母双亲也都看好安安,想让安安做自己的儿媳。
  康熙为了一碗水端平,不去偏袒任何一个蒙古部落的下一代继承人,只得对着大家宣布,这个孙女到时要留京招婿,不打算嫁往蒙古。
  所以你们也都别争了,争也没用,履亲王一共就俩孩子,就在京城待着孝敬父母双亲,哪儿也不去。
  殷陶:……
  他都还没有发力,安安就自己把婚姻大事中的隐患抹去,真是太叫人省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1-2321:26:51~2021-01-2421:27: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只圆滚滚的柯基2个;miao猫miao猫、大脸猫、紫萱妍堂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枯荷听雨30瓶;夜若耶、紫萱妍堂20瓶;西瓜霜、睿川、囡囡、夏梦、雪、流年、零10瓶;水葉、浅念、博肖平安喜乐5瓶;凌雪兮4瓶;写作小萌新2瓶;王小宝与肖大宝的粉头、冬瓜兔、难捱、aka快乐病毒lg、钰萱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24、定妃
  
  
  康熙五十七年的冬天比往年时候更是暖和一些。
  进了腊月之后,康熙身子乏得厉害,未免表现出了几分懒散,处理朝政之时也多了几分宽泛。也正是因着这几分懒散和宽泛的缘故,朝中自上而下都松懈不少。
  乾清宫内,梁九功给案前的康熙换了一盏新茶,对着皇上报道:“万岁,外头宁寿宫路泰来了,万岁可要这会子见见?”
  路泰时宁寿宫大总管,在宫里干了大半辈子,也算是太后身边的老人了,就连康熙也少不得要给他几分面子。
  康熙听了梁九功这话后放下了手中书卷,冲着梁九功点了点头:“这就请他进来罢。”
  路泰很快就走了进来,给康熙请安后呈上一份食盒:“今儿腊八节,太后吩咐宁寿宫小厨房做了一锅腊八粥,几位去宁寿宫请安的主子都说今儿腊八粥味道着实不错,太后便叫奴才将腊八粥送过来给万岁尝尝。也请万岁莫要操劳太过,过于辛苦,就算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也要保重您的龙体。”
  康熙示意梁九功将那食盒接了过来,对着跪在下头的路泰问道:“太后今儿可好些了?”
  路泰道:“托万岁爷的福,太后今儿好了许多。虽说入冬之后太后精神短了些,但用了药后身上便轻快了不少。六宫娘娘们都很孝顺,日日都过去宁寿宫中侍疾,定嫔娘娘昨儿还把十二爷的信给太后读了,太后直说有趣儿,中午用膳时候多用了半个烤饼呢。”
  定嫔从还在做贵人的时候就招太后喜欢,这些年一直时时陪伴太后左右,也最能摸清太后的脾气。有她这些日子在宁寿宫侍疾,康熙也能放心不少。
  路泰告退离开后,梁九功将路泰留下的食盒打开,里面是太后准备的一碗腊八粥和四样精致的配菜。
  梁九功将腊八粥端出来搁在康熙跟前,又将四个小菜在桌上依次排开。
  太后小厨房腊八粥滋味一向不错,据说那个每年腊八时节做粥的唐师傅还是苏麻喇姑的亲传弟子,粥的配方和做法也是当年苏麻喇姑亲自研制并教会了他的。
  这碗粥满满都是儿时的回忆,康熙吃着滋味实在是好,但还是只用了小半碗腊八粥就停住了勺子。
  如今他年纪大了,脾胃也弱,多用半碗就积食了,若想胃里头舒坦,即便是再好的粥也只能用半碗。
  如今他已年近七十,老十六老十七等几个小阿哥也都已经成婚建府,可他们的额娘王氏等人却都还只是庶妃,听起来实在有些不大像话。
  他这几年身体也实在是不好了,若是日后真有个万一,这几个嫔妃怕是更没有着落了。
  王氏等人伺候了他半辈子,也是时候该晋个位份了。
  临近新年,宫中又有喜讯传了出来。
  皇上感念万琉哈氏等几位妃嫔侍奉太后得力,教养子嗣有功,特此颁诏天下,晋定嫔万琉哈氏为定妃,和嫔瓜尔佳氏为和妃,成嫔戴佳氏为成妃,贵人王氏为密嫔,贵人陈氏为勤嫔。
  康熙对在分封嫔妃一事上素来吝啬,大封六宫这事怕是十几年才有一遭。
  宫里何处都是喜气洋洋,九爷来给宜妃年礼时候也得知了此事。
  这里面的几个嫔妃九爷大都不熟,但听说十二哥的额娘万琉哈氏也晋了妃位,九爷心中欢喜。
  这事虽说对于十二弟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却不算是“正事”,不能用快马加急送信到边关去。
  为了让十二能过个好年,九爷决定,让自己的商队给十二弟快马传书,让他在年前可以得知这个喜讯。
  九爷从宫里出来,刚刚回到府中之时就有门房来报,八爷已经来了他府上,在前院等了他足足有两刻钟了。
  九爷连忙把八爷迎到了自己书房,对着八爷笑着问道:“八哥近来管着内务府,每到年底都会分外忙碌,怎么今儿有空过来看看?”
  八爷道:“前儿得了一副极好的白玉头面和南面送来的好些稀罕玩意儿,我叫人装了两箱过来送了九弟府上,眼看着家中侄女儿就要出门,送来给她添妆。”
  八爷一说起这事九爷就得意起来。
  当初他陪着太子去敦煌之前,皇阿玛就曾承诺过他,等他回来之后给他一个恩典。
  也就是因为有这句话在,他即便在外头过得再是艰难但依然努力保持微笑,维持好和太子、十三的关系,再苦再累也没打退堂鼓。
  熬了小半年功夫以后,三人终于得以安然回京。九爷去康熙那里报道之时,不经意之间暗示了一下康熙之前提过赏赐之事。
  没想到老爷子倒也没有食言,给他家三格格赐婚了侍卫永福,留在京中,不必抚蒙。
  这事对于九爷来说,好处不光是三格格可以留京离着家中更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份难得的脸面。
  上有八爷和太子等几个优秀的哥哥比着,下有十三十四两个小阿哥被康熙看重着……九爷从小就不大入康熙的眼,康熙有什么好事都不大找他,这也是九爷三十几年人生里极为难得被特殊对待的一回。
  因为三格格赐婚之事,九爷心里狠狠高兴了一下,有好几个月都处于亢奋状态。
  既然是八哥对侄女儿的一片心意,九爷自然不好拒绝。
  他叫随从将八爷带来的礼物先搬去了三格格的住处,而后转头问八爷有没有什么信和东西要带给十四,他打算遣人去一趟西北。
  十四刚刚离京之时给八爷寄信还算频繁,可近来来信并不算多,且内容也少,字里行间有些颓废,甚至还有些破天荒的说了几句十二的好话。
  八爷对着九爷好奇道:“九弟怎么突然想起来派人去西北了?可是也要给十四弟送些什么过去不成?”
  九爷略是尴尬地笑了笑:“是有点东西要给十二弟送去。”
  八爷愣了一下。
  老九专程给十二弟送东西,十四也开始说十二的好话……
  他身边最忠心的两个弟弟,从前最是看不惯十二的两个弟弟,现如今也开始向着十二了……这个世界还能不能好了?
  新年过后,太后身体越发不好了起来。
  康熙五十八年三月,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于宁寿宫,享年七十七岁,谥号“孝惠”。
  太后逝世的消息传到边关,殷陶就给康熙上了折子,请求回京奔丧。
  殷陶是从小在宁寿宫长大的,和太后感情非常人可比,而如今西北战事基本平定,殷陶继续留在这里意义不大。
  康熙收到殷陶来信后,当即提笔给殷陶回信。
  算起来,我们父子自那日一别已又两个年头。
  在你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因为我近来实在太想你的缘故,开始变得吃不好又睡不着,日日盼着你早些归来。
  今年三月,太后过世,我留在京中悲伤不能自已,身体也差了许多,双脚也开始浮肿,唯有你回来才能开解一二。
  我的儿,你这封信来得也真是时候。因着你这几年在边疆的努力,所以才能使得边陲安定,国泰民安。如今边疆已定,你也该快些回京城来。
  有地方官员在那里看着,想来出不了大乱子,你把自己身上的担子交给川陕总督,快些回来吧,朕在京城等着你呢。
  康熙给殷陶写完信后,又读了一遍确认无误便装了信封。
  他这次舍出去的不是一个儿子而是两个儿子,若是只把十二召回来而把十四留在西北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康熙想了想,只得再提起笔来给十四也去信一封,也请他和十二一并回京奔丧。
  给两个儿子写完信后,康熙又发了着皇十二子等人回京的明令诏书,遣人去西北传召。
  殷陶归心似箭,接到圣旨的当天便启程前往京城。而十四还有不少军务上位切割,又留在营地把工作交接完毕后才动身回京。
站内搜索: